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歌舞剧《郑律成》中音乐与舞蹈的关系

2023-05-30孙雯新

大观 2023年2期
关键词:歌舞剧舞蹈音乐

孙雯新

摘 要:音乐与舞蹈的关系是一个极难又极简单的话题,似乎专业学者乃至任何人都能就这个话题发表自己的言论与见解。在众多关于舞蹈的闲谈或讨论中都会涉及音乐,似乎有舞必有乐,舞乐不分家。舞蹈与音乐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共生共存的关系,比如说它们的共同点便是节奏,舞蹈可以通过音乐强化动作的节奏感,而音乐可以帮助舞蹈在整个过程中表达情绪、烘托气氛。舞蹈和音乐的结合可以使表演现场的氛围得到激发与强化,更能将欣赏者带入作品主题,使之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舞蹈动作和音乐节奏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诠释舞蹈时,演员结合音乐节奏的变化,展示舞蹈的情感变化。以歌舞剧《郑律成》为例,进一步探讨音乐与舞蹈的关系。

关键词:音乐;舞蹈;《郑律成》;歌舞剧

一、“军歌之父”郑律成

1914年8月27日,在韩国全罗南道光州杨林町的一个抗日革命家庭诞生了一位革命音乐工程师——郑律成。鄭律成,原名郑富恩,后更名为“律成”,原因是他当时在中国从事革命秘密工作,需要隐姓埋名。同时,这个名字也象征着“旋律之大成”,寄托了他想要用音乐来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美好期望。

郑律成是我国最杰出的作曲家之一,被誉为“人民音乐家”。他一生致力于无产阶级革命音乐事业,为中国文艺事业做出巨大贡献。他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在几十年的音乐创作与活动中,共写下了三百六十余首(部)歌曲,体裁范围广泛,包括独唱、齐唱、合唱、歌剧、儿童歌曲、电影配乐等等。他始终专注于创作反映人民群众生活的音乐作品,并且力求让作品反映时代的烙印,与人民群众的内心思想达成共识。尤其是在抗日战争期间,年仅二十多岁的郑律成,没有经过专门的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学习,却创作出了《延安颂》《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等紧扣时代脉搏、深入人心、鼓舞斗志的不朽之作。

《延安颂》用于歌舞剧《郑律成》的第二幕第二场,是一首曲调婉转而有力的作品。音乐由五个部分组成,采用复杂的三段式结构,并带有变奏。其中,第一部分和重复部分为三拍子,第二部分为行进式的二拍子。第二部分是强而有力的进行曲,具有战斗的气氛,与第一部分结尾的抒情气氛形成对比,但二者也都很精彩,并不突兀,反而有一种统一的感觉。“啊,延安!”这个带有六个八度音的情感短语在歌曲中多次出现,通过描述革命根据地自由、民主、和平的生活氛围,表达了作者对延安的真诚赞美和敬意,支撑了歌曲的情感爆发。凭借这首歌,郑律成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并加入了中国主要音乐家的行列。《延安颂》首演成功后,这首歌从延安传到全国各地的抗战中心,并迅速传遍全国。在国家危机时期,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爱国者在这部作品的激励下涌向延安。

二、郑律成作品中音乐与舞蹈的关系

民族歌舞剧《郑律成》是由延边大学艺术学院原创的,作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5周年的献礼作品,是吉林省2021年度文艺创作重点项目。该剧以1933年郑律成投身中国革命为起点,以《延安颂》《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的诞生,及其在革命圣地激励广大军民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前仆后继、勇往直前的奋斗为背景。在舞台艺术表达中,人物和事件被嵌入丰富的舞台语言,表现出思想性、抒情性、教育性、审美性。

(一)从音乐中寻找舞蹈创作的灵感

郑律成是中国著名的作曲家、人民音乐家,也是无产阶级革命音乐的先行者之一,被人民誉为“军歌之父”。郑律成的音乐创作源泉来自生活,其音乐也是生活的真实写照。他借助敏锐的洞察力,把自身所处的生活环境及生活体验转化为大脑中的创作灵感,升华为个性鲜明的音乐作品。郑律成的音乐总能给人以强烈的鼓舞,催人奋进。特别是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这首歌曲里更加能体会到战士们英勇无畏、奋勇向前的精神力量。

歌舞剧《郑律成》的尾声部分选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作为主题曲,主要原因是这首歌听起来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一部电影,时刻还原着那个时代的景象。舞蹈以昨天—今天—明天三个部分进行,编导在音乐的前奏部分采用群舞与独舞相结合的方式突出“郑律成”这个人物,以人流的翻涌来配合音乐雄壮的气势,通过视觉与听觉二者的结合体现出画面的叙事感,给人以娓娓道来的直观感受。中间部分音乐缓缓变低,编导通过舞台上的场景营造了两种不同的效果。其一,音乐的逐渐低缓与“郑律成”的奋力奔跑形成反差;其二,“郑律成”在桥上的情绪表达与群舞演员的动作静止及情绪形成反差,更加突出“郑律成”对革命的勇气与坚定的信念。之后进入主旋律部分,编导将演员比作战士,将舞蹈队形比作军队。一排一排的战士不断地前进着,迈着坚定的步伐,不断向前,目光如炬,坚定不移。这一部分表现了无论是革命时期的战士还是现代的青年人都是有血有肉、积极奋进的,会永远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奋勇向前,无所畏惧。

(二)从舞蹈动作中体现音乐情绪

在歌舞剧《郑律成》第四幕第二场中“太行山”舞段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表达战士们思念家乡的情感。舞蹈开始之前,战士们相互依偎在斜坡之上,没有华丽的舞蹈动作,而是仰望夜空、表情凝重等,体现了他们思念家乡的情感。接着是主人公“郑律成”和母亲梦幻对唱,两人相隔千里却能听到彼此的呼唤,共唱思乡之曲,映射出了战士们对千里之外家人的思念。台下朝鲜族姑娘的舞蹈动作,反映出战士们柔情似水的一面。作为背景的战士们神情低落,眼神凝重,动作时缓时急,表现出心事重重、内心脆弱,与台下朝鲜族姑娘相呼应。现实中不可能出现的梦幻对唱及战场上的朝鲜族姑娘为“虚”,战士们的真实反应为“实”。歌舞剧巧妙地将虚实相结合,不仅把思乡之子的人物形象塑造得惟妙惟肖,也把战士们对家人牵肠挂肚的思念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在音乐中炮火打响,人物角色迅速切换,战士们的眼神由凝重变为坚定,由思乡之子转变为坚韧之士,时刻准备着冲锋杀敌。舞蹈中出现的枪炮声与战士们手持的钢刀、长枪等装备形成鲜明的对比。在武器装备悬殊的情况下,战士们无畏生死,为了保家卫国慷慨地奔赴战场,体现了战士们精忠报国的崇高精神。

(三)重视音乐与舞蹈的统一

音乐和舞蹈之间的关系就像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是音乐的现实。在歌舞剧《郑律成》四幕二场中,编导从音乐的情感表达、旋律的变化、歌词的含义等多方面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在母子之间架起了桥梁,编创了舞蹈,成功表达了“郑律成”对母亲的思念及母亲对“郑律成”的担心。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很大程度上依靠节奏和节拍来表达内容和情感,这二者构成了音乐的整体框架。另外,舞蹈依靠运动和动作的结合来表达内容和情感,这些内容和情感仍然需要通过节奏和节拍来表达。音乐是时间的艺术,而舞蹈在某种意义上是空间和时间相结合的艺术。音乐和舞蹈都是一个过程的表达,即它们都在过程中。音乐通过一连串的音符来表达内容和感觉,而舞蹈则通过过程中的动作连接来表达内容和感觉。因此,音乐与舞蹈的互动、融合、结合,即视觉与听觉的结合,可以使舞蹈表演更加清晰、鲜明、生动,丰富舞蹈本身的内涵,大大增强其艺术魅力。

三、歌舞剧《郑律成》中音乐与舞蹈的价值体现

歌舞剧《郑律成》中的大部分舞蹈都属于伴舞,所以这类舞蹈不能用视觉效果来掩盖音乐,而且要尽量融入音乐。因此,需要舞蹈表演来配合音乐。选择与音乐的主题和内容相匹配的舞蹈表演,可以弥补音乐在情感表达方面的局限性,增加音乐的感染力,使观众沉浸在音乐的氛围中。

(一)歌中有舞

第四幕分析了音乐作品《到前线去》,作曲家使用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节奏特点。整部歌舞剧的音乐结构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为主旋律,并与一些其他音乐作品相结合,使得《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这首歌曲在整部歌舞剧中无处不在,进一步强调了这一作品的重要性,也说明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是这部歌舞剧的中心音乐。歌舞剧《郑律成》的编排超越了传统的舞蹈叙事形式,编排中形成的各种“主题”为歌舞剧增添了戏剧性元素。在第二幕中,延安变成了一片歌声的海洋,中国共产党开展了一场歌咏运动,用这样的方式来克服生活的困难。在“郑律成”刚到延安的那场戏中,演员用比较生活化的群舞动作来表现“解放区的天是亮的”的和平景象。陕北公学、抗大和鲁艺的学生青年一起出行,而解放区的人们则充满了独特的幸福感。“郑律成”唱道:“穿过了江南迷雾茫茫,越过了秦川关山苍苍;三千里飞渡,长空雁叫;四万万圣地,心驰神往。啊,延安,我来了……”在这个故事中,音乐、舞蹈和编排的结合推动了情节发展。

(二)舞中融歌

第三幕中一群身穿八路军军装的抗大女学生从舞台两侧登场,沿大斜线快步走出,边歌边舞,舞中有歌,歌中有舞。“抗日救国上战场,巾帼何岂让须眉,看我战刀挥,雪里梅花我最美……”演员们手持刀枪的同时做出抬后腿、吸旁腿等动作,更能体现出“巾帼何岂让须眉”的战斗姿态。舞台空间构图看起来有条不紊,细致并且有计划地在舞台上组织演员活动的空间。在尾声时演员们的排列方式无论是纵向还是横向都没有两个人在同一条线上,这样的舞台效果不仅可以让观众看到个别演员,而且任意演员的移动都不会受到其他演员的干扰。舞台上的群舞通过动作与调度的编排,自由地在“分散”与“聚焦”中来回切换,有序地完成位置的更替变换。笔者认为该剧是通过这样的舞蹈编排方式告诉观众,虽然时代在变,但是郑律成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时时刻刻影响着每一代年轻人。音乐与舞蹈的结合把歌舞剧中的艺术元素很好地交汇在一起,具有开拓创新的非凡意义。

(三)歌曲和舞蹈的互利性

许多编导认为,如果没有合适的音乐,舞蹈的艺术效果往往会被削弱。音乐为舞蹈增加了活跃的元素,使其更加引人入胜,而舞蹈则将音乐的价值最大化。音乐与舞蹈的结合扩大了彼此的艺术边界,打破了既定的游行界限,给表演者和欣赏者更大的精神自由。因此,在舞蹈创编中要高度重视音乐的作用,将音乐作为舞蹈创编的重要元素,同时还要重视编舞与编曲的统一,结合舞蹈和音乐所要表现的内容及传达的情感,综合性地开展编曲与编舞的工作,使得二者相互融合,提升歌舞剧的艺术表现力。只有真正凸显音乐与舞蹈之间的密切关系,最大限度地发挥音乐与舞蹈各自的优点,才能使二者实现互利、互帮、互助的效果,为歌舞剧的呈现添上灵魂的一笔。同理,一部歌舞剧中的音乐与舞蹈所担负的使命是相同的,都为创造同一艺术形象、抒发同一内心感情、介绍同一特定环境、向着同一最终目标而相互统一为一个整体。其统一的程度,势必将超越音乐与舞蹈二者自身的范围。

四、结语

我国古代就有“舞者,乐之容也”“乐之在耳者曰声,在目者曰容”的论说,将舞蹈看作音乐的外形,把音乐视为舞蹈的内容。《礼记·乐记》中说:“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这说明诗乐舞本为一体。音乐是舞蹈传递的声音,而舞蹈是音乐的具体表现,二者都是情感的载体。音乐表达的情感是抽象的,更具有想象空间,而舞蹈是借助肢体动作将音乐的强烈情感表现出来,是具体的情感表达。

在歌舞剧中,音乐、舞蹈所表现的情感内容是一致的,二者在视觉和听觉的相互作用下,使得舞台效果表现更加鲜明、突出、生动,进而极大地提升了表演的艺术魅力。本文以歌舞剧《郑律成》为例,探讨音乐与舞蹈的关系。笔者认为,音乐与舞蹈没有谁更依赖谁之说,更多的是互相成就的关系。总而言之,音乐与舞蹈可以相互协作。舞蹈可以对音乐进行某种程度上的解释,而音樂可以为舞蹈营造情绪,甚至推动情节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律成.歌曲创作的“源”与“流”[J].人民音乐,1982(5):3-4.

[2]中国音乐家协会理论委员会.论郑律成:郑律成音乐作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M].延吉:延边人民出版社,1987.

[3]侯庆琦.郑律成音乐创作风格的新时代阐释[J].音乐创作,2021(1):128-134.

[4]张宏强.郑律成音乐创作的源泉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

[5]于洋.漫谈音乐与舞蹈的关系[J].艺术教育,2018(17):118-119.

[6]王天行,崔玉花.原创民族歌舞剧《郑律成》艺术特色探析[J].当代音乐,2022(8):181-183.

[7]林晓燕,李旭东.非遗畲族巫舞《奶娘行罡》中音乐与舞蹈的关系探究[J].文化产业,2022(4):37-39.

[8]田旭.舞蹈与音乐之关系研究[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16.

[9]朱红.音乐与舞蹈的关系再思考[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7(1):87-91.

作者单位:

延边大学

猜你喜欢

歌舞剧舞蹈音乐
学舞蹈的男孩子
冰上舞蹈搭档
舞蹈课
陕西,我的家乡
永远的歌谣(赣南采茶歌舞剧)
我和舞蹈
音乐
我为内心的需要而写作——谈民族歌舞剧《伴嫁歌》
大型歌舞剧《壮锦》的审美随想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