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巧妙渗透

2023-06-06郭东林郭佳

求知导刊 2023年5期
关键词:渗透策略传统文化阅读教学

郭东林 郭佳

摘 要:语文学科是承载和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教师应以优秀的传统文化熏陶学生,鼓励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在课堂活动中引领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为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打好基础。基于此,文章主要探讨将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结合的策略,提出教师可通过深挖教材、创设情境、群文阅读、唱诵古诗词、说理讨论和课外拓展实践等方式将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挖掘出来,以期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阅读教学;渗透策略

作者简介:郭东林(1966—),男,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金佛寺学区。

郭 佳(1996—),女,甘肃省酒泉市第八中学。

小学阶段是学生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良好品格形成的重要时期。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需要找到语文阅读教学与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点,从阅读文本、生活实际等方面入手,挖掘其中潜藏的传统文化资源,在班级中营造学习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使传统文化与阅读教学相互融合,为学生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打下优良基础。

一、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一)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传统文化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例如古诗词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诗词韵律,有助于學生语言感知能力的形成;古代寓言故事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教授学生生活的道理;传统文化故事能丰富学生的见识,帮助学生在认识陌生字词的同时深入了解我国的传统民间风俗习惯,为学生语言能力和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打下坚实基础。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行

小学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适时而正确的引导,对学生良好品格的养成起着促进作用,而优秀传统文化中饱含为人处世的哲学和道理,教学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陶冶学生的品格,让学生以正确的认知和理念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帮助学生成长为有助于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1]。

(三)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

传统文化通常以故事、诗歌、谏言的形式呈现,本身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在积极学习、吸收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学生可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端正思想认识,提高自身的思维认知能力;在感受民族习俗、传统节日和艺术的过程中,学生可形成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产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同时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

(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中华上下五千年,在这片土地上有着无数奋勇抗敌、保卫国土的英雄事迹,荡气回肠的爱国故事能够快速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认识,让学生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并将自身感受转变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为未来的成长提供指引[2]。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

(一)挖掘教材精髓,弘扬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阅读教材当中收录了许多蕴含着优秀传统文化的阅读材料,如诗词歌赋、古籍选篇等,这些阅读材料文质兼美、意境悠远,蕴含着古人的思想智慧和丰富的人文内涵,是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为此,教师可以深入挖掘这类材料中的优秀文化内涵,与学生一同品读文章,感悟文章当中的优秀思想,共同讨论如何将这些优秀思想内容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让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中。

以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石灰吟》为例,为帮助学生感受《石灰吟》一诗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反复阅读,体会文章的情感内涵。部分学生对石灰的了解相对有限,因此在阅读理解古诗内容方面存在一定困难,为此教师可以在网上搜索相关视频资料,将古代制作石灰的工艺以视频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感受石灰制作的不易。而后教师可以介绍《石灰吟》作者于谦的生平事迹,帮助学生体会作者要做清白正直的人的远大志向,以此为基础鼓励学生学习古人的高尚情怀,实现阅读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的相互渗透[3]。

(二)应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古代的语言习惯和现代相比存在一定差异,古文语句更加凝练,思想寓意丰富,学生学习理解难度较大。为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古文的情感内涵,教师在授课中可借助多媒体技术,将文章内容以视频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并在教学过程中讲述文章背景知识,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让学生在反复品读的过程中回味古诗文内容[4]。

以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题临安邸》一诗为例,全诗以乐景衬哀情,丰富了诗文的情感内涵,但也增加了学生理解诗文情感内涵的难度。为此,教师可以在课前提前准备相关的视频资料,以对比的方式将古诗内容展示给学生,为学生体会诗文当中的爱国思想打好基础。教师可先在课上播放一段关于西湖风景的宣传片,展现西湖上暖暖微风吹过的场景,凸显场景的安宁与祥和。接着,教师可播放关于宋代战争场景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到古代战争的惨烈。然后,教师再对诗文创作的历史背景进行介绍,讲述金人在攻占北宋都城后,南宋统治者建都临安的历史故事,引导学生思考诗文内容的情感内涵,让学生在对比中感受到作者的愤懑和担忧之情。最后,再带领学生反复阅读古诗,想象当时作者的内心情感变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三)活用群文阅读,深化学习感悟

群文阅读是语文阅读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即学生同时阅读多篇文章,通过对比分析多篇文章的相似内容,体会文章的内在含义,提升阅读能力的同时降低阅读理解难度。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时,同样可以使用群文阅读教学法,从传统文化要素出发,选择古文内容,帮助学生体会文章中的情感要素,感受不同文章作者在情感赋予方面存在的差异性和共同点。

以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为例,为帮助学生体会传统节日文化当中寄托的思念亲人、思念家乡之情,首先,教师可以使用群文阅读教学法,在课程开始阶段带领学生通读三篇诗文,对内容进行翻译,并提出问题:“同学们,在什么时候大家要贴春联,放爆竹呢?”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会答出过春节这一答案。接着,教师可引导学生自行阅读古诗,结合古诗文当中的关键字词思考诗文对应的节日。然后,带领学生一同诵读古诗,使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古诗当中的情感内涵。最后,可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三首古诗当中的情感内涵存在哪些差异,古诗当中哪些意象中寄托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为什么作者会在节日这一特定的日子里有着独特的情感体会,等等。学生在讨论分析的过程中,可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含义,在学习中了解传统节日文化和个人情感寄托之间的关系,在讨论比较的同时感悟传统文化,为传统文化的传播打好基础[5]。

(四)唱诵古代诗词,再现传统文化

诗歌反映了各个时期的政治、社会文化和民间风俗,学生能够在阅读中体会到传统文化的内涵。古诗词语句富有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能使学生印象更加深刻,为此,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中加入古诗词唱诵,以朗诵和歌唱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参与阅读活动,在活动中深化学生对诗词内容的情感体验,扩展传统文化的渗透渠道。

以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古诗词诵读中的《浣溪沙》一词为例,为帮助学生理解诗词当中的情感内涵,深入体会诗词当中的传统文化,教师可以在网上搜集材料,如音乐伴奏和诗词朗诵录音,在教学中播放,鼓励学生描述自己听到录音后的感想,猜想诗词当中的情感基调,并与学生一同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词。朗诵后,教师应向学生介绍词的来源,鼓励学生结合词句内容自编歌曲,以唱的形式表达古诗文当中的情感内涵,体会词句当中立志高远、百折不挠的积极文化内涵。最后,教师可对诗文内容进行拓展,与学生一同了解苏轼的坎坷经历,在了解作者人生经历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再次唱诵古代诗词,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让优秀的传统文化成为学生对抗未来生活挫折,砥砺前行的有力支撑[6]。

(五)融入说理讨論,加强文化认知

小学语文教材选用的文章较为简短,在词句简练、降低文章理解难度的同时保留了文章当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和深厚的思想内涵。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材料中的传统文化,教师可以将说理讨论环节融入教学活动当中,从文章内容出发,选择某一话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使学生在讨论中重新审视古代社会中人们的传统礼仪、社会风气、道德要求、审美观念等,使学生正确地看待文章当中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讨论中体会文章中蕴含的丰富的文化精神。

以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两小儿辩日》为例,为培养学生勤学好问、实事求是的学习精神,笔者首先带领学生一同诵读文章,并逐字逐句完成文章的翻译,帮助学生了解《两小儿辩日》的大致内容。笔者在此基础上将学生分成两个小组,在课堂上开展辩论活动,使学生讨论分析文章中孩童对孔子所说的“孰为汝多知乎”的评价是对是错。部分学生认为,孩童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给出了明确的思考分析思路,即便最终结果可能不正确,但其勇于探索和勤于思考的精神仍然值得赞赏,因此孩童所说的结论有一定道理。部分学生对此提出意见,认为术业有专攻,孔子擅长的并非天文学一类的知识,因此在认知上存在误区十分正常。学生在讨论中各抒己见,说明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深化了对所学文章的记忆。最后,笔者对文章内容进行总结,赞赏孩童身上具备的大胆质疑和独立思考的精神,同时也对孔子学无止境、实事求是的精神进行概括,鼓励学生学习文章人物身上的优秀品质,让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继续传承[7]。

(六)增设课外拓展,宣传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阅读中涉及的传统文化内容较多,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教师难以详细讲解所有相关内容,因此,教师可以将预习环节与阅读教学结合在一起,通过预习环节使学生提前了解文章相关的知识内容。预习环节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一定的实践条件,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优秀内涵,深入体会文章思想内容,为学生接触、了解、接受传统文化打下良好基础。教师在设置课外实践环节时,应考虑到学生条件的差异,尽可能让学生在家中完成教学实践活动,简化实践活动形式,保证学生能够严格按照要求达成实践活动目标[8]。

以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精卫填海》为例,为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文章内涵,体会文章中的传统文化,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预习作业,要求学生自行运用互联网查找与精卫填海故事相关的知识,以提高学生对故事内容的了解程度。接着,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收集一些石块杂物,并在家中的水盆中尝试复现精卫鸟填海这一举动。让学生将石块杂物投到水盆当中,在实践中思考精卫鸟为什么会选择在海中投石的方式填海,投石能否真正实现填海的目标,以此分析精卫鸟的填海计划能否成功。课外实践拉近了学生与文章内容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在课外自由实践过程中感受到精卫鸟填海这一行为中蕴含的坚强不屈、坚韧不拔的意志,让文章的优秀文化内涵渗透到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当中,为后续课堂教学的展开打好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进一步推动阅读教学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教师应加强学习,吸收优秀教学方法,以多种形式将传统文化渗透到教学内容当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其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深入体会古诗词和文章当中的优秀文化内涵,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教学课堂的相互融合,为学生后续的学习成长打牢基础。

[参考文献]

汤艺欣.以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4(11):63-64,67.

张敬.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落地生根[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1,40(3):88-90.

吴晓文.传统节日文化走进语文教学之探索[J].华夏教师,2020(17):50-51.

钱海萍.挖掘苏州文化  打造特色课堂:融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本地传统文化的几点方略[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0(4):23-25.

李长东.浅析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融入[J].才智,2020(5):197.

粟学贵.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阅读中的应用[J].文化产业,2019(13):63-64.

阅读点亮人生  经典传承文明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生经典阅读行动”启动[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8(7):81.

曲波.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分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5):107.

猜你喜欢

渗透策略传统文化阅读教学
中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策略探析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