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融合的科研育人新体系探索与实践

2023-05-30张俊云富海鹰王骑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13期
关键词:多元融合培养机制研究生

张俊云 富海鹰 王骑

[摘 要] 以“研”为中心、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已成为研究生教育改革的主线。以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研究生培养改革的实践为例,从导师队伍建设机制、科研育人长效机制、国际化人才培养机制3个方面介绍了土木类研究生培养的经验,以期为工科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培养之路提供借鉴。创建的大师引领、产学研管协同、全球聚力的导师团队建设机制,建成了“德艺双馨”的研究生导师团队;对接“军民融合”国家战略,依托大国工程,构建的科研育人长效机制,培养心怀“国之大者”的优秀时代新人,实现了时空融合、多方互动的科研育人全过程协同管理和全过程评价;创新的多元融合的交通土建国际化人才培养机制,提升了研究生的国际视野。

[关键词] 研究生;科研育人;土木类;培养机制;多元融合

[基金项目] 2021—2023年度四川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重点项目“铁路扬史、云端聚力,融创发展红土课程思政数‘智孪生阵地”(JG2021-227);2022年度西南交通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大类、多科交叉融合,前沿、持续改革创新,构建以研为中心的土木人才培养新体系”(YJG5-2022-Z001);2021年度西南交通大学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土木工程专业一流课程建设体系与孵化机制的研究与实践”(2103002)

[作者简介] 张俊云(1974—),男,山西曲沃人,工学博士,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岩土工程研究;富海鹰(1971—),女(羌族),四川茂县人,工学博士,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主要从事岩土工程研究;王 骑(1980—),男,重庆人,工学博士,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桥梁工程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3)13-0000-04[收稿日期] 2022-11-28

近年来,众多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路径等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取得一定的成果[1-5]。但是,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国家政策导向、学校定位与研究生培养理念、培养模式、生源质量、导师队伍、质量评价体系等,所以虽有较多研究成果,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整体上来看仍是不尽如人意。

在“交通强国”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蓬勃发展,土木类人才需求旺盛,土木类学科处在理论推进与工程应用并举的重要历史机遇期。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主动对接国家战略,以服务“一带一路”和“交通强国”为宗旨,紧扣研究生教育的“四个面向”,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为理念,以培养思政过硬、专业拔尖、具备国际视野的土木类高层次人才为目标,开展了多元融合的科研育人体系探索与实践。本文以学院研究生人才培养的实践为基础,依次从导师队伍建设机制、科研育人长效机制和国际化人才培养机制,介绍土木类研究生培养的经验,以期为工科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培养之路提供借鉴与参考。

一、导师队伍建设机制

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导师队伍的质量直接决定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通过引进海内外院士和学界大师为领军,大力聘请产学研管的行业专家和海外知名学者为团队兼职导师,充分发挥国家级人才的核心作用和行业专家的协同作用,构建“德艺双馨”导师团队建设机制,全面提升导师育人能力,解决了传统导师团队中学科站位不高、行业深度不足、国际视野不够、学科交叉不强等问题。

升级打造了以海内外院士为核心,国家级人才为负责人,优秀青年教师为骨干,设计大师及行业知名专家为助力,海外学者为顾问的复合型导师团队培养体系。在全院范围内打造了一批德艺双馨的创新型导师队伍,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引育机制。

以院士领衔、国家级人才为负责人,主动对接前沿科技动态,积极参与重大工程,解决了传统研究生导师队伍科学高度不够、视野不广的问题。聘请国家级勘察设计大师等行业领军专家担任兼职导师,瞄准行业需求,全程联合指导研究生科研工作和学位论文,避免了研究生培养与行业发展和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聘请海外高校知名学者担任兼职教授并进驻导师团队,拓展国际视野,联合指导研究生学位论文;同时派遣青年教师出国学习交流,解决了导师团队国际交流的不足,避免了本土研究生培养与国际研究生教育发展脱节的问题。引进了海内外交叉学科方向的优秀青年骨干担任团队导师,开展了土木与数学、土木与信息等研究生培养层面的学科交叉合作,解决了学科交叉不强导致创新动力不足的问题。

通过构建“大师引领”的导师团队建设机制,确立院士、大师的科技领军和国家级人才的创新引导作用。通过聘请行业知名专家和海外学者担任合作导师,发挥企业及海外导师在校企合作和学科交叉中的助力作用;同时通过完善校、院研究生导师选聘政策,为符合条件的行业内“产、学、研、管”各类知名专家开辟导师遴选绿色通道。通过肯定中青年教师在科研工作和工程服务等方面的中坚骨干作用,最大程度地激发团队成员的科研热情和主观能动性。经过多年持续建设,打造了5个由院士领导,杰青、长江学者、千人、学科带头人等知名教师为核心的导师团队,引领桥梁工程、隧道工程、岩土工程、结构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5个研究方向。汇聚了双聘院士6人、长江学者特聘和讲座教授6人、国家杰青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及十余名其他国家级人才,先后承担了国家重大工程科研攻关项目上百项。2018—2020年,学院获批立项研究生教材和专著共计42门,按期出版了20部教材和专著,学院研究生在省级及全国性学科竞赛中每年获奖超过70人/次;同时,学院还组建了一支来自交通、水利、建筑、矿山等大型国有企业,省属企业和能长期扎根于生产一线的涵盖设计、施工和管理的专家团队100余人,起到了显著的行业示范和引领作用。

二、科研育人长效机制

教书与育人应并举,过去较长时间内对研究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打磨不够重视,不良思潮趁虚而入,淡化了研究生的“正能量”意識。通过对接“军民融合”国家战略,培养学生克难攻坚的奉献精神,依托大国工程磨练报国之心。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为指导,完善科研育人管理和评价机制,构建了科研育人长效机制,扭转了“重科研,轻育人”的传统格局,强化“正能量”的持续输入,解决了研究生的奉献精神不够和“家国情怀”不足的问题。

[2]顏建勇,李晓峰.设立交叉学科学位:培养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可供选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1):179-184.

[3]肖凤翔,邓小华.“中国制造2025”与工科研究生教育发展的路径选择[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7(4):13-18.

[4]吕建,吴俊,卞清,等.模式、机制、成效:以质量为核心的南京大学“四三三”博士研究生教育改革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7(12):6-11.

[5]郭庆军,何晖,闫竑宇,等.“双创”目标导引下建筑与土木工程硕士研究生协同培养体系构建[J].高等建筑教育,2019,28(5):48-54.

Abstract: Taking “research” as the center and cultivating innovation ability as the goal has become the main line of postgraduate education reform. Taking the practice of postgraduate training reform in the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of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e experience of postgraduate training in civil engineering is introduced from 3 aspects: the construction mechanism of tutor team, the long-term mechanism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education, and the mechanism of international talent training,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ultivation of high-quality professionals in engineering. Firstly,the mentor team construction mechanism including master leading, industry- university-research-management synergy and global cohesion created has built postgraduate tutor teams of “virtue and art”.Secondly, docking the national strategy of “military-civilian integration”, relying on the national great projects, a long-term mechanism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education built has cultivated outstanding newcomers of the times who have “the Top Priorities of the Country”, and then the collaborative management and evaluation of the whole proces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education in time and space integration and multi-party interaction have been achieved. Lastly, the innovative diversified integration of transportation and civil engineering international talent training mechanism has enhanced the international vision of graduate students.

Key words: graduate student;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education; civil engineering; cultivation mechanism; multivariate integration

猜你喜欢

多元融合培养机制研究生
新媒体时代媒介传播偏向的多元融合
论耶律楚材胡汉并重的多元诗歌创作观念
基于学生满意度的广西旅游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机制创新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