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研究

2023-05-31董绍东

国际公关 2023年5期
关键词:措施建议人居环境乡村振兴

董绍东

摘要: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党中央出台一系列乡村人居环境治理政策,国家不断加大投资,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依然存在政策落实不到位、相关治理机制不完善、治理长效性难以保障的问题。实现“美丽乡村”,要完善相关村规民约,建立健全治理机制,发挥基层党组织优势,稳步推进治理工作,建立长效监护机制。

关键词: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措施建议

一、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现状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将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短短两个月后,在中央农村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七个方面重大部署,并指出要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意见》成为当年的中央一号文件。[1]随后,《乡村振兴规划(2018—2022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相继推出,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又印发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相关政策的陆续出台实施,使农村环境治理取得了一定的初期成效。早在2020年,农业农村部就权威发布全国93%的村庄生活垃圾已得到处理,比2017年提高15%,厕所普及率也超过65%。[2]据《中国统计年鉴》,2016年以来,国家在城镇环境基础设施上的投资不断增加,在市容环境方面,在2021年投资已高达1130亿元。[3]政策和政府投资的倾斜,使得近几年农村不断摆脱“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 的乱象。基层政府也积极响应各种政策的号召,从日常垃圾处理方面来看,现在大部分农村地区每家每户都配发了兩个垃圾桶,工作的重心也从处理简单的垃圾堆放过渡到垃圾分类处理。从生活污水治理方面来看,乡村通常配备一站式供水服务,对保护居民饮水不断重视,同时不少村庄水泥路全覆盖,不断减少农村“黑水沟” 的数量。从厕所改造率上来看,现在的农村很少会出现“东面起风西面臭、西面起风东面臭” 的现象,厕所的建造越来越规范,“厕所革命” 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在个别农村地区,仍然存在着垃圾随地堆放、村口巷道污水横流、房屋前后杂乱无章的现象。这表明农村环境治理工作现在处于不平衡、不持续、不协调的发展态势,实现美丽宜居的乡村风景线仍然任重而道远。

二、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现存的问题

将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是百年难得之机遇,政策相继出台,政府加大投资比例,但在某些地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成果仍不显著。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人居环境治理机制不完善、对治理结果存在“急功近利” 的心态,难以做到环境治理长效化。

(一)政策落实不到位

关于农村环境治理问题,国家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治理政策、治理措施,但实际治理的成果很难达到政策所畅想的结局,从政策文件的公布出台到基层政府的落地实施。这个过程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小儿科”。第一,中央出台的政策通常具有较强的概括性。以2021年的《行动方案》为例,文件对厕所革命、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以及如何建立长效机制都做出了总体性要求,但中国幅员辽阔,农村分散聚居,发展不平衡,相关中央政策文件只是起到统领引导作用,具体实施还需要各地区因地制宜制订不同方案;第二,政府进行考核往往以当地经济发展为重要指标。基层政府长期“重经济、轻环境” 的思想问题严重,对待环境治理问题常常是“应付公事走过场”;第三,即便有的基层人员意识到乡村环境治理的重要性,但由于工作能力受限,会导致在具体的治理过程中将简单问题复杂化。

(二)人居环境治理机制不完善

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机制主要包括基础设施的运营机制、环境监测的评估机制、民众参与机制。[4]在基础设施运营机制方面,不少地区对生活垃圾实行“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 的方法。在早些年,某些村庄通常采用统一垃圾箱进行分类,但随着出现某些垃圾箱的闲置,目前基层政府改成每家每户分发两个垃圾桶,由专门人员负责上门收集。虽然解决了设施闲置问题,但是在垃圾处理上出现了“胡子眉毛一把抓” 的情况,原因在于收集垃圾人员只负责收集运输,对具体分类没有把控。在评估机制方面,农村环境治理缺乏有效的监督机构,村委会很少会抽出人力物力建立环境监督办公室,对于相对落后的农村,建立环境监督办公室更是如同“天方夜谭”。而且农村多为熟人社会,村委会考虑到“面子” 问题对某些乱堆乱放现象通常出现放之任之的情况;在公众参与机制方面,农民大都以农业为主,常年“面朝黄土背朝天” 的生活习惯,导致农民“变干净” 的意识相对落后,很多村民还是本着农村生活以便利为主的思想,本能地以为大自然可以分解一切物质,导致河流、树林便成了某些村民的垃圾投放站。从垃圾处理运营机制到监管机制再到最终的公众参与机制,每个环节都有一定难题,而且各个环节一环扣着一环,使得农村环境治理问题相当复杂。

(三)农村环境治理的长效性难以保障

农村人居环境治理非一时之功,更要长期坚持。在环境治理的长效性问题上,很多基层政府在治理过程中都出现“急功近利” 的心态,把农村环境治理问题想得过于简单,常常用一套标准适用于所有问题,对政府投资更是“大手大脚”,没有做到自己“拉投资、促治理”。在具体的治理过程中,放任治理机制的不完备,只从表面征象下手,认为“村庄今天美,明天就会更美”。以乡村污水治理为例,有的村落认为只要用水泥抹平原来的“黑水湾”,那问题就可以得以解决,实际上,应该建立统一的污水治理体系,要明白污水从哪里来流到哪里去。治理过程中总想“一刀切”,带来的就是推翻重新来过的结果,农村环境治理长效性问题不能脱离于政策落实、治理机制完备单独来讨论,其是许多问题综合的结果,同时也是当下治理农村环境工作的重中之重。

三、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措施及建议

对于农村环境治理问题,要立足于农村特色,激发农民积极性,健全相关治理机制,建立绿色的、长效性的农村治理体制。本文对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具体建议如下:

(一)加强政府责任体系,落实问责制度

建立完善的工作问责制度,实施严格的问责程序,已经成为提高政府行政能力、创新政府内部制度的必然要求。[5]政策落实不到位,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基层政府不重视、不作为,将所有乡村问题一股脑推给各村委会,基层政府应该将环境治理问题纳入到评价体系,要细化各个环节各个部门的相关责任,乡镇政府要尽到宣传教育之责、新建项目把关之责、农村环境整治之责等,村委会要根据各村庄的实际情况结合基层政府的组织指导,实施乡村环境整治工作并接受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督。哪个环节出现纰漏,就追究哪个环节负责人的责任。同样,对于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深入基层实施具体治理工作的领导人,要及时提出表扬并予以嘉奖,同时做好相应宣传。村委会成员必须以身作则,对于本村庄环境治理工作的出发点必须正确,要破除农村熟人社会的壁垒,要做到“该管、能管、敢管”。在处理脱贫工作的同时也要大力整治村容村貌,对不负责任的村委会成员,基层政府要及时进行批评教育。

(二)完善相关村规民约,发挥基层党组织优势

一方面,“村规民约” 是村民在村庄生活的基本行为准则,同时也是村委会实行管理的具体实施细则,完善村规民约会有效地使相关治理政策落实到位,同时相关基层人员依规办事也有效解决基层人员能力不足问题。完善村规民约要细致,如在处理生活垃圾废物上,要明确垃圾投放村民的责任,对于乱扔乱堆的行为,要进行责罚,同时注意农村的特殊性,不能罚得过头,根据《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第42条规定,对随意倾倒、抛洒生活垃圾的,处以个人200元以下罚款。基于农村与城市的生活水平及工资高低不同,在农村个人罚款数额相较于城市的最高数额可以有所降低,同时应该增加警告等前置处罚手段,要落实“门前三包” 制度,将其规定在相应的村规民约中;另一方面,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优势,在村民共治还未实现的当下,基层党组织应该做好“领头羊” 的带动作用,对于村落显而易见的垃圾不应该置若罔闻,对于污水来源应该做到了如指掌,并与相关户主积极沟通解决,要自觉担负起监督环境治理工作的责任,不能在村里当“老好人”,要一碗水端平,对乱堆乱放的村民要拍照留证,及时上报村委会,由村民小组和村委会成员共同讨论,根据村规民约进行处理。

(三)加强宣传教育,建立完备治理体系

农村环境治理的主力军在于农民,从乡镇政府到村委会,要加大宣传国家政策力度以及增强村民保护环境意识,这一点对于完善农村环境治理体制的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从环境治理运营体制来说,做好“户分类” 这一步非常关键,绝不是分发几个垃圾桶就可以解决,村民环保意识必须同步,申言之,基层政府要立足于农村特色进行垃圾分类宣传,不必按照城市垃圾分类标准要求,可以采用“易腐烂”“不易腐烂” 等农民通俗易懂的标准。同时应当设有专业人员为村民讲解关于垃圾分类的相关问题,要综合所有可以调动的力量解决“户分类” 这一环节;从环境治理评估体制来说,环境治理结果必须要有反馈,这就要求基层政府建立一套监管机制,这个过程需要注入大量人力,要有专门的人去做这样的事情,村里的党组织要冲锋在一线,同时村民代表要监督本小组的垃圾清理、污水排放,要建立村委会监督村民小组,村民小组监督村民,村民监督整个村庄环境治理循环监督体制。从全民参与体制上来说,目前乡村环境治理工作的难点主要在于村民的不支持、不理解。本质上还是宣传不到位的问题,宣传讲究方式方法,相较于农村来说,大量宣讲政策带来的效果不明显,基层政府应该用“看得见、摸得着” 的方式让村民意识到保护环境可以带来的利益,如建立奖惩机制,对于垃圾分类做得好的家庭给予一定的奖励,对于做不到的家庭予以批评,要让村民明白环境治理不是少数人的义务,每个村民都是美丽乡村的建设者。

(四)发挥市场导向作用,建立健全环境治理长效机制

乡村人居环境治理如何实现长效化是当下各主体治理的共同目标,实现长效化除了落实政策以及健全环境治理体制外,还需要稳定的投资、合法的三方机构参与。一方面,政府通过建立引资政策,吸引社会环保公司为运用科学技术手段处理乡村垃圾提供资金支持。[6]政府、村集体与相关环保公司建立合作关系,村保洁员由环保公司派遣或者由村民与环保公司签订清洁环保合同,在治理的前期由乡镇政府、村委会、村民共同参与,在形成一定秩序后,主要工作应该由社会环保公司负责。这就要求选择的环保公司必须具有一定的资本,在此可以参照《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第19条、第26条的规定,相关公司在注册资本方面要达到一定金额,同时对人员、技术也要有较高要求;另一方面,乡村环境治理长效性不是指一成不变的,应当是动态变化的,在落实相关政策、完备治理体系的同时引入社会环保机构,实现多元主体共治不是一段时期任务,而是需要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努力,所以在乡村人居环境治理的问题上,各方主体不能“贪功贪快”,政府对于相关数据的收集要实事求是,不能为了响应政策美化政绩,让相关治理工作流于形式。村民对于堆放杂物、垃圾分类等“日常小事” 要认真对待,不要怕麻烦图省事,一扔了之。社会环保机构要担负相应职责,不能唯利是图,对于从事环保组织的人员,要及时足额发放工资,要激发保洁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四、结束语

农村人居环境,事关人民福祉,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水平,政府相关部门需要直观地对农村环境情况进行综合研判,将相关国家政策落到实处,充分调动各方主体的治理积极性,通过引入社会第三方环保机构,精准利用国家投资,做到“少投资,高产出”。要全面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戒骄戒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一年改变一点,一年实践一点。农村环境治理,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参考文献:

[1] 连强.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社区环境治理研究[D].武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20.

[2] 农业农村部.全国93%的村庄生活垃圾得到处理[EB/OL]. [2022-12-30].http://tv.cctv.com/v/v1/VIDELiHkFLph9dz8 RO5YPZ6o201115.html.

[3] 中国统计年鉴.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情况[EB/OL].[2022-12-30].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21/indexch.htm.

[4] 于法穩,侯效敏,郝信波.新时代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现状与对策[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67-68.

[5] 李秋霞.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研究[J].河南广播大学学报,2022,(3):47-48.

[6] 夏艺璇.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生态环境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22,(2):197-198.

猜你喜欢

措施建议人居环境乡村振兴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浅谈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
中等职业学校实施“长短课”的必要性与实施建议
浅淡如何发挥交通基础作用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
“创意人居城市”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浅谈园林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