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青绿山水画之美

2023-06-03丁萌萌

收藏与投资 2023年5期
关键词:文化价值和谐节奏

摘要:从色彩来说,中国山水画有两大体系:设色山水画和水墨山水画。设色山水画出现较早,早在南北朝时期就已经从人物画中独立出来,成为单独的题材,而设色中又以青绿山水见长。青绿山水画以矿物质颜料石青和石绿为主要颜色,据传是隋唐时期经由商路贸易从西域诸国传入中国,在敦煌壁画中可见大面积的使用。上等的石青石绿颜料是从珍贵的宝石中提炼出来的,虽历经千年依然保持着光泽,为青绿山水画,同时也为中华文化增添了不一样的美感。

关键词:青绿山水;形式;节奏;和谐;文化价值

中国画的表达题材多为人物,花鸟和山水风景,其中山水画兴起于南北朝时期,随着历代的发展,以青绿山水画和水墨山水画两种风格为主流。

一、青绿山水画与水墨山水画

中国画在表达山水题材中由两种极为盛行的方式交叠更替,青绿山水与水墨山水。青绿山水画属于工笔重彩画,又称设色山水(元以后称其为青绿山水)。隋代宫廷画家展子虔的《游春图》为保留下来的最早的青绿山水画。唐代李思训李昭道父子沿袭这一风格,开创了青绿山水画派,按颜色的使用可以分为大青绿和小青绿。大青绿一般使用石青和石绿重设色,颜色明艳。小青绿通常使用花青、藤黄调色,加之赭石,通常先使用水墨打底,后薄施青绿,颜色不如大青绿画鲜亮。大青绿以唐代李思训、李昭道、北宋王希孟为代表,有不少传世杰作。比如展子虔的《游春图》、李思训的《江帆楼阁图》 、李昭道的《明皇幸蜀图》、北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南宋赵伯驹的《江山秋色图》等。

宋朝时期书画风气盛行,各个画派、各种风格百花齐放。北宋时期贵族文人画家王诜在水墨设色的基础上薄设青绿新创了小青绿山水画。 小青绿山水颜色比大青绿山水更为淡雅,是集合青绿山水画与水墨山水画两家之长而衍生出来的,既保留了青绿山水的精髓,又满足了文人士大夫们对高雅内敛艺术的追求,代表作品有《烟江叠嶂图》。南宋时期赵伯骕又进一步创新,用汁绿点在画面上,称为“米点”画法,代表作品有《万松金阙图》。较为有名的小青绿山水作品还有《万壑松风图》等。

水墨山水画单纯地使用水和墨汁,以黑白灰的色调来表达物体,以儒释道哲学思想为理念,营造了一种空灵之美。水墨山水较青绿山水出现得晚一些,唐代大诗人王维始创此法,集诗、书、画之美为一体,为世代文人雅士所喜爱,被推崇为境界最高的艺术形式之一。此种表达方式受到文人士大夫们的喜爱,通过这种意境之美来表现人们内心追求天人合一的情懷,与欧洲水彩画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青绿山水画之美

(一)青绿山水画色彩之美

1.石青、石绿

青绿山水中主要使用的颜色是石青色和石绿色,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石青石绿都属于矿物质颜料,提取自宝石,材质珍贵,颜色鲜艳、浓郁,经久不衰,非常适合表现山水丘陵这些题材。隋唐时期中国与西域、中亚地区互通贸易,西域盛产的石青石绿颜料随着商路传到了中原,由此青绿山水开始盛行。李思训李昭道父子作为青绿山水画的创始人,创作了很多传世佳作。他们在作品中对色彩冷暖明暗的把握、颜色的运用,把青绿山水画推向了高潮。大青绿山水通常采用石青石绿重设色,颜色更为明艳。

2.汁绿、花青

汁绿是由藤黄和花青调和而成的,较石青石绿颜色淡一些,小青绿山水通常使用汁绿薄设色,给人的感觉更为温润俊秀。

3.随类赋彩

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有六法:“一曰气韵生动,二曰骨法用笔,三曰应物象形,四曰随类赋彩,五曰经营位置,六曰传移摹写。”随类赋彩指敷设颜色要根据事物本身的类别来确定,来源于真实又高于真实,但不可偏离本质。青绿,是大自然的本色,是富有生命力的颜色,是先民对自然的渴望和倾心。

(二)青绿山水画形式之美

1. 纸张(载体)

青绿山水通常使用绢帛和宣纸来作画,绢的使用历史悠久,宣纸又可以分为熟宣纸和生宣纸,每一种材质制作工艺都较为复杂,绘画效果也不尽相同。

2.卷轴

中国画又称卷轴画,与西洋画的焦点透视观察方法不同,中国画通常采用散点视角,篇幅较长,正确的欣赏方式是边卷边看,尤其对于像《千里江山图》这样长12米的画来说,观者很难一次欣赏到全部的画面,也正是因为这种独特的观赏方式,给人带来若即若离的美感。

3.留白

留白是中国画特有的一种构图方式。为了表现山水至深至远的意境,画家会使用留白的方式营造山体若有若无的效果,这里的白不是只留下白色,而是留出一定的空间,让观者去想象,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正如古时画论家所说:“无画处皆成妙境。”留白其实包含着虚实、明暗、深浅、繁简等对立相生的意义,不能单纯以黑白论之。画家有时会在留白的地方涂上颜色然后再洗去,这样出来的效果会比直接留白更丰富,更耐人寻味。

4. 题词

所谓书画同源,中国画有一种特殊的程式,题词落款。为画作题一首诗,写一段跋,附上一段介绍的文字。题词落款者可以是绘画者本人,也可以是由别人来完成,比如受赠者,再比如历代拥有过它的鉴赏者和收藏者,这些人通常都是在书画方面有较高造诣的人,他们为画作锦上添花,增添了更深厚的底蕴,同时也增加了它的价值,更为后人的追溯研究提供了依据.

5. 印章

在中国画中,我们经常看到红色印章。在画中加盖印章不仅起到署名的作用,也有填补画面空白的效果。中国画讲究“气”,印章可以使整个画面的气韵保留在画中不外漏,而且朱红颜色在白纸上相互映衬本身也具有极高的艺术美感,由此诗书画印才构成了一幅完整的中国画。

6.节奏

一幅好的山水画是有节奏感和韵律感的,起承转合,山势从平缓开始,到渐入高潮,然后是主旋律的展示,慢慢地再平复心情,华丽收尾。这样画面有急有缓,有疏有密,人物有多有少,有聚有散,经营好各种位置,最后达到较好的观赏性。无论篇幅长短,都会有这样一个节奏变化的过程,令观者的心情也跟着起伏,从而与作画者产生精神上的共鸣和交流,仿佛置身此景中。长篇如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短篇如李唐的《万壑松风图》,取远景或者近景都遵循了这样一个规律。

(三)青绿山水画的和谐之美

青绿色是大自然的本色,青绿山水画来源于自然却又不同于自然,是人们长期观察自然、模仿自然所总结出的一套绘画体系,表达的是人们向往大自然,希望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

无论是青绿山水画的色彩或者绘画的形式,体现的都是一种和谐之美。什么风格的绘画配什么样的颜色,使用哪种特色的线条,用什么样的纸张,如何构图,如何经营,如何落款,如何使画面更和谐,更完美,这些都是画家在创作时要考虑的问题,画面中每一个细节都体现了和谐之美。这既是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生活的和谐,也是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在这种对美好的追求中,人们通过绘画找到一个平衡点,再通过绘画传递给他人。

三、青绿山水画的文化价值

(一)青绿山水画的发展

唐朝王维开创文人水墨画,青绿山水画开始慢慢衰落。在以政治、经济、文化、艺术为主导的一批有涵养、学识高深的文人士大夫眼中,青绿山水画的颜色过于艳丽俗气,毫无雅调可言,绘画的过程也多是程式化的生搬硬套,无学养,只有技法,没有精神内涵,属于画匠画、装饰画。自古文人多了几分才气的同时也会多几分傲气,因此他们十分抵触青绿山水画,甚至以绘此画为耻。此后的很多年,青绿山水画面临被边缘化,甚至无人继承的尴尬境地。到了宋代,山水画进入鼎盛时期,极具包容性,加之宋徽宗酷爱书画,他专门设立画院,提供研究经费,使青绿山水画重新受到人们重视,文人水墨画同时获得发展。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把青绿山水画重新推向了高峰。这幅画反映了古人对大自然本质的探究,同时体现了小青绿山水画的用心。到了元明时期,陆续出现了一些小青绿山水的作品,比如元代钱选,明朝董其昌、蓝瑛的没骨重彩山水、吴门四家等,但都不复青绿山水画昔日的辉煌,而且这些作品更偏向装饰性。清代以后青绿山水画又逐步衰落。

到了近现代,以张大千、黄宾虹、刘海粟为代表的画家在青绿山水画的基础上创立了青绿泼彩山水画,通过色彩来表现笔墨写意的感觉,把笔墨色彩化。他们把青绿山水画重新拉回到人们的视野中。

(二)艺术与工匠画

所谓的工匠画,我们可以理解为单纯的程式化重复绘画,是一种不带感情色彩的复制,讲究的是从事者的手头技能,所谓熟能生巧大概是指这一类,并不具备创新创作的能力。艺术与工匠画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创造力,其次在于颜色。

艺术作品是艺术家情感的寄托和表达,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有他人参与制作。我们简单地把青绿山水画理解为工匠画是片面的、不完整的。青绿山水画作为工笔重彩画,讲究工整细致,这也是工笔画风格的体现。在这个前提下,画家们加入了自己的理解,比如为了使山石更为立体而使用皴擦技法,为了使画面更为厚重而用淡墨打底,复勾线和复设色使画面更为鲜活。一代代画家们都作出了自己的努力,才成就了这样一部完整的绘画史。

从色彩方面来说,青绿是大自然的本色,但我们观察发现,青绿山水画中的颜色和自然中真实的色彩是不一样的,山水画中的青绿并不是纯粹地追求物理色相,而是一种提炼出来的富有艺术趣味的颜色。在一年四季中,青绿变化多样,或青、或碧、或黑。画家郭熙曾提出了著名的“四季山景”观点:“春山烟云连绵,人欣欣;夏山嘉木繁阴,人坦坦;秋山明净摇落,人肃肃;冬山昏霾翳塞,人寂寂。”好的山水畫能使人产生“看此画令人生此意,如真在此山中”的感受。山水风景和田野风光的青绿色也不相同。“应物象形,随类赋彩”,随着对大自然的深入了解,人们越发擅长表达对大自然的向往和崇拜之情。

(三)文化价值

不同时期的绘画诉求不同,价值追求也不相同。唐宋是中国经济高度繁荣发展的一个阶段,唐朝采取对外开放、广泛吸收外来文化的政策,使得商贸流通,石青石绿矿物质颜料也由此进入中国。在这样一个背景下,青绿山水画的华丽和富贵大气更能展现国家的经济实力,彰显大国风范。画面背后的诉求是彰显国家文化和风土人情,这一时期适逢国家的太平盛世,它的文化价值是积极的、乐观的、开放的,更是和谐发展的。这也是青绿山水能在衰落百年之后重新得到重视的原因之一。

四、结语

其实无论是青绿山水画或是水墨山水画,抑或是其他绘画,都只是一种手段,是画家表达情感,与他人、与社会、与大自然建立联系的一种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创作者始终以人为中心,主观性大于客观性。我们说艺术栖息着人的心灵,有其内在的蕴含和寄托。绘画也是一个修心的过程,当我们从“外”走向“内”的时候,绘画才真正开始。

作者简介

丁萌萌,女,汉族,河南许昌人,广州工商学院美术学院专任教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视觉艺术。

参考文献

[1](英)修·昂纳,约翰·弗莱明.世界艺术史[M].7版.修订本.吴介祯,译.北京: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2015.

[2](南齐)谢赫,姚最.古画品录 续画品录[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

[3]刘曦林,牛克诚.关于青绿山水—刘曦林对话牛克诚[J].中国书画,2007(2):86-93.

猜你喜欢

文化价值和谐节奏
花有自己的节奏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YOUNG·节奏
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浅析
中国古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分析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构建社会主义新型和谐劳动关系实证研究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
国企反腐开启“一天查处一人”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