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江苏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2023-05-30朱爱勋

现代管理科学 2023年2期
关键词: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摘要]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对于推动江苏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江苏产业体系呈现出产业结构持续优化、集群发展优势明显、创新引领作用突出、数智制造全国领先、市场主体活力较强等特征,具备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良好基础,但也存在制造业总体还处于价值链中低端等问题。构建江苏现代化产业体系,必须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全力构建高效的产业创新体系、全力打造更具优势的产业集群、全力推动传统产业焕新升级、全力培育未來产业竞争新优势、全力营造最优的制造业发展环境,为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奠定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关键词]先进制造业;现代化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础,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也是一个国家实现经济现代化和体现发展实力的重要标志。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这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高度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也是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内容,发展先进制造业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中之重。江苏产业基础扎实,产业体系较为健全,企业创新活力较强,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对于推动江苏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 充分认识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内涵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大意义

1. 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内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出重要论述和指示。201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深化产业结构调整,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1。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工作时强调,要发展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2。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1]。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强调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2];202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从确保国民经济循环畅通和加快实现产业体系升级发展两个方面对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出具体部署3。2023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新发展格局以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基础,经济循环畅通需要各产业有序链接、高效畅通1;202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2。在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全球贸易摩擦和壁垒增多、投资保护主义抬头等多重因素影响下,我国国内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不断加大。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提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基于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应对重大挑战的重大抉择,更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筑牢根基的长久之计。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一个动态概念,它是以科技创新为根本动力,以先进制造业等实体经济为着力点,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数字经济为增长引擎,以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流通体系和服务业新体系为支撑,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具有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等特征。它是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相互融合、协调发展的系统,其中,先进制造业体系是根基,是产业体系迈向现代化的主要推动力。现代化产业体系与传统产业体系的区别主要在于产业基础的高级化、产业链的现代化、价值链的高端化、技术装备的智能化、生产过程的绿色化。

2.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大意义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应对日趋复杂的国际环境变化的必然要求。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贸易和产业分工格局发生重大调整,国际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我国通过加入WTO承接全球第四次产业转移,形成了全球规模最大、门类最全、配套最完备的工业体系。但目前我国制造业面临着发达国家“高端回流”和发展中国家“中低端分流”的双重挤压。同时,在中美贸易高科技产品摩擦加剧、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叠加的背景下,各国都将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部分产业链加速向发达国家回流和新兴经济体转移的趋势更加明显。针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党中央作出了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这就要求江苏充分发挥制造业规模优势、产业体系供给优势和产业国际化优势,抓住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过程中孕育的新机遇,勇于开辟新领域、制胜新赛道,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在未来大变局中抢占先机、掌握主动权。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必须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把发展质量问题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形成优质多样化的产业供给体系。近年来,江苏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成效明显,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连续两年全国第一,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稳居全国首位,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显著增强。站在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起点上,江苏经济已进入创新引领加速、质量全面提升的新阶段,必须主动适应变化、破除路径依赖,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技术自立自强,形成产业发展新动力,培育产业竞争新优势,全面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提供坚实的物质技术支撑。

二、 江苏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础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多年来,江苏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开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探索,制定了《江苏省“十三五”现代产业体系发展规划》《关于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指导意见》《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江苏省“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等政策,采取一系列行动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产业发展态势总体较好3。

一是产业结构持续优化。2022年江苏GDP为12.29万亿元,占全国10.2%;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1%;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为89.1,连续两年全国第一;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7.3%,稳居全国首位[3]。2022年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的比重达40.8%,较2014年提高11.4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2021年增长10.8%,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5.7个百分点,增加值总量占规上工业的比重达到24%;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为48.5%,较2012年提高11个百分点。

二是集群发展优势明显。目前,江苏重点先进制造业集群规模占规上工业的比重在70%左右,新型电力(智能电网)装备、软件和信息服务、物联网等10个集群在国家集群竞赛中胜出,数量居全国第一。特高压设备及智能电网、晶硅光伏、品牌服装等7条产业链部分技术和品牌国际竞争优势明显,关键环节掌控力强,基本达到中高端水平,涌现了一批全国领先的行业。智能电网位于全国首位,晶硅光伏、风电装备位于全国前三,高压继电保护设备国内市场占有率在80%以上。2022年江苏年造船完工量1743.3万载重吨,占世界市场的21.8%,占全国的46.0%。2022年汽车及动力电池营收首次突破万亿元,动力电池产能占全国近40%,建成全国最大的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已建产能和在建产能均稳居全国首位。

三是创新引领作用突出。2022年江苏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000家,总量达4.4万家,位居全国第二;新增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9家,累计138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02家,累计3954家。2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成效明显,集成电路特色工艺及封装测试创新中心成功开发晶圆级扇出型封装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突破了阻燃纤维材料设计与制备、无锑聚酯纤维制备及应用等关键共性技术瓶颈,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累计承担国家工业强基项目74项、完成验收66项,组织实施重大技术装备攻关项目199项、完成验收51项,电子级多晶硅材料等超过80%的攻关产品实现进口替代,超大容量网络交换芯片、5G通信用光模块等一批“卡脖子”产品打破国外垄断。

四是数智制造全国领先。2022年江苏数字经济规模超5万亿元,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在11%左右,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营业收入五年分别增长2.17倍和3.48倍,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连续8年居全国第一[3]。在全国率先探索建设智能制造示范车间、示范工厂,截至2022年底,累计建成智能制造示范工厂138家、智能车间1979家、“上云”企业近40万家。全面构建工业互联网网络、平台、安全、生态、支撑等五大体系,平台建设和应用水平位列全国第一方阵。

五是市场主体活力较强。截至2022年,江苏市场主体总数达1411.9万户、比2017年增长74.3%,连续4年被评为“营商环境最佳口碑省份”[3],为全省经济运行企稳向好提供有力支撑。2022年全省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工业大企业(集团)达191家,其中,恒力、亨通等超千亿元企业有13家。形成先导智能、博众精工、明志科技、卓胜微电子等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创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09家。恒立液压、中天科技、江苏徐工等186家企业成为国家单项冠军,在细分领域的市场占有率位居国际前列。

虽然江苏在产业体系建设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对标国内外先进地区,产业体系的现代化水平还不够高。江苏制造业总体还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创新发展存在诸多“短板”,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投入相对不足,部分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新兴产业规模偏小,未来产业抢位占位不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任务较重,制造业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提升。

三、 关于构建江苏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思考

在新发展阶段,江苏必须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在保持制造业占比基本稳定的基础上,围绕建设全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重点聚焦5个方面,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进一步推动江苏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1. 全力构建高效的产业创新体系

坚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实际需求,构建链主企业牵头、以行业产业骨干企业为依托的国家省市技术创新体系,把攻坚战和持久战结合起来,锻长板补短板。一是建设高水平创新载体。充分发挥龙头骨干企业的引领作用,积极创建一批省级、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实现重点领域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全覆盖,支持和引导创新中心集中资源攻关突破一批共性技术。二是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制定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实施方案和分领域行动计划,围绕高端芯片、传感器、仪器仪表、软件、材料等领域,开展供需互动、整零互动、软硬互动,加快补齐产业短板弱项。围绕高端装备、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等领域,协同组织工程化攻关,解决技术熟化、中试验证、批量生产等瓶颈难题,形成一批标志性重大战略产品。围绕产业的基础技术与关键装备短板,鼓励企业“出题”,建立“卡脖子”技术清单和攻关方向遴选动态调整机制,以“赛马制”支持揭榜单位承担攻关项目,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加大自主创新研发投入,提升产业链自主可控水平。三是加强攻关成果推广应用。落实好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材料应用保险补偿政策,定期编制省重点推广应用的新技术、新产品目录,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一条龙”示范应用。

2. 全力打造更具优势的产业集群

从巩固优势产业领先地位、壮大新兴产业两方面入手,努力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新支柱。一是全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優势产业。目前,江苏在智能电网、工程机械、集成电路、动力电池、生物医药、新能源装备、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物联网、高端纺织、高端新材料等领域具备规模与技术优势。要继续巩固优势产业的领先及支柱地位,坚持分业施策,制定实施集群国际竞争力提升方案和分产业政策举措,形成优势产业集群建设政策体系。围绕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数字化、服务化,推动江苏优势产业转型提升,加快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迈进,打造一批市场占有率高、产业规模大、技术实力强、龙头企业支撑有力、产业链优势环节突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优势产业集群。二是全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引导和支持工业母机、智能机器人、航空装备、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新型医疗器械、核心软件、新一代信息通信、新型显示、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建链,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四链”融合,着力打造一批核心竞争力强、发展质效好、产业链条完备、自主可控水平高、国内领先的产业集群[4]。三是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重视发挥现代服务业在先进制造业发展中的关键支撑作用,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推动制造业链条延伸和价值增值,建设一批制造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大力发展科技服务、制造服务、创意服务等新兴服务业,推动现代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不断提高其在产业体系中的比重。

3. 全力推动传统产业焕新升级

继续巩固传统产业领先地位,实施传统产业焕新工程,加快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一是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攀升。重点围绕钢铁、石化化工、建材、纺织、造纸等传统产业领域,以工艺、装备、产品和管理创新为重点,组织实施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创新优化产品结构,推动传统企业向产业链、产品链、价值链高端跃升。支持企业引入高端技术和先进水平生产线,推动传统产业加快关键工序、核心设备更新改造,提高装备高端化水平。二是以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深入实施制造业“智改数转”三年行动计划,加强集成电路、人工智能、5G、大数据等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集成耦合创新,推动绿色制造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重点突破钢铁、化工、建材、纺织等行业绿色智能一体化管控平台技术瓶颈,加快高能耗、高排放的传统行业绿色化转型步伐。三是加快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深入实施工业领域节能技改行动,全面落实工业领域及重点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实施一批工业节能降碳示范工程,建立全省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企业装置能效清单、企业技术改造项目清单,打造一批国家重点行业能效“领跑者”;严格执行钢铁、水泥、玻璃、铸造等产能置换政策,优化钢铁、光伏玻璃等产业布局。

4. 全力培育未来产业竞争新优势

前瞻谋划一批未来产业,勇当科技和产业创新开路先锋、抢占未来发展战略制高点、构建竞争新优势。一是研究制定未来产业培育计划。加快制定江苏未来产业培育行动计划,优先发展第三代半导体、新一代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前沿新材料、新型储能、下一代无人机,重点培育零碳负碳技术、未来网络、元宇宙、先进计算、人形机器人、量子科技等未来产业,集聚高水平人才和团队,以应用场景牵引未来产业成长,加快建设未来产业试验区。二是探索完善未来产业生态培育。着眼产业创新生态构建,以重大创新项目建设牵引要素集聚、产业配套,培育更有活力、创造力和竞争力的科技创新主体。探索建立政府、高校、企业、投资机构等多元主体参与的协同创新机制,完善多类型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促进未来产业加快规模化发展。助力打造未来产业典型应用场景,聚焦应用范围广、带动能力强的典型未来技术,推动应用场景创新与迭代示范,加快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商业模式。

5. 全力营造最优的制造业发展环境

在落实好现有政策的同时,要着力构建高效企业服务体系,为制造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一是构建高效的企业服务体系。以中小企业为重点,构建高效的企业服务体系,加快“数字工信”建设,尽快实现资金申请和涉企审批服务“一网通办”、各类惠企政策“一键直达”,完善金融助企“白名单”制度,强化人才、金融、资金等要素支撐。建立企业负担监测体系,健全落实《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长效机制,实时掌握企业负担情况,推动出台减轻企业负担的政策举措,全心全力服务企业发展。二是优化制造业投资环境。充分发挥有效投资关键作用,组织发布省重大工业项目清单,进一步完善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项目库,研究制定设备购置与更新改造贷款贴息、化工(危化品)企业高风险老旧装置更新改造等政策措施,支持引导企业开展新一轮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投资。完善全省生产力布局图,探索搭建项目南北转移平台,引导各地进一步提高项目招引的精准性。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3] 许昆林.政府工作报告——二〇二三年一月十五日在江苏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EB/OL](2023-01-28)[2023-04-20].http://www.jiangsu.gov.cn/col/col88024/index.html.

[4] 朱爱勋.加快产业改造升级 为扩大内需提供高质量供给[J].群众杂志,2023(5):4-5.

作者简介:朱爱勋,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

(收稿日期:2023-02-20  责任编辑:殷 俊)

猜你喜欢

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2018:中国会展业“高质量发展”之年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辽宁省绿色增长水平提升路径及对策分析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山东省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动因分析
结合价值链视角分析先进制造业成本的管理和优化策略
天津先进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研究
需求疲软、成本上升双重约束下的制造业发展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