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冠疫情背景下医学生心理重建模式构建研究

2023-05-30万知涵罗湘莲

成才之路 2023年2期
关键词:新冠疫情长效机制医学生

万知涵 罗湘莲

摘要:促进疫情下医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使其成长为具备良好心理素质的医疗卫生人才,对全民健康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深入分析疫情下医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研究影响医学生心理重建的有效因素,提出适用于新冠疫情下医学生心理重建的干预模式。新冠疫情背景下医学生心理重建长效机制的实践路径主要包括心理援助多维介入专家化,心理健康主题教育辐射化,心理危机干预评估及时化。

关键词:新冠疫情;医学生;心理重建;干预模式;系统模型;长效机制;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02-0053-04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XJK20CXL003)研究成果

新型冠状病毒在全球的传播,已成为突发公共卫生重大事件。为了防控疫情,教育部2020年发布了“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通知,要求采取政府主导、高校主体、社会参与的方式,共同实施并保障高校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在线教学。《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指出:“发生自然灾害、意外伤害、公共安全事件等可能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事件,学校应当及时组织专业人员对学生进行心理援助。”心理援助与心理重建密不可分,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心理援助有效机制是心理重建模式构建的基础。关注新冠疫情影响下医学生主要心理问题,形成医学生心理重建系统模型,探索心理重建长效机制的实践路径将有助于医学生心理重建模式的构建,进而提高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一、新冠疫情影响下医学生主要心理问题

1.生活空间过密导致群体性情绪失调

公共卫生危机事件的不可预知性、无法确定性能够造成群体性的恐慌心理。由于疫情,人们一旦身体出现不适,可能就会与公共卫生事件联系起来,从而加剧抑郁和焦虑等负面情绪,导致患抑郁症、焦虑症和强迫症的风险增加。居家无法外出、因疫情所致家庭损失、家庭成员生活空间的高度重合等都是医学生产生抑郁、焦虑情绪的可能因素。疫情稍缓后回校,仍因封闭式管理无法外出,因宿舍成员之间产生摩擦却得不到释放,导致情绪压抑或爆发。这种情绪失调的状态会影响学生的成长。

2.重大突发卫生事件引发的职业迷茫

大量疫情相关信息在网络中传播,其中存在着一些从众的、非理性的表达,这容易使学生产生心理应激反应。在负面情绪的影响下,医学生可能出现睡眠障碍、进食困难、决策失误、社交退缩、强迫上瘾、注意力下降及适应性不良等情况,严重者甚至出现适应性障碍、急性应激障碍等问题。这会使医学生对自身职业的前景产生迷茫和困惑,对自身未来的职业发展产生担忧。

3.疫情下的课程形式导致学生学习压力加大

医学专业的专业性极强,缺少实操环节会使学生理解的难度变大,而线上课程无法满足医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实践需求,这会加大学生的学习压力。同时,网络教学模式无法使教师像线下授课时对学生的上课情况一目了然,难以及时反馈学习效果。学习环境的改变,可能会使学生无法高效投入学习,仅靠学生自控力和自律性无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样学生就容易对理论知识理解不透彻,对实操技能不掌握,会使学生的学业压力加大,以致严重影响学生的心理。

通过调查可知,新冠疫情引发的不良生活事件会导致医学生出现心理压力、学业压力、情绪困扰等。疫情影响下医学生的心理情况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类学生可通过自身调节完成心理建设,弱化在疫情中感受不良的部分。第二类学生长期处于提心吊胆、紧张不安、焦虑状态,主要表现为慢性持续、难以自控的担忧,无法准确认知当前状态是否存在威胁和风险,以致出现闪回、选择性遗忘、强迫性行为。第三类学生存在对疫情资讯的一种异常的精神反应,对任何与疫情相关的资讯持抗拒状态,出现恐慌噩梦、情感解离、失忆麻木、易怒警觉等应激反应。新冠疫情给医学生带来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但通过正确的心理干预可以减轻紧张、焦虑、失眠、注意力下降及适应不良等症状,有利于医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为此,医学院校必须对学生进行心理重建教育。针对目前已有研究数据,本文尝试提出相应的心理社会支持模型,以完成医学生心理重建模式的构建。

二、形成疫情下医学生心理重建系统模型

针对疫情下医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发现个体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反应,具体情况随性别、年龄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对医学生开展的心理干预有其必要性且需要及时,以避免出现紧急心理事件。

开通网络心理咨询渠道,有利于疫情下心理干预工作的顺利进行。网络咨询中常运用的理论与技术包括叙事疗法、焦点解决疗法及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治疗是由A. T. Beck在60年代提出的短程结构式认知取向的心理治疗方法,其优势在于短平快。简易认知行为治疗是近年国际上流行的短期心理疗法,主要在初级医疗机构针对焦虑症使用。而针对国内广泛性焦虑个体的简化认知行为治疗操作手册已运用到临床并进行对照研究,实用性强。本研究结合疫情下医学生心理变化的特点,运用简化认知行为疗法,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医学生进行心理干预。

结合以往研究数据,根据实际情况优化目前的心理干预手段。目前最新修订的基于简化认知疗法的心理干预的要求如下:心理干预实施者资质应为应用心理硕士研究生、两年认知取向理论学习、获得国家心理咨询师证书,并具有三年以上高校心理工作经验,定期接受认知行为取向的督导师督导。简化认知疗法心理干预工作原则上务必将主题内容重点突出,在每次面询与训练中体现“认知—情绪—行为”概念,将公共卫生事件所带来的“感受”提取成“认知”,再进一步理解自身的情绪与行为模式,从而实现心理重建。简化认知疗法的心理干预流程分为三个阶段:前期咨询准备阶段、中期咨询实施阶段、后期咨询评估阶段。第一,前期咨询准备阶段需要明确咨询前提及说明简化认知疗法手册使用方法。咨询前提的內容包括疫情对个体的影响程度、严格咨询设置、评估来访者情况、签订保密协议等。简化认知疗法手册使用方法包括三个部分:主题内容、方法介绍和附表,需介绍基于简化认知疗法的咨询主题、每次线下训练的内容及时间、附表填写细则等。第二,中期咨询实施阶段需要采用线上视频面询+线下互动训练的形式。线上面询包括三次晤谈,每次四十五分钟。第一周、第四周、第九周进行线上视频咨询,十二周线下训练的内容同步进行,主题内容为建立咨询关系、合理正确认知、建立支持系统。十二周线下互动训练开始之前,需建立心理干预训练联络群。反馈家庭作业、干预技术训练、巩固理性认知是线下互动训练的重要手段。第一周到第三周的重点是建立咨询关系、觉察技术训练。线下训练的项目包括呼吸空间练习、叙事写作练习、学会识别负性自动思维与愉快生活事件体验。第四周到第八周的重点是合理正确认知、负性思维矫正技术训练。线下训练的项目包括负性思维归类(技巧挑战:分散注意力、中断法、行为验证)、负性思维矫正(技巧挑战:验证法、去灾难化、重归因)、合理认知方式(技巧挑战:认知演练和应对卡片)、中断恶性循环(技巧挑战:寻找回避模式、中断恶性认知循环)、解决问题方法(技巧挑战:任务分级和问题解决过程评价)。第九周到第十二周的重点是建立支持系统、暴露技术训练、评估干预效果。线下训练的项目包括练习暴露技术、回顾行为技术、绘制社会支持系统饼状图。附表在每次线下训练结束后填写,针对个体具体情况,将反馈情况汇总成册,形成自助手册。原则上十二周内完成心理干预工作,全过程定期接受督导师的指导。同时还要重视家庭作业,需要及时评估反馈完成情况;组建有效的朋辈支持性团体,增强学生之间的社会联系;根据来访及咨询师提出的相关建议,完善简化认知行为心理干预操作手册。另外,后期咨询评估要及时追踪,对个体的疫情认知情况、情绪状态稳定情况、危机应对行为模式等进行回访,完成心理干预效果评估。

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危机影响下的心理援助与心理重建密不可分。心理援助目的在于帮助危机人群诊断创伤和消解痛苦,侧重针对具体情况进行短平快的心理应急应对,提供外部强有力的支持。心理重建则强调实现长效心理援助机制,着力于危机人群内在的自我重塑,其核心是将“他助”转化为“自助”。建立社会心理支持系统,政府在心理教育重建中的地位毋庸置疑,政府所提倡的价值理念能够引导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疫情下医学生心理重建系统框架模型将心理援助工作划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目标为稳定学生情绪,进行大面积的疫情心理宣传,消除疫情带来的广泛性恐惧感。整合专业的心理教育专家、心理援助部门和教育部门,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第二阶段目標为促进自我探索,通过相应的心理干预手段提升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帮助医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重新建立对职业前景的信心。第三阶段目标为完成心理重建,通过价值观引导帮助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面对突发的社会事件时,一个人的价值观往往会决定其个体行为。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积极对青少年进行价值观引导,可以使青少年对社会环境加深认识。本研究面询与训练中的干预手段就是基于简化认知疗法,使青少年更好地理解自身的感受及行为模式,更快地将感受转化为认知,通过认知—行为重建达到心理干预的目的,通过价值观引导使青少年正确认知社会环境。

三、探索心理重建长效机制的实践路径

公共卫生重大突发事件会引起医学生关于医疗事件的心理联想,有可能使其对自身所从事的职业的前景产生怀疑。因此,心理危机干预是引导医学生正确看待职业前景的重要方式。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由于具有复杂性、阶段性,因此需持续跟进,并构建相应的心理干预长效机制。而构建该机制需坚持协同性、科学性、普遍性原则,包括事前危机心理预防机制、事中心理应急干预机制和事后持续心理救助机制。而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是保证公共卫生重大突发事件心理干预有效的关键所在。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处于第五阶段的医学生需要通过获得同一感而克服同一性混乱,需要实现社会与个人的统一、个人主观与客观自我的统一、个人对历史任务的理解与主观愿望的统一等。青少年思考世界的认知模式还未完全形成,而通过政府引导的价值观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发挥精神生活引导功能,能使青少年在产生恐惧时找到精神归宿。在心理重建过程中,加强对青少年人格的完善,持续维持心理支持系统才能达到长久的引导作用,实现心理教育重建的目标。在价值观引导心理重建的前提下,配套心理重建长效机制方能进一步巩固前期工作的效果。

1.心理援助多维介入专家化

学校启动联动防护的心理健康教育专门领导小组,负责全面规划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建立疫情公益心理线上援助平台,完善线上心理服务平台,充分拓展心理健康教育渠道,形成专职+兼职+全员的“金字塔”式心理健康教育队伍。首先,组织受过省内心理专业系统培训的专职心理教师进行疫情公益心理宣传,形成公益线上心理援助小组,每周线上值班,提供心理援助服务。其次,建立以辅导员为主体的兼职心理健康小组,对其进行培训后作为价值观引导工作的主干力量。最后,对朋辈、心理委员开展专题讲座,使学生心理工作者掌握识别学生心理问题的技巧和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等,以达到助人和自助的目的。同时,鼓励学生形成互助小组,加强学生与学校的联系。开展学生志愿者活动,帮扶困难学生。做好受疫情困扰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联合校级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提供针对性服务。从医学生心理特点和实际需要出发,将线上模式与心理健康工作有机结合,开辟心理健康工作的新渠道。

2.心理健康主题教育辐射化

坚持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通过心理健康课程教学、线上心理专题讲座等方法普及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在教学中,注重将知识传授和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培养和学习潜能的发展,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心理重建。通过发放公共卫生事件心理健康读物,针对疫情给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困扰提供疏解途径。通过各种渠道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疫情,增强学生抗击疫情的信心,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关键信息辨别能力,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同时,学校还引导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以心理学相关理论为指导,进行课题研究,将科研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其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

3.心理危机干预评估及时化

结合ARC模式(American Red Cross美国红十字会危机干预模式)、CISD模式(Critical Incident Stress Debriefing危机事件应激报告模式)、CCI模式(Classroom Crisis Intervention教室危机干预模式),完善和落实“五个早”预警机制和“五个一”危机干预机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干预,灵活运用心理危机干预技术,形成疫情下心理重建评估体系,及时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的有效评估。在三个阶段中对学生心理状态进行实时评估,了解心理干预效果。心理危机评估将使学生在心理危机干预中获得安全感、平静感、个体和群体效能感、联结感及希望这五项因素作为评估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进行更全面的评估分级响应工作,需针对预警预防、应急协作、及时评估做出详细要求。完善心理评估机制,运用具体数据科学合理地进行心理状态分析,提出相应的心理干预方案。通过线上心理评估方式针对心理健康情况进行自我监测。健全心理危机干预评估制度,明确要求心理干预相关工作规范。明确部门职责,确保心理危机干预流程顺利实施。落实全程评估、及时评估、追踪评估,务必保证心理干预流程实施到位。

四、结语

本研究实际应用的线上线下互动式放松训练方法建立在简化认知疗法的基础上,通过呼吸放松技术、负性思维矫正技术及认知行为等训练方法,帮助医学生对疫情形成正确的认知。结合团体认知行为疗法,运用十二周简化认知疗法顺利实施心理干预。心理干预过程中,学生形成的朋辈互助小组参与程度高、线上训练参与方式灵活、咨询师监督答疑及时。该方法适合作为对医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干预手段进行广泛推广,能够稳定学生情绪、促进学生自我探索、完成学生心理重建。医学院校应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建立以专兼职心理工作者为主体的多维干预模型,形成长效的医学生心理重建机制。

参考文献:

[1]米振宏,周爱霞,朱本娈.公共危机事件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创新开展[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1).

[2]李成齐.网络心理咨询研究综述[J].中国特殊教育,2007(05).

[3]朱智佩,张丽,李伟,张少伟,李春波.简化认知行为治疗操作手册的编制与临床应用评价[J].精神医学杂志,2015(02).

[4]郭靜,卢国华.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社区居民群体危机后心理重建研究[J].求索,2016(11).

[5]宁维卫,徐建.灾后心理重建与心理教育[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4).

[6]陈正权,肖旭.灾后学生心理重建长效机制探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02).

[7]伍新春,林崇德,臧伟伟,付芳.试论学校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构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Psychological Reconstruction Model of Medical Students in the Context of COVID-19

Wan Zhihan, Luo Xianglian*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00, China; Yiyang Medical College, Hunan Province, Yiyang 413000, China)

Abstract: It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health cause to promote the mental health development of medical students under the epidemic situation and make them grow into medical and health talents with good psychological quality. This article deeply analyzes the main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medical students under the epidemic situation, studies the effectiv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psychological reconstruction of medical students, and proposes an intervention model suitable for the psychological reconstruction of medical students under the COVID-19. The long-term mechanism of psychological reconstruction of medical students in the context of the COVID-19 mainly includes multi-dimensional intervention of psychological assistance, radiation of mental health theme education, and timely evaluation of psychological crisis intervention.

Key words: COVID-19; medical students; psychological reconstruction; intervention mode; system model; long term mechanism;mentalhealth

猜你喜欢

新冠疫情长效机制医学生
构建长效机制推进扫黑除恶治理常态化
关于构建审计整改长效机制的思考与探索
新冠疫情视阈下感悟“四个自信”国家共识
“心理成长任务包”助力学生安度疫情
建立三大长效机制 保障矿井长治久安
为资源下沉建长效机制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对医学生心肺复苏课程设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