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物:读懂小说主旨的关键

2023-06-06曹阳

师道·教研 2023年2期
关键词:赵一曼主旨人物形象

曹阳

对小说的通行定义是,通过描写典型环境,讲述完整故事情节,来塑造典型人物形象,从而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环境、情节和人物这三要素中,人物居于核心地位,塑造典型的人物是作者表达对社会生活思考的重要方式,所以在小说阅读教学和高考备考时,必须牢牢抓住人物形象,来作为理解小说主旨的切口。

一、人物类型

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里,将人物分为了圆形人物和扁平人物。圆形人物的性格形象复杂立体,有着不同的性格侧面,不同的侧面之间充满着矛盾的张力;同时性格会随着情节的变化而变化,呈现流动发展的状态。而扁平人物则性质纯粹,具有符号化的特征。面对一篇小说,我们在解读人物形象时,首先要做的便是判断属于哪一类人物形象。

(一)圆形人物

小说中的圆形人物性格复杂多变,我们需要关注的是不同性格侧面之间的关系,思考作者如此塑造人物形象的目的。如2018年全国卷Ⅰ《赵一曼女士》,既刻画了英雄赵一曼坚毅顽强的军人风范,同时又呈现了她作为女性、母亲典雅温柔的另一面,这样浪漫而深情、饱含儿女情长的讲述超越了一般意义上对赵一曼作为军人战士的革命叙事,对赵一曼人物形象的塑造更加全面立体,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信、温柔可亲,从而更能表达对赵一曼女士的敬仰之情,又能从现代视角观照赵一曼精神的当下意义,使小说的主旨内蕴更深刻隽永。

除了不同的性格侧面之外,圆形人物的另一表现便是人物性格会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发展而变化发展,呈现线性的流动状态,而非停止不动的凝滞状态。比如2019年全国卷Ⅲ《到梨花屯去》中的两位干部,随着和赶车老人交谈的逐渐深入,对于“肩膀硬”这一问题有了更新的认知,内心也由自得逐渐转为愧疚,呈现了改革开放大背景下基层工作的真实面貌。

(二)扁平人物

与圆形人物相反,扁平人物的性格特征简单明确,表现出非常稳定的状态,在理解和把握上相对容易。在指导学生进行高考备考时,为了方便学生理解和掌握,根据人物性格特征的具体性质,我们可以相对粗略地把扁平人物细分为正面人物、反面人物和悲剧人物。

正面人物,即我们常说的“好人”,人物浑身充满着人性的光芒,是真善美的化身,而这类小说的主旨便是讴歌赞颂人物身上的人性美德。如2019年全国卷Ⅰ《理水》中的大禹坚毅实干,小说就是赞颂中国历史上这样艰苦卓绝的“中国脊梁”;2022年全国甲卷《支队政委》中的老胡坚忍刚毅,小说主旨就是为了歌颂巍峨屹立的革命信念;2017年全国Ⅰ卷《天嚣》中的他以及蒙古族同胞,身上都有着善良助人的美好品质,小说就是为了讴歌在艰难的环境中仍然相互帮助的善良人性。

反面人物,即我们常说的“坏人”,他们身上有着人性的局限与狭隘,甚至是偶尔闪现人性之恶,而小说的主旨便是讽刺批判这人性的黑暗与不堪。基于立德树人的正面引导价值,高考小说中涉及的并不多,目前见到的有2012年全国新课标卷的《马裤先生》,他在公共场所肆无忌惮、自私自利、毫无社会公德意识,小说的主旨便是讽刺这类小市民的丑恶形象。

除了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之外,还有一类悲剧人物,格外值得我们关注。对于悲剧,鲁迅先生曾说,悲剧就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借助戏剧的相关理论,根据被毁灭的成因,我们可以将悲剧细分为社会悲剧、性格悲剧和命运悲剧。社会悲剧中的人物,他们被毁灭的原因主要在于社会方面,指向的是个体背后的社会大环境,矛盾冲突产生于个体意志与社会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比如课内学过的大量小说都是此类,鲁迅《祝福》中的祥林嫂、《阿Q正传》中的阿Q,课内戏剧《窦娥冤》中的窦娥悲剧成因在于腐败的政治以及黑暗的官场;性格悲剧中的人物,他们的悲剧往往是因为自己的性格,人物处于某一人生困境之后,由于性格原因而找不到出路,无法完成自我拯救,如课內学过的戏剧《哈姆莱特》,哈姆莱特由于自身情感与理性的冲突,导致自己复仇的失败,以致最终被毁灭;而命运悲剧则充满了神秘主义的色彩,在宿命论的视角下,命运是不可被改写的,一切都是早已注定,如课内戏剧《雷雨》便带上了命运悲剧的色彩。就高考文本的小说选材而言,涉及到的悲剧小说绝大多数都是社会悲剧,如2016年全国卷Ⅰ《锄》,呈现了六安爷和焦碳厂之间的矛盾,他的精神困境来源于传统农耕文明与现代工业文明之间的冲突,已经超越了个体意义,具有了普遍性的象征意味。

二、人物关系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想要准确深刻地理解人物,必须要把人物放在人物关系中来进行把握。小说中常常涉及到的关系类型有三种,人与人、人与环境以及人与自我。

人与人,指的是小说的主旨往往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来表现,人物关系往往呈现出和谐亲善的一面,小说的主旨也多是歌颂人情的真善美。如2015年全国卷Ⅰ《马兰花》命题巧妙,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明暗两条线索来理解马兰花和麻婶两人之间的温情善意:马兰花借钱给麻婶,这是小说的明线;麻婶母女还钱,知恩图报这是暗线,两条线索呈现明显同质的特征,通过这一呼应的人物形象来说明互帮互助、真诚善良的美好品性是普遍存在的,在人物关系中凸显了“人间自有真情在”的小说主旨。

人与环境,指的是要考虑人物与环境的关系,尊重环境这一要素的主体地位,而不仅仅是把环境当作烘托塑造人物形象的工具。2013年全国课标甲卷《峡谷》描写荒凉僻静、博大神秘的峡谷,而行走其间的骑手孤独沉默,人物与环境的气质出奇的一致。小说中对峡谷的描写占据大量篇幅,环境成为具有独立审美意味的对象,打破了传统小说中环境居于次要地位的理念,而这正是80年代寻根文学基于主旨表达的需要,他们认为,在以工业文明为代表的现代文明的冲击下,民族文化的根基只可能存在于未经“污染”的原始文化中。

如果说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环境的关系都还带有外显的特征,比较容易为人所感知,那人与自我的关系则显得幽微、隐秘,需要我们更深入人物内心,梳理探究人物心路历程,跟随人物完成一次自我的审视与成长。如2010年高考安徽卷《洗碑》,小说主人公罗永才深陷亡妻之痛,在给妻子洗碑过程中,受到淡定从容的王石匠和坚忍担当的老山民的感染,终于完成了自我的救赎,逐渐从悲痛中走出来,整篇小说就是罗永才的心理转变过程。

人物是小说的灵魂,关注人物类型和人物关系有助于我们准确深入地理解小说文本,揣摩作者的创作意图。在高考备考过程中,以人物为抓手,能提升学生的小说鉴赏分析能力,更好地落实“审美鉴赏与创造”这一语文核心素养。

责任编辑 钱昭君

猜你喜欢

赵一曼主旨人物形象
清唱剧 冰凌花 永远的赵一曼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主旨演讲
记叙文的选材与主旨
巧用侧面描写,丰富人物形象
民族英雄赵一曼之歌
平淡真实显主旨
看看赵一曼
吃透材料 凸现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