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设计基础课程可持续发展研究
——以设计色彩课程为例

2023-06-01史飓斌

大观 2023年3期
关键词:色彩基础智能

◇史飓斌

智能时代的到来,突破了教学研究与实践的时空限制,产生了新的教学场景,为教育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探索空间。本文基于国际通行的可持续发展教育观,重新架构高校教育的设计基础课程,以智能时代的新技术为重要手段,建构新的教学场景,探索智能时代设计基础课程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可行性和实验路径。

一、研究问题

(一) 设计基础课程的可持续发展体系建构

1987 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出版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这个观点为“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奠定了基础。要想实现设计基础课程的可持续发展,就需要使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体系、教学性质与行业发展需求形成循环链路,以“不损未来发展需求”。

高校要积极更新符合时代需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在传承中稳步发展,增强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学场景的多样性,以全方位应对科技快速发展的趋势,切实跟进时代变化带来的变革,促进课程的可持续发展。

(二) 传统模式课程与本研究实验课程的差异

1.传统模式的课程

在传统的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课前预习环节基本依靠学生的自觉性,教师无法对其学习情况进行监测或量化。在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过程无法被实时记录下来。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对于学生是否及时复习、对课程兴趣点及难点的反馈等没有直观记录,不方便开展数据分析。传统模式的课程无法实现实时数据留痕,其教学过程全部依靠人工,未曾实现智能介入。

2.本研究中的实验课程

对于本研究中的设计基础课程安排,要实现行业标准、课程设计、专业体系的多维互动,在三者之间形成可持续发展生态,使课程设计、课程内容、课程结果,与专业体系设计、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都符合行业技术需求、行业知识体系需求、行业未来发展需求,从而实现行业发展与专业建设互为支撑。

高校需要搭建智能平台,强化过程教学,量化课程结果,打造可持续发展的教学体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生态,促进设计基础课程的可持续发展。

二、研究实验

以数字媒体专业的设计色彩课程为例进行实验,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第一,设计色彩课程重视图像思维的表达及创作的引导,教师可借助智能化的教学设备,引入主题性、项目式案例,以启发学生的图像思维,引导其对色彩知识进行应用。

第二,在课程练习和考核时,教师要允许学生使用简单的数码技术,同时通过相关学习平台或检测设备,关注学生图像思维的表达及相关方面的成长。这样的课程设计可以使学生对基础图形图像有深入了解,掌握编辑软件的操作技能,从而满足行业对技术的需求;也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审美水平,增强二维及三维空间的构成能力,以及从文字到图像的转化能力,从而满足行业对能力的需求;还可以使学生熟悉影视前期的分镜制作环节,中期的拍摄环节,后期的剪辑、软件合成环节,从而满足未来行业发展需求,并且符合专业体系设计目标。

第三,设计色彩课程内容包括色彩基础知识、色彩的图像化表达、色彩的综合表现,可以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和创作能力,符合行业对人才的基本需要。

第四,课程作业或考核可采用手绘形式,允许学生使用多种材料,由此提升学生的实际创作水平,使其不受科技发展影响,符合行业对人才的要求,促进行业未来发展。

综上所述,设计基础课程的可持续发展体系需要围绕行业发展需求来构建,促进行业、课程、专业的共同发展。在智能时代下,在课程教学中运用智能平台,有助于打通课前、课中、课后环节,对设计基础课程可持续发展有很大助力。

三、研究成果

(一) 设计基础课程的可持续发展体系建构

以可持续发展教育观为核心,打造设计基础课程可持续发展体系,需要实现课程、专业、行业的多维互动,并以智能技术为教学工具,将课程涉及的多种因素关联起来。

一是教学内容的可持续性。通过对实验课程模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设计基础课程所传授的设计技术要具有基础性,不受技术迭代制约;课程内容设置要有普遍性,符合泛行业(专业) 基础架构要求;所培养的学生的能力要有可持续性,符合学生各阶段持续成长需要。

二是教学方式(路径) 的可持续性。通过对实验课程模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课程是动态的,具有灵活性、多样性,可以适应智能时代多样化的生活场景和教学场景。高校应打造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的链路,实现多场景、可监测、可管理的灵活教学模式,促进课程教学可持续发展。

三是教学体系的可持续性。通过对实验课程模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行业对专业课程的基础性有较高的要求。高校应以行业需求为依据,以可持续发展教育观为中心点,形成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对标行业需求,行业对专业课程、基础课程有要求的互动式发展模式。这要求基础课程教师选择最基础、最容易被学生接受的技术作为教学切入点,简化技术,重视思维训练,增进学生对行业前沿的了解,充分发挥课程教学、作业练习的作用,帮助学生真正打好行业、专业所需的能力基础,为其之后步入职场做好准备。

(二) 设计色彩课程体系建构

在智能时代,要想打造设计基础课可持续发展体系,就需要对教学环境、教学资料、课程设计、课程内容等方面进行调整和改进,具体以设计色彩课程为例进行构建。

第一,在教学环境方面,高校要利用智能化技术构建智能化教学环境,优化教学内容呈现方式,促进课堂交互活动的开展,落实教学过程中数据的有效采集与分析处理,实现个性化、精准化教学。

第二,在教学资料方面,不仅需要丰富设计色彩课程的教学资料,同时也要涵盖数字媒体专业其他相关课程的教学资料,借助智能化教学环境,丰富教学资料的内容与类型。教学资料的拓展,既是对课程内容与架构的可持续性的考量,也是对课程内容的横向补充,需要同时包含课程基础知识与衍生知识,增强课程内容的可持续性。

第三,在课程设计方面,需要紧扣行业需求,重视学生图像思维的培养,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制定教学内容和考核评价标准时,要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在课程练习和考核方面,教师可允许学生使用简单的科技手段来完成。

(三) 设计色彩课程具体流程

一是点名。区别于传统的使用点名册的方法,本实验课程使用线上教学平台进行点名,学生用手机扫描课堂上即时生成的二维码,即可成功签到。这样杜绝了传统课堂上容易发生的学生代课、代答到的情况。

二是行课。区别于传统的教师讲授PPT 的单一方式,本实验课程采用混合式平台教学模式,结合实际教学情况,采用智慧教学平台或微信平台,穿插在线下课程当中。这样灵活切换的教学方式,更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学质量。

三是结课。在传统的设计色彩课堂上,教师一般采用“学生作品展示+教师随堂总结”的模式。在本实验课堂上,教师可以更灵活地使用智能教学设施,利用教学平台的分享和保存功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程资料。这种“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首先有效增强了课程的趣味性,使师生可以直接通过教学平台再现当时的课堂情景,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其次,该教学模式增强了课程的全面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直观地将学生不同阶段的作业拿出来做对比,向学生强调重要的知识点。最后,该教学模式增强了课程的客观性。根据教学平台的互动记录,学生和教师可以共同在课堂上总结问题,分析数据,提出改进的方法,摆脱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只有教师对课程进行总结的弊端,促进了课程的可持续发展。

四、研究结论

智能时代高校设计基础课程可持续发展体系的建构,有四个方面的要点。第一,抓住智能时代的特点,加强校园网络建设,打造智能化的教学环境。第二,灵活应用创新型线上教学平台,积极引入智能时代的新科技,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第三,在设计课程体系时,要以学科及专业发展为纲领,以课程教学为基本点,以可持续发展为中心点,在教学体系中植入行业需求,顺应行业发展趋势。第四,重视对学生基础能力及专业素养的培养,对标行业需求,为学生日后步入职场打好基础。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创新型线上教学平台对网络的稳定性要求很高。当网络不稳定的时候,师生的使用体验感不佳,导致其对平台的使用率不高,而对网络要求不高的微信、QQ等辅助平台能为师生带来较好的使用体验感。第二,以本次实验教学中使用的智慧课堂线上平台为例,其在教师授课过程中有两方面的不足。一方面,该平台基于全科教学打造而成,界面分区较为复杂,无法满足设计色彩课程对于图文传输便捷性的需求,而微信平台很好地弥补了这一不足;另一方面,在该平台的设计中,教师无法实现对于随堂发布或课外发布的作业的多样化处理,仅能简单批阅,无法满足设计色彩课程教学需求。

针对本研究的不足之处,提出以下三个方面的建议。第一,高校应该在不忘初心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和课程体系,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第二,高校在重视新技术和新应用的同时,不应该忽视学科的基础架构,要结合行业需求,与业界协同发展。第三,高校要增强教学方法的综合性,在利用5G 平台的同时,不可完全放弃传统的教学方法,对线上教学平台的使用需要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

综上所述,高校在推动设计基础课程的发展和创新时,应结合智能时代的发展特征,充分利用新技术和新应用,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的课程体系,强化学科的综合架构,合理利用智能平台及智能工具,打造优良的教学环境,提升课程的教学质量,促进业界与学界协同发展、共谋创新,实现设计基础课程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色彩基础智能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神奇的色彩(上)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