APP下载

以标准化体系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

2023-06-07张庆博

北方经济 2023年5期
关键词:标准化体系标准

张庆博

一、标准化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从秦始皇统一中国时的“车同轨、书同文”,到现代的规模化工业生产,都体现了标准化对于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标准化体系建设,《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明确指出,标准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支撑,是国家基础性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新发展阶段,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标准化体系发挥其基础性、支撑性、引领性作用。市场监督管理局对生产设置标准门槛,有助于提高产品的质量,保障公共利益;企业按照高标准进行生产,有利于规范流水线作业、提高生产效率;检验检测机构根据标准要求对产品、生产流程进行检测,有利于维护市场秩序,避免劣币驱逐良币。从设计、生产到市场流通,任何一个环节都需要标准来把控。

二、内蒙古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的必要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全区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地区生产总值跨过2万亿元大关,人均GDP10年间翻了一番,全区保持了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的良好局面。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内蒙古标准化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标准化水平不断提高,在推动自治区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也日益增强。但同时也应看到,内蒙古标准化体系建设工作还存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尚不健全,助推自治区优势特色产业质量品牌竞争力提升的高水平标准不多,各行业标准化发展基础不平衡,企业标准和团体标准发展滞后等问题。内蒙古要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紧密结合完成好“五大任务”、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的光荣使命,以碳达新能源发展、乡村振兴、社会治理、国际贸易等方面为重点持续推动好、实施好标准化战略,以更加完善的标准化体系推动内蒙古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供给体系质量效益、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方面取得新进展。

三、内蒙古标准化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

(一)推进标准化与科技创新联动发展

标准的制定发布,其核心意义绝不仅仅在于标准本身,而是通过标准先行、制度先行,推动成果转化尽快落地落实,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促进产学研用高效协同。要学习各省份在该领域先试先行的经验,为己所用。浙江省作为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单列管理改革和科技成果评价改革、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试点省份,出台了《科技成果公开交易规范》,有效解决了当前科技成果转化“不愿转”“不敢转”“不能转”等堵点难点问题。在该规范中,浙江省创新提出了“先用后转”这一除协议定价、挂牌、拍卖之外的第四种市场化定价交易方式,其一般要求和交易流程得到了规范和明确。通过“先免费试用、后付费转化”的形式推动高校院所面向山区26县和中小企业实施科技成果高效转化,并出台了一系列的保障措施作为机制发展的后盾:发布“先用后转”交易细则、配套“用后转”保险产品、编制制式协议合同、开发“安心屋”“供需荟”等应用场景,使得科技成果转化的新路径日渐清晰。

标准立足于改革实践,让各类技术要素通过统一平台进行市场化配置,可以引导建立专业化、规范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技术交易体系,推动职务科技成果高效转化、规范转化、安心转化,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内蒙古也应强化标准化与科技创新互动支撑,以科技创新提升标准水平,以有效标准推动科技进步,并推行内蒙古标准即“蒙”字标标识与认证制度,形成一大批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标准,引领自治区标准化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二)提升产业发展标准化水平

农牧业方面,要强化优势特色农牧业产业标准化能力。内蒙古自治区是国家的“肉库”“粮仓”“奶罐”,推动农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围绕肉类、粮油、乳品、羊绒等领域展开具体的标准制定、实施和示范,结合“蒙”字标认证制度,以“标准+认证+产业+品牌”的推动模式,让标准要求落到实处。

工业方面,要提升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产业标准化水平。内蒙古自治区作为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要进一步完善包括煤化工、稀土、新能源、有色金属在内的工业标准体系,围绕核心基础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基础进行标准研究和试验验证。围绕《内蒙古自治区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促进绿色制造、节能减排、智能制造等领域的标准化工作有序推进。

服务业方面,要以标准化助推现代服务业质量提升。在生产性服务业方面,要完善现代服务业、检验检测认证、金融科技、信息技术创新等标准体系建设;在生活性服务业方面,推动医疗、养老、家政、住宿餐饮、体育、教育培训等领域的标准化建设。加快数字经济标准化进程。围绕《云计算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内蒙古自治区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大数据标准化白皮书》,展开大数据和云计算标准制定和实施。

(三)健全生态保护标准化体系

近年来,内蒙古在清洁能源利用、碳排放管理、化石能源清洁高效低碳利用等领域标准化工作有所进展。但与“双碳”工作的迫切需求相比,标准体系的全面性、协调性、先进性都有待提升,还存在标准与政策衔接不到位、标准与国际通用标准不匹配等问题。要探索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平台,建立包括森林、草原、水域在内的多层次多领域生态资源碳汇市场,研究制定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标准。要兼顾各地区、产业等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标准化对象的特点,将标准覆盖到工业、农业、能源、交通、林草、金融等领域,并引领生态领域减碳技术的更新升级,实现各层次各类型标准的协调配合,技术创新与标准制定互补互促,尽快补齐短板。要进一步完善山水林田湖草沙多生态系统质量评估、污染物排放监管及防治、气候变化检测等方面的标准,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四)推进城乡一体化标准化发展

从城市建设角度来看,要以建设美好人居环境为目标,提高城市生态修复、功能完善、应急反应能力,增强市政基础设施系统韧性;加强海绵城市雨洪管理、雨污分流及雨污分流改造技术体系和标准体系研究,加强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等老旧地下管网及既有地下建筑、地下公共停车场等地下市政基础设施改造技术标准的研制。

从城市管理角度来看,要融合5G、人工智能等技术,推进智慧城区、智慧社区标准研制。加强市政基础设施信息系统建设与管理标准,加快智慧城管平台建设标准研制,提高城市信息化、智能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技术标准、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标准、建筑垃圾综合利用标准制修订,逐步实现垃圾污水治理各环节标准全覆盖;加强物业从业规则、服务质量和评价标准的编制和实施,构建统一的服务标准化指导及评价体系,以标准化推动物业服务品牌化建设。

从村镇建设角度来看,要继续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和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建立健全农房建设标准,探索制定燃气等公用设施技术标准、生活垃圾处理标准,提升村居建设现代化水平;加强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性利用,编制传统民居保护修复标准。

(五)推进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标准化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加强公共安全标准化。创新推出“多多办”等政务服务新模式,以推行“极简”审批、“极优”服务为目标,推进政务服务运行标准化、服务供给规范化、企业和群众办事便利化。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针对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高频事项进行梳理,不断精减办事环节、审批材料,推出“即来即办”“秒批秒办”“好办快办”“一证通办”等系列服务,有效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既有利于提高行政服务透明度和规范性,让阳光成为政务服务的防腐剂,又能够畅通政务服务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

(六)提升标准化对外开放水平

深化标准化交流合作,强化贸易便利化标准支撑。加入WTO以来,中国逐步对接国际经贸规则,融入了全球大市场和全球产业链。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贸易保护主义盛行,政治风险急剧增加,国内经济发展也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在此背景下,我国的对外开放就不仅要在广度上做文章,更要在高度和深度上下功夫。标准国际化对提升我国国际影响力,促进全球贸易至关重要,更是我国制度型开放的重要抓手。要利用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契机,成为国际规则标准的制定者、参与者。不仅要将中国标准直接转化为国际标准,更要在实际运用中应用中国标准,还要加大对国际成熟标准的采标力度,消除贸易壁垒。对于国际上尚未形成统一标准的领域要加大研究,充分利用我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影响力和WTO成员国的话语平台,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修工作,及时提出合理意见和建议,实现中国标准“走出去”。

猜你喜欢

标准化体系标准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标准化简述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一家之言:新标准将解决快递业“成长中的烦恼”
交通运输标准化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