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服装的演化

2023-05-30史巍然

新教育·校园 2023年3期
关键词:中山装上衣服饰

史巍然

现代人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尤其是衣服,几乎每天变换花样穿着。这也是人们幸福生活的标志之一,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

然而,古代的人就没有这么幸福了。他们常常过着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的生活。如原始时期的人只能将兽皮拼接成衣服御寒。到了新石器时代,随着农业和纺织业的出现,人们开始用麻布缝制衣服了。上衣下裳是中华文明中服饰礼仪最早的服装形制之一。从古代文献及出土的人形陶器证明,上衣下裳的服装形制早在商代就已经形成,距今已有3600余年的历史,可谓历史悠久了,这也证明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

随着竞争意识和宗族意识的不断增强,从而导致战争频发。在冷兵器时代,战争更需要人拼杀,而上衣下裳的服装形制就不适于战乱年代穿着,故将下裳改为中国古代版的裤子,多为军服,便于骑乘;但上衣下裳的连属制袍服依然存在,其间以商、周穿用最为集中,后历代该形制依然存在。

汉朝时期,穿着上衣下裤的形式在军人和劳动者中间广泛流行,但上层社会和普通士人阶层,仍然广泛流行上衣下裳的服装形式。古人真正大规模穿上裤子,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了。随着裤子的大规模普及,人们的服饰普遍改成了“上衣下裤”。

到了隋唐时期,经过长期的民族融合,加上经济的繁荣、社会的开放,服饰也变得日趋丰富华丽起来。唐代的社会,思想比较开放,妇女流行穿低领衣服。唐朝服饰最大的特点就是华丽,不论是花色还是质地都很上档次。唐朝的服装种类花样繁多,比较典型的是襦(短衣、短袄)、裙装。在初唐时期,女子流行穿的服装是上衣下裳,色彩艳丽。上衣外面还可以套一层罩衫,罩衫的长度置地,有的甚至有几米长。由于衣摆长短象征女性的地位,皇亲国戚或者达官贵族家的女人大多如此穿着,身旁通常要佣人服侍。男装相对来说就简单多了,以圆领窄袖袍衫为主要的服饰。武则天时期还流行一种新式官员服装,即在不同职级官员的袍上绣有不同的图案。文官袍上绣飞禽,颇具文雅气质;武官袍上绣走兽,呈现勇猛气魄。

宋代崇尚文治,曾经对服装形制进行多次修改,但与唐代相比,款式还是缺乏创新,色调还是趋于单一,总体向着质朴、洁净、自然的趋势发展。男子上身以圆领长袍为主,因季节不同而穿着用料不同的衣衫。宋代妇女的日常服饰,大多上身穿袄、襦、衫等,下身穿着裙子或裤子,其面料也很多,尤其是裙子颇具风格,颜色以石榴花的红色居多。

元代服装以长袍为主。官员和民众的日常服装多为窄袖长袍。贵族妇女常戴着一顶高高长长,看起来很奇怪的帽子;穿的袍子宽大且较长,走起路来很不方便,常常要两个婢女在后面帮助拉着袍角。一般的平民妇女多是穿黑色的袍子,长度可到达脚踝,而且内里有铺着棉絮的夹里,冬天可以起到保暖的效果。

到了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便根据汉族的传统,重新出台了服饰制度,总体要求是“上承周汉,下取唐宋”,也就是把之前几千年的多个朝代的服饰综合起来加以改制,可谓博取众家之长。明朝的服装与唐朝服装相比,在于衣裙比例的明显倒置,由上衣短下裳长逐渐拉长上装,缩短露裙。衣领也从宋代的对领改变成以圆领为主。

清朝,满族男子的服饰有袍、衫、褂、裤等。清朝初期,官府对服装的规定是“男从女不从”,即男士必须按照满族服饰的特点去穿着,而对于女士没有如此严格的要求,所以妇女的服饰穿着可以有满汉两种款式。汉族妇女在清初仍然穿着明朝的服装,以裙衫为主。长袍马褂成为普通平民男子的主要穿着。这种装束,一直延续到1912年清朝滅亡。

从此,中国人几千年来的服饰进入了千古未有的激烈变革时代。在民国时期,男子服饰大多由长袍马褂转变为中山装和西装。其中中山装是以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命名的,其形制是立翻领(最早是立领),对襟,前襟五粒扣,四个贴袋,袖口三粒扣。其中四个兜寓意礼、义、廉、耻四大美德;门襟五粒纽扣代表立法、司法、行政、考试权和监察权,这就是五权分立;左右袖口的三个纽扣则分别表示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和共和的理念(平等、自由、博爱)。女子服饰也变得日益丰富多彩,旗袍成为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是20世纪20年代之后最普遍的女子服装。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山装成为出席重要场合的正式服装。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山装在民间逐渐被人们遗忘,但国家领导人在出席重大活动时,依旧习惯穿着中山装。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西装和其他时装逐渐开始流行,中西服装互流互通,人们的服装形制变得更加多元化,色彩也更加丰富多彩,某些形制还引领了国际潮流。

猜你喜欢

中山装上衣服饰
罗马尼亚人的上衣
造型多变的中山装及派生服装
动物“闯”入服饰界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雪人的服饰
中山装团体标准首次发布
作品(十六)
谈谈中山装的前世今生
也析中山装的政治含义
小上衣+阔腿裤一穿就时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