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国电影《罗拉快跑》中的电影符号

2023-05-30张家齐

文学教育 2023年1期
关键词:符号学

张家齐

内容摘要:电影符号是影片表意的基本单位,在德国电影《罗拉快跑》中,电影符号的运用显得惟妙惟肖。本文运用电影符号学的原理,从“第一电影符号学”“第二电影符号学”和一般符号学等三个方面对《罗拉快跑》中符号的内涵意义进行阐释。从“第一电影符号学”的叙事结构来看,影片具有很强的连贯性与叙事性;从“第二电影符号学”的影片风格和受众心理来看,影片能更深层次地体现出与观影主体之间良好的互动关系;从一般符号学来看,影片中对钟表、街边周围的箭头以及螺旋形的图案等符号的运用体现出导演的独具匠心。本文通过对影片《罗拉快跑》中电影符号的解读,展示电影符号学从能指向所指的动态转变过程,挖掘电影影像符号的意义,以期进一步激发读者深入理解本影片的创作意图和艺术特质。

关键词:符号学 电影符号学 《罗拉快跑》

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是符号学的创立者,他在著作《普通语言学教程》中首次提出了符号学的概念。他指出:“我们建议保留用‘符号这个词表示整体,用所指和能指分别代替‘概念和‘音响形象。”这里的“所指”是符号的内容,“能指”是符号的形式,符号是所指和能指,即形式和内容构成的二元关系。“能指”和“所指”是索绪尔符号学的核心。作为现代电影理论重要组成部分的电影符号学是符号学的一个分支。法国电影理论家克里斯蒂安·麦茨于1964年发表了论文《电影:语言还是言语?》,将电影视为一种符号系统,在电影界举起了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旗帜,开创了电影符号学研究的先河。在电影符号学看来,电影是一种语言。1978年,麦茨又指出,可以借助语言学研究电影,特别是运用索绪尔提出的符号学,建立起电影语言学,“电影符号学家可以从语言学那里获得总体的启发”。电影理论界通常把麦茨等人建立的现代电影理论称为电影符号学。电影符号学的出现,便成为现代电影理论的开端。“具体来讲,电影符号学认为电影是一个由镜头和镜头段落所构成的符号系统,而电影中的人物、情感、环境都是电影的表意语言。”

由汤姆·泰克沃导演、编剧的犯罪爱情电影《罗拉快跑》于1998年在德国上映。影片的震撼效应不仅仅在于其内容的哲学深度,即折射出导演对人生终极命运的哲思,而且在于其新颖的拍摄技巧和后现代的叙事模式,以陌生化的手法唤起观众对生命意义的深层思考。也正是基于这一点,《罗拉快跑》成为一部经典电影。

本文将运用电影符号学的原理,从“第一电影符号学”的叙事结构,“第二电影符号学”的影片风格和受众心理,一般符号学的图案符号等三个方面分析影片,以期更加深入地理解这部电影的深层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一.文献综述

以“电影符号学”为主题,从CNKI中国知网数据库可以检索到500多篇文章,以“罗拉快跑”为主题,可以检索到100多篇文章,以“符号学”和“罗拉快跑”为主题,可以检索到两篇论文:梅辰的《<罗拉快跑>的符号学分析》和《读图与接受:<罗拉快跑>表意系统的符号学分析》。梅辰在《<罗拉快跑>的符号学分析》中认为,在《罗拉快跑》这部电影文本中,包含着富有表现力的电影符号。叙事是电影符号的能指,其存在于电影符号系统中,成为艺术符号的两级系统。“读者”与开放式螺旋叙事结构相互作用,以期在叙事结构和时空中实现其个人意愿。  梅辰在《讀图与接受:<罗拉快跑>表意系统的符号学分析》中认为,影片的表意系统是伴随着影片成为本文这一动态过程而生成的。电影符号作为非天然语言,成为电影文本表意系统的基本单位。在电影《罗拉快跑》的文本中,开放的叙事结构使影片表意系统中的电影符号具有了丰富的表意性。

可见,国内对电影符号学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厚,对德国电影《罗拉快跑》的研究也颇有成效,但是以电影符号学的视角研究《罗拉快跑》的成果却寥寥无几,这为本文的研究留下了巨大的空间。

二.观点分析

(一)电影概述

电影《罗拉快跑》的故事情节极为简单,讲述罗拉为了拯救男友曼尼而必须在20分钟内筹集到10万马克的故事。罗拉和曼尼是柏林的一对年轻恋人。一个夏日,不务正业的曼尼弄丢了10万马克,如果20分钟之内筹不到钱,曼尼将被黑社会处死。为了营救男友,罗拉在20分钟内拼命奔跑。第一次奔跑,罗拉跑到银行向父亲借钱,但是没有借到钱,罗拉接着跑去找曼尼,曼尼则正在抢超市,他们逃跑时被警察包围,罗拉被警察失手杀死。接着罗拉复活,只身挑战周围各种严酷的环境,孤独地奔跑着穿越城市,克服重重困难,经过三次奔跑,最终在20分钟之内筹集到10万马克,拯救了男友曼尼。影片生动地诠释了爱的力量。正如导演汤姆·泰克沃所说:“对这部影片而言,影片的要点就是源于爱的浪漫情绪。”这部电影故事情节简单,却蕴含着多重的符号图景,符号学的运用显得惟妙惟肖,值得进行深入推敲分析,从而感受符号学对于电影的指导性意义。

(二)“第一电影符号学”运用分析

1964年,麦茨发表了《电影:语言还是言语?》这篇论文,宣告了“第一电影符号学”的诞生。该论文借助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阐述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一,对电影符号学的本质予以界定;其二,对电影符码进行分类;其三,对影片的叙事结构予以阐释,也就是对电影语言进行系统研究。其基本观点为:电影是一种符号系统,其创作通常具有可以遵循的普遍规律;电影语言与自然语言并不能等量齐观,但是从本质上来说,语言符号系统与电影符号系统具有相似性;语言学作为研究电影的工具,应该侧重于研究外延与叙事。”在此,我们将运用“第一电影符号学”理论,对电影《罗拉快跑》的叙事结构以及表现手法予以分析。

首先,从剧本结构来看,影片《罗拉快跑》运用三段式结构形式,把传统的线性叙事形式转化为三段式叙事,把平行的时空串联在一起,使主人公的命运遭际出现了三叠式的循环往复。从而产生了三种不同的结局:第一个结局,以罗拉被枪击中而收尾;第二个结局,以曼尼被车撞而收尾;第三个结局,以曼尼自己解决了困境而形成了最终的圆满结局。三个结局都呈现出不同的叙事内容,且在每个叙事中所呈现的人物与情节都有着不同的内容。例如:在罗拉奔跑途中差点撞倒的推着婴儿车的老女人,每一次的人物台词都不相同,且随着老女人对罗拉的态度由一开始低声细语的辱骂到最后的只摇头不说话,之后的快镜头对其之后结局的呈现也都发生了变化。这也是电影在剧本结构运用中的一大特点,在三个时空中所有角色的未来都发生了变化,有着很强的统一性。同时,每一个叙事与结局都有着蝴蝶效应般的链接,从而能引发观者的思考,也起到了使电影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作用。

其次,从技术方面来看,特别是该片的镜头来讲,影片不仅运用了长镜头和深焦距摄影,还使用了各种诸如升降与推移的特殊镜头拍摄角度,使得叙事空间得到延展,更好地体现了角色与环境之间的密切联系。例如,在罗拉奔跑着去试图阻止曼尼抢劫超市的过程和在超市门口观望的曼尼之间就采用了远近对比并且进行升格的拍摄与处理手法,形成了两方状态与时间的对比,以及双方心理状态的交互,营造一种紧张的气氛,使得观者身临其境,既渲染了气氛,又带动了节奏,更刻画了人物的内心活动。

(三)“第二电影符号学”运用分析

“第二电影符号学”以麦茨1975年的《想象的能指》一书的出版为诞生的标志,是将符号学与精神分析学相结合的产物。它通过对电影影像结构与心理结构作类比分析,“围绕着电影观者与电影影像之间的心理关系而建立起来”,从而对影片与观影主体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在“第二电影符号学”中,电影的理论研究不再局限于文本符号结构,而呈现为可以改变的概念。麦茨在“第二电影符号学”理论中,基于拉康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原理,使自己的电影理论不仅仅囿于电影文本本身,从封闭式研究拓展为开放式研究,注重影片文本和观众之间的交流,从而使研究范围不断扩大,研究对象愈加丰富。此外,他把观众引入影片的能指范畴中,奠定了重新确立电影本质的基础。本节我们将运用“第二电影符号学”理论,分析《罗拉快跑》的影片风格和受众心理。

首先,从影片风格来讲,导演以开放性、非连贯的叙事手法打破了宁静,总体上制造了一种宁静下的紧张氛围,使观者能够身临其境;并且从观者的心理角度出发,通过对罗拉一次次奔跑途中所经历的一切以及最后的不同结局对观者产生的心理冲击,使观影者在不同空间下深入体会这一事件,从而使其对电影产生更加丰富的观感。通过考察电影风格和精神分析学之间的关联,可以把静态研究和动态描述相结合,把外延考证与内涵阐释相联系,对观者的欣赏过程和作者的创作过程予以精神心理的考证,以期引起观众的强烈思想共鸣。

其次,该片也注重于使用受众心理学对观者的心理进行分析,使得观者与电影本身形成良好的交互。通过改变影片节奏,让罗拉的奔跑节奏随着情节的发展改变,从而起到影响观者心理的作用。并且在罗拉每次即将到达终点时,与曼尼的状态以及荧幕上方行走的时钟进行对比,制造紧张感;以及罗拉每次奔跑时所碰到的相同人或事物的不同的对话或结局来增添神秘感,形成层次感,从而引发受众的紧张感,令观者可以身临其境,形成良好的观影效果。

(四)一般符号学运用分析

导演在影片《罗拉快跑》中不仅成功地运用“第一电影符号学”和“第二电影符号学”,而且恰当地把握了一般符号学的运用。对于一般符号学而言,“一般”有两个含义:其一是赋予符号系统研究普遍的方法论意义;其二是研究对象具有普遍性的特点,即“以所有符号系统为研究对象”,如礼仪、服饰、绘画、音乐、建筑、交通等等符号系统。在《罗拉快跑》中,其对于一般符号学的运用主要体现在电影中所出现的钟表、罗拉奔跑时街边周围的箭头以及螺旋形的图案上。

首先,在电影中反复出现,并且贯穿影片始终的钟表,不仅为观者带来了时间上的紧迫感,而且作为能指,它指示的是罗拉在奔跑过程中剩余时间的指标;作为所指,它则暗示了罗拉三次奔跑中所引发的一系列蝴蝶效应,并且在罗拉的三次奔跑中,产生了一种时光倒流的概念,而这种概念的模拟,离不开钟表对于时间的说明作用。

其次,罗拉在奔跑时的四周建筑中也出现了诸多类似于箭头的指向标志,这像是一种暗示剧情走向的指示,加快了影片的節奏和观者的心理活动的节奏。例如,在罗拉奔跑至一处高架桥之下时,镜头背景中出现的一处指示牌的指向与罗拉奔跑的方向一致,在此处它的能指是通向某一条道路的指示牌,而作为所指,则意味着罗拉对奔跑的结局未知这一意义。

最后,在影片中的动画里,有罗拉朝着由螺旋形图案围绕着的钟表奔跑的画面,使得人们对于漩涡的尽头产生好奇,从而推动着影片的剧情发展;曼尼所在的十字路口的电话亭后,墙壁上有个始终都在旋转的螺旋形图案,这能够描绘曼尼此时迷茫与无助的纠结情感。根据索绪尔的理论,螺旋形在影片中的能指即是带来各种困难的障碍物,所指却代表了罗拉和曼尼在命运上难以摆脱的悲剧式循环,而电影的结束即代表着罗拉在第三次尝试中冲破了这一螺旋,从而结束循环。

从语言符号、图像符号到影像符号,人类对符号的认识不断推进。符号学与电影的结合始终十分紧密,电影作为符号的基本特征从未改变过,电影符号学理论也经常运用在电影中。我们运用索绪尔的符号学理论和麦茨的电影符号学理论,对电影《罗拉快跑》进行解读,从能指出发,挖掘电影的深层所指涵义,以便更好地理解电影影像所表达的意义。

本影片以其独特而又创新的叙事模式及视听效果,展现出深层次、多角度的内涵意义,使观众感受到心灵的巨大震撼,因此成为一部里程碑式的后现代电影。这部电影从“第一电影符号学”的叙事结构来看,具有很强的连贯性与叙事性;从“第二电影符号学”的影片风格与对受众心理的良好把握方面,能更深层次地体现这部电影与观影主体之间的互相作用;在一般符号学方面,从对电影中所出现的钟表、街边周围的箭头以及螺旋形的图案等符号的运用中也体现出导演的独具匠心。

我们通过对《罗拉快跑》进行电影符号学的探讨与分析,展示电影符号从能指向所指的动态转变过程,挖掘电影影像符号的意义,以期进一步激发读者深入理解本电影的创作意图和艺术特质。

参考文献

[1][瑞士]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高名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2][法]克·麦茨,单万里,尤仁.电影语言的符号学研究:我们离真正格式化的可能性有多远?[J].世界电影,1988(01):25-35.

[3]陈晓云.电影学导论[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

[4]梅辰.《罗拉快跑》的符号学分析[J]. 电影评介,2011(02):79-80.

[5]梅辰.读图与接受:《罗拉快跑》表意系统的符号学分析[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3):26-32.

[6][德]汤姆·泰克沃,皇甫一川.《快跑,劳拉》导演阐述[J].当代电影,2000(06):113.

[7]何明清,陈静思.电影《疯狂的石头》的符号学分析[J].电影评介,2007,(20):35-36+48.

[8]吕宝军,王雪彤.德国电影《罗拉快跑》并行叙事模式评析[J].电影评介,2018,(20):61-64.

[9][美]尼克·布朗.电影理论史评[M].徐建生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4.

[10]黄宇卓.论麦茨电影符号学的第二次转向[D].上海师范大学,2021.

[11]彭漪涟.逻辑学大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浙江科技学院中德学院)

猜你喜欢

符号学
匼河“背冰”民俗活动的文化符号学阐释
翻译符号学的三域问题剖析
符号学家重返音乐史
基于符号学的文化衍生产品设计
以存在主义和符号学为主导对简约主义包装设计的理念解读
基于符号学的产品设计符号传达系统研究
视觉传达设计中的符号学语意——读《符号学产品设计方法》有感
社会符号学视角下法律翻译对等研究
符号学理论初探
符号学的得与失——从文本理论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