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县级档案馆档案编研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2023-06-01李娟

兰台内外 2023年4期
关键词:档案编研

摘 要:档案编研工作是档案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档案服务于社会的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社会各项事业对档案信息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大,新形势下如何开展档案编研工作,适应社会需求,大力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为社会利用服务,是县级档案馆编研工作面临的重要问题。为提高档案编研工作水平,单县档案馆不断实践,努力探索新时期的档案编研工作。

关键词:档案编研;档案成果;编研探索

档案编研工作是档案馆的重要工作之一,直接关系到档案馆管理工作水平的高低。编研工作是主动提供档案利用的一种方式,是档案利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对查阅利用方式的补充和发展。随着社会各项事业的迅速发展,人们对档案的需求不断增加,新形势下如何开展档案编研工作,提高编研水平,是基层档案馆面临的重要问题,做好档案编研工作,是我们每个档案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档案馆编研工作的现状

档案编研工作是对档案资源的开发再利用,是一种研究性工作。简单说,就是以档案保管部门或档案馆(室)所收藏的档案为主要对象,以满足社会利用需求为目的,对档案中的内容进行科学性地收集、筛选、加工,形成不同形式的出版物。据调查,许多县级档案馆编研工作处于停滞状态,领导不重视,编研经费少,没有专业的编研队伍,往往把工作的重点放在档案的业务指导、保管利用方面,忽略档案的编研工作。馆内编研成果少之甚少,大多是全宗介绍、组织沿革、大事记、年鉴、文件汇集、档案利用实例等一些资料汇编,没有深层次的编著,只是对一些材料进行简单罗列、汇编。没有科研价值、学术价值的精品,实用性不强,没有在“研”字上下功夫,只是简单的“编”。影响档案编研工作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档案馆领导重视程度不够,档案人员缺乏对编研工作的认知,“闭馆锁库、重藏轻用”的思想严重。有些认为馆内条件不允许,最基本的档案收集整理、接收进馆都无法按时完成,编研工作更不用一提,等馆藏丰富了,经费增加了,人员配齐了,再开展编研工作也不迟。档案编研机构形同虚设,没有配备人员,有的是其他科室人员兼职,有的甚至认为没有什么可编,没有人员会编,没有设立编研科室,档案编研工作一度呈现瘫痪状态。

二是档案接收进馆不及时,馆藏资料匮乏,档案结构不完整,门类不齐全,档案载体单一。文书档案比重较大,纸质档案较多,档案信息陈旧,档案利用率较低,不能提供丰富、翔实、系统的档案资料,影响编研工作的选题、选材,档案编研成果显示缓慢,不能充分发挥利用潜力,就如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档案人员深感心有余而力不足,档案编研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三是档案编研经费投入不足。由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县区拨付的档案财政经费较少,仅仅能满足办公的需求,出版、印刷编研成果需要大量的资金,往往领导也是知难而退,放弃一些工作。一些档案利用实例只是形成了汇编,而没有大量出版推广。编研工作投入资金少,只是为满足馆内基本工作和完成上级档案部门的任务,忽视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是档案编研人员少,业务素质低。机构改革前,档案部门局馆合一,人员编制少,档案人员身兼数职,既肩负着业务指导,又承担着档案的接收进馆、查阅利用服务 ,工作琐碎、繁杂,没有过多的精力考虑编研工作。档案人员编研素质低,由于档案部门是清水衙门,优秀人才留不住,档案业务人才较少,档案人员的编研能力有限,缺少较高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文字写作功底,档案编研知识储备不足,缺少专业知识培训,很难承担编研工作的重任。

二、档案编研工作的实践与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对档案工作的重要批示中指出:“要把蕴含党的初心使命的红色档案保管好、利用好。”为更好地发挥档案资政育人、留史存鉴的作用,自2014年以来,单县档案馆努力克服编研人员少、经费少等困难,转变思想观念,拓宽编研思路,扩大取材范围,创新編研渠道,依托馆藏档案资料,围绕文化建设和政府中心工作,聚焦档案资源的保护和传承,充分挖掘馆藏红色档案资源,开展一系列的档案编辑出版工作,推出了一些文化精品,充分发挥档案的社会教育功能,让档案史志资料真正“活”起来、“火”起来。

2015年,协助山东省电视台拍摄《山东往事——档案背后的故事》专题纪录片。翻看大量档案历史资料,查找专题线索,记录名人口述故事,撰写4万多字13个专题片的文字脚本,通过电视提高单县的知名度,使人们更直观、更全面地了解单县历史上重要的人和事。

2016年,编辑出版了《单县记忆》一书,34万字。编研者多方请教老领导、老同志,了解单县的风土人情、历史变迁等更多细节,多次寻访“有故事”的老人,请他们讲革命故事,讲光荣历史。此书对了解单县及其周边地区的历史具有很大的帮助。

2018年,单县档案馆深入挖掘档案资源,策划、撰写《单县档案馆展厅大纲》2万余字,共向100多个单位征集图片、照片、实物等档案近千份。通过认真查阅馆藏资料,积极向基层单位及社会征集资料,充实展览素材。展厅作为历史文化的载体,传承革命精神,通过档案史料的展示,再现单县数千年的文明和发展过程中那些难以磨灭的历史记忆。

2019年,单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红色湖西教育基地建成,展厅5000多平方米,档案馆编研人员调研苏鲁豫皖四省八个相邻县区的档案馆、史志办、博物馆近30多家单位,查阅收集档案资料,为展厅提供档案资料2000余份,撰写材料4万余字。通过大型雕塑、巨幅油画、内容展板、馆陈文物、多媒体演示等方式,再现了波澜壮阔的湖西革命历史,深刻表现了湖西军民不屈不挠、可歌可泣的斗争精神,讴歌了在湖西这方热土上缔造出的爱党爱国、敢于担当、百折不挠、无私奉献的红色湖西精神。历史的硝烟已散尽,革命老区的精神永远激励着这片土地的人们。

2020年,出版《单县乡村记忆》上、中、下三册,128万字。历时4年,访遍全县22个乡镇、办事处的502个行政村,与近2000人座谈,整理编写了《单县乡村记忆》。由于可供参考的资料不多,欲对数以千计的众多村庄进行详尽考证,实为不易,只能通过群众采访,佐以所获资料进行整理。此书以服务当前政治经济文化为出发点,较全面介绍单县乡村文明历史,既可以作为史料保存,又可以当作故事书籍阅览。

编研工作的顺利开展,首先离不开档案馆领导的高度重视,丰硕的编研成果使读者触摸历史的道道痕迹,感受档案服务社会的价值。然而,没有档案资料作为历史的依据,编研工作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档案编研工作者的辛勤付出,再多的档案资料也不会成就丰厚的编研成果。开展档案编研工作,向社会提供编研成果,可以提高全社会对档案及档案工作的认识,更广泛地开展档案的开发和利用。通过向单位、学校等社会团体捐赠,加大档案编研工作的宣传力度,拓宽编研思维,畅通编研成果的传播途径,主动把编研成果推出去。围绕县区红色资源、特色档案,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办展览、拍视频,推出有影响力的编研精品,坚持学党史、悟党史,讲好身边的档案故事,为档案的查阅、利用服务提供更充分的信息资源保障,为社会经济和文化建设提供更有力的服务。

三、档案编研工作探索

1.厘清档案编研思路与方法

档案编研工作是向社会提供档案利用服务的一种高级形式,是档案部门主动开发信息资源的最佳表现。通过档案编研形成更为直接、精准的档案文献,为地方各级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为大众提供精准档案利用服务。档案编研工作的主要内容是以馆藏档案为主要对象,以满足社会客观需求为主要目的,对档案信息进行选择、加工、编辑、研究,使之成为一种研究性成果。首先,确定选题,以馆藏资料为依据,从社会实际需求出发,可以围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开展党的百年文献展,深入挖掘革命历史档案资料,用档案讲好红色故事,为乡村振兴编史修志,选择具有研究意义和实际意义的题材,使编研成果更有生命力、持续性。其次,根据编研课题,制订编研计划方案,查找收集编研材料,通过馆内外查询、调查走访、网上检索等方式,查阅搜集相关编研资料。在深入研究档案内容的基础上,对收集的编研材料进行筛选、整理、编辑、加工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形成一个完整、充实的编研作品。最后,是编研工作的善后事项,编写评价性材料、审稿定稿、确定发行范围等事务性工作。另外,编研工作要超前谋划、统筹规划、科学管理,主动了解社会需求、抓住机会、捕捉信息,厘清工作思路,每年都有耳目一新的编研作品。

2.丰富馆藏档案资料

档案馆馆藏是编研工作的基础,没有丰富的档案资料,很难提供翔实、确凿的编研资料,就不能开展深层次的编研,更不能提高档案的利用率。馆藏应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同步,收藏内容要多种多样,加大电子档案、声像档案、照片档案等载体档案的收集。县级档案馆要合理制订档案接收进馆计划,要求纸质档案、电子档案同时归档。加强档案业务督导,乡镇、县直各企事业单位按要求符合移交进馆条件的档案应收尽收、应归尽归。在日常档案管理工作中,扩大档案的收集范围,严格按照归档范围对各类档案进行全面收集、整理、归档。加大档案征集力度,围绕馆藏“缺点”“特点”“重点”,系统征集有地方特色、有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的档案资料,及时完成本地区重大会议、活动、事件档案的征集接收工作。加强对重大活动档案、地方特色档案,美丽乡村建设档案、脱贫攻坚档案等的征集。不要忽视短时间看似没有参考利用价值的资料,它会随着时间的久远,因其稀有性而珍贵。另外,认真分析、研判馆藏档案材料的利用价值,尽可能地将有价值意义的文件资料纳入馆藏。同时,加快对档案馆馆藏数字化进程,增加电子档案数量,要求电子档案、纸质档案同时进馆。

3.提高编研人员综合素质

“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是档案工作的宗旨,档案编研工作要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为县区经济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服务。(1)档案编研人员要有极强的政治敏锐性和高度的责任心,要有較高的理论素质和文字写作能力,要有丰富的档案专业知识和深厚的文化知识,熟知档案馆藏,知道哪些档案资料利用率高,利用价值高,发挥档案馆馆藏优势,密切关注党和政府某一时期的中心工作,认真调研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编研工作。(2)编研人员要加强学习,定期进行档案编研业务培训,开展编研工作经验座谈会、交流会,“走出去,请进来”,多调研、多学习、多思考,努力提高自身的编研水平。(3)编研人员要及时“充电”,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高利用现代科技服务档案工作的能力。(4)编研人员要有吃苦耐劳的职业素养,档案工作乏味、枯燥,编研工作更是高强度的脑力劳动,编研人员要坐得住板凳,耐得住清贫,要有淡泊名利、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5)编研人员要有创新精神和探索能力,既能继承前人又能突破陈规,紧跟时代步伐,抓住时代脉搏,编研出高质量的成果。

4.多层次、多角度开展编研工作

编研人员要解放思想,树立创新意识、服务意识、求真务实意识,打破“闭门造车”独立编研的模式。以档案馆馆藏为基础,把不同时期、不同方面、不同内容、不同类型具有较高价值的档案资料发掘出来。在做好基本编研工作的同时,在资金有限、人员紧缺的情况下,可以采取独立编研和联合编研相结合的模式,充分利用社会的人力资源,联合业务部门,组织社会上其他单位的人才进行合编或者委托编研,在档案馆编研人员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可以引进人才,聘请编研水平较高的档案部门退休人员,“以老带新”,带领大家有序开展编研工作。主动寻找线索,对老红军、老干部、老同志等亲自访问,让他们口述,整理编写反映当地民情的历史故事,充分挖掘各方资源,编写档案故事。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我们已经步入了大数据、智能化时代,信息化技术逐步渗透每一个行业,为方便、快捷提供档案资源利用服务,打破传统编研模式,敢于运用计算机等现代高科技技术,利用信息化、网络化的先进技术,探索“数字编研”。在馆藏资源不丰富,查阅费时费力的情况下,可以利用网上档案信息资源进行编研活动,在网络上发送、发行和阅读档案编研成果,可以做到编研和出版同步进行,简化档案汇编成果的出版流程,降低编研门槛,节省大量的出版资金,扩大编研成果的影响力。出版内容一旦上网,便可以快速传播到网络的每一个角落,网络出版的兴起,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能参与编研,档案编研者和利用者更容易互动,档案编研成果的传播范围就会越广,档案资源价值的发挥也就会越彻底。通过互联网、微博、微信、短视频、公众平台等各种途径开展档案编研工作,是充分利用档案资源的必由之路,也是档案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5.加大档案编研宣传力度,增强社会意识

加大档案宣传和编研开发力度,推出更多的档案文化精品,促进档案资源利用,强化学习练兵,提升宣传编研综合能力。为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力量,档案馆可以通过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工作简报向社会发布信息,宣传档案编研工作知识和意义,提高社会各界对档案编研工作的了解和认知度,增强社会档案意识,充分发挥编研成果独特价值,提升服务群众水平,进一步扩大档案工作的影响力。围绕建党百年、党史学习教育等重大活动,利用“国际档案日”、重大活动日编研展览内容,举办展览,也可以集中编研成果供查阅人员及参观人员阅读。为畅通编研渠道,明确编研重点,向社会广泛征集编研所需档案资料,针对重要线索、重点人员采取电话沟通、登门拜访等方式主动联系有捐赠档案资料意向的人士,充分尊重对象的意见建议,编研贴近民生、贴近社会,让群众满意的编研成果。

四、结束语

档案编研工作任重而道远,档案工作者必须紧跟时代,脚踏实地,潜心钻研,不断探索,努力提升档案编研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充分发挥档案资政育人、服务社会、造福人民的作用,为社会提供更广泛的服务。

参考文献:

[1]王成舜.浅谈县级档案馆编研工作[J].山东档案,2021(06):59-60.

[2]周志远.用好红色档案激发奋进力量[J].山东档案,2021(04):21.

[3]郎 平,郎 杰.浅谈档案工作者应具备的综合素质[J].山东档案,2019(05):52-53.

(作者单位:单县档案馆)

作者简介:李娟(1974—),女,汉族,山东单县人,本科,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档案管理。

猜你喜欢

档案编研
试论档案编研成果的宣传利用
浅析档案编研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信息化条件下档案编研工作探析
高校档案编研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医院档案编研工作的认识与实践
对少数民族档案编研的几点思考
河南省档案编研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基于网络环境的档案编研工作新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