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致命女人》:三个时代女性的女性主义婚姻观

2023-05-30刘笑

今古文创 2023年2期
关键词:婚姻观女性主义

刘笑

【摘要】 红极一时的美国电视剧《致命女人》(Why Women Kill)讲述了三位生活在不同年代(20世纪60年代、80年代和21世纪20年代)的女性在对待婚姻中不忠行为和应对婚姻危机的故事。其中三位女主角所展示对自身婚姻观的思考、对自身女性主义意识的探索值得深思。

【關键词】 《致命女人》;女性主义;婚姻观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02-0086-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02.028

《致命女人》(Why Women Kill)是由大卫·格罗斯曼、马克·韦布等人执导,于2019年8月15日在美国CBS All Access播出的电视剧。《致命女人》分别讲述了三位生活在不同年代(20世纪60年代、80年代和21世纪20年代)的贝丝、西蒙妮、泰勒在对待婚姻中不忠行为和应对婚姻危机的故事。电视剧一经播出,在美国引起一致好评,甚至在中国的影响力远超美国。这不仅仅是因为该电视剧所采取的流畅的运镜、简洁快速的剧情发展节奏,更是三位女性在婚姻上遇到的种种困境引起了人们的共情。在当时的女性面对婚外情、同性恋、开放性性关系上,她们绝不拖沓,自立自强,完成了女性主义蜕变,其中所展现的婚姻观也值得人们深思。本文将分析三位女主角的婚姻生活,凝练她们的女性主义婚姻观,从而希望能给予读者启示与思考。

一、三位女主角的蜕变之路

(一)1963贝丝·安:勇敢独立、追求自我

贝丝·安是一名家庭主妇,她和丈夫罗布在之前有一个女儿,但是由于家里后院的门没有锁,孩子意外走向马路不幸被车撞死。自那之后,贝丝·安悲痛欲绝,且十分内疚自己没有照顾好家里唯一的孩子,并且后来也没能再给丈夫生下孩子。所以贝丝一直围着罗布转,事无巨细地照顾丈夫的生活。她深知,丈夫作为家里的唯一经济支柱,她在婚姻中的任务就是服务好丈夫,照顾好家庭。所以即使是自己的新邻居曾旁敲侧击告诉她罗布好像出轨了,她也不以为然,仍一心臣服于丈夫,每日辛勤地劳作。在面对丈夫的冷漠时,她第一时间反思的是自己,还向自己的邻居请教夫妻相处的经验。但是这一切终归失败,最终在一个雨夜,她驾着汽车来到丈夫的出轨对象艾普尔所工作的餐馆,她恍然大悟。但是温顺的贝丝没有歇斯底里地吵闹,而是和艾普尔做了朋友。她想明白自己婚姻失败的原因。但在和艾普尔的交谈中她渐渐地被艾普尔的婚姻观吸引:自力更生,做一名服务员也知足;心怀梦想,去百老汇唱歌;不被爱情束缚,凡事先考虑自己。正是在这样观念的影响下,贝丝的情绪更加低沉,她感受到了自己观念的落后和婚姻的失败。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得知自己女儿的死亡并非自己的疏忽造成的意外,而是因为罗布的情妇匆匆从后门逃走没能锁门导致的。对于女儿的死和丈夫的不忠,她愤怒至极,但却异常冷静,和自己饱受家暴之苦的女邻居共同策划,杀死了各自的丈夫。

在三位女主角所处的年代中,贝丝所处的年代最早,她的思想也最为保守,所以她的女性主义意识崛起显得更为珍贵。面对婚姻的不忠,她足够真诚先反思自己,面对第三者的出现,她足够冷静虚心学习;面对谋杀丈夫的策划,她足够果断勇敢。在这一切的转变中,她杀伐果断、异常勇敢。绝不拖泥带水的办事速度也赢得了观众的喜爱。故事的最后,她不同以往一贯的裙装,而是穿了裤装,这也体现了她从委曲求全、臣服于男权到勇敢独立,追求自我、敢爱敢恨的观念转变。

(二)1984西蒙妮:包容有爱、团结共进

西蒙妮是一名光鲜亮丽、风情万种的社交名媛,她依靠和前两任丈夫的离婚财产享受着优越的上层社会的生活,因此,她也更加谨慎对待自己和第三任丈夫——卡尔的婚姻。但是,当她前一秒还沉浸在宴会的喜悦和自我欣赏中,后一秒就得知自己的丈夫卡尔是同性恋,在当时,同性恋还尚未被人接受,并且由于人们没有充足的理论知识,人们也错误地认为同性恋中所广泛传播的艾滋病是肮脏,令人难以启齿的耻辱。所以即使西蒙妮明知如果自己第三段婚姻还是以失败告终的话会遭人诟病,她仍然选择和卡尔分开,但是由于卡尔以西蒙妮女儿即将结婚为由威胁西蒙妮,她决定暂时对外界隐瞒并推迟离婚,但这并未影响她离婚的决心。后来,当西蒙妮识破丈夫卡尔并非真的自杀,而是假扮吃了过量药物的时候,她更是毫不手软,直接给了卡尔一个耳光,西蒙妮果断大胆的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卡尔和西蒙妮的婚姻已经千疮百孔,但是西蒙妮不仅是一位敢爱敢恨的华裔女性,更是一位贤良负责的妻子,虽然她明知道丈夫卡尔是欺骗自己,自己是这段婚姻里滑稽的小丑,但是当她得知卡尔身患艾滋病且病情严重时,她并没有选择离开,而是选择留下来守护卡尔,守护这段陪伴彼此生活的感情。在西蒙妮和卡尔的婚姻关系中,还有一个角色也十分重要,就是西蒙妮闺蜜的儿子——汤姆。当西蒙妮心神失落的时候,汤姆向西蒙妮表达了他从小到大对西蒙妮的爱意,但是西蒙妮原则性十分强,在得知汤姆未成年时还是拒绝了,直到汤姆后来成年了,她们才开展了一段忘年恋。当汤姆问道西蒙妮要不要和他一起去往外国生活发展时,西蒙妮拒绝了汤姆。西蒙妮谈到她不能走,她也顾及多年情分想要陪伴卡尔走完最后一程,另外,西蒙妮让汤姆不要过多想念她,要努力奋斗向前看,创出自己的一番事业。后来,西蒙妮变卖家中财产一心一意陪伴卡尔,直到最后,她尊重卡尔的决定——安乐死。西蒙妮穿上卡尔最喜欢的一袭红裙,和卡尔在家中跳完最后一曲送别卡尔。后来,当西蒙妮和这栋房子的新主人——泰勒交接房子钥匙时,泰勒一眼看出工人搬运的画是著名作家汤姆所画,西蒙妮还骄傲地说到,汤姆的身上还文着我的脸。从这也可以看出,汤姆事业有成,西蒙妮也是他成长中十分重要的鼓励者。西蒙妮由华裔女性刘玉玲扮演,她所展现的西蒙妮敢爱敢恨绝不拖泥带水的性格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同时她扮演的西蒙妮所体现的宽容有爱、团结共进的品质也催人泪下,这其中也侧面展现出了中国女性的一些美好品质,使得这部美剧更加多元化。

(三)2019泰勒:开放自由、自信果敢

和前两位女主人公明显不同的是,新时代的泰勒是一位黑人女性,且是一名拥有自己职业的独立女性,她能力突出,敢于实践。她和自己的丈夫伊莱就相识于一场关于女权游行活动,也正是这样的优秀品质吸引了伊莱,他们结合为夫妻。在婚前,泰勒十分勇敢地说明她是一名双性恋者,她友好地和丈夫伊莱坦白并沟通,在伊莱的理解和同意下,她们开始了这段“开放”婚姻。但就在一切和平运行时,泰勒违反了自己和丈夫的约法三章——她把自己的婚外同性伴侣洁德带回了家,虽然泰勒和伊莱解释她很抱歉,但的确是因为洁德受到了前男友的生命威胁才不得不把她带回了家,伊莱虽然起初生气,但随后看到了美丽的洁德,他立马转变了态度,接受了洁德住进家里。泰勒是一名忙碌的律师,而伊莱是一位曾经吸毒的作家,他每天就是在家里找灵感写作。当泰勒离家工作时,洁德表面上是为了感谢泰勒,在家里打扫卫生,洗衣做饭,但实际上她是个从小就杀害亲人、自私恶毒的蛇蝎女子。后来他们达成三人“同居”的关系,这为泰勒和伊莱的婚姻关系埋下了炸弹。后来,泰勒明显感受到洁德和伊莱走得更近,在得知洁德为了帮伊莱找写作灵感让伊莱再度染上毒瘾,她再也难以忍受丈夫的自甘堕落和洁德的虚伪恶毒。但毕竟泰勒是一名精英律师,虽然她暂时从家里搬了出来,但她也在准备揭开洁德的面具——她通过洁德的前男友了解到更多洁德虚伪恶毒的过去,随后给洁德的前男友作保把他从监狱里放出来。当洁德得知一切后,她无辜柔弱的面具不得不扯了下来,她发疯一样逃走了甚至还妄图用无辜的眼神和美貌获取钱财,但是她失败了,这一切都激怒了她,她杀害了前男友,并用刀捅伤了伊莱,最后,正义女神泰勒毫不心慈手软采取自卫手段结束了洁德的生命。最后她和伊莱果断搬离这座原本就让他们有经济压力的大房子。经过这一切,他们也更懂得爱情和婚姻的平衡之术,他们搬回了以前的小家,并且泰勒陪伴伊莱戒毒,两个人共同决定重新审视自己的婚姻状况。虽然泰勒在最初敢于说出自己的婚姻观念,敢于和大众世俗观念做斗争,但她也在这段“开放性”婚姻中产生的信任危机中迷茫,甚至这场婚姻危机伤害到了泰勒最爱的人,但幸好的是,泰勒果敢独立,她迅速思考好自己下一步的打算,随后快速行动,绝不拖泥带水。从而悬崖勒马挽救了自己和伊莱的婚姻。

二、三位女主角婚姻观转变的原因

(一)女权运动的发展

女性自古以来地位就低男性一等。男尊女卑的父权制度影响颇为深远。“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1791年法国大革命的妇女领导者奥兰普·德古热发表《女权与女公民权宣言》的时候,女性主义运动登上历史舞台。后来,也有相关女性主义批评家进行文学创作,通过各种方式抨击父权,试图唤醒女性觉醒意识。

在美国的三次女权运动的浪潮中,女性从19世纪中到 20世纪20年代的第一次浪潮中获得了政治地位,她们第一次获得和男人平等投票的权利。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后期的第二次浪潮中,女性共同志愿走出家庭寻求自己的工作并拥有独立自由的权利。所以,这个时期的贝丝·安受到了丈夫情人艾普尔、邻居希拉和女权运动大环境的影响,她决心挣脱丈夫和自己给自己画的牢笼,做一名独立女性。到第二波浪潮的后期,虽然美国拥有了第一名女性大法官,女性们拥有更多方面的权利,这也标志着女权运动发展到顶峰,但是在民众内心还存着思想上的限制和歧视,但西蒙妮仍然勇敢选择不惧世俗,这是极具进步意义的。从20世纪90年代初持续至今的第三波浪潮,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女权运动和女性主义批评家中出现一些矫枉过正激进的女权主义声音,这也使得我们面临的女权问题也更加复杂。

从1963年到2019年,导演不仅通过三位女主人公的故事展示女性的婚姻危机,也展示了美国半个世纪的女权运动发展。三位女主人公受大环境影响,在潜意识中做出改变,同时她们的行动也助力女权运动进一步发展。

(二)自身主义意识的觉醒

如果说社会的大环境在冥冥之中引导着女性“站起来”争取自己平等且本应取得的权利的话,那么这还不够,因为只有真正自身主义意识的觉醒才能坚定这些女性的信念,而不只是因为别人都这么做,否則她们只是跟风模仿、不愿被群体孤立的行动机器。

贝丝·安在和搬到新家之后的新邻居希拉接触交流时,她第一次从希拉处了解到关于性方面的教育普及知识,但她的第一反应是害羞得不好意思从而拒绝,并一直试图输出自己和罗布的幸福婚后生活,即使是在希拉的暗示下,她也并未注意自己的生活里只有丈夫,她俨然变成了丈夫的管家、厨师、保姆。她不能够发展自己多年的兴趣爱好——弹钢琴;自从结婚后,她再也没能够拿出那双当初罗布送给她滑冰的鞋子。由此可见,从贝丝·安的原有观念中,她并没有觉醒意识,她仍然乐此不疲地活在丈夫的“思想牢笼”中。但是当她在经历婚姻危机后,得知自己的女儿竟是丈夫害死的,但自己却一直被蒙在鼓里,她才愤怒地觉醒,她也第一次萌生出“我要”“我想去做”的想法,由此,一个可爱活泼,独立自由的贝丝·安蜕变了。对于华裔女性西蒙妮,她的身上拥有着特有的坚忍,她为了女儿可以忍受丈夫的同性婚外情,但是当西蒙妮得知到丈夫已经病入膏肓时,她并没有一走了之,而是选择留下陪伴,这绝不是妥协和懦弱,她的蜕变在于她从内心里接受同性恋,并且无所畏惧在公众面前承认,在人们对同性恋问题谈虎色变时,她勇于不惧父权社会的时代,不惧她以往最在乎的面子和金钱,她勇于自己冲破内心的枷锁,可以说西蒙妮是一位伟大的妻子。处于当代社会的泰勒,虽然她也曾在“开放式”婚姻关系中迷茫,但她做的最勇敢的就是“快刀斩乱麻”,她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冷静缜密地分析问题,谋划对策。从贪图“开放式”婚姻到回归家庭,重新思考婚姻关系,她清楚地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这样的目的明确,行动迅速也是观众喜爱她的重要原因,也是她最快完成婚姻观转变的原因之一。

可见,无论是女权思潮兴起还是自身主义意识觉醒都是三位女主角转换婚姻观念,化解婚姻危机的重要原因,二者缺一不可。

三、启示

在当今社会,当人们谈及婚内危机问题和女性权益时往往言辞激烈且看法不一。为此,我们更应该清晰明白问题所在,所以通过了解《致命女人》中三位女主角代表性的婚姻危机问题和相关社会背景的发展历程,也能更好地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首先,要做到提高自己,自信独立。在古代,因为男性是农业发展的主要力量,所以女性一直都被要求要依靠丈夫生活,并以丈夫为中心服务于他。这样的思想荼毒女性千年之久。贝丝·安就是这些女性的代表,我们也应该看到贝丝·安努力脱离丈夫的管控,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充实自己的生活,做一个有自我生存能力的独立女性。并且,应该善良有爱,真诚待人。婚姻是两个人共同的陪伴和旅程,在婚姻生活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无论遇到何种困境,都要保持一颗本心,善良纯真、有爱包容。如同西蒙妮一樣,在面对丈夫的威胁和艾滋病病入膏肓的现实,她没有歇斯底里地抱怨命运不公,而是强大自己,冷静处事。此外,我们还需与时俱进,勤于学习与思考。时代的车轮滚滚,众多事物日新月异,我们的生活也是在这样变化发展的过程中的,我们无法躲避所以就必须接受变化和发展,切勿做一个“老顽固”固守己见,但是当我们接受新事物新思想时,也要充分做好准备工作以适应,即使是出现了像泰勒一样的困局,也要即使反思,加以改变。婚姻和生活都是一场修炼,每个人都在路上。

四、结语

《致命女人》(Why Women Kill)描述了同一座房子里不同时代的三位女主人的婚姻故事,在三个故事中,贝丝·安、西蒙妮、泰勒向我们展示着不同年代最突出的婚姻问题:信任危机、出轨、同性恋、艾滋病、“开放式”婚姻。在每一段故事中,女主人公都能够关键时刻清醒地完成自我意识觉醒进行自我救赎,贝丝·安决心独立自由,活出自己的精彩;西蒙妮选择不惧世俗、陪伴丈夫走完最后的时光;泰勒选择为爱回归传统婚姻家庭。在这背后,也体现了美国跨越半个世纪的女权运动的发展和社会的开放和进步。直到今天,女性权益和婚姻自由仍然是大众关心的热点问题,通过对《致命女人》中三位女主人公故事的分析,为我们今后的婚姻相关问题和女性权益提供了很大的思考价值。

参考文献:

[1]赵平,赵丽红.由《致命女人》看美国半个世纪女性平权之路[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1,26(2):100-104.

[2]赵紫琰.从女性主义视角对比《绝望主妇》与《致命女人》中的女性形象[J].视听,2021,(4):84-86.

猜你喜欢

婚姻观女性主义
以女性主义视角解读《苏吉尼玛》
Study on Jane Austen’s Views on Marriagein Pride and Prejudice
论日本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傲慢与偏见》的婚姻观
从电影《蓝色茉莉》和《赛末点》看两性的婚姻观
《人·鬼·情》中的女性主义
《花月痕》的女性主义解读
毛泽东早期的婚姻观探析
《飘》的女性主义解读
女性主义性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