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探“双减”背景下小学低学段识字优化教学的策略

2023-06-05冯敏华

名师在线·上旬刊 2023年3期
关键词:以生为本识字教学双减

摘 要:“双减”政策的颁布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落实低学段识字任务、提升学生识字能力成为语文教师需要解决的难题。面对当前低学段识字教学方法单一、过程固化、学生识字兴趣不浓等状况,在课堂上教师如何优化教学高效识字?笔者认为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讲究趣味、关注语境、连接生活、遵循规律、传承文化,在提高学生识字能力的同时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美妙。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低学段;识字教学;以生为本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2097-1737(2023)07-0053-03

引  言

“双减”政策作为国家行动,它的出台和颁布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也成为教育的热点和焦点。政策对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着眼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提出了一系列要求。这一政策的贯彻与落实需要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优化教学策略,这样“双减”政策才能得到有效落实。

在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占有重要地位。《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第一学段(一、二年级)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

其中800个左右会写。”[1]这对低学段学生来说是项比较艰巨的任务,而识字又是小学低学段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那么,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如何优化识字教学、提升学生识字能力、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呢?笔者认为,识字教学应当以学生发展为本,讲究趣味、关注语境、连接生活、遵循规律、传承文化,在提高学生识字能力的同时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美妙。

一、小学低学段识字教学现状

低年级语文教材识字写字部分的编排,遵循“多认少写,识写分流”的原则,识字贯穿在各个板块中,呈现出多板块、全程识字的特点。许多教师普遍感觉,低年级学生识字记得快,忘得也快,而且错别字现象非常严重。识字教学仍普遍存在着识字流程固化、识字方法单一、识字兴趣不高等问题。

(1)识字流程固化。在识字教学中,教师一般先让学生借助拼音认读生字,对其中难读的字进行正音;再隐去拼音,通过指名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式巩固生字读音;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最后,通过找朋友、摘苹果等游戏检测学生对生字的识记情况。这种固化的教学流程忽视了对学生识字兴趣的培养、识字方法的渗透、识字能力的提升,极大降低了教学效率,同时也导致学生作业错别字现象严重。

(2)识字方法单一。在课堂上,对于字形相近、容易混淆、难以识记的生字,教师一般都会引导学生说一说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个生字的,而大部分学生会优先选择加加、减减这种简单方法识记生字。这样的学习缺少创新思维,不仅枯燥乏味,还容易分散学生的精力,降低学习效率。

(3)识字兴趣不高。汉字是一种承载中华文化的特殊符号。而在识字教学中许多教师只是把汉字当成一种简单的符号,对生字的来源或含义缺少讲解,导致学生很难融入自己的感悟和体验,对汉字文化没有归属感和认同感。此外,课堂识字流程固化、识字方法单一,学生识字兴趣自然也就不高。

由此看来,识字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不仅影响识字教学的有效性,也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和优化。

二、优化小学低学段识字教学的策略

(一)讲究趣味,开心识字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要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增强识字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喜欢上汉字的学习,为以后语文知识的学习打基础[2]。

(1)利用游戏识字。游戏对小学生有着天然的吸引力。在低学段的识字教学中融入游戏,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识字,快乐识字。在教学时,教师要根据生字及文本的特点选择合适的、与课文情境相匹配的游戏,如猜汉字、走迷宫、汉字对对碰等。这样的识字游戏有趣味性、挑战性,能在最短时间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实现寓教于乐。例如,《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一课要求认读的生字相对较多,如果一个一个地记忆生字,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于是,笔者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玩起了“拆盲盒”游戏。笔者把这节课要认读的字翻过去,并在生字的背面标上数字。学生首先选择他们喜欢的数字,当笔者翻开卡片后,学生读出卡片上生字的读音。这种游戏形式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利用儿歌识字。小学低年级学生对内容易懂、节奏轻快的儿歌特别感兴趣,而且学习起来也特别快。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尊重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将儿歌引入识字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总是把“买、卖”这两个字认错。为了帮助学生记忆、区分这两个字,笔者根据字形特点编了这样的儿歌:少了就“买”,多了就“卖”。学生在诵读儿歌中分清了字形,记住了生字。有趣的儿歌活跃了课堂氛围,提高了学生识记生字的效率。

(3)借用微课巧识字。微视频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和学习形式,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在识字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微课,变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识字的热情,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五”中“口”字旁的字,讲“司”与“后”的字源时,教师设计了一段微课。微课小视频清晰地展现了“司”字从甲骨文、金文,到小篆的演变过程,并将“司”字内的“口”字设置成动画。学生通过观看微课,很直观地感受到“司”指一个人用两只手上下指挥,并用“口”发号施令,如司令、司机……学生了解了“司”的来源,并同“后”做比较,发现“后”与“司”从构字来说仅是方向相反。随后,课件播放反方向的动画,“后”也是手向前指挥,口发号施令。那“后”与“司”有什么区别?后又代表什么意思呢?提出疑问后,教师继续播放微课,原来中国古代人以右为尊,所以“后”大于“司”,本义指最大的指挥官,也就是帝王、君主。接着出示“后羿射日”的图片及文字,讲述“后”在这个成语中指帝王,后羿就是一个叫羿的帝王,纠正学生潜意识里把后作为姓氏的理解。通过微课,学生的汉字联想能力得到发展,在多语境中比较、探究汉字的音、形、义,识记了与“口”有关的两个字,清楚地掌握了这两个字的异同。

(二)关注语境,有效识字

(1)依托文本有效识字。“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这是一个学习语文的规律。低学段识字教学要关注语境,以文本为依托,把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深度融合,把生字置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如一年级《树和喜鹊》中的生字“孤”和“单”,这两个字结合在一起是一个词语,但是这个词语从字形上无法进行分析。教学时笔者引导学生联系文本“一棵树,一个鸟窝,一只喜鹊”,理解“孤单”的意思是表示只有一个。然后抓住文本中连续出现的三个“只有”,通过将“只有”尝试换成“有”进行对比阅读,引导学生想象喜鹊当时的心理,感悟喜鹊无人陪伴的“孤单”。这样依托文本通过联系上下文、关注关键词语、对比阅读,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孤单”的含义。

(2)课堂生成灵动识字。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课堂生成,教给学生更多识字的方法。如《小鸟和牵牛花》一课中要认读“蔓”,在交流识字方法时,学生采用了换一换的识记方法。这时小张站起来说:“老师,我吃过一种饼干叫蔓越莓饼干。就是这个‘蔓。”班里大部分学生吃过蔓越莓饼干,纷纷点头表示同意。笔者当即表扬了小张同学真会学习,能联系生活经历记住生字。很多时候,学生碰到不认识的字或读音有争议的字,都会来问教师。教师与其答疑解惑,不如适当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通过查字典来明确读音。这样的环节让学生印象深刻,能培养他们养成使用工具书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连接生活,主动识字

(1)剪剪贴贴。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平时把从商标上、食品包装上、广告宣传单上认得的汉字剪剪贴贴,制作成识字小报,并与伙伴交流分享,在潜移默化中认识更多的汉字。

(2)走走看看。在学校里,教师可以利用课后服务的时间,带领学生逛一逛校园,认一认每个地方的名称:校长室、图书室、阅览室、广播室、录播室、报告厅……同时,教师可以把这些地名拍下来,在课堂上开展看照片说地名的游戏。这样学生不仅熟悉了校园,认识了汉字,还提高了识字的兴趣。在家里,家长可以利用放学后或双休日的时间,带着孩子去逛一逛小区、公园、菜场等,用相机或本子记录所看到的汉字。回到学校后,学生可与教师、同学分享自己的收获。

(3)读读说说。学生识记了一定量的生字后,教师可以鼓励他们尝试进行课外阅读,并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去了解和认识更多的汉字。教师可以在班级教室里设立图书角,每天中午给学生20分钟时间阅读自己喜欢的课外书。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自己学到的生字在有趣的故事中出现,这样他们就会对阅读产生极大的兴趣,他们自主识字的能力也会在阅读中逐步提升。同时,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要认真选择符合学生阅读经验、语言特色、内容积极向上的阅读材料;要在课堂上随机渗透阅读策略,如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向他人或字典寻求帮助;要充分发挥教材中《和大人一起读》栏目的作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遵循规律,轻松识字

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适当渗透汉字形成的规律,使学生在掌握汉字字形结构内在关联的基础上,建立起音、形、义三者之间的必然联系,从而提高识字效率。

(1)同偏旁归类。在教学《小松鼠找花生》一课时,教师从课题入手,读准“找”这个字音,然后问学生找东西要用到什么,学生会说用到手。此时,教师再问学生还有哪些提手旁的字,学生一一举例。这样的生字教学不仅让学生知道了提手旁的字和手有关,而且还让学生积累了提手旁的其他生字,达到学一个带一串的识字效果。

(2)形近字辨析。《称赞》一课中学习“凳”字时,教师先出示带有拼音的“登、瞪、蹬、澄”四个生字,教学生认读;再引导学生观察“凳”下面的“几”像什么?这样的教学,引发了学生的思考与想象,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智力和语言,极大地提高了识字的速度。汉字中百分之七十以上是形声字,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汉字的结构特点,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旧字加以对比,寻找出隐含在汉字中的规律,掌握学习汉字的“金钥匙”。

(五)传承文化,深度识字

汉字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感受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提升学生识字能力,降低错别字产生的概率。

(1)字形传承文化。汉字是古代劳动人民在劳动生活中逐渐创造出来的,是用来记录语言的符号和交流思想的工具。在教学中,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发现字形奥秘,传承中华文化。如“染”这个字总有学生会写错,笔者查了相关资料后这样来教学生:“古人用‘木代替染料,‘氵代指水,表示染色时要用到‘水,‘九表示染色的次数多。你们看,我们的老祖宗就是这样造出‘染字来的,多么形象啊!”这样一来,学生对“九”印象十分深刻,再也不把“九”写成“丸”了。由此可见,在教学中渗透汉字所蕴含的中国文化,触摸我国文字的温度与灵性,能提高识字、写字的正确性。

(2)字义传承文化。汉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丰富多彩的字义传承着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和文明。教师在教学汉字的时候应该承担起这一责任,通过对字义的理解感受劳动人民之智慧,传承汉字文化之渊博。例如,学生在写“彩虹”一词的时候很容易把“虹”写成“红”,所以初学这个字时,教师就要抓住学生的易錯点进行教学。例如,教师可以先借助课件展示“虹”的甲骨文,引导学生观察古代的“虹”看起来像一条有两个头的虫子。告诉学生古人认为“彩虹”是一条有两个头的巨龙在喝水,过去龙也被称为“虫”,所以给它加了一个“虫子旁”。这样的教学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古人造字过程的理解,也能让学生有效地区分“红”与“虹”。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师除了依靠教参或教材,还要从课外引经据典,以便能更好、更恰当地开展识字教学。

结  语

综上所述,在“双减”背景下要提升识字教学质量,教师必须更新教育理念,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优化识字方法,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形式中主动识字、开心识字;要关注学生的真正需求,让识字教学更加有趣、有效、有深度,实现课堂教学的减负增效。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徐轶.部编本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材特点分析[J].中小学教材教学,2016(10):14-19.

作者简介:冯敏华(1978.5-),女,浙江湖州人,任教于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上柏小学,副校长,一级教师,本科学历。

猜你喜欢

以生为本识字教学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体育教学模式探索
试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
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
论强化基础 突出能力 塑造品格的职教语文教学新模式
浅谈初中班主任如何“以生为本”做好班级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