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有制造企业标准成本法下成本核算问题研究

2023-05-30仝乐

时代商家 2023年19期
关键词:财务信息化成本核算

仝乐

摘要: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提升竞争力是国有企业保持自身优势与时代同步迅速发展的重要手段,而成本的精确与否将直接关系到产品定价、经营策略的制定等。由于国有制造企业的成本核算涉及企业生产相关的各个环节,涉及到的产品结构繁杂、参与人员众多,因此成本核算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成本优势是企业保持竞争力的有力保障,也是每一个企业所追求的理想目标,这就必须着力降低成本,减少费用,实行科学化的成本核算方法对企业成本进行有效控制,才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本文以实际操作中常见的问题为切入点,并结合财务信息化等相关内容,对成本核算的问题展开论述。

关键词:国有制造企业;标准成本法;成本核算;财务信息化

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舞台上,我国的经济由落后到比肩世界强国,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健全,同时国有制造企业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威胁,为了提升公司获利,保证公司的经营,就必须对各方面的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选择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成本核算方法,可以使企业的成本核算更为明晰、精确,同时也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从而为国有制造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新活力。

一、标准成本法概述

(一)标准成本法的概念及适用性

在确定了标准成本后,根据标准成本和实际成本进行对比分析,计算出差额数据,并对其进行成本差异分析。成本差异分析是成本控制的一种的手段,它可以通过分析查找出成本差异的原因,从而对成本进行控制,对经营业绩进行评价。与实际成本法相比,采用标准成本法需要的适用场合更为苛刻,企业要有一个比较稳固的外部市场,并且客户对产品的要求也要比较平稳。

(二)标准成本法的重要性

如何运用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差异来进行成本管控,是衡量企业的最核心问题。目前,我国国有制造企业的生产经营模式普遍落后,经营模式单一,无法与市场经济相适应,而采用标准成本法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1.提升企业管理水平,降低企业管理风险

当标准成本被确定后,企业在生产制造中所产生的成本和支出将会有一个清晰的参考,标准成本作为成本控制的依据,是有利于事中的成本控制的,实际成本和标准成本的相差程度能衡量企业的管理水平,企业围绕成本差异及时进行有效调整,就能够很好的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从而降低企业的管理风险。

2.更好地反映出产品的单位成本,为企业提供经营决策

通过对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差异的分析,可以使生产环节更加规范化和程序化,可以使相关责任人更快的了解生产环节中成本的使用情况,可以及时建立成本核算中心,为企业确立目标利润提供了测算依据,有利于提高企业决策水平。

3.充分发挥监管职能,为考核工作提供依据

标准成本法为各采购、生产、销售等绩效考核提供了很好的便利,并将成本分解到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员工,并将差别与奖励相结合,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各个方面员工的工作热情,并对有关部门和员工的绩效进行评价,从而达到成本控制与费用管理的目的。

二、国有制造企业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一)实际操作中的一些共性问题

企业应用标准成本法的关键就是采用完整科学核算体系,制定出合理、可行的标准成本,并且能够帮助企业及时发现非必要损耗,实现成本控制,提高经济效益,在实际操作中多数企业都会出现以下问题。

1.制定标准成本后,未及时更新标准成本

许多企业在前期都会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来制订一个合理的、有可行性的标准成本,当确定一个适合的标准成本之后,他们就会立刻运用到在工作中去,而不再对标准成本进行及时调整。在面临着外界的动态和企业内部的动态环境瞬息万变的情况下,也没有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假如某个企业的标准成本因为某些因素而不能及时地进行调整,会对企业产生怎样的冲击呢?由于技术进步,生产工艺也在不断的改进,使用的原材料种类、数量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从而提升了生产效率,而不能对原材料的标准量、工人生产工时等进行及时的调整,从而导致了不准确的标准成本。一个企业所购买的材料要维持在几年内的时间里,价格不变是很困难的,若不能及时掌握材料的市场行情,不能适时地更新材料的标准值,则很可能导致标准成本的失真。

2.对制造费用的归集不准确,分配方法选择不恰当

首先,由于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高低不同,没有正确区分制造费用与期间费用,没有正确区分直接费用与间接费用,导致制造费用的归集不准确。其次没有選择恰当的分配方式对制造费用进行合理分配,影响了成本核算和产品成本归集的准确性。在同一个生产线上生产多种工艺不同的产品,按照产量简单的分摊生产线上的制造费用,会造成工艺复杂产品的成本被低估,因此定价也偏低,结果卖的越多企业亏损越多。数字化时代,标准化产品逐渐被千人千面的个性化产品取代,管理者不仅要了解不同产品的成本,更要精细到每一个订单,每一个客户的成本信息,这对成本管理提出了更高的

挑战。

(二)国有制造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水平不高

当前,我国大部分国有制造企业缺少整体的数据计划、统一的数据管理机制以及建立健全的数据管理系统、财务信息系统等,我国的金融财务信息化系统建设还不够完善,难以对企业进行有效的数据和智能的判断。

1.成本数据获取信息不足

当前,国有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时,所需的基本数据涉及到采购、生产、研发、营销等各环节,各部门根据自身的业务需要,建立对应的业务资料,而不涉及到与其它部门的关系,特别是与财务系统的关系较为疏离。由于数据的获取方式比较落后,大部分的数据都不能直接上报,而且基本的成本数据格式和物料代码不一致或者不唯一,大部分都是手工统计、考核和填报,财务部门在处理成本数据的时候,更容易得到直接的成本,间接性的成本获取困难。还有一些数据必须通过估计处理或重新计算来获得,但由于缺乏成本相关数据的资料,所以不能将其与标准成本进行对比分析。

2.数据信息化管理水平低

5G时代的来临,我国信息化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各行各业的信息化建设也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在国有制造业企业的成本核算过程中,通常会使用ERP信息系统完成信息化管理,目前很多企业会借助外部软件企业协同策划开发ERP信息系统,但实际上外部软件企业对本企业了解不透彻、不全面,所开发出来的软件系统并不能符合企业供、产、销各个环节的运行要求,甚至在运行过程中频繁出现问题,导致信息化系统无法正常使用,更加影响工作效率,数据的准确性也大打折扣,并且直接会打击企业一线员工使用信息化手段的积极性,从而使信息化建设形同虚设,不利于企业的信息化

建设。

(三)缺乏完善的成本核算管理体系

无论从标准成本的制定、生产全过程的监管还是成本差异分析后的绩效考核,都需要健全的成本核算管理体系来把控全局。目前我国的生产制造企业大多具有产品涉及范围广泛、生产流程多、产品结构错综复杂等特征,缺乏相应制度进行约束导致成本核算无法确准获得。

(四)缺少一支高质量的成本会计专业队伍

在国有制造企业的成本核算中,会计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是具有高素质的财务专业人员。没有专业的财务人员,即使其他的条件再好,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然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很多国有企业都在不断地削减管理人员,以节省各项费用的开支,导致员工身兼数职,因此,在从事专业的成本核算工作时,员工的精力会受到限制,不能有效地完成各项工作。此外,由于成本核算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如果是由其他会计岗位的员工进行兼职管理,或者成本会计自身的业务能力有限,就会出现核算失误、数据失真等问题,从而导致企业管理层因提供的成本数据不精确,造成决策失误,甚至会对公司的经营产生不利的影响。

三、标准成本法下国有制造企业成本核算问题的改善策略

(一)加强会计实务操作规范,提升成本核算质量

就企业来说,制定了标准成本后,产品成本的核算才算是刚刚开始。通常标准成本制定的牵头单位应每年进行一次标准成本的评估,并根据年度完工产品成本进行差异性分析,以判断不正确的标准成本产生的原因。

1.及时更新标准成本

若出现标准成本不准确的情况,要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并通知责任单位,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剖析,并编制出成本差异报告,在得到上级批准后,对标准成本进行及时的调整。除了需要进行周期性的评估之外,当市场环境,组织架构,关键技术,机器设备、产品种类等外部和内部的条件产生了较大的变动时,也应当对其进行相应的调整。例如,当企业投入了先进的机器设备,生产工艺发生改变,产品合格率不断提升,生产效率得到了大幅提高,这时就需要及时搜集生产工时等有关资料信息,与之前的标准工时进行分析对比。若生产工时大幅度减少,那么就应该适时地调整生产工时的时间。在发现成本差异时,根据分析结果对有关的人员进行相应的奖励和惩罚,既可以提高成本核算的精确度,又可以加强对员工的责任成本的认识,这样可以有效地提升整个企业的成本。

2.采用合理的方法对制造费用进行分配

只有正确地归集制造费用,才能实现制造费用分配合理性。根据企业生产的特点来选择合理的方法,同时要注意区分分配标准与生产消耗费用之间的相关程度,从而确保制造费用的正确和合理的配置。比如,两种不同的产品生产的速度都很快,在时间方面没有任何差异,这时就可以按照产量来进行分配;而生产的两种产品时间长短不一样,有明显的的差异,这时选择工时分配法当然也就合理一些。

(二)充分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益

在我国大部分国有制造企业中,生产统计工作往往存在着各个环节的协作能力差、生产统计工作强度大、人力资源配置有限等问题,由于成本会计处理不到位,对企业的生产效益和会计处理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在新时代的市场经济活动中,国有制造企业一定要重视信息化建设,为了使产品的费用计算工作能够成功地进行,采用现代的信息技术进行生产。

第一,建议企业根据自身的情况,建立总体的数据规划,数据统一管理机制,形成完善的数据管理体系,各个部门协同作业时,保证相关数据是可以相互勾稽关联的,确保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唯一且能共享,从而达到满足企业数据分析和智能决策的需求。第二,为解决国有制造企业信息化程度有限的问题,运用ERP信息技术,实现了在生产过程中事前、事中、事后的科学管理,实现了从供、产、销各个环节的实时监控,通过各种基础信息的输入,系统会进行比较计算,产生对应的报表;降低人为因素造成的错误。当前许多企业都会利用外部软件企业合作规划 ERP信息系统,但事实上,外部企业对本企业的认识不够透彻、不全面,所研发的产品不能满足企业供、产、销等各个环节的需求,而且在生产中经常会发生故障,造成企业的信息不能正常使用,从而更影响工作的效果;而且还会影响到一线人员对信息技术的运用,让信息化的效果变得微乎其微,对企业的信息系统也有很大的影响。

(三)健全成本核算管理体系,推动企业成本核算工作的顺利进行

从小处着手,健全的成本核算管理体系是企业的基本工作。对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成本核算方法、生产全过程和生产人员生产过程进行了严格的规范要求,并做到了所有的工作都符合标准,达到了公司的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健全的成本核算管理体系可为企业的各生产过程的成本和费用的计算提供有效的参考,并对其进行成本控制,对其工作人员的工作流程是否合规进行有效的监控,从而保证了产品的质量,生产过程中对出现的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得出正确的生产成本构成,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提高生产效率。

(四)强化财会队伍建设,提升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

从最初的持证上岗到如今的会计资格证书的废止,看似使财务人员进入行业的门槛有所下降,但事实上,财政工作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我国的经济形势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金融体系和会计标准的不断修改中,财务工作者必须贯彻终生的教育理念,否则将无法满足当前金融工作发展的需要。成本核算工作是财务核算中最重要的一個环节,要充分发挥成本核算的作用,就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关专业财务人才的培养,不断提高成本核算财务人员的素质。一方面需要企业强化培训意识,创造良好的业务交流学习氛围,学习最新的前沿知识,提升本企业的财务人员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并且能够应对信息化建设下的成本核算工作。另一方面还需要企业不断完善人力资源配置、薪酬机制以及用人机制等,提高成本核算会计的待遇,引进更多专业性财务人员,在引进的过程中确保其不仅具有相关专业知识,还具备较高的综合分析能力,以便本企业的财务人员与外聘专家能够拥有更好的交流平台,建立一个高水准的企业成本会计队伍。科学的薪酬制度有利于保持财务专业人才的稳定,适当的奖励与惩罚可以有效地激发财会员工的工作热情,使企业的成本管理更加有效。

四、结束语

总之,实施成本核算是国有制造企业生产经营和发展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成本核算有助于把握我国制造业在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比较,从而提高其制度体系、经济效益、市场竞争力和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因此,国有制造企业务必十分重视成本核算,提高成本核算观念,扩大其成本核算范围,构建健全的企业成本会计制度,保障科技资源的有效使用,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冠辉.对国企制造费用核算处理的探微[J].财经界,2020 (05):49-50.

[2]王建人.标准成本法在制造企业中的应用探析[J].投资与创业,2021,32 (11):75-77.

[3]李向伟.关于强化国有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与管控问题的分析[J].现代商业,2022 (19):157-159.

[4]吴颖红.制造业企业成本核算与管理探究[J].活力,2021 (17):106-107.

[5]王淑芳.制造业企业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和措施分析[J].纳税,2021,15 (09):185-186.

猜你喜欢

财务信息化成本核算
产品成本核算方法之我见
事业单位的成本核算
电气工程项目成本核算与控制
浅析我国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的有效对策
成本核算与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及完善对策
高校财务信息化问题探究
如何做好工程投标的成本核算
“互联网 +”与高职高专财务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