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本科漆画课程“大基础”整合式教学模式探究

2023-06-05胡玉康李丽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23年1期
关键词:漆画漆艺美术

胡玉康 李丽

我国漆艺有着悠久的历史,然明清以后逐渐势微,传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艺术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陕西师范大学漆画教学团队在常规漆画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在本科教学中采用“大基础 ”整合式教学模式,教学效果良好。“大基础 ”整合式教学模式,是一个适合美术实践课程的极具综合性和开放性的教学模式,融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等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于具体美术专业实践课程当中,在美术训练过程中实现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和艺术素养的全面提升。希望本文可以为同仁的教学研究提供一些启示。

高校;本科;漆画课程;“大基础”整合式教学模式

近一些年,随着国内漆画艺术的蓬勃发展许多高校相继开设了本科漆画课程。漆画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融绘画、设计、手工、民间艺术等等课程的知识和技能为一体的课程,也是一门理论紧密联系实践,实践性很强又对课程的理论知识储备要求比较高的课程。除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等少数高校外,国内漆画课程多被视为美术专业实践课程(与专业实习课不同),在教学过程当中,适当分出一些课时讲授漆艺理论及进行漆画欣赏。鉴于这种实际情况,为实现美术学科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全面提升高校美术学科本科学生的艺术素养、实现培养符合新形势下国家新型人才,陕西师范大学漆画教学团队对漆画教学进行改革,提出和采用了“大基础”整合式教学模式。

1.“大基础”整合式教学模式

我国高校本科教育提倡通识教育,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具体到一个学科,学科素养的全面提升是本科教学的重点。我国《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中提出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几个方面。“图像识读”指“对美术作品、图形、影像及其他视觉符号的观看、识别和解读”。“美术表现”指“运用传统与现代媒介、技术和美术语言创造视觉形象”。“审美判断”指“对美术作品和现实中的审美对象进行感知、评价、判断与表达”。“创意实践”指“由创新意识主导的思维和行为”。“文化理解”指“从文化的角度观察和理解美术作品、美术现象、观念”。[1]这些不仅是高中阶段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也是高校美术本科生的核心素养。美术是视觉造型艺术,学生对造型艺术及其表现规律的认识和掌握是高校本科美术专业实践课程的主要任务。也就是说,高校本科美术专业实践课程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有没有可能在美术专业实践教学里既能抓住实践课程的根本又尽可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呢?“大基础 ”整合式教学模式可以最大化地优化课堂教学,全面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

“大基础 ”整合式教学模式,是一个适合美术专业实践课程的极具综合性和开放性的教学模式,也可以说是一种教学理念或教学方法,它与不同的美术专业实践课程可生成具体不同的教学案例和样式。这种教学模式是将对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几个方面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融于具体美术专业实践课程当中,具体说是在常规的写生、创作、设计等课程中,增加一些审美体验、艺术欣赏、审美判断、艺术阐释、跨学科链接等环节,使学生心、手、口、脑都能得到有效训练,使得学生的艺术素养全面提升,也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大基础 ”主要是强调教学要抓住美术这个大学科的基础,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国、油、版、雕等各美术门类或专业共同遵循的造型艺术的规律。如果把学生平时学到的各门专业课程知识、技能比喻成一个一个的算珠,那么通过这一教学模式的训练和学习,学生可以将单个散落的算珠串联起来。成功的串联意味着学生拿到了一把通向任何一个美术门类或专业的“金钥匙”,可以在美术大学科里自由穿行和跨越。只有熟练地掌握了造型艺术的规律,艺术创新才会成为可能。

这种教学模式与美国“discipline-based art education”[2]多学科艺术教育模式—会通式艺术教育有神似之处,有异曲同工之妙。美国多学科艺术教育模式——会通式艺术教育强调将艺术创作、艺术史、艺术批评、美学圆满地整合在艺术教育中。当然,他们更多的是在宏观上针对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教学大流程而言,笔者团队这里主要是强调从微观上从一个课程出发、具体地实施的过程。

2.漆画课程中“大基础”整合式教学模式

大学本科漆画实践课程的培养目的和目标,一般是:通过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我国传统漆艺的发展史,了解天然大漆材料、漆画制作过程、漆艺的基本技法,了解国内和国际上的漆画艺术现状,加深学生对我国古老的漆艺的喜爱,继承和弘扬我国传统优秀文化和艺术,增加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课程结束时提交一幅或一组漆画作品,课程结束后能独立创作漆画作品、能从事与漆艺相关的艺术活动。

以下为陕西师范大学本科漆画课程中“大基础 ”整合式教学模式的过程设计与实施:

(1)基础知识讲解、前期材料准备

通过赏析我国古代灿烂辉煌的漆艺作品和当代漆画经典作品、讲授关于漆艺工具材料的知识及制作过程,使学生初步了解漆艺、漆画的历史和特点、准备材料和课程要求。在漆艺知识讲授和漆艺作品赏析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审美体验。比如在带着学生欣赏古代漆器时,有意识地将瑰丽庄重的春秋战国漆器、沉雄灵动的秦汉漆器、华贵灿烂的唐代漆器、清新淡雅的宋代漆器、细腻亲民的明清漆器并置,引导学生体会不同时代漆器的不同的美,切实地提升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艺术理论知识修养和艺术眼界,即“图像识读”“审美判断”“文化理解”三个方面的核心素养。

(2)完成作品阶段

这个阶段,教师示范和学生实践相结合。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引导学生有步骤地进行漆艺实践,引导学生真诚地将观察、认识、体验、思想、意趣有机地整合在自己的艺术作品中。这个环节重在培养学生漆画创作、创意实践的能力,即“美术表现”“创意实践”的核心素养。

①基础技法练习

教师带领学生在小漆板上练习常用的漆画技法,如髹涂、描绘、镶嵌、勾填、磨绘、变涂等,启发学生自由构思技法板子的图样、细心比较各种技法间的区别与联系、认真探究各种技法从古至今的变化、用心体会工艺的精湛和漆艺“千文万华,纷然不可胜识”的多样性。

②创作画稿、绘制小样稿

在这个阶段,通常要求学生独立创作画稿,要求作品主题健康、积极向上、内容不限、技法不限、画面完整。

漆画因不易修改,所以对前期画稿内容、制作过程、运用的技法等都要有比较详细的设计。教师启发学生打开思维、综合运用平时所学,创作属于自己的作品。鼓励学生选用自己最感兴趣的题材,内容以自己熟悉的为最佳,校园生活、社会建设、百姓生活、民间艺术、历史人物、祖国大好山河等等都可。引导学生根据作品主题思想和个人喜好来确定画面构图,同时给学生讲解经典漆画作品的画面构图规律。如表现甜美、平静生活的画面可选用三角形、S 型构图,表现痛苦、动荡画面适合选用倒三角、锯齿状构图,表现空旷遐想的意境宜“天大于地”,表现丰收充实的意境宜“地大于天”。引导学生根据表现内容选取贴切的表现手法和制作技法,可以多种技法混合使用。如混合采用描绘、镶嵌、磨绘、罩染等技法,让画面做到丰富而不凌乱、单纯而不简单。

创造画稿、绘制小样稿是学生“美术表现”“创意实践”培养和提升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这是一个创造视觉形象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美术学科的视觉造型过程及其规律。创造视觉形象是怎样的一个过程呢?是利用点、线、面、黑、白、灰、色彩、肌理、光影等造型要素,借助笔、纸、刀、泥、颜料等不同材料和工具,运用不同的表现语言,在二维平面或三位空间里创造出能体现作者思想情感、审美趣味、艺术理念等等的视觉形象的过程。漆画创作则是利用点、线、面、黑、白、灰、色彩、肌理、光影等造型要素,借助漆画笔、木板、刀、大漆颜料、鸡蛋壳、螺钿、锯木灰等等材料和工具创造艺术形象。运用美的原理与法则,表达作者独特的思想、情感、审美趣味。创造视觉形象遵循着美的原则,即形式美的法则,如对比与调和、节奏与韵律、均衡与变化、多样与统一、单纯与丰富、虚与实等等。艺术的内容正是披上了合适的“形式的外衣”,内容与形式达到了一致,所以才能感人。只有掌握了“美”的法则,才能自如表现“美”和“不美”。

③拷贝画稿开始制作

学生画稿确定后便开始拷贝画稿,有计划有步骤地绘制正式作品。在绘制过程中,要不断提醒学生充分发挥大漆的透明、华丽、厚重的特性,引导学生在画面上精心安排金箔、银箔等特殊材料的运用。让学生理解漆画“不可完全把控”的特性。因为漆画在干燥的过程中受温度、湿度、时间等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呈现的效果往往不能和创作者最初的设想完全相同,经常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需要创作者独具慧眼,能“因势利导”和“化朽为宝”。在制作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将对画面的宏观规划、整体控制与局部深入有机地结合起来,将自由感性的画面表现与严谨理性的画面收拾有机统一起来。经过了前期画稿的“小心设计”,在这个过程中,鼓励学生 “大胆试错”。只有“不怕犯错”,并“将错就错”才能不断地和快速地进步。

④打磨调整

传统的漆画制作中,在经过了前期的镶嵌、勾填、罩染等多道工序后,通常要用水砂纸对画面进行打磨调整,磨显出前期预埋的颜色、笔触、材料,然后再根据画面的具体呈现反复调整画面的关系,直至创作者认为达到了想要的效果为止。打磨调整最能显示学生的专业水平。这个阶段主要锻炼的是学生对画面的整体控制能力。

⑤推光完成

传统的漆画制作的最后一道工序是推光、揩清。为了让颜色、亮丽、有光泽,通常用手蘸植物油和砖灰、细瓦灰等材料进行揩磨漆面。推光完成后,作品基本完成。如若觉得作品的对比度不够明亮,还可以揩清,即用手掌薄薄擦一层生漆至画面上。这个环节需要教师带着学生一丝不苟地完成。

(3)课程总结

课程临结束时,师生经常要围坐一起对前一阶段所教所学进行讨论、总结和作品互评。如果说前一阶段主要是为了提升学生艺术表现素养和能力,这一环节则是为了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的阐释能力、艺术批评能力,以及将所学艺术知识和技能运用迁移到其他领域的创新能力。即“图像识读”“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四个方面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要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创作作品时的心得体会、对漆画艺术的理解以及同学作品中值得学习的地方等等。艺术的批判意识主要从艺术批评中生成。很多高等综合美术院校没有设置艺术批评的课程,所以艺术的批判意识是我国高校美术本科生比较缺乏的。艺术批评是对学生自身评价艺术特性与审美感知能力的一种挑战,这样会鼓励学生拓宽自己的文化视野与社会目标,从中审视艺术的表现方式,并且深化自己对艺术所反映的现实生活的理解[3]。笔者团队在进行漆画教学时,鼓励学生大胆进行艺术批评,鼓励学生把艺术感想升华成艺术理论。

2.4 评定成绩、课程汇报展出、参加校外展览

课程结束时,邀请同教研室的教师共同评定成绩。如果条件允许,团队将组织教学汇报展览。场地可以是校内展厅,也可以是校外的美术馆、博物馆等社会公共场所。举办展览是极好的检验教学效果、宣传学生和学校的方式,展出作品也是逼迫学生转换身份审视自己作品的途径和方式。与此同时,团队也鼓励学生将课堂上完成的作品投送社会上的美术展览。

3.陕西师范大学漆画课程中的主要教学成果展示

“大基础”整合式教学最大地优化了课堂教学。模式的开放性、贯通性与漆画课程的介于绘画和设计之间、材料包容性强的特点非常契合。在课程当中学生不仅锻炼了天马行空的构思能力还锻炼了驾驭各种材料的能力;不仅锻炼了精到的手工制作能力,还锻炼了表述自己艺术思想、评价艺术的能力;不仅体验到了美的审美感受,还滋生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努力,团队教学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果,得到学校同仁、业界同人的肯定。教学评定和检测是比较复杂的一个系统工程,这里主要展示课程当中部分的学生优秀作品和教师作品(图1—图9)。

图1 胡玉康 漆画屏风《四季》 200cm×200cm 2019 年 [4]

图2 胡玉康等 漆画《花儿为什么这样红》180cm×200cm 2009 年[5]

图3 任晓东 漆画《延安生产大运动》133cm×81cm 2021 年[6]

图4 王乔乔 漆画 《长安拾零》 60cm×60cm 2018 年[7]

图5 李丽等 漆画 《好日子》180cm×180cm 2019 年[8]

图6 严勇等 漆画 《逆流而上》180cm×180cm 2019 年[9]

图7 张芷若 漆画 《童年的记忆》150cm×135cm 2019 年[10]

图8 和佳园 漆画 《逆流而上》60cm×40cm 2018 年[11]

图9 李明 板上大漆 《冬》60cm×60cm 2018 年[12]

图10 严守鹏 漆画 《规与矩》60cm×60cm 2018 年[13]

4.结语

陕西师范大学本科漆画课程的理念与国家2022 年最新义务教育课程“坚持以美育人、重视艺术体验、突出课程综合”的理念完全一致。团队通过实施“大基础”整合式教学模式,将对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几个方面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融于具体美术专业实践课程当中,在培养学生“美术表现”能力和“创意实践”能力的同时,全面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伴随着党的二十大的脚步,本团队将继续深入教学探索,再接再厉,为社会输送更多的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人才而不懈努力!

猜你喜欢

漆画漆艺美术
舞 国文倩 漆画 30cm x 30cm 2019年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漆艺和现代家装的结合
郭栋、路艳红漆画作品
奇妙的漆艺之旅
当农民画“恋”上漆艺
孟祥勇 漆画《静待花开》
青年漆艺师夫妻的幸福生活:悠闲着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