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雨人生路 育得桃李芳

2023-05-30段红亮

时代报告 2023年2期
关键词:襄城县忠义工作

段红亮

发源于河南省嵩县的北汝河自发源地向东南蜿蜒而下,流经豫西的汝阳县、临汝市、宝丰县、郏县等地进入豫中地区,在襄城县东南的丁营乡南部汇入沙河,奔向颍淮河。北汝河进入襄城县境之后,在古城西部数百米远的地方转向正南,绕过古城的西南角向东,形成一个大大的回水弯。20世纪50年代到21世纪初,在西南部的古城墙里面,依次分布着县高中、襄城师范、城关高中、襄城卫校等本县的最高学府,当时人们习惯把这里叫做学区。在半个多世纪的岁月里,这些学校为高等院校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生源,也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建设人才。同时,在学区工作的老师们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为本地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努力工作;更有许多优秀教师心系教育、为人师表、废寝忘食,为教育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受到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一致赞扬。原襄城县城关高中(今襄城县实验高中的前身)副校长赵忠义就是其中的一位典型代表。

让我们循着北汝河岸边如画的美景,去探寻一位优秀教育工作者平凡而受人尊敬的人生足迹吧!

少年求学,备尝艰辛

风平浪静的北汝河经过襄城老城的南关向东,在城东关地区柔美地转了一个弯,舒缓地向东南方几十里外的沙河汇聚。在离县城10多里远的河东岸有一个风景如画的小村庄,这里就是赵忠义老师的家乡襄城县茨沟乡柿杨村。

1937年农历正月,赵忠义出生在该村一个以治疗喉疾闻名的中医家庭。由于祖传的医术高明,再加上常常为付不起药钱的穷人施药,使这个能顾住温饱的中医家庭有很好的乡评。

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广大农村更是民生凋敝,出生在这样一个经济条件相对较好家庭的赵忠义无疑是幸运的。尽管军阀混战和日本侵华战争使整个社会动荡不安,他长到六七岁的时候仍然能够有机会在本村的私塾读书识字。

1945年8月,付出惨重代价的抗日战争终于取得了胜利,饱受战乱之苦的中国人终于能透出一口气。

这个时候,八九岁的赵忠义已经在村子里读了差不多两年私塾。以往长辈医治好的病人中,有一人在附近的城市漯河做事,具体负责国民政府在那里举办的一所儿童救济院。出于报答的目的,他和赵家人商议后,把年幼的赵忠义接到漯河,由儿童救济院将其送到附近的民国小学就读,食宿费及学费由院方提供(在广大民众食不果腹、儿童入学率不足20%的旧中国,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好事情)。

抗战胜利后,社会形势的发展并未按照底层善良人的愿望而进行。国共和谈带来的一缕和平曙光很快被内战的阴霾所笼罩。1946年6月,国共全面内战以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原解放区为标志全面爆发,地处中原的战略要地漯河为国民党军的重要战略据点。国民党军在各个战场上的失败和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的腐败,更加剧了经济的危机和社会的动荡。一年多安定温暖的时光转瞬即逝,赵忠义所在的儿童救济院随着战事的扩大运转变得艰难起来;到了1947年初春,忙于内战的国民政府无暇顾及民生,漯河儿童救济院再也难以为继,只好就地解散——院内儿童要么各回各家,要么流浪街头去讨生路。

正是榆钱初开的春荒季节,刚满十周岁的赵忠义惶恐地站在福利院门口不知所措:他的介绍人已经于年前调到其他地方工作去了,由于交通和通讯落后,其家人竟然没有得到任何信息。现在,他眼望着西北家的方向,急得就要流出泪了。还好,天无绝人之路,有兩位来自襄城县东库庄的同学比他大几岁,见他孤单无助的样子,表示愿意带着他一起回襄城县家里。

迎着初春料峭的寒风,几个少年步行出了漯河城区。他们向着西北方向走过郾城、十五里铺和裴城,天黑的时候,又累又饿的他们在襄(城)舞(阳)交界处的一家店铺里休息了一晚。第二天一早,大家简单吃了些食物继续向着家的方向迤逦而行,午后时分终于赶到了离赵忠义家几公里远的茨沟村。到了要分手的路口,赵忠义含着感激的泪水和两位学长话别——他们离家还有二三十里。之后,匆忙往家里赶去。

处在战乱年代的农村,广大农民的生活既艰难又不稳定,赵忠义和家人一起在担惊受怕中度日。熬到这年冬天,终于传来人民解放军解放了襄城县的消息,在以后的一年里,国共双方在中原的争夺非常激烈,最终共产党建立了民主政权并使局势稳定下来。到1949年淮海战役结束的时候,襄城县已经成为巩固的解放区,文教事业随着政治经济秩序建立而逐渐恢复发展,农村的孩子们也能上学读书了。

沐浴着新中国成立后的灿烂阳光,赵忠义有机会到邻近的欧营村去上新式小学。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新式小学都比以往在私塾有很大的变化,他在这样的环境里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学习的兴趣被极大地调动起来。

1953年春季,赵忠义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襄城县第一初级中学。当时襄城一中在老师范院(现在的襄城职高),条件较差,木板凳起来当课桌,宿舍在冬季四下漏风。尤其是需要自理的伙食费,使土改之后经济拮据的家庭更显得捉襟见肘。饶是如此,他仍然如饥似渴地汲取着知识的营养。

1956年初中毕业之后,赵忠义以良好的成绩考取襄城县第一完全中学,这是一所由初中“戴帽”升级的高中(老校址在原襄城县城关高中院内)。适逢国家集中力量搞工业化建设和国民经济困难时期,农村的生活普遍很艰苦,这个来自农村的孩子在高中期间因为温饱问题备受煎熬,从家里带的干粮馍,夏天发霉变味儿掰开能扯丝,冬季干冷生硬嚼得腮帮子疼,往往还要计划着食用以免断顿。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他除了努力学习之外还想方设法坚持锻炼身体,为成为建设祖国的有用人才而努力着。

耕读教育 历尽坎坷

1959年夏,对未来满怀信心的赵忠义就要高中毕业了。令人始料未及的是,现实给他兜头泼来的是一盆冷水——被限制报考高等院校。他在高中努力攻读,当年档案资料里的评价却是这样的:“赵忠义,中农成分,其父在国民党统治时期先后在本县胡岗、河岔赵、王洛等地担任伪乡镇长之职,解放后在欧营联合诊所工作……该生在校期间表现一般,没有显著进步,缺乏进步要求,故不予录取。”

一位品学兼优的高中毕业生,为什么会得到这样的评价呢?这一切都源于他的家庭成分。那么事实的真相又是怎样的呢?

赵忠义家祖传中医,尤其擅长喉科诊治。抗战期间,国民党襄城县主事李申峰的夫人得了喉疾恶症,赵忠义的父亲妙手回春治好了李夫人的病。这位主事感激之余,认为当医生辛苦,就利用权力举荐赵父在本县几个地方做了几年的乡镇长。后来赵父见当局腐败,辞职回家继续行医。新中国成立之后,赵父先后在本县的欧营、茨沟、城南关、姜庄等乡镇卫生院工作,直到20世纪70年代退休。

在重视家庭成分和历史问题的年代,赵父那几年传奇般的乡镇长经历成为子女继续进步难以逾越的鸿沟。

毕竟那个年代的高中毕业生是不可多得的文化人。赵忠义不能进入高校继续学习,旋即被安排到茨沟公社(现在的茨沟乡)的中学任教。时逢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当时的办学条件普遍差,但有工作干,国家发工资、供应粮食,对于历经艰辛生活的赵忠义来说已经很满足了。

他在学校兢兢业业干到1962年,时代的变化再一次改变了他的工作和生活。国家为改变经济困难的状况采取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政策,大量精简城镇吃商品粮的非农人口到农村去从事生产勞动。他理解国家的难处,毫无怨言地服从安排回到家乡从事农业生产。年轻的他似乎不知苦累地积极劳动,赢得了同村社员们的称赞和信任,先后选举他担任生产队(现在的村民组)的记工员、会计、生产队长、大队(现在的行政村)团支部副书记等职,他在不同的劳动岗位始终努力为集体多作贡献。

1970年,在国家“乡镇普及高中,行政村普及初中和小学”的形势下,基层教育队伍急需壮大。在这个背景下,赵忠义按照上级的安排到茨沟公社有名气的柿杨村学校就教。

在这所拥有五年制小学和二年制初中的学校里,赵忠义担任初中数学课教学。正值壮年的他在学校不知疲倦地工作着,拥有良好高中基础学科的底子和以往的教学经验使他的课堂教学驾轻就熟,教学效果得到了全校师生和学区家长的称赞;教学工作之余,他还主动协助学校相关人员从事学生管理和教学服务工作;在其当选为学校伙食管理委员期间,面对师生粮食不足问题他想方设法解决,“以菜(西红柿、萝卜等蔬菜)代粮”补充粮食的不足,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缓解了粮食供应紧张的问题。

赵忠义端正的教学态度和积极的工作热情,获得了上级领导的赞扬和信任,把他作为可培养对象派到许昌师专教干班去学习教育行政管理。在脱产进修的这一年里,他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系统学习这方面的功课,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为以后在教育教学方面作出更大的贡献打下了基础。

春风化雨 桃李芬芳

自1976年直到1997年退休,赵忠义一直在高级中学任教。这20年相对稳定的教学环境和生活条件,使他能够专心从事工作,取得了教育教学工作的丰硕成果。

赵忠义在襄城县茨沟高中从教以优异的体育教学成绩而全县闻名。

1976年秋季开学,上级主管部门调赵忠义到茨沟高中工作。当时这所学校没有专业的体育教师,作为体育方面的爱好者,赵忠义因为擅长一些体育项目被校领导安排从事该高中的体育教学工作,同时兼管学校财务方面的事务。

为了上好体育课,他认真研读有关体育教学方面的书籍,努力弥补自己在体育理论方面的不足;写好每一节课的教案,把课堂上师生要进行的活动安排好;教学时根据实际情况去落实,身体力行示范,督促学生锻炼。在当时普遍不太重视体育课的大环境里,他的辛勤劳动得到了回报——他的学生体育成绩一直保持良好状态,所培养的运动员先后在襄城县和许昌市各级运动会中获得过男子100米、200米、400米的第一名,并代表许昌市到省里参加比赛,取得了200米第二名和100米第三名等优异成绩。榜样的作用是巨大的,在这样的实例影响下,茨沟高中及本公社的群众性体育活动也蓬勃开展起来。

在搞好体育教学工作的同时,赵忠义严谨细致地做好学校的财务工作。无论是收入支出的明细账、教师各种差补的流水账、各种活动的支出记录还是向上级报的各种汇总表,以及月末公布、期末总结,现金结算和实物方面事无巨细核对等,都办理得清楚明白。其对财务工作认真的态度获得师生的信任,大家用“三个东西放两下(处)——一是一,二是二” 的俗语称赞他在财务方面的一丝不苟。

1981年春季,襄城县根据上级教育部门“农村高中布局定点”的要求,将全县各公社(乡镇)高中合并为县(重点)高中、城关高中、王洛高中、双庙高中和姜庄农中。赵忠义就教的茨沟高中也在裁撤之列。在这所高中就教的老师根据自身能力和实际情况,可以留在由原高中改办后的初中工作,也可以到其他高中工作。由于在教育教学方面的良好表现,重新布局之后的姜庄、城关等高中的主要领导人分别向他发出了就教的邀请。他最终选择了去襄城县城关高中工作:相比其他高中,这里离家比较近,自己当年就在这里上高中,心理上有亲近感。

走进办学条件已经有很大改善的城关高中,赵忠义感慨不已:20多年前,年少的自己怀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在这里勤学上进,高中毕业时却因家庭成分问题而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经过20多年人生的风风雨雨,又转回这里为人师表。人生道路何其漫长和短暂啊!他暗自下了“珍惜时间,把握机会,努力为国家培养人才”的决心。

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从这时起直到退休,他脚踏实地、勤奋敬业,用汗水和心血谱写了一位普通教育工作者无私奉献的人生赞歌。这里摘要记录他在城关高中工作的一些事迹。

1984年秋季来到城关高中之后,他连续几年超负荷担任高中不同级段多个班级的体育课并带领学生出早操,同时组织学生做课间操和运动员训练工作,期期圆满完成课堂教学和训练运动员的任务。其从来不讲条件、兢兢业业工作的态度,受到师生的好评和相关领导的肯定。

1984年,学校调整领导班子时,赵忠义进入领导组负责政教工作。他一方面认真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一方面和师生共同努力狠抓校风校纪,使学校的学习风气和师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并长时间保持下来,为以后该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跃进打下了良好基础。由于工作成绩突出,几年后被上级领导任命为负责政教工作的副校长。

1992年,因主持学校工作的校长抱病,赵忠义以副校长身份代行校长职责。他做好教职工的思想工作,落实上级安排的聘任制,学校的教学水平大幅度提高。三年之后高考成绩显示,本科上线率位居全县包括重点高中在内的各高中之首。

1997年,已经到了退休年龄的赵忠义,因其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得力,县教育局特批让其在原岗位继续负责二年再退休,他无条件接受上级领导的安排并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赵忠义为教育事业努力工作并取得成效,党和人民也给予他一定的荣誉,表示对他工作成绩的肯定。1987年,平顶山市委、市政府授予他“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优秀老师”的荣誉称号;1990年,政协襄城县委员会给他颁发政协委员“视察证”;1994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95年,他因教学管理成绩突出,县政府獎励包括他在内的领导小组现金1万元(大家一致决定奖金归公),他本人获得市级模范并成为县政协委员;退休之前被评为中学高级教师(享受副县级待遇 ),退休之后获得中国好老师评审委员会颁发的“好老师证”;2018年,襄城县第二高级中学(即襄城县实验高中,由原襄城县城关高中发展而来)部分毕业学生敬赠“师恩难忘”纪念镜一面;襄城县实验高中搬迁新址后,在学校新建的教师公寓中,特别给他安排一套享受一定优惠条件的住房,作为他在该高中服务多年的回报……

心怀教育 退而不休

1999年夏,赵忠义办理了退休手续,是年他已经62周岁了,由于多年从事体育教学工作,身体还很硬朗。就在他考虑下一步该做些什么的时候,教育局一位资深的老领导邀请他到本县民办的兴华高中做一些教学管理工作,多年的教育情怀使他欣然接受了这个邀请。其时民办高中在本地起步不久,许多工作尚待完善。赵忠义不畏艰难,在这里一干就是10年,其敬业精神得到各方面的赞许。2009年,已经72岁的他感觉自己在高级中学任教不能跟上日新月异的教改,遂主动辞去工作,准备回农村家里过几年耕读生活。谁知到家还没几天,本地的外国语学校(民办初级中学)的主管领导闻讯而至,诚恳邀请他辅助教学管理工作。盛情难却,他怀着对教书育人工作的依恋,又去外国语学校干了3年。2012年,这位75岁高龄的资深教育工作者认为自己很难适应日新月异的新教学方法,并且感觉“岁月不饶人”的自然规律在自己的从教生涯中有越来越明显的表现,遂谢绝了学校领导的挽留,决心回到乡下老家颐养天年。

赵忠义老师从事百年树人的教育工作,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对子女的教育注重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在他的严格要求下,子女们都遵纪守法、勤奋努力,从不同的院校毕业后在不同的岗位为社会做贡献;其孙子辈更是涌现出多位博士生和研究生,成为国家建设的栋梁之材。在现今社会中,有很多家庭因为教育不妥出现长辈与晚辈的矛盾激化现象,从而引起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他对孩子的成功教育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令人欣慰的是,赵忠义老师的长子继承祖传中医事业,学有所成,任襄城县麦岭卫生院院长近20年,将祖传治疗喉病专科的医术发扬广大;其长孙从铁道医学院毕业,在襄城县卫生局从事爱卫工作;其子孙多人在高校从事科研工作——这个大家庭在中医、教育方面后继有人。

2022年国庆假期期间,笔者有幸和赵忠义老师进行畅谈,了解到他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不畏挫折奋力前行和在平凡的教育工作中勤奋敬业的事迹。感动之余不由得问道:“听说您当年高中毕业成绩很好,却阴差阳错没有机会上大学,遗憾吗?”

老人家平静地答道:“当时心里是很难过。不过现在想来并不是很遗憾。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生道路,每条道路上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景。‘失之东隅,得之桑榆嘛!”

毕竟是传道授业的老夫子,说出来的话引经据典且富含人生哲理,我听了之后不由得连连点头称是。的确如此,人生的道路千百条,只能选择一条道路向前走,同一时间你得到了灿烂的阳光,便不能接受风雨的洗礼;参天的大树固然顶风傲雨,纤细的小草也可以绿草如茵。人生何尝不是如此?不同的人生,不同的职业,各有各的一片蓝天,各有各的奉献方式。

分手的时候,我由衷地向86岁高龄的赵忠义老师表示敬意——为他年轻时不畏坎坷励志前行,为他壮年时克勤克俭为人师表,为他退休后痴心教育发挥余热,为他暮年时恬淡自然安详平和。

猜你喜欢

襄城县忠义工作
襄城县2021年红薯品种比较试验示范报告
传话游戏
襄城县
王鹏书法作品欣赏
这条忠义街
不工作,爽飞了?
襄城县
朋友的情谊
选工作
忠义救国军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