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职生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意识培育现状与对策探析

2023-06-01董娟娟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高职生网络空间命运

董娟娟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三门峡 472000)

现今随着互联网在全球范围的普及,世界人民的生存活动空间已由现实空间延伸到网络空间,与此同时世界人民命运与共也渗透到网络空间。 如何打造网络空间,网络空间里世界各地人民如何共处成为一个新的时代话题。 习近平总书记早在2015 年12 月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首次正式提出了世界人民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思想,倡导构建健康、和谐、有序的网络空间,而且对网络空间的发展给予了全面而深刻的阐释,是一个系统完备的时代命题[1]。 高职生这一网络空间中最为活跃的群体,不但是建设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新人,而且也是现今复杂多变世界形势中西方破坏势力极力拉拢的对象。 因此着力于新时代高职生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意识的培育研究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

一、新时代落实高职生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意识培育的意义

(一)它是建设网络强国的根本保障

进入新时代后,党中央在精确掌握国内外网络发展大方向的前提下,提出建设网络强国的战略部署要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同步推进,向着网络基础设施基本普及、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信息经济全面发展、网络安全保障有力的目标不断前进[2]。 青年高职生在网络空间中极具活力,占据一定分量,既是建设网络强国的主力军,也是国内外破坏势力极力想要同化的群体。所以,强化青年学子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意识的培育,不仅能够促进高职生深刻认识自身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和自身所承担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网络强国的重要使命,同时对增强高职生的世界格局、国际情怀,不断完善自身网络素养等也有重要作用。 此外,我国的网络强国战略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需要一代又一代与网络密切接触的高职生坚守信念,付出努力,学好网,用好网,治好网,既具备丰富的网络知识又有深厚道德水准方能实现。

(二)它是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时代必需

我国高等教育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大量高层次人才储备,因此高等教育的发展必须与时俱进,走创新发展的道路。 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发展和创新,是新时代中国人民就互联网治理给出的中国式方案,既是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未来国际关系与国际秩序建构的伦理基础。 当今世界各国因互联网而联系更为密切,“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已经在现实和网络空间中形成。 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创新发展,建设全球优秀大学,须牢牢掌握“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发展走向,培养高职生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意识。

(三)它是夯实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构建的社会文化心理需要

社会文化心理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们在各种活动中基于价值与利益的实际需要,自发性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共同”社会意识。 世界各国之间在众多方面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同,但毫无疑问各国无论是政治、安全、发展方面还是文化、生态等方面依然存在着许多共性理念。 如何普及诸多造福人类的共性理念,挖掘互联网的正向作用,在高校开展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意识教育,一方面提升高职生关于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思想的认同度,充分发挥高职生在网络空间发展中的创造性和先锋性作用,进而形成影响圈,不断辐射带动更多的人们对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从认识到认可再到认同。 另一方面通过培育高职生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意识,让广大青年高职生认识到中华优秀文化在世界文明中的重要价值,在民族文化方面更加自信,增强青年学子群体对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高度认同,发挥青年学子群体在社会中的整体性力量。

二、高职生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意识培育的现状

为了解高职生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意识培育现状,特对河南省包括笔者所在的四所高职院校高职生进行问卷调查。 调查问卷内容主要涉及高职生“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意识、实践、教育等,由20 个问题组成。 本次调查以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四所高职院校在校高职生进行调查。涉及的专业有建筑施工、机电一体化、汽车维修、护理、会计电算化、市场营销、旅游管理、电子商务、小学教育、语文教育等。 被调查的涵盖大一、大二、大三3 个年级的男女学生,共发放调查问卷1200 份,回收1118,有效回收率约93.2%。

(一)高职生思想政治素质总体良好,但对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缺乏系统了解

通过对高职生展开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培育情况及相关思政教育调查,结果显示高职生思想政治素质总体良好,青年学子都积极关心国家大事,关注国家的未来和发展,但在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方面缺乏系统了解。 问卷中针对“你对我国政府在治理国家方面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方针所持态度是什么?”,95%的学生对该问题持肯定态度;针对“你认为高职生有必要学习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相关理论内容吗?”,90%的学生持“有必要”,认为“没必要”的学生仅占4%,表示“不确定”的学生占6%;就“你知道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何时提出的吗?”这一问题,表示“不知道”的同学占88%;就“你感觉本校有必要增加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相关理论内容学习吗?”,感觉“有必要”的占87%,感觉“没必要”的占9%,“不确定”的占4%。

(二)高校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育人意识不强,系统育人体系欠缺,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问卷中针对“你接受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意识培育情况如何?”这一问题进行调查时,表示“从未接触过”的多达76%,表示“偶尔接触过”的约占18%,表示“经常接触过”的约占6%;针对“你对所在高校开展网络素养方面的教育感觉如何?”这一问题进行调查时,表示“不满意”的近50%;针对“你对所在高校网络素养教育类课程设置及教学情况评价如何?”这一问题,结果显示,选“一般”的同学多达60%。 从中可以看到高校网络等媒介素养教育并不乐观,教育多以零星散落的情况为主,除了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以及选修互联网相关公共课的学生能接触到一些互联网这一媒介素养教育外,绝大多数同学接受系统的互联网素养教育非常有限。 许多高校在互联网素养教育方面无论是内容、还是课程等都没有形成体系,也未能与时俱进因互联网的高度发展而进行课程改革以满足高职生的需求。

(三)高职生存在互联网使用习惯不良、网络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欠缺等问题

互联网的产生与蓬勃发展,使得互联网消费成为必然,高职生网上消费成为习惯。 但由于高职生接受互联网素养教育不多以及其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完全成熟,致使高职生在网络内容选择、分析、批判、交流及互联网伦理道德、法律法规等方面都存在不足。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50%以上的同学在互联网上使用过不文明用语,一半以上的同学对互联网法律法规不了解,此外受到过互联网不良信息骚扰人数有所增加。

(四)高职生普遍重视网络安全且赞成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关系着每一个公民的切实利益,每一个在网络空间活动的公民都有责任维护网络空间的协调有序、平等安全发展。 针对“你认为维护网络安全重要吗?”问题,认为“重要”的同学占80%以上;针对“你认为获取网络安全相关知识有无必要?”的问题,高达88%的同学认为“非常有必要”;在就“你是否认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利己又利人,是每个公民的责任?”问题上,75%以上的高职生持肯定态度。

(五)高职生普遍认为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方法有利于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意识教育

在就“传统的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两种方式你更喜欢哪种?”问题上,选传统教学方式的学生约占59%,约41%的学生则选择网络教学方式。由此可见,通过线下课堂传授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相关知识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喜好和需要;针对“你是否愿意接受多样化的网络思政教育获取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相关知识?”,表示“非常愿意”的学生占80%以上;在就线上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培育方式问题进行调查时发现,高职生的选择较为分散,呈现多样化。

三、新时代培育高职生网络空间命运共同意识的路径选择

(一)实践路径

1.以德润身:鼓励高职生自觉内化“共同体”意识,重建信息时代的“信念伦理”

网络时代培育高职生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意识,高职生自身的作用非常重大,必须发挥高职生这一群体的主观能动性。 一方面高职生自身要不断学习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相关内容,将“共同体”意识厚植内心,然后在实际行动中体现,最后形成一种高尚的情感。 因为世界是相互联系的,当前因互联网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应运而生的网络空间,将无数个单一的“自我”与他人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同时,由于未知的时空位置与不可接触性,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个人主义与共同体、道德自由与伦理认同的矛盾。 一些个体为了凸显自己的个性彰显自己的独立性,在网络空间中许多时候持抗拒性认同,以自我为尺度,将“他人”以工具性对象对待,如此必定使得“共同体”分裂,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网络主体在思想与认识上出现了信任危机。 因而诞生并成长于网络时代的高职生迫切需要一种“共同体”的利益与责任意识来支撑。 另一方面,网络时代高职生需要重新塑造“信念伦理”以实现“自我统一性”。 第一,增强高职生德行方面的自律能力,以夯实“自我统一性”。 现今以“yyds”“马甲”“ssmy”等许多网络流行词和网络虚拟符号组合成的网络空间,使得曾经被人们坚守的他律在虚拟化与匿名化的网络民众跟前显得黯然失色。 只有网络民众的“慎独”才能建立网络道德体系。 因此我国传统文化提倡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3],也非常适合处于网络空间中的人们特别是新时代的青年学子。 第二增强高职生道德情操方面的熏陶,以筑牢青年学子的“自我统一性”,促使高职生的道德教育最终落脚到对高职生的情感教育之上。 高职生在通过情感润泽获得幸福感的同时接受道德教育,从而追求“德福一体”的幸福观使得道德情感得到升华。网络空间这一人类生存活动的新场域某种程度上加速了德福分离,有时呈现出道德和幸福相对立的局面,因此提倡德福一体,既有利于形成高职生“自我统一性”,又可以促进高职生“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意识的培育。 第三增强高职生的世界意识。 世界意识就是将世界看作是一个整体的意识[4]。 中国传统文化里也将“天--地--人”看作一个整体系统。 在现今全球化环境中,世界意识具体表现为国家间平等的意识、全球利益共赢的意识、世界整体的意识、交流合作的意识等。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全球化的进程不断推进,各个国家民族都被裹挟进全球化的洪流中。 如此形势下,我国高职生不但在物质上深受全球化的影响,而且在信仰、价值观等精神方面也深受其影响。 “网络自由”、“奶头乐”等陷阱频频出现影响着我国高职生的共同体意识。 因此,高校必须利用自己的优势,在掌握分寸的基础上发挥自身的领军作用,做到一是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培养高职生的世界意识,同时谨防成为“西化”与“分化”教育的地方,二是在继承中国“和合”文化的基础上,提升高职生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力。 三是对高职生进行世界球意识与跨文化传播教育,同时要重视人本主义教育。 只有多样化教育相结合、横向与纵向思维相配合,共性与个性文化相融合,才能使高职生对世界意识从了解转向认可,从而内化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意识。

2.以规束人:着力构建知行合一的德礼机制,筑牢网络空间中的“共同体”意识

自我节制是一个人身上最为重要的品质之一。 一个拥有自我节制精神的人,其内心深处必定有一定的生活准则,这种生活准则会指导和影响着他的说话办事等日常行为。 网络空间作为人类生活活动的新场域,要想朝着积极有序的方向发展,也必须有个道德尺度和规范尺度。 网络空间的道德准则其实质是“德”,规范准则则为“礼”。

第一,要积极构建道德共同体,我国《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提到:“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其中立德是人生三种不朽事业的标准之一,德解释为“外得于人,内得于己也。 从直,从心。”,也就是身外对人使有所得,身内对己也有所得,由直、由心会意。 在人类的第五疆域网络空间里,因不受时空界限的限制,一些如贪、嗔、痴、慢、疑等消极的不良心理现象时不时在网络空间中蔓延。 因而温和善良之心、公平正直之心、公正敬爱之心在网络空间中甚为重要和急需,培育具备有“内圣”与“外王”共有的“德”素养的群体才是网络空间所需要的。

第二,要努力构建网络空间新秩序。 礼的具体体现就是秩序,“秩,常也;秩序,常度也。”秩序对社会治理至关重要。 网络空间作为人们现实世界的虚拟化延伸,其本身的虚拟性、开放性特别是网络空间中网民的匿名性以及功利性,使得网络空间里缺乏有效的监督者,合理的网络秩序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受到影响甚至失控,网络空间被宰割与肢解的现象时有发生。 人类生活的任何空间都不能没有法,只有在网络空间中筑起“天下有道”,建立起一套网络新秩序发挥明镜照形,才能实现网络空间将来的“和合天下”,激发高职生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意识。 总之,网络空间中“礼”和“德”都是必需。 礼”代表网络空间中人们的行为规范,“德”代表指导原则和标准尺度的涵义。 没有“德”的“礼”不是真正的礼,其实质可谓虚礼,没有“礼”的“德”也称不上真正的德,可谓虚德。 现今,在全球化的世界大环境中,无论是现实领域还是网络空间,为了人类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德”与“礼”都必须齐头并进。

(二)价值路径

1.重构高职生群体网络伦理精神

哲学家罗素曾说:“人类种族的绵亘,取决于人类能够学到的为伦理思考所支配的程度。”[5]因此培育高职生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意识,就需要将重构高职生群体的网络伦理精神放在重要位置。 在重构高职生群体网络伦理话语体系的基础上培育高职生的三大群体性意识。 其一重视高职生网络共生意识的培育。 让高职生真正理解网络共生的内涵,认识到在网络中独立性、主体性、合群性、共生性的对立与统一,不但倡导生活在网络中的人们与自我的和谐共生,还倡导网络民众与“他人”间的共生和谐以及网络民众与虚拟世界的共生和谐。 现今网络空间中网络霸权主义、恐怖主义等负面因素相继出现,给网络空间健康有序发展带来了挑战。 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催生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意识,为生活在信息智能化的人们再次“警钟长鸣”,认识到“共生”和“共在”才是人类存在的本质。 其二重视高职生网络共享意识的培育。 人类创造互联网的目的就是让全人类共享互联网的发展果实。 然而由于受种种复杂因素影响,互联网本身的分享性优势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培育高职生的网络共享意识,让高职生在实践中不断探求出网络世界的利益支点,进而懂得权利与利益共享,风险与义务共担。 其三重视高职生网络和合意识的培育,和合意识核心在合异。 培育高职生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意识就是在人类多样的生存方式和文化形式中寻求平衡追求和生、和处、和立、和达,丢弃独生、独处、独立、独达。 网络和合意识是生活在网络空间中的人们面对多元化的复杂环境需要的一种睿智的处事方式。 培育高职生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意识就需要重视网络和合意识的培育,让高职生将“天地万物,本吾一体”的理念植入心灵深处,现于行为之中,升华于情。

2.优化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与民族的发展和存亡密切相关的长久性工作,在今天网络信息高速发达的社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想取得成效必须不断创新,开展行之有效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但前面通过对高校高职生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意识培育现状的调查,我们发现当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尽人意,创新优化成为必然选择。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创新教育理念。 黑格尔认为“理念是概念和客观性的绝对统一”[6]。 理念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与实践又有着紧密的联系。 创新网络思政教育,理念创新应先行。 要坚持服从与服务理念,坚持发展与创新理念,坚持主动与主导理念,坚持开放与包容理念。 二是建构合理的内容体系。 一方面,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纳入内容体系。 另一方面,要保持全球化的视角,在包容他国文化的基础上,对高职生进行世界优秀文化与文明教育。 三是优化和拓宽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 在今天万物互联、人机交互的互联网时代,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已经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 高校可以通过创建和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利用管理规范的网络论坛、QQ 群、微媒体等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生产。 四是创设良好的网络思政教育环境。 通过实施一系列法律法规和开展多样的宣传教育,引导广大网民规范上网、文明上网。一方面国家相关部门要加强网络法制建设,及时立法,及时颁布,同时注意整体协调,做好与国际通用法的衔接,使其在世界范围引用时处于有利地位;另一方面各高校要结合自身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普及网络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同时制定出合适的、能够落地的校园网络管理规章制度条例等,以此推动本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迈向新征途。

3.全员发力扭转网络虚拟空间的社会负面倾向

互联网毫无疑问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但在网络这个虚拟的空间里,也给一些极端主义者、霸权主义者等提供了犯罪的温床。 网络犯罪近年来呈上升趋势,网络世界里的“抱团化”、“碎片化”等社会危机有所展露,深刻影响着高职生的成长成才。 因此政府、社会、高校都应该全员发力共同努力扭转网络虚拟空间的社会负面倾向。 首先政府、社会、高校合力改善网络空间个体本位强化、集体本位弱化的现象。 政府、社会、高校一方面要借助各种新媒体积极宣传集体主义、民族主义、爱国主义等积极向上的具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抵制浅薄的个人主义、独我主义;另一方面政府、社会、高校还要努力探寻网络主体与网络空间之间的“真空”地域,以预防高职生在情感方面的淡漠和拒绝与他人必要的交往。 其次,政府、社会、高校要采取一定的措施预防道德规范解组以及群体抱团异化等消极现象在网络空间呈现。 采取有效措施促进高职生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对抵制网络世界里“群体抱团”的裂变化与“独立王国化”非常重要。 最后,政府、社会、高校要合力在网络空间树立“中介权威”,通过培育高职生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意识,构建网络空间的“中介性领域”,减轻网络社会的无序互动,让网络空间出现的消极、恶性的现象没有存在的土壤。

猜你喜欢

高职生网络空间命运
命运的更迭
共建诚实守信网络空间
命运秀
网络空间并非“乌托邦”
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探讨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命运
命运是否掌控在你手中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
要为高职生打造更多的“学习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