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沧东电影中的生命忧患意识

2023-06-05徐铁松

美与时代·下 2023年2期
关键词:人文关怀

摘  要:在电影艺术的长河中,韩国导演李沧东是一个独特的艺术存在。他的“绿色三部曲”运用冷静的笔调展现了小人物的生命轨迹与痛苦挣扎,也让我们看到了社会中灵魂的沉沦,人性的泯灭。同时,“绿色三部曲”也体现了导演李沧东特有的生命忧患意识,对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庸常生活给予了关注,探究生命的真谛,努力寻找超越生命苦难的道路,也体现出他对社会重压之下普通人的一种难得的人文关怀。

关键词:李沧东;绿色三部曲;生命忧患意识;人文关怀

一、引言

在电影艺术的长河中,韩国导演李沧东有着其独特的艺术价值。他的电影作品并不多,但是每一部都是经典之作,主要有《绿鱼》《薄荷糖》《绿洲》《密阳》《诗》《燃烧》等作品。在这数量不多的电影中,导演李沧东运用其独特的艺术手法,一以贯之的人物塑造,特立独行的故事叙述,哀而不伤的情感烘托,忧伤而又绝望的意蕴彰显,展现了对社会现实的独特思考,“对人生意义的探索、对经受苦难的呐喊、对爱情的诠释成为李沧东电影不变的主题。”[1]

李沧东的电影主要表现在现代化进程中韩国人面对传统价值观念所遭到严重冲击的困惑。其中,1997年的《绿鱼》、2000年的《薄荷糖》、2002年的《绿洲》,这三部影片都运用冷静的笔调展现了小人物的生命轨迹,也让人看到了社会中灵魂的沉沦、人性的泯灭。这三部作品是李沧东从作家转行做导演之初的作品,贯穿这三部作品的主色调是绿色,同时,影片中相伴相生的存在着吞噬绿色的力量。绿色在李沧东的电影中有着极为明确和深刻的内涵。绿色代表了青春和希望,有着导演独到的生命体悟,因此我们通常称其为“绿色三部曲”。在这几部略显晦暗残酷的影片中,也依稀渗透着生命的光亮。

二、生命的徘徊:对庸常生命的关注

(一)回到原点——渺茫的灯塔

在导演李沧东的“绿色三部曲”中,似乎每位主人公都回到了生命的原点,但生命的希望就像渺茫的灯塔一般,使得他们很难重新找到生命的方向。

电影《绿鱼》的开篇描写刚刚服完兵役的莫东在火车上准备回家乡的情景,这意味着主人公莫东将要结束人生的一段旅程,回到故乡,回到他出发的原点。在电影《薄荷糖》中,李沧东运用了倒叙的叙述手法,将主人公金永浩的命运结局先展现在观众面前,而后,导演让主人公一次次地回到出发的地方,然后再重新出发。影片《绿洲》也是如此,影片开头是描写替哥哥顶罪入狱之后刑满释放的洪忠都穿着一身夏装,另类而滑稽地行走在冬日的城市街头,身边是别人异样的目光,以及令人不寒而栗的冷漠,洪忠都小心翼翼地穿行在这个无情的世界,即使他重新回到了这个社会,这个社会以及他的家人也還是难以接受他,这使他显得格格不入,其实他根本就回不去他生命的原点,也就更谈不上终点。

(二)再次出发——生命的豪赌

在李沧东的电影中,到处都有他对于社会底层小人物的生活状况的展示,以及倾注的人文关怀。“因此他将自己的视角始终放在底层人物的个人经历以及情感表达上,用现实主义的题材,思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探讨社会变迁下小人物的心里挣扎。”[2]李沧东电影的独特之处在于,他把小人物设置在一个绝境中,但并没有让主人公绝望,相反,他影片中的主人公无论处境多么艰难,不管他们地位多么卑贱,他们被这个社会怎样践踏,他们都不会放弃,反而会充满信心地去寻找生命的阳光。这就是李沧东的电影看似很绝望,却又能给人以力量的原因。

电影《绿鱼》中,回到家中的莫东,身无长物,找工作四处碰壁。然而,他却因缘际会地邂逅了黑帮老大培太昆的情人美爱,并在简单的交往中一见钟情。莫东通过美爱的帮助,得到了给培太昆当司机的工作。莫东非常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为此,他很多次都为老大冲锋陷阵,伤痕累累。莫东是想用自己单薄的身躯撑起他那贫寒的家,让年迈的母亲不要再去给别人家做保姆,让他那脑瘫的大哥生活能够更舒适一些,让自己的妹妹不再那么辛苦的工作。在这个时候,莫东似乎在人生的路上重新出发,但是,当我们看到莫东擦拭遍体鳞伤的身体时,当他在一个肮脏的小屋里给家人打电话说自己生活得很好时,我们知道,莫东的心里是流着泪的。

而《薄荷糖》里的金永浩,他的人生就是一个逐渐滑落最后消失的流星,影片采用倒叙的手法向我们展现了他灰暗的人生,不管是青年时代的从军经历,还是鲁莽的警察工作,以至于到后来的公司负责人,金永浩的人生总是难以获得成功,虽然他不断努力,但是人生却变得越来越糟,家庭和事业一片狼藉。他总是想通过努力来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失败了,再重新出发,然而,命运就是这样的残酷,直到他义无反顾地冲向急驶而来的火车,他才似乎真正地重新出发,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的理想。

影片《绿洲》中,洪忠都重新回到社会想要找工作,对于有过犯罪经历的他来说,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是,他不怕困难,他想通过努力融入到这个社会,所以,他小心翼翼地工作,希望能让自己的人生重新开始。

(三)徘徊——暂时的休憩

影片《绿鱼》中莫东在自己倔强的理想和爱情的魔咒里迷失了自我,他喜欢上了黑帮老大的女人美爱,他踏入了本不属于他的世界,他马上充当起一心想要离开黑帮老大培太昆魔爪的美爱的护花使者,并且一心想要带着美爱远走高飞,然而,他却在这个时候陷入了留下还是离开的矛盾之中,他既想带着美爱离开,然而胆小的他也害怕自己怎么也逃不掉,最终,莫东还是带着美爱回到了黑帮老大的身边,周而复始地过着自己不愿意的生活,直到成为黑帮老大培太昆保全自己的牺牲品。

在《绿洲》里,主人公洪忠都出狱后去看望被他撞死的清洁工的家属,遇到了清洁工的女儿,患有脑瘫的韩恭洙,并对她一见钟情。他可怜这个少女,经常来看望韩恭洙,帮她做家务,推着轮椅,带她出去逛街,带给了韩恭洙很多欢乐。韩恭洙的房间里有幅名叫《绿洲》的挂毯,而到了晚上,落在上面的树枝阴影经常使恭洙感到恐惧。但是,出乎意料的是,本以为已经改邪归正的洪忠都却失去了理智,不幸发生在了可怜的韩恭洙身上,洪忠都由于冲动强暴了恭洙,但是影片接下来的情节发展却有些令人意外,恭洙却给忠都打来电话,没有埋怨与指责,两人反而像情侣一样交往起来。“在影片中,缺失亲情关爱的男女主人公在发生关系后并未就此结下仇恨,反而走到了一起,这段被世人所不齿的爱恋背后是两个残缺的人的艰辛和苦痛。”[3]而当他与韩恭洙真心相爱地走到一起时,却被韩恭洙的兄嫂发现,竟被认定洪忠都有对韩恭洙强奸的行为,洪忠都最终以强奸罪被警察抓了起来。这体现出导演李沧东借助洪忠都和韩恭洙的爱情悲剧批判了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进程中,在韩国社会中出现的发展弊端,产生的是唯利是图、亲情淡漠等消极思想。

三、生命的坠落:对卑微生命的注解

(一)孤独——无情的抛弃

电影《绿鱼》中的莫东,一无所有地在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里寻找生命的方向,然而,他始终不能被这个世界所接纳,最终,他通过美爱的帮助,来到这个黑社会团体中间,对于这个想要分一杯羹的新人来说,前辈们的排挤在所难免,在最黑暗的角落里,他依然是最终被抛弃的那一个。而且,为了报答黑帮老大的知遇之恩,他总是冲锋陷阵在前,莫东的最终选择也是震颤心灵的,他竟然杀掉了黑帮老大培太昆的仇人金杨济,本以为培太昆会从此更加赏识他,他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但莫东的生命在这一刻,在黑帮老大培太昆的手中戛然而止,他真的被这个世界抛弃了。

而在《薄荷糖》里,金永浩似乎永远都与这个世界若即若离,看似在与这个世界为伍,但是,他依然是孤独的,当兵时意外地杀死了一名女中学生,初恋的无疾而终,家庭的貌合神离,事业的凄凄惨惨,最终折断了这个男人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即使是初恋情人临终时对他依旧念念不忘,但是,他最终还是被这个世界抛弃了,就像影片的开头,狂躁发疯的金永浩与同学们在同学会上的笑逐颜开形成鲜明对比,他无处发泄内心的孤独,也最终成为了孤独的俘虏。

电影《绿洲》体现了导演李沧东对于底层人们的生存状况与精神状态的关注。影片《绿洲》和电影《薄荷糖》一样,“两者都通过诗意的电影语言,残酷地表现了主流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压迫,以及社会组织对人性的异化。”[4]影片《绿洲》中的洪忠都和韩恭洙显然都是这个世界的弃儿,对于洪忠都而言,即使他的入狱是为了替哥哥顶罪,但是家里的人对他还是有所偏见,哥哥对他也毫无感激之情,反而批评他总也长不大。对于韩恭洙而言,她作为一个脑瘫患者,本身就已经很可怜,但是,兄嫂却以她的名义住进了关照残疾人所配予的新房,却把她一个人留在了旧房子里,让她每天都对着《绿洲》画上的黑影害怕,在彼此的世界里,没人理睬,无人照顾,只有孤独的人才能够真正体味到这里面的滋味。

(二)抗争——无果的爱情

爱情始终是视听盛宴电影中的常客,唯有爱情才能让观众感觉到影片的生活气息与生命的厚重,因此,在“绿色三部曲”中,爱情似乎成为了影片的主人治疗命运伤口的唯一方法。与此同时,在追求爱情的时候,也展现了主人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表现了他们对于这个无情世界和不公命运的不屈抗争。

影片《绿鱼》中,莫东与美爱的爱情故事,在导演李沧东略显含蓄和残忍的电影语言中,展现了莫东对美好爱情的向往,虽然这段爱情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最终败下阵来,但是,在莫东短暂的生命里,这段爱情不失为他人生中难得的一抹亮色。

影片《薄荷糖》中的金永浩以为自己会一直陶醉在初恋的甜蜜中,殊不知命运的激流如此凶猛,面对温柔如水的初恋尹顺仁,世事所迫的他还是说出了再见。在被金永浩拒绝后,尹顺仁伤心离开嫁作他人妇,却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思念着金永浩,这给对人生早已绝望的金永浩带来了人间最后的一丝温暖。

电影《绿洲》中,洪忠都和韩恭洙这两个社会的边缘人,在那个被世界遗忘的角落里经营着“不足为外人道”的爱情,然而,爱情最终还是在世俗的狂风暴雨中夭折。李沧东意在从极具代表性的弱势群体的爱情悲剧来映射现实世界的残酷。原本和恭洙一起生活的兄嫂,霸占了残疾人公寓,把她一个人留在旧房子里,交由邻居照管。女主人公的家人甚至从不去关爱她,唯一真正关爱她的男主人公却在正常人眼里成了肮脏的强奸犯,这是一个充满讽刺意味的爱情故事,但却实实在在地发生在我们现实生活中。

(三)坠落——人生的绝唱

在“绿色三部曲”中,充满了导演李沧东的生命思考,在这三部影片中,主人公最终的命运结局让人唏嘘不已。在《绿鱼》中,莫东本来想为黑帮老大培太昆出气,在除掉培太昆的仇人金杨济后,他手足無措,悔恨不已,在拨通家里的电话时,他一边笑着,一边流着眼泪,控制着自己紧张的情绪,和电话那头脑瘫的大哥回忆小时候的美好,“杀人后的莫东,所有当今的价值理念彻底地瓦解:与电话那头的大哥,回忆起从前家乡的柳树、小溪、绿鱼……”[5]他一直不要让大哥挂断电话,在他看来,电话挂断就意味着自己生命的终结。这段情节是这部影片最令人感动的一段情节,善良、不屈的莫东最终在残酷的社会面前倒下了,他本想涅槃重生,却也只能是黄粱梦一场。

影片《薄荷糖》中的主人公金永浩,在光州事件中稀里糊涂地挨了一枪,又鬼使神差地误杀了一个女生,退伍后变成一个残暴的警察,他在人生坠落的道路上永难回头,逐渐将自己推向毁灭的深渊。在1999年春天,同学们在河边进行野餐聚会,消失在人们眼中多年的金永浩出现了,衣着楚楚的永浩虽然和同学们一同唱歌跳舞,但却神态怪异,不与其他人沟通,更令人吃惊的是,不久后同学们看着他攀爬到了高架火车桥上去,在上面失魂落魄地徘徊,后来,他又跑向火车开来的方向,冲着开来的火车疯狂地喊道:“我要回到过去!”

影片《绿洲》的结尾让人触目惊心的同时又颇为让人感动,韩恭洙的兄嫂突然造访,看到洪忠都在与韩恭洙两个人的亲密举动,他们认定洪忠都是在强暴无法还击的韩恭洙,因此洪忠都再次被关进监狱。在最后,洪忠都被押走之前,他发疯一般地跑到韩恭洙楼下,用尽自己最后的力气砍去那些挡住“绿洲”的树枝,这是在最后的时刻,洪忠都用“魔法”消除挡在绿洲挂毯上的阴影,他用他的爱在慢慢驱散盘踞在韩恭洙头上的阴霾,而在屋里的韩恭洙也看到了自己所爱的人在为自己付出的一切,身体行动不便的她,最后把录音机的音量开到最大,然后把它推到窗户跟前,想让洪忠都知道她已经明白了他的心意。最后,洪忠都从树上落下,坠入了生命的另一个深渊。

四、对苦难生命的超越

在导演李沧东的电影中,有着一贯的主题:在残酷的社会阴霾之下个人的无力抗争与徒劳挣扎。在他的电影里渗透着理想的美好与毁灭、现实的真实与残酷,在他个人独有的伤感美学的旨趣下,展现了社会的所有方面,包括正面与负面的交错,理清了社会底层边缘人群的命运轨迹。在他的电影中,浓墨重彩地展现了真正需要关心爱护的底层小人物,是怎样一点点地被这个社会蚕食掉的悲惨命运,批判了当今社会中人性的冷漠和世俗的偏见,让人们感叹命运的难以预料,感叹人类在得到教化的同时,更学会了残忍、自私、麻木和绝望,显示了社会高压下人性的扭曲、道德的沦丧,影片在弥漫的清新气息里增添一抹令人悲伤的苦涩。李沧东的“绿色三部曲”在众多充满浓厚商业气息的韩国电影中显得独树一帜,也更悲怆、更压抑。与此同时,这也体现了李沧东电影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李沧东电影的现实意义之一在于其社会学价值,他用影片展现了大韩民族的现代化进程[6]”,也展现了在现代化进程中,人们的获得和失去,价值观念更迭下人们生活的狼狈,人性的丑陋和自我的救赎。

对于“绿色三部曲”而言,李沧东在展现现代化进程中人们在理想与现实中的苦恼与挣扎,展现了人们灵魂的堕落与思想的毁灭.与此同时,展现了他的一种情结,那就是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与追忆,对美好事物的毁灭抱有激切的遗憾与惋惜。“不懂事的小时候,对现实毫无虚伪和苦恼,在小河边捕的绿鱼,变成在朦胧的回忆里浮现的事情。”[7]同时,在李沧东的影片中,生命的苦难被展露无遗,让人悲伤与绝望,但这却也是导演李沧东的生命忧患意识之所在,它让我们看到生命的苦难之后,也会給我们留下希望,像《绿鱼》中带给莫东快乐记忆与无限希望的“绿鱼”、《薄荷糖》中让主人公金永浩品味人生滋味的“薄荷糖”、《绿洲》中带给韩恭洙生命希望的“绿洲”等,这体现了李沧东在展现生命苦难的同时,也在努力寻找超越生命苦难的道路,这也是李沧东电影中生命忧患意识的价值与意义。

导演李沧东试图通过其特有的电影语言,探寻实现理想的道路,探讨生命的意识和爱情的真谛,这体现了他特有的生命忧患意识,“李沧东植根于韩国当下社会文化生活土壤,对韩国现代性的生存困境给予了连根拔起的批判。”[8]这体现了一个电影导演敏锐的洞察力和敢于担当的责任感。而他对于小人物的极力书写,也体现出他对社会重压之下普通人的人文关怀。

参考文献:

[1]沈中禹,赵彬,宋立刚.韩国导演李沧东镜头下的女性主义[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4):103-106.

[2]赵宇.李沧东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分析[J].电影文学,2018(19):76-78.

[3]张炎钰.探析李沧东的诗意影像世界[J].电影文学,2016(20):68-70.

[4]贺翔宇.“他者”的反抗与虚无——浅论李沧东《燃烧》中的阶级叙事与存在主义[J].戏剧之家,2019(36):80-81.

[5]李艳.“荒原”中的呼喊——解读李沧东电影的文化内涵[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3):23-26.

[6]顾琳.论李沧东“作家电影”的诗意魅力[J].电影文学,2012(1):59-60.

[7]郭树竞.通过真正的现实主义导演李沧东看韩国社会[J].当代电影,2003(3):78-83.

[8]王新.电影大师李沧东还能进步吗?[J].民族艺林,2017(1):112-119.

作者简介:徐铁松,硕士,齐齐哈尔大学文学与历史文化学院(新闻传播学院)中文系讲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猜你喜欢

人文关怀
学校管理应重视对教师的人文关怀
尊重主体地位,彰显人文关怀
苍凉背后的火光——迟子建散文中的隐喻意象赏析
论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的生存写照与人文关怀
对员工的人文关怀,是预防工伤事故的重要手段
论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研究
加强施工企业员工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的探究
浅议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