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军小学红色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路径的研究

2023-06-06赵乐邱利萍林越球

师道·教研 2023年2期
关键词:东江纵队红军红色

赵乐 邱利萍 林越球

一、背景意义

1.新时代育人所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以红色文化来铸魂育人,提出了许多重要和深刻论述。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论述,提出了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殷殷嘱托和深切期望,也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积淀形成的革命精神、革命传统、优良作风对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2.红军小学建设所需。中国工农红军深圳市东江纵队中国工农红军学校地处有着深厚的革命斗争历史背景和光荣的革命传统的深圳市大鹏新区葵涌中心小学。2018年11月在大鹏新区葵涌中心小学,举办了中国工农红军深圳市东江纵队中国工农红军小学授旗、授牌仪式。这是深圳市第一所,也是唯一一所红军小学。该校将在全国红色办的带领下,“充分运用本土优质红色资源,开办红色教育课堂,深入开展红色教育活动,把党史学习培训、红色基因传播融于学校素质教育”。学校也致力于将红军小学的称号发扬光大,将其精神内涵传承给下一代,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基于此,我们期望通过探索,发展和完善红军小学红色课程建设,在为先烈血染红的土壤中培养绿色人生,同时通过知识传授与情感教育,进一步弘扬红色革命精神,培养广大学生知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并使珍贵的红色教育资源在他们的心中深处打上了“红色”烙印,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二、学校前期研究成果

深圳东江纵队红军小学高度重视中国红色民族文化基因的代代相传和中国红色教育的层层传播,积极建设自己的中国红色教育课堂,把建设中国红色教育课堂当作以爱国主义教育为基础的德育工作的主要来源和主要服务载体,以“继承中国红色文化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为目标,努力让中国红色教育的魅力深植于少年儿童的爱国情感。

1.学科类校本课程:红色教育课程特色纷呈活动丰富多彩。深圳东江纵队红军小学充分挖掘课本教材,加强学科课程教学的德育渗透,挖掘各年级道德与法制、语文、书法、美术、音乐等人文性较强的学科中的红色教育内容,在课堂教学过程和“艺术节”“语文周”等时机,开展“课本中的党史”演讲、故事会和课本剧汇演等活动,丰富红色教育校本文化。在建党一百周年的契机下,学校以深圳东江纵队红军小学为红色教育实践阵地,开展红色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路径的研究,落实红色教育课程,以活动促认识,让师生“学史力行”。

2.活动课程:“三学三进三爱”红色教育课程体系。“三学”红色教育课程,即:学党史、学红军史、学东江纵队抗战史。三史三学,可以更好地教导和引领同学们记住红色历程,弘扬东纵精神,争当时代新人。

“三进”红色教育课程,即:开展红色教育“进班级、进课堂、进头脑”。通过开展“班级命名”、红色教育课程渗透、红色教育活动,让孩子们在红色精神熏陶下健康成长,使红色基因“进头脑”,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爱”红色品德教材,即:爱党、爱祖、爱社会主义。结合各周重要教育内容进行的國旗展演活动,身着红军服的国旗班小战士,更是让学生受到红军小学红色教育氛围的耳濡目染,不断提升学生们的爱国热情。

3.潜在课程:“一廊一亭一屋”红色教育阵地。“一廊一亭一屋”是深圳东江纵队红军小学三个特色的红色教育阵地。通过三个红色教育阵地,让红色文化渗透到校园每个角落。“一廊”是“红小”红色教育长廊。由学校大门口的“红军小学校旗校名墙”连接校道“深圳东江纵队红军小学历史传承宣传教育橱窗”,再串联校内的“红色教育活动和成果展示长廊”组成。“一亭”是“东纵纪念亭”。围绕东纵纪念亭,在校内阶梯教室外建设展示东江纵队人物和历史故事宣传栏(牌)。进一步丰富东纵纪念亭内宣教内容,展示东纵抗战历史事件。“一屋”是红色教育书屋。修缮、完善师生“红色书屋”,营造书香氛围。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和红军小学建设的需要,丰富“红色书屋”及阅读长廊内的书刊。增添有关党史、红军史、大鹏新区革命历史史实、东江纵队抗战史等内容书刊。

三、本研究具体实施方法

1.调查研究法:东江纵队红军小学红色教育课程建设的研究,需要对东江纵队红色资源分布特点、现状进行实地考察,也需要深入学校调查研究,了解学校教育中红色资源的利用情况,因此大量调查是必不可少的。利用调查、开展讨论会、问卷等手段,掌握目前红色教学课程建设的状况,分析、研讨面临的重点问题,使实验和科研更富有针对性和实践性。

2.文献法:研究以东江纵队红色文化、红色历史为基础,涉及大量的历史文件,在研究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文献资料做支撑,故文献研究法是本研究重点使用的方法之一。课题组对近几年来关于红军学校红色德育的文献资料、成果加以系统搜集、梳理、比较和总结,筛选出行之有效的成功经验,为本课题的研究成果提供参考。

3.行动研究法:通过综合运用红色教育,举办丰富多彩的红色教育活动,以促进红色教育活动建设,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反映和检查实施的成效,并识别不足,适时调整和补充或改善有关措施,不断改进研究工作。

4.案例分析法:选好案例,认真分析,使研究从经验层次上升到理论层次。通过对实例的分析来提炼我们探索红色教育课程建设的实现形式。

5.综合研究方法。本研究以东江纵队红色资源为研究对象,以实现红色资源的课程转化为目标。因为落脚于课程建设,需要相应的课程教育与教学理论做支撑,此外还涉及到统计学、心理学、文学等其他学科领域。

四、研究重难点与创新

1.本研究的重难点。大力发掘和利用红色教育资源,构建新时代学校学科课程建设与红色教育课程建设的融合机制,丰富红色教育课程建设的内容和形式,实现红色文化“人人皆学、处处可学”的良好局面,积极探索红色教育课程建设的模式,增强红色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把红军小学建成“永远跟党走的红色校园”,达到课程主客体之间的理想效果。如何选取红色资源使之转化为课程资源,并把红色资源的价值充分利用起来是研究的难点所在。

2.本课题的创新之处。本研究针对当前红色教育资源研究发展与使用的要求、特点,对红军小学中红色教育资源的研究发展情况加以总结,并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努力探讨将红色教育资源转换为现代教学资源的途径手段、方法要求等,使红色教育文化与全国和区域的教学互相渗透、彼此连接、互相交融,并积极探索红色教育教学课堂构建的新方法,进一步提高了紅色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作用,着力构建青少年红色教育课程体系。这是之前的研究没有涉及到的,也是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五、本研究实施路径

1.融合课堂教学,挖掘课本红色资源。在课堂中实施红色教育课程是本研究的第一条路径也是主要路径。如:小学一年级语文课《吃水不忘挖进人》一文:“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斗争时期,居住在一个小村子里,当他发现全村的乡亲们正在吃着混浊不堪的水时,决定领导乡亲们挖出一个井中,他自己带头挖掘,最后第一口井中挖作了,乡亲们吃上了甜美的井水。”通过学习毛主席带领乡亲们挖井的故事,感悟革命先烈为革命事业所作出的奉献。老师们在课堂教学上,采用录像播放、人物介绍、小组讨论等各种方法,调动了学员们对革命先烈等红色文化的学习热情,从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教学资料库。合理地将马克思主义教材内容和红色教材互相糅合,使之内化为广大学生的认识系统和信念体系,并以此提高了广大学生的情感认同、思维认同感和政治认同感。

2.依托互联网+,拓展红色教育传播载体。如:开设“红色教育”专题讨论会、编撰红色文化教育的经典课程教案、录制红色教育主题短视频等等。同时,结合学校校园“一廊一亭一屋”这一传统红色文化教育阵地,以及各班级的红色墙等特色校园文化,广泛地在学校中开展晨读红色经典、课间欣赏红色乐曲,并进行背诵红色古诗词、演唱爱国歌曲、讲述红色事迹、绘制红军画报、走军操、打军拳等活动,通过将红色文化教育渗透到学校物质文化载体建设之中,使文华从耳濡目染中渗透到了学生的心中。

3.调整课时结构,丰富红色教育实践活。2014年8月,深圳市教育部门在印发《有关继续提高中小学生综合素养的引导若干意见》时指出:“中小学校应根据中小学的综合素质提高,形成各具特色的课程体系,以增加教学多样性,增强教学有效性。将中小学校必修课按内容分成基本课程、延伸课程、重点课程。核心课程以国家课程为主,占小学总课时数的百分之七十。延伸课程则为国家课程的延续,占小学总课时数的百分之二十。特色课程则由教师自己开展,重点为孩子的成长,占学校总课程的百分之十。”我校将根据文件规定的课时数,用30%的时间来实施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如:每天延时服务第一、二节(16:10—17:40)进行深圳东江纵队红军小学红色教育课程学习或进行红色教育主题活动。

责任编辑 邱 丽

猜你喜欢

东江纵队红军红色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少寨红军桥
十送红军
追忆红色浪漫
再唱十送红军
东江纵队《前进报》印刷机
东江纵队在港九地区协同盟军作战片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