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循环”格局下陕西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2023-05-30李建辉

关键词:综合评价双循环高质量发展

【摘  要】为了更加精准地提出陕西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路径,论文首先建立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其次给出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及其协调发展水平的测度模型,并以陕西省制造业指标数据为样本进行了实证研究,最后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陕西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路径及其对策建议。研究结果可为相关部门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参考。

【关键词】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

【中图分类号】F4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3)01-0146-04

1 引言

当前,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双循环格局的形成不仅为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赋予了新的任务要求,同时,为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为推动我国“十四五”时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面对高质量发展目标,我国制造业需要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助推我国从“制造大国”向“智造强国”迈进。陕西省区位优势明显,“一带一路”等多个国家重大战略阵地为全省制造业进一步开放合作、深度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既是陕西省“十四五”时期的重要目标,同时也是支撑陕西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动力。

学者对于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进行了丰富的研究,特别是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测度及路径方面已经有了丰硕的成果。关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测度方向,在已有研究中,学者大多将研究集中于经济高质量发展领域,仅是在对其测度时将制造业产业领域纳入其中。具体来说,陈启斐和李伟军[1]在研究逆向金融服务外包与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时,运用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测度制造业的增长质量。李春梅[2]认为,我国制造业发展过程中,经济、社会、环境影响等多个方面都会对其产生影响,并以经济为中心,以社会与环境期望为出发点,选取了8个维度衡量制造业的发展质量,并得出我国制造业发展质量水平较低的结论。刘国新等[3]同样以高质量发展为指导理念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包括經济效益、研发能力、对外开放程度、产业结构、生态环境的五大类指标,运用熵值法对全国各省市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评价。同时,有学者基于国家层面或跨区域层面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进行评价,徐建中和谢晶[4]基于国家层面和高质量发展的全过程的考虑,从经济、科技、能源、环境、社会5个方面对我国制造业先进性属性进行了探究。江小国等[5]认为,实现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需要以优化供给体系为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由制造到智造为主要抓手,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涵盖经济效益、技术创新、绿色发展等六大类共12项指标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进行测度,并得出我国制造业发展呈现出“东强西弱”态势的结论。赵卿和曾海舰[6]采用熵权TOPSIS法,基于我国30个省份2005-2018年的数据,从经济效益、创新驱动、绿色发展3个方面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进行测算,并以此为基础研究了产业政策是否对高质量发展产生影响。刘怡君和方子扬[7]选取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城市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主成分-变异系数结合的方法从保障支撑、绿色生态、品质品牌、经济效率、开放创新和民生共享6个维度构建长江经济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此评估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苏永伟[8]根据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从经济效益、技术创新、品牌质量、信息化水平等方面对我国中部六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对中部地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进行深入分析。上述研究对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推动具有借鉴意义,由于高质量发展是一个新颖且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因此,对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测度尚未形成统一定论,现有大多数学者认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与企业发展竞争力、市场环境、绿色经济等相关联,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学者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注,其相关指标的测度与选择也在不断丰富,学者以期建立一个更加合理、适用性更广的评价体系与指标。

已有文献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测度及路径展开了丰富的研究,但对于在“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如何科学、有效地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还需深入研究。因此,本文构建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并以陕西省制造业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陕西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2 指标体系与数据

“双循环”格局下,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既要考虑新发展格局形成的环境,又要考虑国际循环与国内大循环的内在联系,即从以外循环为主朝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方向转变,以及要实现“双循环”,需要统筹考虑内外需之间的关系[9]。鉴于此,本文参考并修正了郑耀群和邓羽洁[10]建立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从创新驱动、效率变革、绿色发展和开放融合4个维度建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本文研究的样本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官网(https://data.stats.gov.cn/index.htm)和《陕西省统计年鉴》(2009-2021年),经过数据采集、整理和清洗,最终得到了19个三级指标2010-2020年的面板数据。

3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

3.1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模型

在此采用改进的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以陕西省制造业为研究对象,根据指标体系对应的样本数据,开展高质量发展水平的评价。首先,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处理,对于“正向”指标利用公式X*=(X-Xmin)/(Xmax-Xmin)进行处理;对于“负向”指标利用公式X*=(Xmax-X)/(Xmax-Xmin)进行处理。式中,X*表示处理后的数据;X表示指标的原始数据;Xmin表示指标值的最小值;Xmax表示指标值的最大值。

3.2 实证研究

本文选取2010-2020年陕西省制造业指标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根据式(1)和式(2)分别从总体和创新驱动、效率变革、绿色发展和开放融合4個维度进行了测度,具体结果见图1。结果显示,陕西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及4个维度的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效率变革和创新驱动发展水平略高于其他两个分维度水平。在“十二五”期间,陕西省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变动平缓且略有上升,相比之下,“十三五”期间,后期即后3年的发展速度略有加快,其中,创新驱动的发展水平提升最为明显,融合开放水平略有下降。陕西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总体近似为线性增长。

根据式(3)和式(4)对陕西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协调度与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具体结果见图2。协调发展水平体现了制造业在创新驱动、效率变革、绿色发展和开放融合4个维度的发展协调性,是一个系统内部发展协调性的度量。从计算结果来看,在整个“十二五”期间和“十三五”前期大多处于“临界协调”的状态,到“十三五”后期上升到了“初级协调”的状态。

4 发展路径

基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的构建,以及针对陕西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证研究,提出相应的发展路径。

4.1 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抓手,推动陕西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时期是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关键时期,是制造业由传统走向创新的关键阶段,在“双循环”发展格局下,面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陕西省制造业企业亟需对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等进行布局。在外部环境的不断施压下,只有突破重围,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陈出新,才能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首先,加快产品创新。产品能为用户带来直观的使用感受,当制造业企业将“制造产品”转变为“智造产品”时,能够提升国内用户对“中国智造”的信心,以此达成以国内循环为主体的目标。其次,通过深度产学合作,实现技术创新。技术作为制造业企业持续发展的“命根”,是使产品和品牌走向国际的核心。技术的创新有助于企业优化生产技术、提升产品性能,是走向国际舞台的有力“武器”,是与国外先进技术抗衡的“法宝”。陕西是教育大省,要充分利用陕西丰富的高校资源,将产学研用进行深度融合,通过深度产学合作、技术创新激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活力,从而使陕西制造业参与到国际大循环当中,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相互促进。

4.2 以遵循绿色发展理念为原则,协助陕西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对制造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新要求。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为实现陕西省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将“中国制造”转变为“绿色智造”,需要督促各制造业企业由传统向绿色转型,培养一批掌握绿色技术、开展绿色生产的标杆企业。目前,陕西省涉及石油、煤炭、橡胶、钢铁等需要强化高科技绿色环保、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的现代工业产业,陕西省要通过降低这些产业的生产排放、资源消耗,以促进制造业与生态环境的高质量发展,从而提升我国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国内与国际中的声望,提高国际竞争力,使得国内国际双循环实现生态化、绿色化,为陕西省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4.3 加大科研创新力度,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重塑和完善内循环生产链

陕西省要引导企业加大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围绕智能创新技术布局产业链、供应链,将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从供应、质量、资金来源、人才配置入手,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高质量发展链条。坚持以智能化为发展方向,聚焦六大支柱产业、五大传统产业和一批新兴产业的重点领域的高质量发展,并在重点领域全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完善产业技术创新链条、创新体系,大力推动智能产业数字化转型,深化各产业各环节的数字化、智能化应用,引导产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商业化与产业化应用,加快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智能全产业链条建设,夯实产业技术智能创新基础。发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作用,推动企业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创建创新联合体,聚集创新资源,发挥企业“创新”基因优势,开展关键产业链技术研发与突破,助力制造业转型升级。

4.4 加快区域产业升级,促进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壮大优质企业群体

一方面,顺应产业升级和发展趋势,依托区域产业集群,推动产业集群区域发展、区域品牌建设形成产业集群。围绕重点优势传统企业,加快促进冶金、建材、食品、轻工、纺织五大传统产业升级,增强品牌意识,以打造知名品牌、行业领先品牌为目标。另一方面,要坚持推进绿色安全化发展方向,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全面提升区域经济竞争优势与品牌竞争力,划分重点培育产品与领域,加快产品质量升级与竞争优势提升。

4.5 加深双向开放程度,主动对接国家、地方开放发展战略

首先,聚焦市区间协同合作发展,促进城市之间的优势互补。其次,深化区域间合作,加快省际合作平台和渠道建设,更好地实现与周边城市地区的合作与资源共享。在推动本地企业发展的基础上,加强与省内外其他企业供应链连接,扩大开放合作,增强持续发展活力,扩大本省产业链向外延伸广度,加快形成西部陆海新通道,打造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最后,充分发挥“一带一路”核心区的重要作用,拓宽海外市场,积极推动核心行业的企业“走出去”,寻求更多新的合作机会和发展前景。

5 对策建议

5.1 规划先行,优化顶层设计和战略引领

在陕西省“十四五”规划总体部署要求的指导下,持续完善与国家区域战略紧密结合的制造业领域“十四五”系列规划,明确各级政府和相关单位职责,加快出台相关配套措施,在重大技术攻关方面,要发挥好政府的引导作用,注重强化市场在科技攻关中的主导作用以及社会的协同作用。加强制造业创新中的长期性、基础性工作,将资源更加有效地投入制造业发展的关键核心位置。

5.2 创新驱动,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十三五”期间,数字化技術取得突破性进展。“十四五”期间,必须抢抓发展机遇,以智能制造为发展方向,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推动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培育发展服务型制造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向产业中高端迈进。积极打造契合陕西省制造业集群发展的数字化集成应用平台,构建数字技术驱动的智慧互联、绿色互融的制造业生态新体系。

5.3 教育改革,强化制造业人才队伍建设

陕西省教育资源丰富,能够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高精尖人才保障,但是部分领域仍然面临人才队伍的结构性缺口,难以满足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的有关需求。因此,在“十四五”期间,创新教育理念,积极探索企业和院校协同育人模式,加强制造业人才队伍建设势在必行。鼓励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积极合作,共同打造智能制造实践基地,提升从业人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满足智能制造时代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为制造业智能化绿色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

5.4 扩大开放,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

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依托陕西省区位优势加强国际合作,鼓励企业充分利用国际国内市场,积极开展制造业国际贸易,加快引进资源和技术,在更大范围内更大力度地持续保持更高水平的开放。从之前的单一出口导向转变为既鼓励出口,又鼓励进口,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并行。

5.5 产业协同,促进区域制造业协调发展

深入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结合,积极推进信息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同时,利用信息技术赋能制造业研发设计、流程再造、经营管理、运营维护等关键业务,努力提升制造业信息化水平。此外,要注重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相结合,通过技术渗透、产业联动、链条延伸、内部重组等途径,打破原有产业边界,促进产业交叉融合,育成新业态、新模式,实现制造业和服务业相互支撑、高效协同、融合互动的动态过程,最终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升级。

【参考文献】

【1】陈启斐,李伟军.逆向金融服务外包战略能否提高制造业增长质量:基于投入产出表的分析[J].南开经济研究,2017(2):96-111.

【2】李春梅.中国制造业发展质量的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来自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J].经济问题,2019(8):44-53.

【3】刘国新,王静,江露薇.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机制及评价分析[J].管理现代化,2020,40(3):20-24.

【4】徐建中,谢晶.基于属性视角的我国制造业先进性的判断与测度[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3,34(5):53-60.

【5】江小国,何建波,方蕾.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区域差异与提升路径[J].上海经济研究,2019(7):70-78.

【6】赵卿,曾海舰.产业政策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了吗?[J].经济体制改革,2020(4):180-186.

【7】刘怡君,方子扬.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评析[J].生态经济,2021,37(2):48-53.

【8】苏永伟.中部地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评价研究——基于2007-2018年的数据分析[J].经济问题,2020(9):85-91+117.

【9】周中胜,李卓,周胡迪.“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的理论逻辑、战略方向与实现路径[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3(1):38-48.

【10】郑耀群,邓羽洁.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测度与区域差距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22(2):3-12.

【11】李建辉,韩二东,刘鑫.能源-经济-环境系统协调发展水平测度[J].统计与决策,2021,37(13):88-91.

猜你喜欢

综合评价双循环高质量发展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深化中俄经贸合作的新内涵
打造内外“双循环”安全生态系统
玩具产业如何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
李奇霖:“双循环”下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向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10kV配电线路带电作业安全综合评价应用探究
基于熵权TOPSIS法对海口市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综合评价
主成分分析法在大学英语写作评价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