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世纪中国科幻小说研究的知识图谱

2023-05-30晋梓尧

今古文创 2023年17期
关键词:可视化分析

晋梓尧

【摘要】 新世纪以来,中国科幻小说研究呈现着活跃态势,以前所未有的研究规模,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本文运用文献计量和可视化分析的方法,梳理近20年科幻小说研究的热点议题,绘制中国科幻小说研究的知识图谱,全面回顾新世纪以来国内科幻小说的研究。研究表明:国内科幻小说研究热度总体上稳步增长,影响力持续提升。但同时该领域研究也存在着“文本选择单一化”等问题。

【关键词】 科幻小说研究;可视化分析;文獻计量

【中图分类号】G3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17-0130-04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17.041

如今科技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人们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大众对科技的诉求和科技对未来的塑造都可以借助科幻小说进行审视。

当前,关于科幻小说的文献发文量较多,研究视域广阔且研究成果颇丰,但运用可视化分析的综述文献较少。

基于此,本文运用Cite Space软件,为新世纪国内科幻小说的研究绘制知识图谱,依托CNKI数据库进行检索(检索条件:主题词为“科幻小说”,时间跨度选择“2000年1月1日—2022年7月31日”,来源类别为全部期刊),将检索到的文献进行量化分析 ①,以期在客观分析该领域研究的主题、热点趋势的基础上,对未来研究提出展望。

一、研究维度与内容

本文借助文献可视化工具,探索新世纪国内科幻小说研究的作者、趋势、主题等,由此确定了从作者贡献、关键词呈现、机构、热点演进等四个主要维度进行探索,尽可能展示新世纪国内科幻小说研究的全部面貌。

(一)作者贡献

对文献作者进行定量分析,可以明确某一领域的核心作者,从而判断该领域核心研究团队是否形成。因此,借助可视化工具绘制了作者合作图(图1)。

由图1可得,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科幻小说研究领域研究者较分散,图中呈现出具有明显合作关系的研究者是王卫英和高亚斌。

核心作者群是指某一研究领域科研能力突出、科研成果较多的作者群体,可以被看作这一领域的核心研究力量。根据普赖斯定律Nmin=0.749(Nmax)?对该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群进行测算,得出发文在4篇及以上的作者是国内科幻小说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通过进一步数据分析,发现该领域发文在4篇及以上的作者有32人,占作者总数的5.84%,这表明该领域研究作者群已达到一定规模,但核心研究队伍尚未形成。

(二)发文机构分析

学术研究往往依托于学术机构,对发文机构进行分析,可以明确某一领域研究力量的分布情况。

借助可视化工具绘制出研究机构合作图谱(如图2),发现中国科普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是新世纪研究科幻小说的两大学术机构,并且中国科普研究所与苏州大学、兰州交通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明显存在着合作关系。

利用可视化工具的突现功能对发文机构进行深入分析,得出5所突现机构(图3)其不同的突现时段表明新世纪以来不断有学术机构加入科幻小说的研究队伍中。

值得注意的是,前两所研究机构突变时段距今较远,而重庆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等三所研究机构突现时段距今较近,某种意义上说明这三所研究机构或将成为新的研究阵地。

(三)主题呈现

关键词可以反映一篇文章的研究领域和核心内容,对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可以有效把握某个研究领域的主题。借助可视化软件绘制关键词共现图谱可以发现,新世纪科幻小说研究围绕着科幻小说、刘慈欣、乌托邦、《三体》等形成了集中的研究领域。

在关键词共现分析的基础上,对相关文献进行进一步研读,总结梳理该领域研究的三大主题:一是科幻小说的作家作品研究;二是科幻小说的文艺理论研究;三是科幻小说的社会研究。

1.关于科幻小说的作家作品研究

关于科幻小说作家作品的研究是新世纪科幻小说研究的主题之一。研究者主要围绕科幻小说的名家名作展开。

统计发现,关于作家作品的研究共有518篇文献,其中关于刘慈欣作品的研究文献共有177篇,占该主题领域研究文献总量的34%。这表明关于刘慈欣的研究在新世纪科幻小说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

具体来看,研究者对刘慈欣的研究集中在文本分析和传播研究两个方向,形成了多学科融合的研究局面。文本分析方面,关于《三体》和《流浪地球》的研究文献有115篇,占刘慈欣作品研究领域文献总量的64%。

研究者从人物形象、写作特点、审美特征、科技伦理等维度对小说文本进行分析。比如,有学者指出在叙事学视野下,《三体》存在着“历史”和“末日”两种叙事模式。也有研究者从人物形象出发去探索《三体》中存在的哲学意蕴。

文本传播研究方面,研究者从翻译、海外传播、比较文学、影视化等角度对文本的传播进行了分析。比如,有学者结合数字时代多媒体技术,对刘慈欣作品的海外传播进行了研究。也有学者从比较文学的角度探究《三体》走向世界文学界的传播路径。

相较于刘慈欣的相关研究,其他作家的作品研究多集中于文本分析领域,未能形成多学科多领域的研究局面。

其他作家作品研究文献数量占比如下,研究者选择最多的是郝景芳的《北京折叠》,占该主题领域研究文献总量的8%;其他作家如韩松、王晋康、陈愀凡、刘宇昆的占比分别是5%、6%、3%和2%。如有学者通过对韩松科幻作品的解读,总结出韩松小说“诡异而多释”的特点。

总体而言,新世纪以来,关于科幻小说作家作品的研究可以分为经典作品和其他作品两个部分,在这两个部分的比较中,体现出鲜明的不均衡发展。经典作品的重点分析对推动科幻小说理论深化和创作实践都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其他作品研究的匮乏依然呼唤着科幻小说研究的自觉。

2.关于科幻小说的基本理论研究

新世纪科幻小说研究的另一个主题是基本理论的研究。这一主题主要包含了小说核心问题、科幻史、主流文学这三方面。而科幻小说的理论建构多见于著作中,期刊文献在这方面表达有所欠缺。在小说核心问题方面,围绕着现代性的和软硬之分等展开。

比如研究者指出科幻文学的核心命题之一就是对于“现代性”的阐述。

也有学者从现代性多元化的角度分析科幻小說,指出本土科幻小说力求在西方现代性和本土现代化之间寻求突破,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科幻小说。

还有学者对硬科幻和软科幻分类的形成以及对中国科幻产生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研究者指出“软硬之分”在引入中国时,具有强烈的目的性和功利性。而随着时代发展,“软硬之分”不再适用时,当下学者们提出了“稀饭科幻”“硬核科幻”等说法,均是当下学者进行的理论探索。在科幻史方面,围绕着科幻小说的纵向发展史和横断历史节点展开。

研究者大多将中国科幻小说研究分为四个时期,分别是清末民初、20世纪五六十年代、“文革”结束至80年代中期和20世纪90年代至今。也有研究者着眼于某一特定时期,对科幻小说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进行了详细阐述。如研究者着眼于当代,指出目前科幻文学具有杂糅性、衍生性、现实指涉性等特征。也有学者着眼于20世纪80年代的作品,指出当时的科幻作品具有市场化和现代性焦虑等特点。

在主流文学研究方面,主要围绕科幻小说是否能融入主流文学展开。这一方面的研究随着时间的变化,研究者们有着不一样的共识。

在本世纪前十年中,由于当时科幻小说文学性较弱,学者还在对科幻的未来充满忧虑。而随着科幻小说创作的不断丰富,有学者从本土科幻作品的欣欣繁荣和国外科幻主流化的趋势两方面论证科幻文学正在向主流文学靠拢,并且将科幻研究称为近些年当代文学研究中的“新显学”。

总的来看,新世纪对于科幻小说的理论研究进一步明晰了科幻小说的内核,厘清了科幻小说的发展脉络,为本土科幻小说的理论建构奠定了基础。

3.关于科幻小说的社会研究

关于科幻小说的社会研究也是新世纪科幻小说研究的主题。主要围绕乌托邦、赛博朋克和人工智能展开。在乌托邦方面,晚清科幻小说中乌托邦主题具有强烈的政治倾向,而当下中国科幻小说中的乌托邦主题已经遭到戏谑和反讽,具有了反乌托邦和恶乌托邦等复杂的意义。

如,有学者指出王晋康的《蚁生》是中国反乌托邦科幻的作品之一,是一个以“文革”为故事背景,具有“伤痕文学”特征的作品。在赛博朋克方面,主要包含概念梳理和其他角度多维解读两方面。赛博朋克是科幻小说的亚文类,有学者将赛博朋克小说定义为“一种聚焦信息技术等前沿科技的后现代科幻小说”并且指出这类小说特点是重视人文。

也有学者指出赛博朋克小说中呈现的空间具有当代大城市的后现代特征。还有学者指出中国的赛博朋克与西方有所不同,在风格上依旧保持着欧美赛博朋克一致的奇特观感,但却始终保留着本土化的文学经验,揭示着中国现实生活中最隐秘的问题,把中国经验视为对抗晚期资本主义的话语资源。无独有偶,李广益教授在讲座中也提出了“社会主义赛博朋克”的概念。

在人工智能方面,主要围绕着阿西莫夫提出的“三大定律”、法律边界与道德伦理两方面展开。人与人工智能之间的关系,已经演变成社会问题。研究者们从伦理学的角度探讨着科学技术进步对人类社会价值观的冲击。随着人工智能、克隆人等技术的发展,会给社会带来一系列法律问题,因此有学者指出科幻文学的未来研究要和法学相结合,以此探讨当今法律体系在智能时代来临时依旧能维护着社会稳定的可行性。

总的来看,新世纪对于科幻小说的社会研究已经突破了纯文学的层面,研究维度不断多元化,涉及了伦理学、法学、后人类理论等方面。随着互联网与人工智能的发展,赛博朋克等新型科幻小说逐步走进读者的视野,与之而来的研究势必形成更大的研究规模,成为未来新的学术热点。

二、研究结论与展望

从文献计量学角度回顾新世纪我国科幻小说的研究成果,不仅为了直观呈现新世纪我国科幻小说研究的知识图谱,更重要在于可以反思当前该领域研究的不足。基于这样的思考,在肯定现有研究成果的同时,从研究主体、文本选择等方面提出几点尚待提升之处。

研究主体方面,通过对新世纪科幻小说主要研究力量的分析,可以发现该领域核心作者群还尚未形成,主要研究力量仅分布在少量的高等院校。

事实上,核心作者群对一个领域研究而言具有重要的奠基和引领作用。目前该领域研究队伍相对年轻化,力量较单薄。从该领域发文情况看,年轻学者占据主力位置,如李广益、贾立元等学者。

李广益教授所在的重庆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已经成为科幻小说研究新的研究力量,正在为我国科幻小说研究发光发热。由此启发,未来可以继续通过各类课题资助、凝聚核心研究团队等路径打造科幻小说研究共同体,不断扩大影响力,为未来科幻小说的研究凝心聚力。

文本选择方面,通过对新世纪科幻小说研究关键词共现和突现图谱分析,可以发现该领域研究角度多元化,但文本选择单一化。

研究者过度关注个别作家及作品,无疑会将其他作家作品置于角落。中国科幻小说自晚清发生,到今为止,已走过百年历程,时间跨度较长,发展过程曲折,若是该领域研究大多数都集中于个别作品,会严重影响我国科幻小说的全面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界的史料建设早已硕果累累,但具体到科幻文学,则相关史料远未得到充分整理,凭借坚实的史料基础别开生面的研究更是不多见。”因此,研究者要重视史料的发掘与整理,对现有文本进行整理与收录,进而为科幻小说研究提供更广阔的研究空间。

注释:

①按照文中检索条件共搜集到2153条文献。在此基础上,经过人工手动剔除匿名作者的文献,以及书籍名称、会议通知等与科幻小说研究不相关的文献,最终确定1640条为有效文献。

参考文献:

[1]陈悦,陈超美,胡志刚,王贤文.引文空间分析原理与应用:CiteSpace实用指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2]杨宸.“历史”与“末日”——论刘慈欣《三体》的叙述模式[J].文艺研究,2017,(02):29-37.

[3]李广益.罗辑的决断:《三体》的存在主义意蕴及其文化启示[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8,(12):1-16.

[4]吴攸,陈滔秋.数字全球化时代刘慈欣科幻文学的译介与传播[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28(03):33-45.

[5]吴瑾瑾.中国当代科幻小说的海外传播及其启示——以刘慈欣的《三体》为例[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06):172-184.

[6]李广益.诡异与不确定性——韩松科幻小说评析[J].当代作家评论,2007,(01):102-106.

[7]吴岩.科幻文学论纲[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1: 218.

[8]汪晓慧.先锋·异托邦·后人类:中国科幻文学的“可见”与“不可见”——宋明炜《中国科幻新浪潮》[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1,(06):249-258.

[9]姜振宇.科幻“軟硬之分”的形成及其在中国的影响和局限[J].中国文学批评,2019,(04):149-156+160.

[10]赵臻.中国当代科幻文学特征简论——以中国当代影视作品为例[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38(02):103-109.

[11]尉龙飞.转轨时代的困惑和反思: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中国科幻小说中的想象与现实[J].科普创作评论, 2022,2(01):43-54.

[12]李静.作为“新显学”的中国科幻研究:认知媒介与想象力政治[J].当代作家评论,2022,(01):80-86.

[13]郁旭映.中国当代反乌托邦和恶托邦科幻小说比较研究[J].扬子江评论,2019(04):36-44.

[14]帅仪豪,王欣.赛博朋克小说文类研究[J].当代外国文学,2022,43(01):135-142.

[15]王一平.赛博朋克小说中的赛博空间与新生命形态:论吉布森的“蔓生三部曲”[J].外国文学,2020,(03): 15-26.

[16]陈榕.赛博朋克小说的崇高美学[J].外国文学, 2022,(01):159-171.

[17]尉龙飞,李广益.中国科幻研究新时代——科幻研究青年学者论坛述评[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0, (12):251-258.

[18]李广益.史料学视野中的中国科幻文学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131-141.

猜你喜欢

可视化分析
基于大数据的港口煤炭物流可视化分析平台
近十五年国外大学生就业研究的进展与趋势
基于Citespace的商业生态系统研究可视化分析
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研究: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我国职业教育师资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声波吹灰技术在SCR中的应用研究
可视化分析技术在网络舆情研究中的应用
国内外政府信息公开研究的脉络、流派与趋势
我国教育技术领域眼动研究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可视化分析在医院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