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学术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空间供给研究

2023-05-30王宏

河北科技图苑 2023年2期
关键词:优化路径高校图书馆

摘要:数字学术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服务内容发生改变,空间转型迫在眉睫。文章在分析数字学术内涵的基础上,总结了数字学术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空间供给优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从用户、资源、空间布局、人员配备、服务内容五个方面分析高校图书馆空间供给需求,最后阐述了数字学术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空间需求的供给优化路径。

关键词:数字学术;高校图书馆;空间供给;优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G2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897/j.cnki.hbkjty.2023.0026

大数据时代,数字学术研究应运而生[1],数字学术的研究模式也逐渐受到学者们的重视。2016年,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协会认为数字学术是高校图书馆的未来发展的新方向[2]。2017年,《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指出高校图书馆的职责之一是服务数字学术研究[3]。高校图书馆作为数字学术研究的重要支持者,需要顺应数字学术的发展,重构空间改变服务方式,为高校师生提供数字文献资源、信息素养教育、数字实验室等数字学术服务。目前,图情领域关于数字学术背景下图书馆空间供给的研究主要从数字学术服务内容出发研究如何改造图书馆空间布局。如刘妍[4]以数字学术为视角,分析了数字学术与高校图书馆的关系,总结了高校图书馆空间转型路径;董丽[5]进行了国内外数字学术空间案例分析,以期为我国完善图书馆数字学术空间建设提供参考借鉴;陈芳璇[6]从教育、馆藏、平台、技术四个角度提出了高校图书馆空间转型的发展策略。本文从空间供给需求角度出发,阐述数字学术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空间供给的优化路径,旨在为图书馆丰富数字学术服务提供参考。

1 研究现状

1.1 数字学术

数字学术是一种利用数字技术和方法进行学术研究,并通过数字形式呈现研究成果的新型研究模式[7]。数字学术为科研人员提供了数字思维、数字化工具和系统,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科学研究及科研成果共享。数字学术具有以下特点[8]:一是可以跨学科使用;二是包含各种数字技术,为学者研究提供了新途径。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主要是指图书馆针对数字学术各个环节提供的相应支持服务,主要包含技术支持、数字空间服务、智力支持等服务内容

[9]。目前,数字学术在美国布朗大学、英国牛津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图书馆进行了实践探索。在学术领域数字学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案例分析、服务优化、空间构建等方面,如黄红梅等[10]总结分析了国外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实践概况;林艳红[11]从定位、资源、人员和具体服务四方面设计了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路径;王瑞霞[12]深入分析用户特征,构建了以用户为中心的图书馆数字学术空间。

1.2 图书馆空间服务

图书馆空间服务是指依托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通过整合馆藏资源、设施设备等为读者提供多元化服务内容[13]。空间服务是图书馆战略转型的新途径,空间类型包含学习交流空间、创客空间、自助服务空间和数据库服务平台等,服务内容包含文化沙龙、创新体验、自助借还、展览、朗读等。目前图情领域关于空间服务的研究大多数是针对某一空间类型(如学习共享空间、第三空间等)或实践案例展开的,研究内容包含服务框架、优化策略、服务转型等,如罗木华等[14]总结了公共图书馆的空间服务框架;宋建玮[15]探讨了图书馆空间再造的发展策略;黄敏[16]将元宇宙技术与图书馆空间服务相结合,提出智慧图书馆空间服务应该加强虚拟空间服务内容,以期为图书馆空间服务转型升级提供参考借鉴。[HJ2.0mm]

1.3 高校图书馆空间供给优化

图书馆和读者是一对供需关系,图书馆空间供给是指图书馆通过有效的工具和方法了解读者需求,实现图书馆空间的有效供给,优化图书馆文化服务水平[17]。高校图书馆空間供给优化是指高校图书馆基于用户需求进行空间再造,优化图书馆空间布局,创新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校图书馆空间供给优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依然存在着数字化覆盖不足,供给和需求不匹配,空间分配不均等问题[18],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以及共享范围。因此,提升高校图书馆的空间供给效率、化解空间需求和供给的矛盾已成为高校图书馆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

2 数字学术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空间供给优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数字学术为高校图书馆空间供给优化提供了技术支持,基于数字学术的高校图书馆空间供给优化,可以有效提高图书馆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

2.1 数字学术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空间供给优化面临的机遇

2.1.1 带动空间重构

数字学术为图书馆空间供给优化提供数字化工具和数字化技术等,促进了高校图书馆空间的重构。一方面,高校图书馆利用数字学术的新技术实现内部系统升级,提升了空间服务的智慧化水平;另一方面,数字学术为高校图书馆虚实结合的空间构建提供了可能,读者可以在实体空间进行数字模拟及实操,也可以在虚拟空间进行信息检索和知识共享。

2.1.2 创新服务理念

数字学术背景下,跨界融合、合作创新的理念应运而生,引领高校图书馆空间供给转型升级。一方面,数字学术服务强调协作创新的理念,通过为读者提供数字实验室、创客空间等服务,鼓励读者创新;另一方面,读者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日益增多,高校图书馆通过大数据技术分析读者需求,收集读者服务的反馈评价。因此,数字学术为高校图书馆提供了新的服务理念。

2.1.3 催生服务新模式

数字学术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空间运行更加灵活,促进开放共享以及实时准确的智慧化运行模式的产生。一方面,数字学术呼吁开放协作,高校图书馆拓展空间服务功能,增进不同机构间的协作共享,为研究人员提供更优质的数字学术服务;另一方面,高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得以数字化,各类科研数据、科研成果可被科研人员获取,提高了图书馆服务效率,优化了空间服务的效果。

2.2 数字学术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空间供给优化面临的挑战

2.2.1 实践应用滞后

国内外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空间优化已有实践案例,为高校图书馆空间供给优化提供了参考借鉴。目前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相比,国内的实践应用稍显滞后。虽然数字学术思维促进了图书馆空间的优化升级,完善了资源配置,但是部分高校图书馆仍采取传统的采编模式以及服务方式,智慧化建设稍显不足。除此之外,数字化思维和数字化工具在图书馆领域的应用滞后,尤其在技术开发以及平台建设方面,图书馆需要与技术专家密切合作,才能为图书馆空间优化提供足够的技术支撑。

2.2.2 管理体制不完善

数字学术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更加多样化,空间优化也迫在眉睫。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对数字学术空间服务仍在探索中,管理体制尚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一是不同空间功能存在交叉,缺乏区分标准以及科学性、系统性,不利于研究人员的知识交流;二是现有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机制导致图书馆的空间供给需求方面的沟通缺乏深层的沟通,用户、馆员以及图书馆领导层间的沟通不够顺畅,这无益于图书馆空间功能的优化配置。

3 数字学术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空间供给需求分析

[HJ2.3mm]

本文结合国内外数字学术空间服务现状以及高校科研人员需求,从用户、资源、空间布局、人员配备、服务内容五个方面分析数字学术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空间供给需求(见图1)。数字学术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空间供给需要以用户为中心,注重个性化需求;配置齐全的软硬件设备,以供科研学习使用;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相结合,以促进科研成果共享与利用;配备专职数字学术馆员,保障空间服务的可持续运行;聚焦数字学术服务,提供数字资源及数字化工具。

3.1 以用户为中心

数字学术背景下,数字学术资源成为高校图书馆的重要资源。高校图书馆利用数字技术将馆藏资源数字化,为高校师生科研活动提供数字资源。图书馆的空间供给不再围绕馆藏、借阅、阅览等功能,而是以用户为中心,充分了解高校师生的需求,规划不同的功能区,如学习区、实验区、交流区,充分体现个性化服务。

3.2 资源配置齐全

数字学术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空间布局需要配置齐全的软硬件资源,包含:(1)大量的数字学术资源,如数据库、学术共享平台等;(2)数字资源处理工具或设备,如计算机等硬件设备以及SPSS等数据分析处理软件。高校图书馆应该结合空间功能、用户需求配置合适的软硬件设施设备,以最大限度地支持数字学术研究。

3.3 虚实空间相结合

数字学术时代,用户更加倾向于查阅数字资源,并且通过线上平台与其它用户、专业馆员等进行互动。高校图书馆需要注重实体空间和虚拟空间的建设,依托现有馆藏资源进行空间改造,提供一系列数字学术服务。如爱荷华大学的集中式空间,注重内部成员的协同合作,为师生获取校内数字资源提供便利;布朗大学的分布式数字学术空间,为师生提供学习空间、远程会议服务、数字出版服务等。数字学术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空间供给优化需要具备数字化、开放共享等属性,促进科研人员的交流与合作以及科研成果的共享。

3.4 配备数字学术馆员

数字学术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空间供给优化需要配备数字学术馆员。数字学术馆员不仅需要数字学术知识储备,还需要具备数据处理、3D打印等技能,提供数字学术的支持服务。

3.5 聚焦数字学术服务

数字学术背景下,高校图书馆需要针对不同的用户提供多层次的数字学术服务,如针对师生提供数字化工具的培训指导;针对与本校进行科研合作的人员提供本校数字学术资源以及技术协助。高校图书馆空间供给优化需要结合数字学术研究进行调整,如嵌入式科研支持服务空间需要配备有相应的实验设备;数据素养培训内容需要配备投影仪、电脑、网络等设备;学术交流服务需要安静的空间环境以便科研人员集中精力进行学术探讨;3D打印体验服务则需要配备3D打印机等。此外,高校图书馆还需要设计一些特色服务空间,開发特色数字学术项目,如DIY数字历史遗产、利用GIS在线模型创建地理知识图谱等。

4 数字学术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空间供给优化策略

大数据时代,科研人员对数字学术交流、数字化工具的需求越来越大。根据上文对数字学术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空间供给需求的分析,本文提出以下优化路径。

4.1 设计用户画像,挖掘用户需求

高校图书馆应聚焦用户关系,主动了解用户的科研需求,设计用户画像,深入挖掘分析用户需求,为空间功能优化奠定基础。首先,构建用户画像模型,记录用户的基本信息、使用偏好、情景数据等数据,标签化描述用户特征,生成用户画像;其次,根据用户画像分析结果,识别出用户的一般需求和个性化需求,为后续提供差别化数字学术服务奠定基础;最后,及时更新调整用户画像内容,加强与用户的沟通交流,评估用户使用图书馆空间后的满意度,在实践中完善空间服务内容。

4.2 引进数字化设施设备,完善馆藏储备

图书馆应引进数字化设施设备,搭建数字化平台,以便师生获取到相应的数字资源。通过数字化平台,师生可以检索文献、科研数据等。通过数字化设施,师生可以进行数据分析、模拟实验等。例如,师生可以利用图书馆的数据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及处理,完善科研成果;可以利用3D打印等设备进行自由创作,提高实践能力。

4.3 重新规划空间,提供数字学术服务

针对数字学术服务,图书馆需要重新规划空间功能,聚焦数字学术服务内容,将空间划分为独立式学习空间、学术交流空间、数字化实验室与信息素养教学空间、学术咨询室与活动展览空间。独立式学习空间以用户体验数字资源为主,用户可以在此空间使用图书馆数字化平台进行文献检索、信息素养教育等;学术交流空间以用户学术交流共享为主,用户可以在此空间进行线上与线下的科研成果分享;数字化实验室以用户体验数字化工具以及数字学术研究为主,用户将数字化实验室嵌入到科研过程;信息素养教学空间以数字化工具培训为主,包含公众科学教育、数字素养教育等;学术咨询室以专业咨询为主,学术馆员为在校师生及时解答科研中遇到的学术问题;活动展览空间以展览数字学术研究成果为主,师生可以自由浏览最新的数字学术研究成果,以便更好地开展科学研究。

5 結语

数字学术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服务内容发生改变,空间转型迫在眉睫。高校图书馆空间供给优化需要以用户为中心,配置齐全的软硬件设备,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相结合,配备专职数字学术馆员以及聚焦数字学术服务。未来高校图书馆仍需进一步分析数字学术内涵和特征,借鉴国内外成功实践经验,不断进行图书馆空间转型,不断提高图书馆数字学术的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姜晔.公共图书馆数字学术空间构建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8,35(16):20-22.

[2]ACRL.2016 top trends in academic libraries[EB/OL].[2022-12-25]. https://crln.acrl.org/index.php/crlnews/article/view File/9505/10797.

[3]The New Media Consortium.NMC horizon report 2017libraryedition.[EB/OL]. [2022-12-26]http://cdn.nmc.org/media/2017-nmc-horizon-reportlibrary-EN.pdf.

[4]刘妍.高校图书馆空间变革与服务创新研究——以“数字学术”为视角[J].图书馆学刊,2020,42(11):43-47.

[5]董丽.数字学术空间视角下高校图书馆空间转型研究[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9,28(5):64-68.

[6]陈芳璇.数字学术视域下国外高校图书馆空间建构的案例分析及启示[J].河南图书馆学刊,2020,40(2):44-45.

[7]AYERS E L. Does digital scholarship have a future[J].EDUCAUSE Review,2013,48(4):24-26.

[8]孙红莺,徐贤得.高校图书馆嵌入式数字学术的构建与服务模式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22(1):91-98.

[9]涂志芳,徐慧芳.国内外15所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的内容及特点[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8,36(4):29-36.

[10]黄红梅,任广慧.国外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服务实践与启示[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22,40(5):139-144.

[11]林艳红.新时期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实现路径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22,42(7):67-69.

[12]王瑞霞.基于用户画像的图书馆数字学术空间构建研究[J].图书情报导刊,2022,7(6):18-23.

[13]孙港,王焕景.“双一流”高校图书馆空间服务现状与优化策略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22(10):57-63,48.

[14]罗木华,洪芳林,乐开荣.公共图书馆面向用户阅读的空间服务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22(6):77-83.

[15]宋建玮.国内图书馆空间再造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J].图书情报研究,2022,15(3): 57-65.

[16]黄敏.元宇宙视域下智慧图书馆虚拟服务空间构建与聚焦[J].河南图书馆学刊,2022,42(11):129-133.

[17]完颜邓邓,胡佳豪.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有效供给问题与对策——以湖南为例[J].图书馆学研究,2019(17):32-39.

[18]李少惠,韩慧.我国省域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供给效率空间分异及驱动因素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21,65(7):67-77.

作者简介:

王宏(1983),女,黄淮学院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建设、阅读推广。

(收稿日期:2023-01-05 责任编辑:刘 渝)

猜你喜欢

优化路径高校图书馆
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我国结构化面试困境及优化路径分析
信息安全下企业经济信息管理分析
新形势下的党群干群关系及优化路径探索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研究
试论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冲击下的人文建设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