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脉“双减”重塑教育生态

2023-06-07刘浩种小敏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3年3期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全面发展双减

刘浩 种小敏

摘  要:落实“双减”政策,做好育人服务工作,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凝心聚力,协同营造立德树人的环境。教育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社会活动,教育的成功取决于幼儿园、家长、社会形成合力,协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过高质量的幼儿教育和园区服务,遏制家长的“培训冲动”和教师的观念偏差,营造正确的育人氛围,形成重视孩子综合素质、学习品质的浓厚氛围,实现教育共治的良好局面,构建良好教育生态,促进孩子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关键词:“双减”;幼儿园教育;全面发展

进入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教育将更加重视育人的本质内涵。此次“双减”政策文件出台,就是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对基础教育,减负减的是幼儿的负担,减的是幼儿成长成才过程中过重的、不必要的额外负担。家长们为了能够使自己的孩子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以及学校为了取得满意的升学率,保证学校的自身发展,给予了幼儿太多的作业以及校外培训负担,在多方压力的共同促使下,幼儿自由成长的空间被压缩,形成了不可忽视的学业焦虑、分数焦虑、排名焦慮等,都在影响着幼儿的成长,家长们也在如此内卷的环境中不断攀比,加重了幼儿的心理负担,进而形成社会性焦虑。作为没有课业负担的幼儿园,我们更应借助“双减”契机,趁热打铁转变幼儿家长的教育观念,创造“零起点”教学的良好生态,还给幼儿正常的成长空间。

一、培智养性,杜绝小学化

从整体上看,学前教育阶段的幼儿身体机能正在飞速发展,由于其年龄较小,对很多事物都难以保持长期充沛的精力与能力,在这种条件下,对幼儿施加持续性的压力,将会产生负面效果。并且站在幼儿自身的角度出发,每一个幼儿能够接受的学习进度,以及兴趣爱好都是有所差别的,单纯依靠提前教授小学低年级知识来提高幼儿的能力有失偏颇,很可能会导致疲倦,严重者会造成厌学、恐学等消极后果。Google的创始人Sergey Brin和Larry Page曾在采访中回答,他们成功并不依赖于哪一所学校,不是世界排名前几的斯坦福大学,而是自由自在、积极自主、自我驱动的童年学习经历。由此能够推断出,学习的快乐性能够使得幼儿在这一过程中健康的成长,拥有强烈的探索欲望,以此实现对其想象力及创造力的培养,寻找自己擅长且喜爱的内容。寓教于乐的教育方法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但要想真正实施需要可施展的平台支持,幼儿园游戏化教学是非常好的桥梁。

幼儿喜欢游戏,是由于游戏会给予幼儿放松的体验,在自由的情境中自由的发展,除此之外在游戏的过程中还能够产生不同的认知。在一日活动中,游戏化的教学方式已成为幼儿教师的教学常态。以绘本故事《小黄和小蓝》为例,生动感人的情节吸引着幼儿的注意力,另外,中班科学活动《颜色变变变》与《小黄与小蓝》有异曲同工之妙,将二者融合,绘本作为指引,带动氛围,引起学生的注意,在实际操作中,将两种颜色进行混合,观察变化,切实的体会小黄与小蓝所传递的故事主旨。在实践与理论结合的过程中,幼儿体会到了颜色混搭的奇妙变化,并且通过绘本故事的引导,有了深刻地情感体验。哪些是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哪些不是,每个人心里都有不同的标准。有老师认为给幼儿提前教授拼音等知识性内容有利于幼儿身心发展,只要方法适宜即可,不能只闷头搞我们的幼儿园教育 ,还要跟小学接轨。系统的文化知识固然重要,是幼儿认识世界的基础,但一个没有生活能力的“天才”无法展现出教育的价值,“双减”政策的颁布正是践行“先成人后成才”的教育理念,立人先立“志”,而不是“智”。

二、打破“镣铐”,让教育回归原点

教育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使人的成长真正的能够对得起“人”存在的意义。教育的本质为生命,生命也是教育存在的核心,二者息息相关,生命个体可以称之为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如果生命个体失去了颜色,教育也将失去意义。社会上的各类培训机构,打着各种宣传的由头,美其名曰“开发大脑、增强记忆力、培养全面发展的幼儿”,其实只是重视教育的工具性价值,而忘却教育的本质,以提高分数应付应试教育为教育的圣旨,已经丧失了教育的本来意义。这种情况下所开展的教育是死板的,缺少生命力的,甚至会对幼儿的成长带来负面的影响。

幼儿的成长本应该是自由自在的,但为了大人某些虚无的需求,戴上了生活以及学习的手铐,在各方压力的共同摧残下,包括了社会、教育、文化等等,越来越丧失幼儿成长的本真,约束着幼儿的发展,在现代教育体制和激烈竞争生活背景下的幼儿每天的活动被排满的课程表和各类作业填满,幼儿成了任人摆布的学习机器,没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成了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同款娃娃”。

让教育回归儿童,这也正是“双减”的终极目的。首先,应将儿童看作一个完整的个体,一个独立的“人”;其次,应做出符合儿童年龄段以及认知的事情,将儿童真正的当作“儿童”。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教育的成熟,似乎是对幼儿的认知变得越来越全面与深刻,但在价值观念以及教育制度多方的掣肘下,儿童实质上仍然被束缚在狭小的空间中,为了步入更高阶层的学习在不断的被压榨着身体与精神。自由是人们所追求的,对幼儿阶段的儿童而言,更是对自由充满了渴望,教育要想从生命出发,首先就要突破成人、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压力对幼儿的约束,这也正是让“双减”政策精神落地生根的关键。

儿童回归教育,是解放儿童的一场行动。首先要做的是,将儿童拉出成人的阴影,真正的体会到儿童这一年龄段的快乐。中国社会在政治以及经济形势的推动下,人们对物质的追求会变得越来越低,随着增长起来的是对文化与精神的追求,但这种追求仍然受到传统人伦文化的影响,认为儿童就是个“小大人”,不少家长、老师在与儿童相处的过程中甚至不给幼儿犯错的机会,站在成人的角度要求幼儿事事完美,“游戏童年”的概念自然无从谈起,即使在幼儿受尽“宠爱”的帷幕下,也只是成人所施加的一种伎俩,要求幼儿必须“三缄其口”,自己思考的权利逐渐丧失,丧失了自我思考的能力,只能以顺从,满足家长对他们眼中“好孩子”的标准,这种现象正是体现出了“应试教育”的一种社会影像。大自然对孩童的成长更多地是希望他们自由,感受童年的纯真。人们打破了这一规律,影响了幼儿最终的成长结果。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在塑造良好的幼儿教育生态,转变社会大众的教育观念下,才能为“双减”增光添彩。

三、回归初心,探索教育目的

近几年国家为了教育的发展也相继出台了许多教育政策,其中不乏关于学前教育的内容,对公办资源的利用以及惠民政策的实施,是未来学前教育发展的大方向。“双减”政策的出台,对教育界而言引起了不小的风浪,由此也能够预测到学前教育未来的发展路径:超前教育并不提倡,对课外超前教育更要禁止,以普惠园、公办园为基础,发展幼儿园教育,在园中实现幼儿教育质量的提升。只有从教育本质出发,教育事业的发展才能更加的光明璀璨。教育初心的回归,首先要客观的了解教育的目的,使教育回归本来面目,在家庭教育的支持下,大力开展学校教育,同时辅助以社会教育,形成良性成长的教育环境,为国家的发展以及人才的培养助力。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一日生活皆课程。集体活动不单单只是从幼儿出发,也不近是学习活动这一种形式,应当结合幼儿成长的各个阶段,每一时期都有着不同的意义。

“双减”政策下,要求幼儿园要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对幼儿园来说,“一日生活皆課程”,又具有了特殊的意义。幼儿的生活多姿多彩,利用生活发现并建设课程,是“双减”政策实施后,幼儿工作者们应当考虑的。

更要注意:一日生活的重点在于对教育时机的掌握,应对幼儿因材施教,在“双减”政策的支持下,满足常规学习的同时,更要注重对个人能力以及习惯的培养,这是幼儿园课程建设和课程研究的重要任务。

(一)幼儿教师角色的新定位:教育+指导

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作为幼儿教师更要从自身出发,掌握理论知识并将其付诸实践,为幼儿的成长助力,与此同时也要规范幼儿家长的教育行为,帮助家长科学教育,承担起自身应当承担的责任,使得家庭教育走向科学的轨道。这样的发展使幼儿教育更多的发挥出指导以及教育的作用。角色能力的寻找,家庭与学校的配合,使得幼儿真正的得以成长。

对教育中各个角色进行分析了解到,教师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应当保证自身业务能力不断加强,幼儿所开展的活动以及游戏都有赖于教师的策划,以促进幼儿观察、创新等能力的提高。

(二)幼儿教师的观察能力

以幼儿的自主游戏为例,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观察:

1. 幼儿游戏的主题与情节设计;

2. 幼儿与环境、材料的互动状态;

3. 幼儿的社会性水平;

4. 幼儿具体的游戏行为;

5. 游戏场地、空间与时间安排是否合适。

另外教师还可以从游戏状态入手,对材料进行合理运用,体现出游戏的价值,进而完成对游戏的解读,并且在记录的过程中进行总结归纳,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教育的发展应与细致的观察相关。只有观察在前,教师才能够真正地了解儿童的变化,并在这种变化中寻找教育的突破点,给予幼儿科学的指导。

(三)幼儿教师的支持能力

一名合格的教育支持者,首先应当站在幼儿的角度去考虑幼儿的想法,了解他们的思想,并且学会尊重幼儿,在此基础上展开活动,为他们创造一定的成长空间。了解幼儿的发展规律以及这一年龄段的实际需求,教师应结合活动内容、空间等放开约束幼儿的手,在幼儿遇到问题时,审时度势,找准时机伸出援手,教师也应学会等一等,等待时机。幼儿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在学生需要的每一个环节进行隐形的支持,宽容的对待,使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

(四)幼儿教师的创新能力

在社会发展脚步的带动下,时代不断的变迁,教育所包含的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也都发生了改变。教育的主体幼儿每天都在接收不同的事物。为了能够适应这种状态,教师应秉承着创新理念,对外界事物的变化做出合理的反应,做好专业领域内的学习工作,为幼儿的发展做好准备,不断地引导其找到自己的兴趣点,积极地探索世界,发现新鲜事物,从而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

四、破茧成蝶,直面育人挑战

“双减”政策的出台对教育质量提出了众多挑战,以往老师可以通过幼儿园的超前教育打好入学基础,通过烦琐重复的作业练习落实教学效果,突然失去了巩固教育效果的手段,让家长、老师显得手足无措。幼儿的生长过程是先学会爬而后会走最后会跑,“双减”背景下作为教会幼儿“学会爬”的教育阶段也面临着同样的改革与挑战。

对此,在幼儿园的课程设置上,首先要体现多元智能理论的全面培养要求,加强传统的短板弱项,如体育游戏、艺术欣赏、劳动实践相关活动,特别是社会实践课程;第二,充实和提升五大领域课程的内涵质量,重新认识并加强建设一些因地制宜的校本课程,如艺术教育中戏剧、舞蹈、角色表演等方面;第三,创建师资队伍建设的时代标准,全面优化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果,加强教学改革的探索,如推进综合性主题教育学习、项目化学习等教学改革举措。

按照充分发挥育人主体功能的“双减”宗旨,在五大领域以外的育人实践活动也有着属于其自身的意义,实现集体与个体的融合,做好相应的衔接工作,完成教育环境的良性发展。对幼儿园而言,应当从幼儿的年龄、特征、学习需求等角度出发,结合教学实际情况,以及当地的政策等,从不同的年级入手进行因材施教,设置个性化的服务菜单,以此保证每一阶段的幼儿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满足其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其中包括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各种不同类型的兴趣小组。

参考文献:

[1]杨毅华. “双减”背景下幼小衔接的实践路径[J]. 家长,2022(31):183-185.

[2]苏美兰. “双减”下的幼小衔接初探[J]. 智力,2022(28):171-174.

[3]刘莉,曾婉,邓茜. “双减”政策下幼儿园质量提升的路径探析[J]. 学前教育,2022,700(17):22-25.

(责任编辑:陈华康)

猜你喜欢

幼儿园教育全面发展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刍议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民间艺术文化的渗透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如何做好新时期的党政工作
体育教学基本原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