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2023-05-30范相婷

学周刊 2023年15期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应用策略重要性

范相婷

摘 要:在科学技术和现代经济不断发展的社会背景下,教育事业也迎来了改革和创新的浪潮,微课的出现和应用便是改革浪潮中的重要表现。文章以时下教育背景为依托,探讨了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微课的重要性,并从课前自学、课中导学、课后作业以及课外实践四个阶段,探索微课的应用策略,构建起微课与教材内容、小组学习、学科历史、知识难点、虚拟情境和知识模型等要素有机融合的现代化教学体系,将微课作为辅助学生学习的支架,使其牢牢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技能,从而达到提升学习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微课;高中信息技术;重要性;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3)15-0127-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15.042

高中信息技术是一门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的学科,既要求学生理解学科理论知识,也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实践技能。针对高中信息技术的学科特征,教师在教学时要为学生提供学习理论知识和锻炼实践技能的机会,而微课技术和素材便是达成这一需求的最佳手段和工具,将微课与信息技术教学紧密融合起来,既能够让学生通过微课了解学科知识的属性和本质,也能够在制作微课的过程中完成知识建构和总结的任务,从而达成新时代教学和教育任务。

一、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微课的重要性

现代社会中,信息技术已然成为人类应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也已经被列为高中教育的重点内容,基于此背景,将微课应用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具有重要价值。教师通过微课这一直观、动态的形式展现抽象化、平面化的信息技术知识,有助于激活高中生的视觉思维,让他们借助视觉感官的刺激和反映,将信息技术学科知识转化为图像化的认知体系,从而建构知识和数据储存库。而从信息技术教学视角展开分析,微课技术和手段的应用,推动了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发展,能够转换课堂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讓他们主宰自己的学习过程,长期发展下来,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便能具有参与度高、实践性强等特征[1]。总之,微课技术的应用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举措。

二、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在课前自学中应用微课,培养自主意识

众所周知,课前阶段是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教师可以为学生指明预习任务,让他们在预习的过程中形成自主意识。而综合来看,微课能够为学生的自主预习和合作探究提供抓手,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微课展开课前自学活动,养成乐于思考、主动探究的良好习惯,最终形成强烈的自主意识和主体思维。

1.微课与教材内容的有机结合。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教材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和思想,是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主要来源。因此在课前自学阶段,教师应将微课与教材中的内容结合起来,在学生开启自学活动之前,于视频中融入学习支架、学习目标等,指导学生通读教材、提炼重难点知识,让学生能够有序、有条理地整合和梳理教材中的主要内容,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串联起来,并在对比和分析的过程中,明确后续学习活动的基本方向,在此基础上,高中生即可对信息技术学科的主要教学内容有所了解,也能初步建构起知识框架[2]。另外,在设计和制作微课视频时,教师也要关注高中生的精神和思维发展状态,以高中生感兴趣的购物软件、互联网搜索引擎等为案例,自然而然地引入预习内容,创新微课视频的形式,让学生能够快速被微课视频吸引,并能集中分析和整合教材中的内容。历经这一过程,学生就大致理清了教材中涵盖的基础概念、语言密码和程序符号等,这样既能完成自学任务,也能为参与高难度的教学活动奠定基础。

2.微课与小组学习的有机结合。自学不仅包含个体的自主学习活动,也涵盖了不同个体组成的联合体。在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自学阶段,为培养高中生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和合作互助的意识,教师可以将小组学习作为重要的教学形式,将其与微课结合起来,通过微课视频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提供自学资源,激励学生与同伴展开互助和分工,在搜集学习资料、解读关键问题的过程中,完成课前合作学习任务。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结合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以及社会热点话题,引入时事热点话题,将其作为课堂小组讨论的重点,围绕该话题制作精简的微课视频,于课前组织学生展开合作讨论,在小组内设置资料搜集员、主辩手等职位,针对同一个问题展开理论分析和实践操作。等学生知识逐渐深厚、技能逐渐熟练时,教师可为各小组创建专题化的课前辩论活动。为了让各小组明确辩论的流程和各阶段的主要任务,教师可以将微课视频作为辅助工具,通过播放微课视频清晰展现活动流程,如此,信息技术教学的课前自学阶段,便能形成个体积极参与、小组互帮互助的教学形势,这也为信息技术教学提供了发展的驱动力。

(二)在课中导学中应用微课,强化教学效果

课中导学是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主要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扎实地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操作技能,并理解信息技术学科知识在现实社会中的作用。为凸显课中导学的价值和作用,教师可以应用微课技术和手段,以此达到强化教学效果的目标。

1.利用微课呈现学科历史。计算机是近现代社会的产物,从其诞生到被编写入教材中,涵盖了经济、政治、科学和文化等多个层面的发展历史,这些历史要素对于计算机教学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计算机知识的来龙去脉,增强计算机教学效果。在高中阶段的计算机教学中,教师要将学科历史作为关键的教学内容,于课中准备时期,搜寻与计算机理论相关的研究文献、著作和实物作品等,将其整合于同一个微课视频之中,形成图文结合、动静结合的教学素材,并于课中导学阶段,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播放微课视频,带领学生共同溯源计算机学科的发展历程,让他们从多个视域出发,分析计算机为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和变化,以及在发展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就,从而帮助学生寻求探究切口。在微课视频的辅助下,学生既能从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了解计算机的诞生和发展历史,也能从时间角度探索计算机在不同阶段的重大发现,这样方可帮助学生了解学科基础知识,使他们更为牢固地记忆和掌握知识和技能[3]。

2.利用微课展现知识难点。在以往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多以口头讲解、单向传输的方式,向学生传送知识,学生虽然能够习得一定的基础知识,但是难以掌握重点知识,也很难将知识点运用于实际操作之中,这对信息技术教学的顺利发展造成了一定阻碍。对此,教师应明确自身的职责和任务,以强化课堂教学效果为主要目标,利用微课视频展现信息技术的知识难点,将与知识点相关的要素,借助图片资料和三维动画资源呈现出来,让学生从动态化与直观化相结合的模式中,了解基础知识中包含的概念、理论等,从而轻松解决疑难问题,这样既能够减轻高中生的学习压力,还能够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另外,针对教学难点中难以被学生理解的要素,教师也可以利用微课视频的暂停、放大等功能,让学生了解知识的细节之处和不同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联,使他们在精准指导下,顺利渡过学习难关。

3.利用微课创设虚拟情境。信息技术是一门兼具理论和实践性质的科目,既要求学生扎实地掌握大量的理论知识,也要求学生能够熟练运用相关技术解决具体问题,而只有在教学中设置驱动性的任务,让学生产生动手实践的欲望,才能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高度融合。基于这一诉求,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创设虚拟情境,在情境中融入驱动性的任务,将学生带入现实生活的某种场景中,让他们在情境的引领下明确自身的任务,并将已经掌握的技能和习得的知识运用于实践中,积极思考和探寻解决问题的办法,以此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的多元发展。而在利用微课创设情境时,教师要注重融入生活事例,以高中生熟知、了解并且感兴趣的例子,作为微课视频中的主要素材,通过具体案例展现出信息技术与现实生活之间的紧密关系,让学生明确信息技术等领域的知识在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价值,从而以浅显的方式呈现深奥的信息技术原理,以此培育高中生的信息素养和时代观念。

4.利用微课构建知识模型。信息技术学科涉及的知识点众多,各知识点之间存在内部逻辑关系,而如何让学生领会知识间的关系、明确知识点的内涵,是教学中应重点解决的问题。为探寻到最佳答案、强化学科教学的效果,教师要着手构建系统化、立体化的知识模型,通过制作微课视频的方式,将结构清晰、内容简练的动态思维导图融于视频之中,并在导图中填充信息技术学科的基础知识,借助简单的符号、数字、文字和标记等,清晰地展现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并利用隐藏板块,将与知识点相关的案例插入到视频之中,让学生在文字、图片与视频转换的过程中,于脑海中构建立体、多元的知识体系,进而做好知识总结和复习工作[4]。此外,基于信息技术教学的特性,教师也可以试着要求学生主动制作微课视频,让学生在制作视频的过程中搜集和整合知识点,在这一过程中,高中生的知识结构会更加完善。

(三)在课后作业中应用微课,检验学习成果

1.以微课为载体设计闯关式课后作业。课后作业是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组成部分之一,它承担着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责任。为体现其价值和功能,在课后作业的设计和布置环节,教师可以设计闯关式的课后理论作业,提前搜集和整合课程教学中的基础理论知识,设计出具有难度差异和创新形式的基础理论习题,并将其融入同一个微课视频之中,让学生在分析和解读微课视频时,逐一解答微课中涉及的知识,以此达到检验学生知识基础的目的。此外,为了将学生的注意力和興趣集中于课后作业中,教师也可以采取竞赛的方式,引导学生与其他同伴比较答题的准确率和速度,在比较的过程中明确自身的优势和弱点。同时,教师也可以采用积分制,将观看微课视频作为课后作业的常规形式,引导学生将自身的答题情况记录下来,并自主计算得分,从而激活学生内心的胜负欲,进而深化闯关式课后作业的实际效果。

2.以微课为载体布置操作式课后作业。除了夯实理论基础之外,信息技术学科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具有较高的要求。为此,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为主要目标,以微课为载体布置动手操作式的课后作业,结合信息技术专业的发展要求,设计与社会热点、时事内容相关的微课视频,在视频中体现出操作式作业的内容、要求、阶段性目标等,引导学生根据微课视频中涉及的素材和资源,利用已有知识和技能分析和完成作业,并于操作过程中解决现实问题。此外,在微课视频中设计和布置操作式的课后作业,教师要注意因材施教,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个性化作业方案,可以以分组形式进行,将解答同类作业的学生集中在一个小组之中,让他们共同观看微课视频,解读作业的具体考查方向和目标,使学生能够在完成操作式课后作业的过程中,获得扎实的实践技能。

(四)在课外实践中应用微课,开拓教学范围

传统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多以课堂为主要场地,以课内教学为主要形式,学生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知识、参与互动,这导致他们获得的信息和知识有限,无法形成更为系统的知识体系,也难以将习得的知识运用于实践。针对此种情况,为开拓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范围、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教学的范围拓展到课外,以课外实践的方式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微课视频这一载体,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不同领域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方式,并在职业体验、企业实习等课外实践活动中,有规律地运用课内学习的知识和技能,然后针对自身的体验和实习情况,制作成汇总微课视频,将自身在实践中收获的知识、得到的信息以及获得的感悟等融入微课视频之中,再与教师和同伴展开分享和交流。在此基础上,学生就能够不断拓展信息技术知识储备,他们的信息素养也会逐渐得到提升。

三、结语

教师以微课作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工具和手段,将其与教材中的内容以及小组学习方法结合起来,并利用微课呈现学科知识、展现知识难点、创设虚拟情境、构建知识模型、设计闯关式课后作业,能够充分体现出微课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的作用,既有助于高中生形成自主学习和实践探究的意识,也能强化学科教学效果、检验学习成果,让学生借助微课中的内容看到广阔的外部世界,从而在增长见识的基础上,形成信息素养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夏春婷.高中信息技术微课教学探究[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1(5):43.

[2] 陈文莹.浅谈微课技术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课堂内外(高中教研),2021(6):113.

[3] 王大庆.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华夏教师,2021(30):77.

[4] 严莉.巧用微课教学提升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实效性[J].新课程,2021(23):141.

猜你喜欢

高中信息技术应用策略重要性
“0”的重要性
论七分饱之重要性
高中信息技术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读《边疆的重要性》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