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聋生舞蹈艺术教学实践与研究

2023-05-30李胜男孙雨瑞

安徽教育科研 2023年12期
关键词:实践意义舞蹈艺术教育发展

李胜男 孙雨瑞

摘要: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能够直接、形象地向群众表达故事情感,为群众带来了生动、美妙的艺术享受,使群众情感得到升华,这一艺术形式具有其他艺术形式不可取代的作用。目前,我国正处于强化素质教育阶段,让聋哑学生接受舞蹈艺术教育,可促进聋生身心均衡、协调和健康,能够弥补其心理和生理上的缺陷。本文主要对特殊教育学校聋生舞蹈艺术教学的现状进行调查,并对特殊学校舞蹈艺术教学的内容和策略展开研究,以此推动聋生、教师、学校和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聋生 舞蹈艺术 教育发展 教学措施 实践意义

舞蹈是人类在追求自然美和理想审美时通过肢体动作传达情感信息,加强人与人的交流和交往,陶冶情操,提高个人修养的艺术。在教育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特殊学校中的聋生们也接触到了舞蹈,但聋生们不能根据听觉对舞蹈的音乐节奏进行把握,也不能理解舞蹈中的情感,致使其学习舞蹈存在较多的困难。因此,教师在教学的时候需要根据聋生的特征,对舞蹈的韵律进行组织和提炼,通过肢体动作表现出来,以表达情感,从而让聋生们能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和表现美。同时,推动聋生舞蹈艺术教育向前发展,不仅是特殊教育院校以人为本的体现,而且可以提高聋生的综合素质,还能够弥补聋生们自身的缺陷,使其能够积极面对人生,养成自强、自信、自立和自尊的人生态度,促进其全面发展。因此,各部门需要对聋生舞蹈艺术教育教学存在的不足和具体教学措施进行研究,从而获得相关信息,根据获得的信息去开展舞蹈艺术教育课程,使舞蹈艺术教育活动得以顺利开展,有助于聋生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聋生舞蹈艺术教学存在的不足

目前根据走访调查可知,在特殊院校中推进聋生舞蹈艺术教学存在三点不足。具体如下。

(一)聋生对跳舞缺乏自信心

和普通学生相比,聋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会受到特殊对待,这使其承受能力差、自信心欠缺,且在进行舞蹈学习和练习的过程中,由于自身的生理缺陷,其需要较长的时间才可学会一支舞蹈,有时候甚至与预期效果不符,从而学生的自信心严重受挫。

(二)在教学资源方面存在不足

聋生舞蹈属于一个新兴的科目,教授的对象以聋生为主,对聋生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但就当前情况而言,在教学过程中聋生舞蹈的教学资源存在严重不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材不具备针对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模仿对象,只能让学生根据常规舞蹈教材来进行学习;二是当前舞蹈艺术教师多倾向于去正常学校教学或是自己创办辅导机构教学,选择来特殊院校教学的舞蹈教师较少,导致特殊院校舞蹈教师数量不足,或是在校授课的教师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其教学的内容缺乏针对性;三是有条件开设聋生舞蹈教学的学校较少,部分聋生若想要学习舞蹈,只能依靠相关社团等非专业团体来学习。

(三)聋生舞蹈教学方法较为传统

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较为传统,如“口传身授法”,但由于聋生在听觉方面存在障碍,所以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师应创新教学方法,根据聋生的智力特征、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等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聋生的学习效率,提升其舞蹈水平。

二、聋生舞蹈艺术教学的具体措施

以“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研究”为原则,研究、实践和总结同时进行,初步提出具体的教学措施,旨在推动聋生、教师、学校和社会发展。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要与聋生心理特征相符

生活是舞蹈学习的源泉,聋生所学习的舞蹈,应该是与现实生活有关的舞蹈。而聋生具有敏感、自尊心强、富有同情心、情绪反应强且不稳定的心理特征,自控能力不佳,加之其存在听力障碍,就会导致聋生存在逆反心理,存在较大的情绪反应。而教师上课时,在用词、说法和语气等方面稍微不注意就不能有效地调控课堂氛围,最终使得课堂成效与预期不符。因此,教师在课程导入时可根据聋生的心理特征设计出吸引聋生的教学内容和舞蹈,吸引聋生的注意力,提高其参与的兴趣,从而缓解学生的逆反情绪,为提升课堂效率提供条件。以《雪绒花》这一舞蹈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对比鼓声的强弱,让聋生对拍子的节奏特点进行感知,并借助泡沫演示下雪的情景,创编出一系列形象、有层次性和艺术感的舞蹈动作,让聋生感觉犹如身临其境,调动其积极性。聋生根据音乐、肢体动作能够感受到更为直接的舞蹈动作,进而提高训练效果。当前,大部分学生接触网络的时间较多,对流行元素比较感兴趣,教师可结合这一点,搜集有关资料,在舞蹈动作中加入流行元素,如借鉴《唐宫夜宴》《水下洛神》《家的方向》中的中国风和刘畊宏《本草纲目》毽子操等元素。通过这样的方式提升聋生的注意力、反应能力和接受能力,培养其学习舞蹈的兴趣。同时,教师在教授舞蹈内容的时候,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学习,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当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且需要提前将小组分好,明确小组任务,引导聋生进行舞蹈学习、表演、创作和鉴赏等活动,从而潜移默化地提高聋生的思想情操、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相互促进,还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的舞蹈知识进行巩固,进而提高其舞蹈能力。

(二)教学方法要与聋生生理特征相符

在特殊教育院校中,往往是教師展示舞蹈动作,聋生反复模仿,而长时间机械的模仿会让聋生感到无味、枯燥和无趣,从而失去学习舞蹈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教授舞蹈的时候要创新教学方式,让舞蹈教学更为形象和直观,以此激发聋生的学习兴趣。聋生舞蹈艺术教学可以引进多媒体设备,从而将聋生舞蹈课堂的空间扩大,促使舞蹈教学从抽象的、难以理解的向直观的、容易理解的方向转变。例如,教师在教授《维吾尔族姑娘》这一舞蹈时,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发挥多媒体优势,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维吾尔族的服装、风俗等风土人情,让聋生从对维吾尔族有着陌生感向形象、具体的视觉感受转变,以此增强聋生对维吾尔族风俗的理解能力。同时,为了增强聋生对维吾尔族舞蹈的理解能力,教师还可以播放一些与维吾尔族有关的舞蹈给学生观看,使其感受维吾尔族舞蹈的基本形态,促使聋生对维吾尔族舞蹈进一步的了解,让聋生更加直接地感受到舞蹈的美,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通过节律教学培养聋生的舞蹈节奏感

把长短相同或不同的音有规律地组织起来叫作节奏,节奏是音乐表现的重要手段。人对节奏的心理感受叫作节奏感,节奏能够通过身体动作呈现出现。聋生因为存在听力缺陷,感知不到音乐,也就不能感知音乐节奏,所以在跳舞的时候容易出现动作不整齐的现象。因此,在开展舞蹈艺术教学活动时,可加强节奏感的练习,使学生掌握音乐的节奏感,进而为后续舞蹈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教师可以借助律动教室的木地板及脚踏大鼓进行教学。如教师击鼓,聋生通过空气和木地板震动能够感知到节奏,在心中出现“砰、砰、砰……”的感觉,随后跟着心中出现的感觉而动。教师敲击一次鼓,学生数一次,聋生经过多次、反复练习,能够形成条件反射,明白“砰”的感觉就是“声音”。待聋生的心理节奏形成和稳定后,教师可添加简单、有规律的舞蹈动作和律动小组合,促使聋生能够进入舞蹈情境中,以此展现动作节奏。由于聋生存在听力障碍,语言和动作的速度有着明显差别,动作速度比语言速度快,所以需要促使聋生的“说”与“动”同步。教师可以借助聋生残余的听力,让聋生根据节奏朗读歌词,促使其看话能力得以提高,培养学生“心动”—“手动”—“嘴动”的能力。经过长期、反复、循序渐进的训练,聋生能够在较快的时间内感受并熟悉歌曲的节奏,在自身的语言节奏中舞蹈,进而培养其舞蹈节奏感。

(四)通过日常训练培养聋生扎实的基本功

舞蹈是通过人体运动来进行形象塑造和表达情意的。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顾名思义,指要想把工作做好,那么先要让工具锋利。在舞蹈艺术中亦是如此,若想跳好舞蹈,那么先要具备良好的身体条件和基本功。在基本功训练过程中,教师可指导聋生进行专业的矫正畸形练习,同时辅以系统的基本功训练,让聋生的肌肉得以增长,多余脂肪被消耗,从而伸展、拉长聋生各部位的肌纤维,促使其身材优美和匀称,以更好的姿态去跳舞。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芭蕾舞基本功训练的基本要素开展训练,对聋生的力量、灵活性、速度和耐力性进行培养。同时增加身韵组合训练,使聋生掌握气息规律,从而能够用整个身心感受舞蹈和跳舞。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榜样的力量进行教学,如将2004年在雅典残奥会上作为《千手观音》领舞的邰丽华有关的成长过程编制成小故事,以视频、文字、漫画等多种形式展示给聋生,向其介绍邰丽华刻苦训练、永不放弃的精神,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借助身边的人、事、物来感染和教育聋生,加强其自信心,从而使其更加努力地练习基本功,为跳舞奠定扎实的基础。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鼓励聋生坚持练习,促使其形成扎实的基本功。

(五)通过舞蹈活动课培养聋生的舞蹈情感

动作的內在根据是情感,情感的外在表现形式为动作,情动在内而行动则在外,因此想要跳好一支舞蹈,那么需要了解并掌握舞蹈中的情感。聋生在练习舞蹈的过程中,由于听力缺陷,不能随着音乐跳舞,也不能直接从音乐中体会情感,所以教师只能让学生通过强化练习手、眼、身法、步法及技巧等手段,来感受舞蹈世界的情感美。教师在教授学生舞蹈动作的时候,需要让聋生的各种感官都参与其中,对聋生的观察力、表现力、注意力和模仿力等进行训练,使这些功能可以弥补听力障碍这一缺陷。教师在授课的时候要反复地示范,要想学生易于掌握教师讲解的动作规格和要领,可先将动作分解成简单的一小段,逐一教学。比如,教师可按照从下至上的顺序,先教授学生下肢动作,待学生熟悉这部分动作后,再教授其上肢动作,学生对上下肢动作均熟悉和掌握后,可让学生结合头部动作、眼神动作和手部动作在一起,尤其是让学生做到面部表情、眼神和气息之间的自然协调,促使舞蹈动作有神韵和美感。待学生掌握方法之后,从简单到困难、从部分到整体,由浅入深,提升学生的模仿能力,促使其学习舞蹈的速度和准确程度提高。此外,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要结合歌曲、舞蹈含义创造出抽象的音乐,将其变成形象的舞蹈动作展示给学生观看,并向学生讲解舞蹈所特有的意境和内涵,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从而更好地展现舞蹈。例如,在教授《土家花背篓》这一原创舞蹈时,可将舞蹈的背景讲述给学生听,整个舞蹈起伏明显、松弛有度。通过教师反复讲解和指导,学生的舞蹈动作到位,表情自然,整体富有感染力。

结语

随着特殊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发展,现有的教材已经不适应现阶段的教学,课程内容要与社会发展相符。舞蹈教师只有不断地探索舞蹈教学,及时发现课程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出发,才可以与当前的社会发展相适应。总之,分析教学现状和聋生成长特征,提出舞蹈艺术教学的实际策略,能够让聋生感受到舞蹈艺术带来的乐趣,从而促使其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郭茜.情景教学法在聋哑学生舞蹈教学中的运用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8(47):194-195.

[2]赵巧楠.浅谈聋哑生的舞蹈教学设计[J].才智,2019(35):172.

[3]陈璐莹.强化律动教学,培养聋生节奏感——聋生律动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J].戏剧之家,2021(13):173-174.

[4]王莉.浅谈聋生舞蹈教学中“形”与“神”的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1(2):109-110.

[5]刘青青,于舒,夏于涵.浅谈聋哑学生舞蹈创新课堂的探索与实践[J].艺术大观,2021(31):115-116.

责任编辑:唐丹丹

猜你喜欢

实践意义舞蹈艺术教育发展
形体礼仪课对大学生自我素质提升的实践意义
基础教育均衡化的实施对于现阶段教育发展的重要性
探析舞蹈评论的意义与审美价值
浅议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透过《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谈中英中学教育差异
论明朝时代舞蹈艺术特点
舞蹈表演的表现形式多样性研究
当代大学生的科学人生价值观念探析
团体心理健康辅导的理论、方法与实践
品管圈降低肿瘤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的实践意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