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文化传承的真善美“3+1”育人模式构建

2023-05-30吴莉

广西教育·A版 2023年1期
关键词:真善美菠萝校本

【摘要】本文以南宁市菠萝岭小学为例,论述该校结合区域实际,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特色办学工作紧密结合,将其融入学校育人全过程,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真善美“3+1”育人模式。

【关键词】文化传承 真善美 “3+1”育人模式 民族教育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01-0032-04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好。”学校作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阵地之一,应该积极主动作为,结合区域实际,探索适合校情、学情、生情的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在这方面,南宁市菠萝岭小学(以下简称菠萝岭小学)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特色办学工作紧密结合,将其融入学校育人全过程,形成了具有校本特色的真善美“3+1”育人模式。

一、真善美“3+1”育人模式的主題框架与保障要素

(一)明确主题框架

真善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体内涵之一,是中国传统道德价值的根本理念和重要遵循,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价值导向。习近平总书记曾语重心长地强调:“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菠萝岭小学在办学过程中,一直注重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尝试将优秀传统文化与学校特色办学工作相结合,致力于打造真善美学校特色文化品牌。学校在探索中发现,构建真善美学校特色文化需要解决两个主要问题:一是如何选择符合各年级学生年龄特点的课程内容,二是如何探索契合学校实际的真善美育人途径。围绕这两个问题,我们结合学校实际,决定将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引入校园,确定了“传承民族魂,弘扬真善美”特色办学主题,并构建了真善美“3+1”育人模式主题框架(如图1)。其中,“3”指三大课堂,即智慧阅读的“真”课堂、特色心育的“善”课堂和民族教育的“美”课堂,“1”指一项真善美主题系列活动。

由图1可知,菠萝岭小学通过课堂融入、课外实践两种方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广泛开展真善美教育实践活动,多角度、全方位探索真善美育人的有效途径。

(二)强化各类保障

1.做好顶层设计。菠萝岭小学在探索真善美“3+1”育人模式过程中,为了破解面临的问题,由学校领导带队,组织全体教师历时两年分组多次走访附近社区,请教专家,集思广益,在反复论证的基础上,确定了学校“传承民族魂,弘扬真善美”特色办学主题,并以真善美为切入点,重点打造智慧阅读、特色心育、民族教育三大课堂,同时开展真善美主题系列活动,促进真善美育人模式成型。明确了主题与思路后,学校制订了《南宁市菠萝岭小学构建真善美育人途径总体方案》,规定从学校年度经费中拿出约10%用于学校文化建设。

2.提高思想认识。菠萝岭小学组织开展“灌输与启发”大讨论活动,促进教师转变思路,厘清言教与身教、课堂教学与文化育人的关系,进一步认识到学生是自我教育的主体,校园文化具有浸润作用,树立“做真善美教师、当真善美学子、建真善美家园、绘真善美画卷”的意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好榜样,教育引导学生成为真善美的人。

3.提供组织保障。菠萝岭小学成立了“传承民族魂,弘扬真善美”校园文化品牌创建领导小组,带领全体教师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力求在组织结构上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在领导小组的带领下,学校分别成立“真”课堂、“善”课堂、“美”课堂三个育人团队,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明确分工、各尽其责、主动作为、深入研究,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学校定期总结真善美育人工作情况,定期开展课题研究活动。

4.完善制度建设。菠萝岭小学制定了相应的工作制度和方案,把真善美育人工作纳入教师年度培训和年终考核内容,强化教师的育人责任。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学校将培训培养工作制度化,深入实施师徒结对“青蓝工程”,通过传、帮、带的方式,不断提高教师开展真善美“3+1”育人工作的能力。

5.建立线上平台。菠萝岭小学建立线上平台,分年级开发不同的真善美资源库,上传优质的学习资源,展示丰硕的实践成果。依托平台,学校每年开展真善美“3+1”育人成果集中展示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将日常教育与集中教育相结合,确保在真善美育人路上不落下一个学生。

二、真善美“3+1”育人模式的实施路径

(一)着力推出三大课堂

1.建设“真”课堂:以智慧阅读引领学生求真知、做真人

“真”是学校真善美“3+1”育人文化之根。菠萝岭小学借助“博览群书·智慧阅读”这一载体,力求扎稳文化之根。一是依托课题,深入课堂。学校借助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构建学校、家庭阅读互促环境研究”、江南区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研究课题“小学生地方性主题阅读实践探究”,通过阅读课、图书室、班级图书角、图书漂流站、家庭阅读区等,为师生和家长提供适合阅读的书籍,搭建快乐阅读的平台。其中,“构建学校、家庭阅读互促环境研究”课题获南宁市江南区科研课题优秀成果奖。二是全员参与,家校互动。学校开展“师生阅读分享会”“好书推荐”“亲子绘本制作”“撰写家风家训”“撰写家庭读书心得”等活动,将阅读覆盖校内外和课堂内外,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教师立足课堂这一主阵地,将阅读教学贯穿于学生六年的学习生活,在低、中、高年段分别开设经典诵读课、整本书阅读课、民间故事阅读课(如图2)。

根据图2所示的智慧阅读体系,菠萝岭小学各年级开展系列读书活动,坚持用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真善美少年,帮助他们开阔眼界、明辨是非、培养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智慧阅读”不局限于传统课堂,而是将其深入每一个角落,融入每一个环节,包括学校图书室、班级图书角、小组图书漂流站、家庭阅读区等。可以说,哪里有学校师生、家长读书的身影,哪里就是我们的“智慧阅读”课堂。

2.构建“善”课堂:以特色心育帮助学生择善行、做善事

“善”是学校真善美“3+1”育人文化之魂。菠萝岭小学利用“特色心育”课堂,努力塑造学校文化之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寓意深刻、引人深思、催人奋进,作为南宁市重点科研课题“基于学生健康成长需要的心理主题班会创新模式实践研究”实验学校,菠萝岭小学根据办学定位,结合文化特色,将蕴含积极精神的中华民族经典故事、民间传说、经典文章和抛绣球、竹竿舞、滚铁环等民族体育项目融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通过个体心理辅导、团体心理辅导、心理主题班会、心理剧等形式启迪学生心灵、涵养学生精神,引导学生择善行、做善事,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让优秀传统文化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融合,促进学生保持阳光、友善、互爱的心态,绽放出既传统又时尚的心育之花(如图3)。

3.打造“美”课堂:以民族教育激励学生追寻美、成就美

“美”是学校真善美“3+1”育人文化之韵。菠萝岭小学的“美”课堂——民族教育,是在真善美相统一的基础上依托地域特色和课题研究而开设的,充分体现了学校育人文化之韵。菠萝岭小学所处的江南区菠萝岭社区有许多独特的民间习俗和工艺。学校以此为切入点,走访民间艺人,邀请他们进校讲解民族传统文化习俗,传授手工制作技艺。学校在与民间艺人交流、探讨的过程中进行适当改造和完善,使这些民間技艺更加符合当代的审美观,使之在传承中得到发展。目前,学校的民族大课堂分别设有民族经典诵读课、种植课、民族体育课、民族合唱课、民族手工艺课、民族故事课等(如图4)。例如,菠萝岭花灯是南宁本地元宵花灯展中耀眼的花灯品种,是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手工艺品,当地几乎各家各户都能制作。菠萝岭花灯已经成为一种大众文化,在南宁市有一定知名度。为此,学校邀请民间艺人到校给学生讲解菠萝岭花灯的历史和制作技术,组织学生开展制作比赛。通过这些措施,既传承和发扬了菠萝岭花灯技艺,又创新和发展了菠萝岭花灯文化。

在上述民族大课堂中,学生参与面广、教材内容丰富、授课时间固定(每星期一下午全校1—6年级同时开课)。在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快乐体验,学习民族优秀文化知识、技能与方法,切身感受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的融合之美,不断提高审美素养,同时塑造健全人格。

(二)开展真善美主题系列活动

菠萝岭小学深入开展真善美主题系列活动,巩固和拓展上述三大课堂的内涵,引导师生将真善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传承经典、培德启智。一是开展“说说身边的真善美”活动。每学期举行真善美团队和人物评选,选出真善美少年、真善美教师、真善美教研组、真善美家庭,树立身边的榜样,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学生、教师、家长共同成长。二是开展经典心理剧表演活动。各班通过自主阅读,选出符合年龄特点的经典书目或文章,运用舞台剧表演的形式向全校师生推荐,促使学生通过阅读求真知、扬善行,争做真善美少年。三是开展真善美童声诵读活动。每天午读时间,学校在真善美红领巾广播站分享师生的读书心得、诵读名篇、播报好人好事、生日点歌送祝福等,引导学生了解校园动态,关注身边的真人真事,为学生奠定乐学善思、向善寻美、知行合一的基础。四是开展母亲节感恩活动。在母亲节当天,学校组织学生参与“反背书包”“护蛋行动”等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悟亲情的可贵,体会母亲的艰辛,感受成长的不易,在学生心中播下爱的种子。五是开展班主任节感恩活动。在这个学校独创的节日里,学生一句句简单的祝福、一首首动听的歌曲、一张张精美的贺卡、一封封深情的书信,都饱含了对班主任辛勤付出的感恩之情,让班主任们体会到了职业的幸福。六是开展“小手牵大手,巧手制花灯”活动。元宵节期间,学校作为南宁市元宵花灯节传承基地,每年都受邀展出花灯。学生和父母一起制作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花灯参加展出,让花灯制作技艺代代相传。

(三)编撰特色校本教材

校本教材是校本课程的重要载体,能够体现一所学校的办学特色和育人水平。菠萝岭小学在实施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开展民族大课堂,促进小学生特长发展的研究”过程中,将该课题“利用民族手工艺制作培养小学生爱国情操的实践与研究”的成果之一《花灯制作校本教材》加以完善,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实用性强、易于操作的“民族大课堂”校本教材,包括《民族经典诵读校本教材》《快乐种植校本教材》《民族体育校本教材》《民族合唱校本教材》《民族手工艺校本教材》《民间故事校本教材》等。

这些校本教材让学生在不同年龄段接触不同类型的民族文化内容,有唱的、有跳的、有说的、有做的,能够引领学生从“知识的课堂”走进“实践的课堂”,从“当代的世界”走进“传统的世界”,从感受“抽象的民族精神”触摸到“形象的民族文化”,弥补了基础教育课程单纯依靠书本获取知识的不足,学生从中不仅收获了文化知识,培养了动手能力,还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到了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真善美“3+1”育人模式的主要成效

(一)学生展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

菠萝岭小学真善美“3+1”育人模式三大课堂中的“真”课堂以智慧阅读引领学生求真知、做真人。学校从诵读经典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学生从《弟子规》中懂得孝敬父母、尊敬兄长、约束自己、亲近贤人的道理,从《百家姓》中感受到泱泱大国有趣的姓氏文化,从经典文学作品、优秀民间故事中感悟到高尚品质的力量、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从中汲取成长的正能量,表现出自信、阳光的精神面貌。在真善美主题系列活动中,学生在体育老师的带领下跳竹竿舞、滚铁环、抛绣球、练武术,从中增强了体质,培养了积极向上的心态。

(二)学生动手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菠萝岭小学真善美“3+1”育人模式中的“美”课堂开展民族教育,其中的种植课和民族手工艺课深受学生喜爱。学生们从一节节种植课中学会播种、浇水、施肥、日常护理等种植技术,当看到自己亲手种下的香葱、青椒、红薯叶等收获了,从中体会到了劳动的不易,明白了幸福生活要靠劳动来创造的道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陶行知先生曾提出“手脑并用”的理论。民族手工艺课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可以了解和学习我国传统手工艺文化的平台,学生们从中学会了多项民族手工艺制作技能,不仅动手能力得到了提升,还进一步提高了审美能力,培养了耐心细致、不怕困难的品质。

(三)学生的艺术特长得到充分发展

南宁是“天下民歌眷恋的地方”,菠萝岭小学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学唱民族经典歌曲,感受民歌的独特魅力,艺术特长得到了发展。目前,学校成立了民族乐器队、民族合唱团等学生社团,通过教师指导、专业训练、参加比赛等各种方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艺术核心素养。近年来,该校音乐教师刘艺琴主持的“在校学生民族合唱中弘扬与发展民族音乐文化的研究”获南宁市江南区科研课题优秀成果奖,教师合唱团获得城区比赛一等奖,学生合唱团获得城区比赛二等奖。

“让每一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是学校和家庭努力的方向。实施素质教育旨在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个性特长得到培养,从而实现全面发展。菠萝岭小学构建并实施的真善美“3+1”育人模式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育人模式,是深入实施素质教育、落实“五育”并举的充分体现,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成效,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喻平.真善美:教育的基本使命[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19(1):1.

[2]戴启猛.今天我们要教给学生什么:传承优秀民族文化,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与探索[J].广西教育,2011(5):25-28.

作者简介:吴莉(1974— ),广西贵港人,本科,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教育、学校管理。

(责编 欧金昌)

猜你喜欢

真善美菠萝校本
寻找通向真善美的教育之路
最爱酸酸甜甜菠萝鸡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真善美,是我们一生的追求
菠萝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吃菠萝为什么要用盐水泡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佟丽娅,“真善美”化身的古典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