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A股年报收官:营收净利双增长

2023-06-05王颖

财经 2023年10期
关键词:归母增幅亏损

王颖

2022年11月23日,上海路边的股市行情大屏幕。图/视觉中国

A股2022年报披露已收官。Wind(万得)数据显示,5161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了2022年财务数据,合计实现营收71.81万亿元,同比增长7.2%;实现归母净利润5.21万亿元,同比增长1.36%。非金融类上市公司2022年营业收入增长8.8%,归母净利润增长1.5%。

披露年报的公司中,近六成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近五成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111家公司实现盈利,占比近八成。

单家公司营收方面,有六家公司2022年的营收超过万亿元,分别是中国石化(600028.SH)、中国石油(601857.SH)、中国建筑(601668.SH)、中国中铁(601390.SH)、中国平安(601318.SH)、中国铁建(601186.SH)。

盈利方面,有九家公司归母净利润超千亿元。前十大盈利股中,银行股占据六席。工商银行(601398.SH)、建设银行(601939.SH)凭借超过3000亿元的净利润名列前茅。若剔除金融股,中国石油则成为A股“盈利王”,中国海油(600938.SH)、中国移动(600941.SH)、中远海控(601919.SH)、中国神华(601088.SH)归母净利润排名前五。

细分行业看,受益于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有色金属、煤炭、石油石化、电力等行业相关上市公司表现不俗,净利润增速居前。亏损公司大多来自计算机、房地产、钢铁建材、传媒和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消费服务、交通运输业。2022年四季度各行业普遍受计提减值损失的影响,传媒、纺织服装、交通运输和房地产等行业盈利下滑幅度居前。

另外,2023年一季报成绩单也已出炉。当季A股上市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17.06万亿元、归母净利润1.49万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85%、2.13%。一季度非金融上市公司累计实现净利润7741.5亿元,同比下滑5%。

分行业看,一季度业绩降幅较大的行业是钢铁、建材和电子,增幅较大的行业是消费服务、非银金融和农林牧渔。在旅游复苏的大背景下,酒店餐饮、旅游景区、航空机场等行业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幅居前。

中金公司认为,一季度非金融上市公司盈利同比下滑与经济复苏形成一定反差,主要受价格因素令中上游能源和原材料行业业绩下滑的拖累,结合前期疫情、地产对企业的制约逐步缓解,上市公司经营现金流继续改善,判断一季度可能为全年业绩增速低点,之后呈现逐季改善。

超500家公司净利润翻倍

从归母净利润规模看,披露年报的公司中,半数净利润过亿元,约一成公司净利润超过10亿元,82家超过百亿元,9家超千亿元。在归母净利润增幅上,同比增幅超过50%的有963家,546家净利润翻倍,61家增幅超过500%,20家增幅超10倍。

其中农尚环境(300536.SZ)净利润增速最高,同比增5337%,还有宁波富邦(600768.SH)、沪光股份(605333.SH)、上海谊众(688091.SH)、融捷股份(002192.SZ)净利增速靠前。但这些业绩增幅居前的上市公司,大多数都是因为上年基数较小。增幅超10倍的公司中,真正展现出较强盈利能力的是九安医疗(002432.SZ)和天齐锂业(002466.SZ)。

表1:A股2022年前十大盈利

资料来源:《财经》记者根据Wind数据统计 制表:颜斌

表2:A股2022年前十大盈利股(剔除金融股)

资料来源:《财经》记者根据Wind数据统计

表3:A股2022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幅超10倍上市公司

資料来源:《财经》记者根据Wind数据统计

九安医疗2022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60.3亿元,同比增长1664%。公司称,受疫情发展的影响,美国当地对试剂盒产品需求大幅增长,公司的iHealth试剂盒产品销售收入也大幅提升。

天齐锂业2022年归母净利润为241.25亿元,同比增长1060%,业绩增长受益于新能源汽车景气度提升,锂离子电池厂商加速产能扩张,锂产品量价齐升。

分板块来看,科创板2022年营收增速领先,达29.17%,紧随其后的是北交所、创业板,营收增速为21.87%、19.14%;创业板则是归母净利润增速领先,为9.85%,紧随其后的是北交所(6.44%)、科创板(5.59%)。主板企业在两项指标上均垫底。

按照申万二级行业来看,营收增速最高的行业为电力设备行业,达到43.47%,其次是石油石化(24%)、基础化工(14.72%)。净利润增速最高的五大行业分别为农林牧渔(155%)、电力设备(80.25%)、有色金属(67.25%)、商贸零售(60.91%)和公用事业(55.76%);净利润降幅最大的五大行业依次是房地产(338.14%)、钢铁(73.05%)、传媒(66.93%)、计算机(46.74%)、建筑材料(46.19%)。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周期性行业的景气度波动,也反映在了龙头企业的财报里。

锂电行业2022年整体业绩报喜,但在2023年一季报中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光景。多只锂电股一季度业绩下滑,产品销量、净利润超预期下跌,带动锂电板块大幅走弱。Wind数据显示,在锂盐、锂电正负极、电解液等锂电产业上游公司中,约四成公司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下跌超50%。

究其原因,在于碳酸锂价格“过山车”般的走势。2022年11月,电池级碳酸锂价格触达高峰值,为59万元/吨,是2020年底的10倍以上。进入2023年,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电池级碳酸锂跌至最低18万元/吨,跌幅达七成,导致上游锂产品、材料价格下跌,毛利下降。

消费电子板块成为年报和一季报业绩“爆雷”的重灾区。从手机到个人电脑,再到各品类的电子设备,全球消费电子需求呈下滑趋势,半导体行业进入低迷状态。低迷的需求也陆续体现在A股消费电子及相关芯片设计厂商的利润表上。包括三星、苹果在内的大企业纷纷“砍单”,进一步加重了消费电子企业困境。

“果链”明星股歌尔股份(002241.SZ)2022年在营收上涨34%的情况下,归母净利润下降59%;不仅如此,公司2023年一季度营收增长20%,但归母净利润却下滑88%,只有1.06亿元。业内人士分析,公司营收与净利润出现如此大的背离,主要受苹果“砍单”事件影响,歌尔股份智能声学整机业务的毛利率大幅下降,并计提了大额减值。

半导体设计公司韦尔股份(603501.SH)2022年和2023年一季度的归母净利润均同比下降78%,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净利润均同比下滑98%。国内射频芯片龙头卓胜微(300782.SZ)2022年归母净利润“腰斩”,2023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下滑75%。二者均提及下游消费电子需求下滑、行业库存高企竞争激烈、存货减值损失增加等。

集装箱运输同样是一个周期性行业。2022年一季度跻身千亿营收阵营的海运龙头中远海控,今年一季度实现营收473.53亿元,同比下滑55%,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74%。集装箱公司中集集团(000039.SZ)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91%。业绩下滑的原因,一是上年同期业绩基数较高,二是国际集运市场自2022年下半年起整体需求放缓,运价下行。

一季报最大的亮点是消费板块。旅游、餐饮和交通出行相关行业,成为业绩同比增长最显著的领域。Wind数据显示,按申万二级细分行业统计,旅游及景区行业的19家上市公司中,九成公司一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七成公司增幅在100%以上。峨眉山A(000888.SZ)、九華旅游(603199.SH)、丽江股份(002033.SZ)一季度净利润增幅排名行业前三,分别同比增长15倍、12倍、3倍。

航空和地产亏损严重

2022年十大亏损股方面,航空、房地产行业个股数量最多,各占据四席。

中国三大航空公司中国国航(601111.SH)、中国东航(600115.SH)、南方航空(600029.SH)亏损额排名前三,分别亏损386.2亿元、373.86亿元、326.82亿元,海航控股(600221.SH)亏损202.47亿元。

航空公司大多将亏损原因归为两方面:一是受疫情影响,旅客出行需求处于低位;二是燃油价格上升、汇率波动等。

十大亏损股中,房地产企业也占据四席,包括*ST蓝光(600466.SH)、金科股份(000656.SZ)、荣盛发展(002146.SZ)、*ST中天(000540.SZ)。其中,*ST蓝光亏损249.42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公司日前已接到上交所监管函:截至2023年5月9日,公司股票已连续20个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盘价均低于1元/股,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2023年2月修订)》的规定,公司股票已经触及终止上市条件。根据监管函要求,公司股票自5月10日开市起停牌。

表4:A股2022年分行业营收、净利润增长情况

资料来源:《财经》记者根据Wind数据统计

表5:A股2022年前十大亏损股(剔除金融股)

资料来源:《财经》记者根据Wind数据统计

另外,还有ST阳光城(000671.SZ)、*ST泛海(000046.SZ)、华侨城A(000069.SZ)、中南建设(000961.SZ)等多家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2022年亏损金额超90亿元。

进入2023年,前述两大亏损行业正迎来转机。

中国国航、中国东航、南方航空2023年一季度合计亏损72亿元,较上年同期收窄125亿元。民航局曾对外表示,今年一季度航空客运需求快速恢复,国内客运规模恢复至疫情前约九成。“五一”假期期间,携程平台的国内酒店、景区门票、机票订单量均反超2019年水平。旅游消费已呈现复苏之势。

房地产的基本面也有一定改善。东兴证券研报显示,在政策支持、经济转暖和积压购房需求释放下,一季度销售规模有所修复,3月的商品房销售金额实现同比转正,央国企销售明显领先。

随着年报披露完毕,多家公司也因触及财务类退市指标而可能被终止上市。

5月4日晚,*ST必康(002411.SZ)发布公告称,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后的首个年度,公司2022年度财报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触及股票终止上市情形。*ST未来、*ST新文也存在同样的情况。

还有公司同时触及多项财务类退市指标。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后,*ST辅仁(600781.SH)2022年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负值,且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ST深南(002417.SZ)2022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为负,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ST中昌(600242.SH)2022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为负值且扣除后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2022年度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负值,且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有业内人士表示,退市新规实施后,A股退市企业数量大幅增长,出清速度明显加快,这也是全面注册制时代的必然趋势。

猜你喜欢

归母增幅亏损
金堆城钼业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实现营收79.74亿元
上半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情况一览表
2022年1月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情况一览表
A股三季报:盈利底显现成长股亮眼
A股整体业绩增速下滑
无印良品:从亏损10亿到营收1410亿 4年内起死回生就靠这7招
“漂亮中小板”
Dorel及其Cycling Sports Group报告2016年亏损
2016年汽车产销双双超过2800万辆增幅比上年较快提升
大幅亏损的氮肥企业该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