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曲水流觞”在园林景观文化中的应用研究

2023-05-31胡英

今古文创 2023年12期
关键词:设计手法曲水流觞园林景观

胡英

【摘要】曲水流觞历史悠久,有着文化和美学两个层面的内涵,是中国园林景观理水的重要手法之一,它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本文从曲水流觞的起源到发展演变、内涵、曲水流觞与园林景观的关系等方面来进行研究,以苏州中航樾园和流水印为例探究曲水流觞的“形”与“意”方面在现代园林景观中的应用,并以此提出曲水流觞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启示,希望对今后的园林景观设计中起到参考借鉴作用。

【关键词】曲水流觞;园林景观;设计手法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12-0128-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12.039

曲水流觞,原指是中原民间的一种传统民俗,为每年春季三月上巳日举办的沐浴消灾祓禊仪式。曲水流觞的文化典故来源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晋穆帝永和九年的祓禊仪式,以王羲之为代表的文人雅士在山阴县兰亭修禊,沿溪流席地而坐,装酒的觞沿曲水而下,水作诗饮酒,赏山川绿水风景之美。曲水流觞成为历代文人雅士的心灵归宿和精神家园,具有浓厚的人文气息和历史底蕴。

一、“曲水流觞”的挖掘与整理

(一) 曲水流觞的要素

曲水流觞在发展过程中有两个作用:一是欢庆娱乐、二是祈福免灾。曲水流觞景观有三大要素分别为; 曲水、山石、林木。其中一弯曲水是整个曲水流觞的灵魂。曲水流觞在景观园林中为两重含义:第一是指动作,如特定的文人游戲,即著名的王羲之《兰亭集序》里面所描绘的文人墨客的游玩场景;其二是指景点,为名词解释。即专指为举办这类特定活动而设计的特定化景点,以“流水景点”为中心设计。

(二)曲水流觞的内涵

曲水流觞作为园林景观的理水手法,其内涵主要包括文化和美学这两个层面。从文化意义上面来看,从古到今,园林与文人似乎一直关联,名园之所以称为名园,除了风景优美之外就是文人的影响力。有了文人的加持,园林才更有名望。曲水流觞与中国文人是分不开的,从巫祭礼式慢慢演变为游乐民俗活动再到兰亭雅事,有着几千年的文化渊源。从美学意义来说,曲水流觞在园林里面的造景讲究意境美,讲究构图的形式美、文化气质美,讲求韵味与深意。

曲水流觞手法作为最早的传统古典园林造园手法之一,一直以独树一帜的风格存在于中国古典园林。中国古典园林追求“虽为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以淡泊、含蓄为美,讲求精神上面的升华,追求天人合一,与自然和谐共生。曲水流觞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进行改变,面积上从大规模转化为小规模;景观形式上,不断追求空间意境,曲水流觞在江南园林中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盛行的造景形式,造园者在园林景观中融入美学思想,以不同的形式将曲水流觞融入景观园林中,将园林艺术的实用性与美学性结合,营造出意境与文化。从文化层面上,曲水流觞与文人、诗词歌赋等挂钩。中国园林也是“文人园”,中国文人寄情于山水美景,躲避喧嚣,修建园林吟诗作画。所以曲水流觞不但具有传统水景的欣赏功能,也有一定的文化性,作为改善小空间的点睛之笔,曲水流觞手法往往能营造出舒适、雅致具有园林意境的小空间,表现出返璞归真的隐士生活意境。它的形式赋有变化性,适用多种园林设计。

曲水流觞作为古时文人的娱乐活动,强调开放性和大众性。流觞曲水追求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观赏自然,将曲水作为与自然相处的载体,以便能更好地与自然相结合。不管是自然式还是人工式的曲水,都体现了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精神,曲水流觞的发展记录着中国景观园林的变化。

(三)曲水流觞的发展和演变

从时间的演变发展来看,曲水流觞最早作为一种巫祭礼式,属于“礼”的范畴,是属于少数人参与的仪式,由皇帝贵族向天神祈福来保佑繁衍生息、求得国泰民安的严肃祭祀祈福活动。夏商时期,皇宫和民间就有祈福休禊的活动。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沐浴休禊伴有春游活动的习俗相当普遍。到了汉代,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这种神秘色彩从祭祀渐渐转变为对于美好生活的寄托,祓禊已经成为自上而下的游乐活动。到了魏晋南北朝,发展成人们在上巳日的踏青、饮酒、相聚的朴素活动,祓禊迎来了文人趣味,增加了曲水流觞的内容,仪式更加世俗化,升华为文人墨客的高雅之事。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图1)可以看出到了东晋时期,曲水流觞的仪式已经得到很大的转变,从只能皇家贵族参与到世俗都可参加,从祭祀向游乐盛事进行转变,曲水流觞活动走向民间。早期的巫祭礼式演变为具有浓厚民俗色彩、广泛参与的世俗性活动。宋元明清时期,曲水流觞开始注重景观意境的营造,从山林雅集向文人诗画方面转译。宋元时期的文人画家将只存在诗集里面的“曲水流觞”用图画呈现出来,意境大于写实,内容围绕曲水展开,着重表现对园林景观的心境。在现代,园林景观无确定法式,曲水流觞作为造景手法,注重景观和人之间的参与性。

从形制演变进程来看:中国古典园林“曲水流觞”形式从自然化向规则化形过渡。初期曲水流觞——自然的水景观样式。中期引曲水入园林——半人工、半天然的地形,最先记录见于魏华林苑曲水庭,将曲水引入园林的,充分利用天然地形高差,疏源引流,构成半人工、半天然的地形的曲水流觞。后期随着曲水宴的世俗享乐成分明显加重,宴饮妓乐与文人诗酒唱和相混杂,曲水与建筑宫苑结合,在曲水中添加大量人工石块,引进园林建筑内部,受到场地的影响,曲水流觞景观模式大小从初期的大尺度到转为后期的小尺度的景观。

二、“曲水流觞”与园林景观

(一)“曲水流觞”与园林景观的关系

曲水流觞在园林景观中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广州南越宫殿石渠遗址中,石渠经考证与曲水流觞相宜,推断为最早的曲水流觞原型。由此可知,在汉代,曲水流觞已经成为园林的景观节点。根据北魏《水经注》的记载,华林园在园林水系水景的处理上,将天渊池、流觞池等水系连接成一个整体,整个园林以水域为主体,十分强调建筑景观之间的亲水性,曲水流觞作为景观引入皇家园林。而后随着历朝历代的发展,曲水流觞与园林景观的关系也在不断演变。

曲水流觞在园林景观中包含文化和美学双重意义。中国园林与中国文学你只有我,我中有你,士大夫寄情山水,曲水流觞承载着中国的文人文化,几千年来作为历代文人的雅聚之所,它体现着中国历代文人的精神文化追求——淡泊名利、海纳百川。曲水流觞也蕴含古人对于人生观、价值观、宇宙观的感悟,体现着人与自然的思想,即“天人合一”,从古至今都秉承“天人合一”的设计思想。

曲水流觞是中国传统园林文化的精髓,作为一种公共、外向的活动形式,它以自然中的曲水作为载体,与自然互动,满足人的精神文化需求,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因此,曲水流觞与园林景观是相融的关系,园林景观中包含着曲水流觞人与自然互动的设计理念,曲水流觞同样也体现着园林景观“天人合一”的设计思想。

(二)“曲水流觞”在园林景观空间中的发展趋势

“曲水流觞”在园林景观空间的发展趋势主要分为两类:从平面到立体、从具体到抽象。

曲水流觞从秦汉期时以纯天然景观存在于园林中,到宋元以写意存在于园林景观之中,基本形制属于平面内容。直至《兰亭修禊图》的出现,曲水流觞在园林景观中得到新的转译,从平面向空间意境延伸。它的尺度也展开分为两种:一种是大尺度的园林景观规,另一种是小尺度,景观空间里面的公共艺术装置。到了现代,审美认知的变化对曲水流觞有了新的要求,曲水流觞不再作为一个式样而是作为高度抽象化的符号存在于园林景观之中,从规划思想到设计思路再到景观小品的设计,都蕴涵着曲水流觞。以万科“九曲”为例,基于场地现状需求,设计师将曲水流觞以符号化的形式构建成可以解决基地高差的雕塑。即改变了曲水流觞的传统形式又赋予了它时代精神。曲水流觞从具体到抽象,初期的曲水流觞只是作为一处景观供文人墨客饮酒对诗,后来演变成园林景观的一种理水手法,作为写意思维出现在宋元,到了当代,转变为传统文化的符号,强调园林景观的开放性和参与性,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处。

三、“曲水流觞”在现代园林景观中的应用

(一)个案分析“曲水流觞”在园林景观中的运用

曲水流觴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一种造园手法具有美学和生态学的意义,从“修禊”活动演变而来,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现代设计相结合。本文选取中航樾园、公共艺术作品《流水印》从“形”与“意”两个维度来分析曲水流觞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形”指曲水流觞呈现出视觉感知的印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它的具体形态,即它曲水的形态,规则或不规则的水体形式;其次,是指它通过形态给我们呈现出的空间意境,譬如抽象的构图,空间分割的营造等等。从“形的角度来说,中航樾园(图4)所呈现的曲水流觞形态不规则,以“S”形贯穿公共空间,折形水体更具趣味性以及观赏性,从景观韵律来看符合现代景观的设计法则。从它的空间意境来说,构图十分巧妙,水体之间配有可以遮挡的树,视线分割形成有变化的空间节点。设计师朱育帆的作品《流水印》,以古时流杯亭作为设计灵感,从“形”方面去提取曲水流觞的特点,进行符号化处理,曲形利用高差、宽窄营造趣味性,运用现代金属材料,结合当地地形,以立体化来取代平面性进行设计表达,作为一件公共艺术作品,站在不同角度能带来不同体验,同一角度,随着高度的不同,也会带来不一样的观赏体验。

从“意”的角度来说,中航樾园将曲水流觞的形态提取出来再结合当地文化,以“九曲流觞”这一设计符号来表达,它提取太湖石形态“蚀”的概念,用“时间”的理念放在空间上做表达(图3),用现代的手法折线的设计语言将自然曲水转译为开放空间水景观,在营造曲水流觞水景观的同时,以水中伫立的太湖石,将主题“侵蚀”表达出来。最后营造出一个景观上以“可玩” “有趣”既现代又具有地域文脉的当代苏州园林。《流水印》的“意”表现在通过现代化的立体艺术来解读传统的文化艺术,打破对“式”的桎梏。

(二)“曲水流觞”对现代园林设计的启示

在设计大环境下的趋同性发展,作为设计师应该吸取曲水流觞等传统古典造园手法的精华来运用于现代设计。基于历史文脉设计出具有传统与现代文化交融的作品,现代设计师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将传统艺术设计手法与现代设计相结合。任何设计都有一定的文化属性,应该运用传统古典手法使其融入现代社会,因地制宜。从“流觞曲水”中可以看出,它的演变发展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改变,从刚开始的巫祭礼式到游园寻乐的雅事,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大家设计的同时也应该跟随现代社会的变化而进行设计,将现代造景手法与传统造园手法相结合,功能与形式向统一,为现代设计注入淡泊恬静的中国传统韵味。

其次,深度认识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与自然对话。自然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中国传统园林深谙中国哲学的影响,提倡“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天人合一”的思想,设计是应该了解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充分了解设计区域的自然环境,将历史文脉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回归人与自然、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关系。

最后,园林景观设计须基于地域文化,与当地文化相融,提取地域文化中的符合和元素,将其融入园林景观的设计中。即营造出表现自然美与生活美的生境、展现形式美与布局美的画境,又因地制宜,构建本土特色,充分挖掘地域、时代的精神,创造性设计出好的作品。

五、小结

曲水流觞从巫祭礼式到园林游玩的雅事活动,它的形制和内涵随着时代发展得到演变,营造手法受到哲学的影响,法无定式,体现着“人与天调,天人共荣”的理念。作为传统造园手法强调因地制宜,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它具文化和美学的双重属性。当代,对于园林景观的设计,手法不应该只局限于形式美,而应基于当地文脉与自然相融合在一起,作为曲水流觞手法而言,我们提炼的不仅仅是一种形式,而是一种文化和意境。曲水流觞的剖析给当代景观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构建具有本土特色的景观语言,充分挖掘民族特色,整合、重组、提取出含有精神文化的新语言,应用到园林景观的设计中。

参考文献:

[1]甄珍,张俊笑.“曲水流觞”在景观空间形态中的形与意[J].艺术教育,2020,(08).

[2]张东,唐子颖,杜强等.时光雕刻苏州中航樾园内庭院设计[J].风景园林,2016,(12).

[3]周保良.中国古典园林水景理法及其在城市公园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7.

[4]王欣.从民俗活动走向园林游赏曲水流觞演变初探[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1).

[5]俞显鸿.“曲水流觞”景观演化研究[J].中国园林,2008,(11).

[6]温馨.传统文化与自然环境的生态和谐“曲水流觞”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启示[J].装饰理论,2012,(06).

[7]王应临,王舒.《四部丛刊》检索分析视角下曲水流觞传统山水环境模式环境要素探析[J].风景园林,2019,(26).

[8]李璟.千年曲水话流觞一“曲水流觞”在园林中的演变和应用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6.

[9]王思涵.曲水流觞古往今来营造方法的继承发展与创新[J].居舍,2020,(35).

[10]侯禹升,张子赫,郭明友.“曲水流觞”园林景境营造的现代转译[J].广东园林,2021,(43).

[11]孙筱祥.生境·画境·意境:文人写意山水园林的艺术境界及其表现手法[J].风景园林,2013,(06).

猜你喜欢

设计手法曲水流觞园林景观
曲水流觞
“曲水流觞”园林景境营造的现代转译
鸟鸣
生态环境建设与园林景观结合初探
浅析竹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
论生态美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
浅析新中式景观设计与传统景观设计的对比应用
试论景观艺术的研究与探索
“新中式”景观设计初探
房地产开发中园林景观工程建设成本管理与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