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中老两国交流发展对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启示与思考

2023-05-31夏静文

国际公关 2023年5期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双边关系老挝

夏静文

摘要: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也愈发密切。作为与我国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加强中老两国的文化交往对于强化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中老两国交往的历史源流作为切入点,介绍了强化中老两国交流发展的基础,并基于强化文化软实力建设、打造文化品牌、创新传播方式、打通交流渠道、推进旅游合作及发挥学术交往优势等层面,阐述了在中老两国交往中彰显我国文化软实力的策略,以期为有关研究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国;老挝;双边关系;文化软实力

新时代中国外交以建立和发展均衡稳定、相互尊重的双边关系为原则,积极探索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近年来,在新时代中国外交根本遵循的指引下,中老两国的交流攀上了新的高峰。我国应当在这一时代背景下进一步强化国家软实力的建设,不断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使中老兩国的文化交往更加密切,使我国“一带一路” 的发展战略得到针对性落实。

一、中老两国交往的历史源流

(一)古代交往

1353年,法昂统一老挝全境,建立澜沧王国,定都于芒相通,并于这一时期开启了与中国官方的交流交往通道。有关史料显示,在明朝与澜沧王国政权的交往过程当中,澜沧王国的十位君王共派遣使者三十余次,1403—1409年数年间,澜沧王国即向明朝派遣了四次特使,并送上大象、骏马、金银等贡品,而明朝中央政府则以文绮、银钞等物回赠,即使在澜沧王国国内发生王位之争和社会动荡的情况下,派遣交往特使的传统也并未受到冲击和损害,这表明自14世纪以来,老挝政权统治者已开始将中老两国政治、经济、文化层面上的交往作为一项关键性工作予以推进。

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清朝入主中原,明朝的统治退出了历史舞台。而与此同时,澜沧王国也由于外部强敌缅甸、越南、泰国的侵扰及其内部各方政治势力的不断斗争,分裂成了琅勃拉邦、万象及占巴塞三个王国,中老两国之间的官方交往陷入停滞。直到1727年即清世宗雍正五年,才由琅勃拉邦国王英塔松结束了老挝国内的乱局,重新建起了老挝与中国官方政权之间的交往桥梁。清朝政府赠给老挝使团的礼物除了玉佛、如意等纪念品之外,还涵盖文房四宝、生活用品等物,品类十分繁多,礼物价值同样十分显著。

到了19世纪中叶,西方列强开始大举侵犯东亚、东南亚各国,老挝沦为法国的殖民地,其与中国的文化往来再度被切断。

(二)建交以来

1961年,中老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并发布《联合声明》。但受到当时世界政治环境的影响,导致老挝政局不稳,不久就陷入内战状态。为了将老挝人民从水火之中解救出来,缩小老挝内战规模,中国给予了大力支持,并在1975年帮助老挝人民革命党建立了社会主义主权国家,两国之间产生了深厚的革命友谊,为两国今后的交往提供了支撑。1962—1978年,中国无偿为老挝修建了七条公路,并为老挝民众提供了免费的医疗服务与相关援助。

1986年以来,老挝开始从经济层面施行一系列革新政策,进一步加深与中国的交流与合作;2006年,老挝国立大学孔子学院创办;2014年,老挝中国文化中心成立;2015年,老挝中华总商会成立,这一系列成果都成为了中老两国交流交往的重要推动力及关键基石。[1]近年来,老挝旅游业发展极为迅猛,赴老旅游的中国游客不断增加。截至2019年,中国赴老游客已达到100万人,成为了老挝旅游业和经济发展的关键性来源和前提。

二、强化中老两国交流发展的基础

(一)经济因素

相较于中国而言,老挝整体的经济发展水平处于较为落后的阶段,属于不发达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为欠缺。但从宏观角度上看,老挝国内市场仍具有较大的拓展潜力,内需处于上扬发展阶段,老挝政府推出的一系列经济革新政策正在不断助推老挝经济创新发展。近年来,中国经贸主体看到了老挝经济环境当中的发展潜力与发展态势,于是大规模提升了对老投资规模与力度。截至2022年中,中国在老挝的总投资额已达到164亿美元,总投资项目达933个,已成为老挝最大的外国投资方。此外,从投资项目类型来看,中国投资主体在老挝国内进行的投资同样也具备多元化、丰富性的特点,不仅涵盖了铁路、水电、公路等基础设施,同时还包括了金融服务、文化交流等层面,为中老两国的发展夯实了经济基础。

(二)地缘因素

中老两国接壤,双方在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往来、治安管理合作等方面同样进行着广泛合作。2010年,中老昆万铁路先建段正式开始建设;2021年,全线正式通车运营,这不仅标志着中老两国在经济社会层面的高质量合作,同时也能够推动老挝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另外,老挝自然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较高,而中国在技术、资金及人才方面则具备一定优势,因此双方能够借助地缘优势实现产业化协作;2022年年中,由四川交运集团牵头,与老挝KPS矿业与相关进出口部门合作签署备忘录,落实了在万象、阿速坡及赛公三省十二个矿区的综合采运项目,借助老挝国内的地缘特征实现了对其矿产的开采、加工、运输一条龙式产业化建设,实现了中老外贸的有机互补,满足了中国“一带一路” 的扎安陆额发展目标,同时也能够为老挝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

(三)理念因素

中老两国同为社会主义国家,在发展道路、发展理念、发展认知等方面相通相济,两国人民始终以心相交,以诚相待,建立起了具有广泛共同利益的命运共同体,为中老两国的友好交往和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

三、彰显我国文化软实力的策略与措施

(一)加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

在中老两国交流交往过程中,仅靠单一的经济输送与合作是远远不够的。只有不断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才能逐步在国际环境中构建起独具我国文化特色的宣传交往模式,使中华优秀文化为人所接受,适应全球化潮流。

首先,应当强化本国文化产业建设。有关部门及文化单位应当认识到这一问题,充分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从实际出发不断创新,从而生产出为市场和人民所接受的文化产品,助推文化市场的繁荣稳定,实现我国文化产业的不断进步。[2]例如,由中央电视台动画部出品的动画片《西游记》在老挝国内即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此外,电视剧《三国演义》《琅琊榜》等也逐渐融入了老挝人民的文化市场当中。

其次,应当构建更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文化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使其能够为更多公众所接受,满足公众差异化与个性化需求,需要从服务内容、服务管理模式、服务形态等角度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行重构,使其能够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文化内容,使人民的文化获得感与文化幸福感得到提升。

最后,有关单位和部门应基于本民族文化特点建立起一套内容丰富、形式多元、科学可行的文化事业战略发展体系,从而使我国文化软实力具备更加清晰明确的方向引领与目标指示,使文化事业的开展更加规范有序。

(二)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

第一,在文化产品的生产和创作过程中,应当对一定的文化品牌要素与特征进行凝练和展现。例如,在2022年中国新媒体大会上,中老兩国媒体即携手同行建立了东南亚区域国际传播中心,实现了以技术促文化的发展模式,使中华优秀文化中的相关要素和特征得到了充分全面的推广和认可。

第二,应当充分认识到文化品牌构建的意义和价值,针对文化品牌发展体系进行系统化构建。行政部门与有关单位应对优秀文化要素和内容进行吸收和运用,发挥自身的文化优势与文化特征,构建以国内优秀文化为主体的文化产业链条,使我国文化的大体量优势得到进一步展现。

第三,应当对文化营销模式及战略进行合理调节,强化营销对象的接受程度,实现文化品牌的本土化发展。在中老两国文化交往与交流过程中,中国文化软实力的营销对象应对准老挝人民,以老挝人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对其进行发扬,使其成为中华文化在老挝的品牌代表。一方面,提升老挝人民的文化消费与服务体验;另一方面,还能使文化品牌的传播效果得到飞跃式进步。[3]例如,2021年,中老建交六十周年时,云南省人民政府即以“山水相连,携手共进” 为主题,举办了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动,以多元化的形式和策略实现了两国文化的交流互动,满足了两国人民的文化需求。

(三)创新文化传播方式

首先,随着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及互联网的充分发展,短视频平台和即时通信技术逐渐成为文化传播的关键性载体。因此,文化品牌应当选择合适的传播主体与素材,确保其能够适应国外文化市场的发展特点,使技术创新与文化传播一同前行。在云南省主办的中老建交六十周年系列文化交流活动中,就以短视频为主要渠道和模式进行了作品的采集和评比,力求更加真实、客观、具体地展现中老两国人民在文化交往过程中的有关故事。

其次,可以依托基建和产业项目进行文化推广。老挝国内经济发展水平较为低下,因此亟待中国优势产业和资金进行投资。相关文化品牌与产品可以借助这一渠道进入老挝的文化市场,实现基于经济发展的文化传播和互动。

最后,可借助中老两国的地缘基础开展文化传播与互动。作为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中老两国具有源远流长的交往历史与文化发展历程。相关文化品牌可基于地缘特征与老挝文化机构开展合作,设计出能够凸显中老双方文化特点的文化产品,使老挝民众能够对两国文化产品同时具备新鲜感与亲切感,使中华文化软实力更加深刻地扎根于老挝的文化市场当中。

(四)打通中老双方民众交流渠道

文化的交流交往其根源在于人的交流。因此,中老两国政府应当结合实际进行磋商研究,拓宽中老两国民众之间的交流互动渠道,为双方的交往互动提供资源与环境支持,使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特点得到进一步展现。

有关部门统计数据显示,老挝国内华人华侨总数已达35万余人,占老挝总人口的4%—5%。这一群体不仅能成为中老两国友好交往的重要支撑点,同时还能成为中华优秀文化传播发展的重要渠道和桥梁。中国政府应当积极与老挝政府开展沟通协作,为中老两国人民的相互往来提供便利,如优化签证手续、鼓励文化交往项目开发等,使中老两国人民能够在交往过程中进一步实现文化互鉴,使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更加深远。[4]

(五)推进旅游合作项目

跨境旅游路线的开发,助推老挝旅游产业发展,也是彰显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渠道和手段。两国政府应当携手合作,基于跨境旅游特点推广跨境旅游。例如,2019年,中国文旅部与老挝新闻文化旅游部共同主办了“中国—老挝旅游年”,进一步扩大了两国人员的往来,使文化交流更加密切。

(六)充分发挥学术交流优势

在学术交流方面,中国也具备一定优势。因此,应当发挥这一优势,推动中老学术交流项目不断发展,提升老挝高端人才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和理解。例如,中老汉学发展与出版互译学术论坛在京举行,两国经典著作的互译出版工作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进展。这不仅是两国文化事业中的一座里程碑,更是促进中老两国人民互相认识、互相了解、互相交流的一座桥梁。两国政府应进一步强化学术交流工作,实现中老命运共同体的共建与发展。

四、结束语

在中老两国的交流交往过程中,彰显中国文化软实力,提升中国文化竞争力,已成为文化产业从业人员需要解决的关键性课题。相关部门和人员应当充分发挥文化产业的优势与特点,因地制宜建立起完善的文化软实力发展和传播体系,实现两国文化关系的友好交往与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 覃婧婧,潘岳.中国—老挝文化交流的历史与未来[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2,33(1):100-104.

[2] 熊志灵.“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老挝的教育交流[J].今传媒(学术版),2021,29(1):20-23.

[3] CHANTHANILEUTHVILAIPHORN,齐平.“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国和老挝经济合作的发展机遇[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z1):140-144.

[4] 李珍刚.人类命运共同体:区域和国别视域下中国与老挝实践的逻辑[J].东南亚纵横,2020,(4):52-61.

猜你喜欢

文化软实力双边关系老挝
老挝肉牛输华实现突破
朝发夕至 乘着火车去老挝
国际关系中的双边关系及其结构特征探析
政治风险、文化距离和双边关系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
人文城市应成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目标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文化软实力视角下的标识语翻译规范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