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校园场景下信息化平台建设与实施策略

2023-05-30冯晓亮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3年1期
关键词:课程实施智慧校园双减

冯晓亮

【摘 要】学校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课程是重要载体,一方面课程承担着全面育人的长远目标,另一方面在“双减”的背景下,又有着减量提质的现实要求。因此通过信息化平台辅助一线教师合理地把控两者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如何结合课程在一线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难点,加强评价手段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效果,完善信息化平台在校外学习中的激励作用,规范课程实施过程的优化机制?本文通过北京市育英学校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实践,阐述了基于信息化平台的课程管理模式,说明了信息化平台在智慧校园场景中的实施方法。

【关键词】课程实施;数字化;双减;智慧校园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671-7384(2023)01-014-02

北京市育英学校于1948年建校,具有悠久的红色历史,经过不断地发展逐渐建成“九年一贯、十二年一体”学校。从2012年至今,学校完成课程体系的初步建设,建成“基础、修身、发展”三类一体的课程系统,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也紧紧围绕着课程平台的建设,抓住评价这一关键要素支撑课程高效实施。学校多次组织教师赴各地名校学习先进经验,不断改进完善课程评价体系,出台一系列规章制度,保障课程评价体系有序运行。

信息化平台在课程落地中的瓶颈问题

课程的实施是一个庞杂的过程,有的课程侧重于德育培养,如升旗仪式、班会等;有的课程侧重于综合能力的培养,如社团课程等。课程丰富性和多样性决定着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但也同样考验着管理水平,比如单单统计出勤一项就不是易事。因此,在课程设计阶段学校层面就决定利用信息化平台支撑实施,但通过走访调研发现有以下几类问题。

1.课程参与者对于信息技术使用意愿问题

从前期的访谈来看,部分教师和家长对于信息技术的使用存有疑虑。一方面从教师层面出发,担心自己的信息技术储备不足,无法较好地应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问题。特别是班主任,日常工作原本已经十分繁杂,加上学习信息化平台使用的成本会不堪重负。另一方面从家长层面出发,主要考量学生用眼、个人信息安全等因素。

2.信息化平台如何与课程实施整合

课程的实施可以说覆盖了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部分教师担心很难适应,特别是技术操作不熟练。同时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缺少自主创作的空间,线下的好做法无法复制到线上平台,也是教师们的一个困惑点。

3.平台设计的可扩展性问题

受政策因素的影响,课程的实施过程经常需要进行微调,如在疫情期间,无论是课程开展方式,还是评价方法都有所变化,信息化平台是否能有效及时跟进?有时课程中还需要拓展融入新的元素,如学科类实践活动课程等,信息化平台在设计时建立的课程结构能否灵活地包容这些新的要素,也是在建构信息化平台时需要考虑的要素。

信息化平台的实施策略

1.以提高效率的应用为切入点

如何让信息化平台的各个使用角色养成使用信息化技术手段解决问题的习惯,是信息化平台建设者首先面临的问题[1]。在众多学校工作中,行政管理是每位教职工都需要参与的一项工作,校内的每个职能部门都有在上一级教委中对口的主管部门,每天都有上传下达的工作任务。因此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就是从协同办公系统开始,将各个部门的工作进行梳理,转换线上协作模式。通过周安排等模块提高工作计划的执行效率,利用工作交流等板块完善各部门在工作时的经验分享机制。同样作为学校的一把手也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平台在学校工作中的作用,经常性地在平台上分享教育理念、政策解读等文章。通过上述过程首先完成了在教师层面的激活行为。

育英学校的在校学生人数大约5000余人,属于规模较大的学校,为了解决中午师生的就餐问题,学校自建食堂。学生端的餐费缴纳也是困扰家长、班主任的头疼问题。传统模式下,学生需要每月固定时间携带现金给班主任,但是会出现忘带需催缴、找零、食堂排队充值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一棘手难题,学校引入了微信缴费平台,针对送餐到班和餐厅就餐的两类学生,二次开发了缴费和充值功能,大大降低了班主任的工作强度。高年龄段的学生由家长远程充值,一方面减少了现场充值的排队等候时间,另一方面家长可以实时查看学生余额信息,了解学生在校就餐情况,解决了家长层面的实际问题。上面两个应用的开发,使得信息化平台与使用者之间建立了底层的信任关系。

2.抓住课程评价提高课程实施效果

课程是学校工作的核心,任何一个校园信息化平台都不可能脱离课程的实施,因此在信息化平台设计之初,一定要首先深入理解学校课程设计的意图和教育价值导向。学校建构的课程系统分为“基础、修身、发展”三个类别。基础课程依托国家课程,有重点地指向学生的智育、美育、体育发展,保证学生在各方面达到国家课标规定的一般性要求;修身课程重视同伴间的合作和互助,用阶梯型课程提升学生的担当意识、自我管理能力以及交流合作能力,主要指向德育和劳动教育;发展课程覆盖五育,重视丰富性,指向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促进学生的自我发现。

为了保证课程的实施,首先是抓住基础课程中的评价环节,通过线上的评价系统开发保障了评价的科学、公正和高效。对于基础课程,可以支持不同校区、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制定差异化的过程性及终结性评价方案。同时系统建立综合素质积分机制,即学生通过一个学期的时间完成一门基础课程的学习赋予满分10分。这样就建立了评价的标准单位,其他各类课程都可以参考进行赋分折算,提高了系统的可扩展性。

学生的修身课程都通过平台自主选定,兼顾公平和学生意愿;系统支持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志愿服务岗位由志愿服务管理教师进行志愿服务综合星级评价等方式完成;对于发展力课程,则面向学生的志趣发展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如育英大讲堂就是采用选课报名,刷卡签到积分机制,准确且节省人力。

3.及时挖掘信息化平台的数据价值

截至2022年4月,育英学生成长平台已经记录学生成长数据240余万条,数据体现出学生连续性的成长。学生的连续成长数据还能鲜明地凸显问题,便于教师发现和及时指导。以八年级学生A为例,该生基础课程成绩不出色,缺乏自信,小学班主任注意到该生在体育和音乐方面的巨大兴趣和潜力后,推荐其加入校级篮球队和北京市金帆乐团,该生在几年内大幅提高了自信,并在体育和音乐方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与时俱进地推进信息化平台发展

信息化平台建设是一个始终在路上的过程,需要以问题为导向,不断深入和完善平台内容。如在综合素质评价中越来越多地强调实践活动类课程在学生成长中的比重,经过研讨将新的课程纳入发展力课程,完成线上发放活动方案,自主报名,线下实施记录,最终回到线上进行评价和记录的实施流程。除此之外,評价不单单引导着学生发展,同样也可以促进教师的业务提升。平台与教师发展中心协作,完成了校内项目研究系统和学术积分等平台,纳入教师职称晋级评价要素中,通过可视化图标等方式,让普通教师找到和优秀教师的差距,进而激活完成自我提高的内动力。

下一阶段信息化平台发展目标

学校层级的信息化工作者应结合学校自身的发展阶段及学校文化核心内容,抓住课程评价这一关键要素建立信息化发展蓝图,有计划分步实施,实现课程评价科学性与规范性[2]。下一阶段,过程评价、增值评价将成为评价环节的重要内容,因此通过入口与出口数据对比,在日常过程性数据记录的基础上指导教育教学改革将成为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

参考文献

[1]谢靖华.浅谈教育信息化与数字化校园建设[J]. 新课程,2020(6): 126.

[2]王智.浅谈信息化时代的数字化校园规划设计[J]. 数码世界,2019(7):233.

作者单位:北京市育英学校

猜你喜欢

课程实施智慧校园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从高考化学分析高中化学课程实施理念的研究
基于翻转课堂理念下的“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微视频实施与探索
基于B/S结构的学生公寓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智慧校园”浪潮下大学课堂教学改革与设计
智慧校园关键技术分析与研究
“热工理论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