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识图谱视角下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研究的热点及趋势

2023-05-30马兆鹏柏灵

高等建筑教育 2023年2期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知识图谱专业学位

马兆鹏 柏灵

摘要: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学界形成了独特的研究领域。采用Excel和CiteSpace软件对CNKI数据库中有关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研究的3 431篇核心期刊文献进行计量和可视化分析,对文献的年度分布状况、核心作者组成和发文期刊进行统计和分析。通过关键词聚类分析归纳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研究热点。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划分为借鉴探索期(1991—1995年)、实践拓展期(1996—2001年)、总结反思期(2002—2008年)和内涵提升期(2009—2022年)4个阶段,并对每一个阶段的研究内容及研究特点进行了论述。从3个层面总结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趋势,宏观层面以战略导向为指引,加强国家发展战略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引导作用的研究;中观层面以目标导向为驱动,创新和构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体系的研究;微观层面以问题导向为抓手,开展历史溯源、实践探索和国际比较与借鉴的研究。

关键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全日制专业学位;培养模式;知识图谱

中图分类号:G643.7;G35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23)02-0008-12

自1991年以来,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针对社会特定职业需求,培养了大批具有较强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为加快推进新时代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于2020年9月30日联合印发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总结了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取得的成就与面临的挑战,明确了新时代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目标,以优化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结构和扩大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模为发展重点,到2025年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到硕士研究生招生總规模的三分之二左右。《方案》确立了未来5年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对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随着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30多年的发展与实践,国内学者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研究逐步深入,学术成果不断积累,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快速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的召开和《方案》的颁布实施为新时代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也为研究者提出了新的命题。因此,总结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研究热点并以此为基础分析其发展趋势,是本研究的目的所在。

一、研究数据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数据

研究数据以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核心期刊北大核心和CSSCI来源刊为数据源;以“专业学位”为主题词,共检索到文献4 405篇,删除会议报道、人物专访、卷首语等非研究性文献,筛选出3 431篇作为研究样本(检索时间截至2023年2月26日)。

(二)研究方法

借助CiteSpace软件对研究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CiteSpace软件是一款专门用于学术文献分析的可视化工具,主要功能是基于共引分析理论和特定算法探测某一学科或领域的热点主题及其演进过程

,揭示学科领域演变中的研究前沿和其变化趋势[1]。将3 431篇研究文献导入CiteSpace软件中,生成关键词和突现词等知识图谱,据此分析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脉络,进而探讨其未来的研究方向及发展趋势。

二、基于研究文献的计量分析

(一)研究文献的年度分布

研究文献的年度分布可直观展示一段时间内该领域相关研究的发展变化趋势。将3 431篇文献用Excel进行数据处理,得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研究相关文献的年度分布图(图1)。

从研究文献的时间分布看,第一篇研究文献为苏青1992年发表在《医学教育》第6期的《设置医学专业学位既要积极又要审慎》,以医学专业学位为切入点,论述了设置医学专业学位的意义,并对医学专业学位的分级、学位授予对象、选拔办法、授予标准、培养办法、考核内容等进行了探讨[2]。从文献数量分布上,年度文献量从1992年到2022年总体呈快速上升趋势,2014年达到263篇,说明随着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大,相关研究也逐渐增多。在2020年7月29日全国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和《方案》实施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将成为今后学界关注和研究的热点。

(二)核心作者分析

在科学研究中,某一研究领域随着学术成果的积累,逐步形成一个相对固定的核心作者群,他们的研究成果代表该领域的研究水平,是该研究领域的引导者和推动者。科学计量学奠基人普赖斯将核心作者群界定为“论文高产者的数量级是作者总人数的平方根”[3]。在3 431篇研究性文献中共有2 503位作者(仅以第一作者统计),据普赖斯的核心作者群定义,发文量前50的为核心作者。依据普赖斯核心作者发文量计算公式:N≈0.749(η1/2max)[4],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研究的核心作者发文量应为N≈0.749(18)1/2≈3.18篇,即人均发文量在4篇以上。在研究样本中发文量达到4篇的有72位作者

,为普赖斯理论参考值的1.44倍,这些核心作者共发文497篇(表1),占样本文献总量的14.49%。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虽然吸引了较多研究者的关注,也形成了较为庞大的核心作者群,但其核心作者的个体最大发文量(穆雷18篇)和群体发文总量偏少,说明大部分核心作者对该研究领域的持续关注度较低,研究成果数量相对较少,学术影响力较弱。

(三)研究文献的期刊分布

依据布拉德福定律对载文期刊核心区、相关区和离散区的划分标准,将3 431篇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研究文献涉及的466种期刊进行划分:核心区期刊3种,刊均载文量在126~789篇,发文共计1 137篇,占文献总量的33.14%;相关区期刊37种,刊均载文量在12~93篇,发文共计1 154篇,占文献总量的33.63%;离散区涵盖期刊426种,刊均载文量在1~11篇,发文共计1 140篇,占文献总量的33.23%。3个分区的平均载文密度(载文篇数/期刊种数)依次为379、3119、2.68,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研究文献高度集中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生教育研究》和《中国高教研究》3种期刊,具有极为明显的核心效应。 由表2可知,《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在刊文总量、下载总量、总被引量等方面都远超其他期刊,《教育与现代化》在2011年更名为《研究生教育研究》后,其刊物定位明确,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领域的发文量及影响力仅次于《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高等教育研究》《中国翻译》和《中国高教研究》等期刊所载文献的篇均下载量和篇均被引次数明显高于其他期刊,说明刊物所载论文的质量和影响力高于其他期刊。

三、基于关键词的研究热点与研究演进路径知识图谱分析

(一)内容维度:基于高频次关键词的研究热点分析

研究热点代表了一个研究领域在一段时间内数量较多且内在联系较强的问题,代表该领域中最先进、最有发展潜力的主题[5]。通过对特定时间范围内研究文献中的高频关键词共现分析,能更快把握研究热点。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中“╋”为关键词节点,图谱中节点及节点文字越大,表明关键词出现的频次越高,在研究领域中受学界关注度高(图2)。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关键词在图2中的总频次为3 544次,前20个高频关键词的总频次为2 708次,占总频次的76.41%,是专业学位研究领域中最重要的主题词。由图2与表3可知,以“专业学位”为核心,形成了“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专业学位教育”“教育硕士”“工程硕士”“教育博士”和“课程设置”等研究热点。从关键词聚类的节点(N=99)、连线数(E=164)和密度值(D=0.033 8)分析可知,关键词集中度高且热点聚类合理,形成了较为合理的学术研究网络体系。

(二)时间维度:基于突现词的研究演进路径分析

突现词是指在科学研究领域的某段时间内出现频次快速增长的研究前沿术语。CiteSpace软件通过突现词检测算法考察词频的时间分布,从大量的常规用词中将频次变化率高、增长速度快的突现词检测出来,以词频的变动趋势来分析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和发展趋势。由于突现词的词频时间分布和动态变化特性,突现词比关键词更准确地揭示与反映研究前沿[6]。设置并运行CiteSpace软件中突现词检测功能,按时间顺序呈现15个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突现词(图3)。

在时间维度上,从1991年2月国家教育委员会研究生工作办公室发布《关于进行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试点工作和进一步开展研讨工作的通知》到2020年9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联合印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是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从试点起步到逐步发展壮大的30年。在此期间,199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布《关于印发〈专业学位设置审批暂行办法〉的通知》,2002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和改进专业学位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2009年3月《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出台,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结合图3中呈现的突现词年度分布情况,直观而清晰地展现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脉络。根据上述国家政策发布的时间节点,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研究分为4个阶段:借鉴探索期(1991—1995年)、实践拓展期(1996—2001年)、总结反思期(2002—2008年)和内涵提升期(2009—2022年)。

1.借鉴探索期(1991—1995年)

社会各领域对高端专业人才的需要不断扩大,对高等教育尤其是研究生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国家教育委员会研究生工作办公室于1991年2月22日发出《关于进行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试点工作和进一步开展研讨工作的通知》,明确在部分高校开展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的试点工作和继续做好设置专业学位的研讨和论证工作,开启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研究的序幕。

在此期间,部分学者结合高端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通过比较与借鉴,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进行探索研究。随着改革开放的扩大和对外交流的发展,在建筑、工程、法律及教育等专业设立专业硕士学位,有利于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引进国际先进管理经验[7];有利于促进学位类型多样化[8],完善我国高等教育学位制度[9];有利于构建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为国家建设培养大批高级人才,增强国际竞争力[10]。

在知识图谱中本阶段的研究没有出现突现词,说明相关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学者对本领域的关注度较低,研究成果少,研究内容局限于借鉴介绍和政策解读等,没有形成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学术影响力弱。

2.实践拓展期(1996—2001年)

随着研究生教育从“博雅”教育走向“专业”教育的国际大趋势,我国高等教育也逐步由“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过渡,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也对研究生教育提出了内在结构上变化的要求,促使研究生教育走出“象牙塔”,以“专业化”和“多样化”应对社会现实需求[11]。为适应这一趋势,1996年7月22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关于印发〈專业学位设置审批暂行办法〉的通知》中对专业学位设置的目的、申报条件和审批程序等作了明确规定,标志着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探索中逐步走向规范。

一是对设立各专业学位意义的论述。1997年4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明确指出,设置专业学位既是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也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12]。设置专业学位是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的里程碑[13],是我国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方式的一次战略性调整[14],有利于培养和造就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临床医学队伍、工程师队伍和国家公务员队伍,对提高我国基础教育质量、推动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模式转变、培养面向工业企业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和推进国家公务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等具有积极意义。

二是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实践探索研究。研究者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探讨了专业学位培养要求,并从生源分布、培养方式、课程体系、论文标准等方面论述了与传统硕士学位的区别,倡导采用“案例教学”,遵循“实践—理论—实践”学习方式[15],体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特色。在学位论文的指导上采用学校与社会企业的“双导师制”,打破封闭的研究生教育体系[16]。在教学评价上提出“差异平衡”理念,引导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健康发展[17]。在培养实践方面,研究者以清华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为例探讨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特点、课程设置及培养方案的实施等问题[18-19]。研究者还对农学、药学和兽医等专业学位设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探讨,并站在社会发展和高层次人才需求的角度,前瞻性提出了设置应用博士学位的建议[20]。

此阶段,不同视角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研究,对拓展专业学位种类的设置、把握专业学位教育的内在发展规律和运行机制、完善专业学位制度建设和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等起到了重要作用。到2001年11月首次全国专业学位教育工作会议召开,经过10年的实践探索与发展,已设立工商管理硕士、教育硕士、临床医学和兽医等11种专业学位,攻读者累计超过10万人,初步建立了具有我国特色的专业学位教育制度,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一大批合格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21]。专业学位已成为与学术性学位并行的学位类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特色逐步显现,种类稳步增加,规模不断扩大,制度不断完善,已成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2]。

3.总结反思期(2002—2008年)

2002年1月9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和改进专业学位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针对专业学位教育开展以来在高等教育中地位不够明确、教育规模偏小、师资总体水平有待提高、質量保障措施尚需完善等问题[21],在强调发展专业学位教育重要性的同时,将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师资水平、提升培养质量、建立和完善评估制度、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等作为今后工作的重点,标志着专业学位教育的研究进入总结与反思期。

一是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地位的研究。由于起步晚、规模小和层次低等因素,人们在思想认识上普遍不重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从研究生教育科类结构和学位类型结构的发展趋势来看,为适应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我国应重点发展专业学位教育,使专业学位教育与学术学位教育的比例逐步达到1∶1,并向2∶1的比例发展[23]。在此期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增设了会计硕士、翻译硕士和社会工作硕士等专业学位,截至2009年底,专业学位已达19种,基本涵盖了主要学科领域,为我国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培养了大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提升了专业学位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扩大了专业学位教育在整个研究生教育中的比例。

二是以培养质量为中心构建专业学位培养体系的研究。为保障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应坚持科学发展观,积极研究和探索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律,从培养模式、知识与能力要求、职业资格认证、学位论文标准等方面入手,建立不同类型专业学位教育的质量标准和保障措施,全面推进专业学位教育的发展[24]。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培养过程中与学术型研究生教育趋同的现象,研究者认为只有充分认识到专业学位的专业性、实践性和职业性等本质特征,在培养过程中加强职业性、淡化学术性、强化实践性,才能使专业学位回归本性,凸显专业学位教育特色[25]。此外,研究者还对专业学位培养体系中的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论文评价体系、校外培养基地建设等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在政府的宏观管理和监督下,充分发挥大学办学自主性和各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的作用,与政府机构、非政府组织、企业、专业组织等建立多方面的制度化联系,彼此之间密切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建立灵活、开放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26]。

三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国际比较与借鉴研究。我国高等教育对外交流日益扩大,在广泛考察和研究的基础上,研究者认为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专业学位教育在培养目标、招生与入学资格、专业与课程设置、学制与教学方式、学位论文等方面的特色和经验,可为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全面改革提供借鉴[27]。

本阶段的研究向纵深化发展,研究者从不同视角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进行了全面审视和针对性研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与反思,这些研究对提高专业学位教育的地位、提升培养质量、建立和完善评估制度、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等起到了促进作用。

4.内涵提升期(2009—2022年)

2009年3月19日,《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在招生、培养和管理等方面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作出重大调整,标志着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为扩大专业学位教育规模,2010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议通过了19种新增硕士专业学位类别,专业学位设置类别达到38种,涵盖领域进一步扩大。2010年1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印发《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总体方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进行了总体规划,建立健全硕士、博士专业学位教育宏观管理与质量保障体系,提出到2015年实现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战略性转变和到2020年实现我国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转变为学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并重的发展目标。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由规模发展向以提高培养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转变。

一是对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及以质量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研究。研究者认为面向应届毕业生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研究生教育本身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体系化贯通的历史必然[28]。在加强和提升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方面,本着“以应用为导向,以实践为主线”的原则,研究者从优化培养方案、加强“双师制”队伍建设、强化教学过程、完善评估方法和加大奖助力度等方面论述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的构建。在招生、入学资格方面加强“进口质量控制”,在课程、实践和教师等环节加强“过程质量管理”,在综合素质评估和社会发展状态评估中管好“出口质量评估”,构建全日制专业硕士教育质量保障机制[29]。面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实践性趋弱的现象,研究者认为专业实践环节是达成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实现硕士生培养类别转型的关键,并从专业实践的重要性、专业实践基地建设和专业实践的全过程管理3个方面论述了如何保证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环节质量[30]。针对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同质化的问题,通过实践与改革,杭州师范大学探索出“全程·融合·协同”的新型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有效提高了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31]。提高生源质量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基础和保障,为激励更多优秀学生报考专业学位研究生,应完善和建立“学校、企业、导师”三级奖助体系,扩大资助范围,提高资助力度,调动

学生的积极性[32]。

二是对以教育博士为代表的专业博士学位的研究。我国从1997年设置临床医学专业博士学位并于1998年开始招生以来,先后设置了临床医学、兽医、口腔医学、教育、工程和中医学等6种专业博士类型。通过对国外专业博士学位发展历史的比较研究,研究者认为扩大招生规模和增设新的专业学位类型是专业博士学位教育改革的趋势,在培养目标的多样性、招生对象的扩大化、培养方式灵活性、学习年限的弹性化、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学生选课的自主性、毕业论文形式多样化等方面值得学习和借鉴[33]。专业博士研究生在培养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实践性和应用性,重视提升学生对职业实践问题的反思能力、研究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凸显培养特色[34]。另外,针对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出现的目标定位不清、身份认同危机、导师专业性不足、实践能力培养不够、学位论文特色不明显等问题,提出了分类构建培养模式、引导实践成果产出、完善相关监督体系、推进社会认同等改进措施[35]。这些研究对准确定位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博士研究生教育体系具有借鉴价值。

本阶段,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地位与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具体表现为:招生规模扩大,现已成为研究生教育的主力军,招生范围由个别专业试点到各专业全面实施,培养层次上由硕士提升到博士层面,以质量为核心的专业学位人才培养体系逐步完善。这些变化标志着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内涵建设大幅提升,基本实现了《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总体方案》中的发展目标。

四、未来研究展望

我国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与积累,已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对完善学位制度建设、提升专业学位地位、提高专业学位培养质量和构建专业学位教育体系等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根据《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和《方案》对专业学位的发展要求,在未来的研究中,从宏观、中观和微观3个层面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进行展望。

(一)宏观层面:以战略导向为指引,加强国家发展战略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引导作用的研究

国家战略是为实现国家总目标而制定的总体性战略,是指导国家各个领域的总方略。国家战略直接影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而高层次专业人才也影响国家战略的制定与实施,充分认识人才在国家发展中的作用,以科教兴国战略为引导,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体系的研究;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引导,加强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以西部大开发战略为引导,加强专业学位设置和人才培养区域均衡的研究;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引导,加强“三农”高层次人才培养的研究;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引导,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未来社会发展及教育体系中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二)中观层面:以目标导向为驱动,创新和构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体系的研究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和《方案》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明确了未来发展的目标,研究者要以此作为内驱力,以国家战略、关键领域和社会重大需求为重点,开展以下研究:以国家和社会发展需求为基础,加强新增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类别,拓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类型和规模;创新培养模式及产教融合机制,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改革专业导师选聘制度,优化双导师制,组建知识结构合理的导师队伍;优化内部培养机制及外部环境,构建学校、社会等多方参与的培养体系;依据社会需求优化人才结构,调整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类型与结构;深化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的人才层次;完善教育评价机制,保障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质量;专业学位与职业资格衔接,增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社会职业性;解读《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和《方案》等政策,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相關制度建设。

(三)微观层面:以问题导向为抓手,开展历史溯源、实践探索和国际比较与借鉴的研究

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30多年发展中取得了巨大成绩,同时也积累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阻碍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健康发展,在未来研究中,研究者要以问题导向为抓手,以现存问题为基点和突破点,站在历史和发展的角度展开以下研究:面向历史开展问题溯源研究,追溯造成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现存问题的根源并进行总结与反思,为当前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提供借鉴;面向当前的实践探索研究,以专业学位点设置与审核、培养模式、课程设置、产教融合、导师队伍建设、质量监控和评价等方面的现存问题为突破点,展开深入调查并进行针对性研究,探寻解决问题的方式与方法;开展对外比较研究,深入了解国外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在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方面的经验与教训,在比较中予以扬弃,在借鉴中寻求发展;面向未来开展前瞻性研究,以国家重大战略、关键领域和社会重大需求为重点,明确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目标,及时响应社会需求。

参考文献:

[1]陈悦,陈超美,胡志刚.引文空间分析原理与应用:CiteSpace实用指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2]苏青.设置医学专业学位既要积极又要审慎[J].医学教育,1992(6):11-14.

[3]D·普赖斯.小科学,大科学[M].宋剑耕,戴振飞,译.北京:世界科学社,1982.

[4]邱均平.信息计量学(六)第六讲文献信息作者分布规律——洛特卡定律[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0(6):475-478.

[5]陈仕吉.科学研究前沿探测方法综述[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9(9):28-33.

[6]Chen C M.CiteSpace II:detecting and visualizing emerging trends and transient patterns in scientific literature[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6,57(3):359-377.

[7]王建,张文修.试论设立“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必要性[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6(3):59-61.

[8]秦惠民.关于我国学位类型的多样化趋势[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4(1):45-47.

[9]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批准设立建筑学专业学位[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3(1):29.

[10]吴振一,刘颖,郑燕康,等.设置“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完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体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6(5):60-63.

[11]孙崇文.从“博雅”教育到“专业”教育:国际研究生教育发展趋势[J].江苏高教,1997(1):84-86.

[12]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新篇章[J].中国高等教育,1997(S1):13.

[13]顾明远.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的里程碑——谈教育硕士专业学位[N].中国教育报,1998-09-24(1).

[14]彭玉.积极探索 大胆实践 总结经验 努力做好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点工作[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9(4):9-12.

[15]段丽华,陈旭远,周霖.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方式的探索性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0(6):48-51.

[16]李淑珍,邬志辉.关于教育硕士专业学位问题的几点思考[J].东北师大学报,1997(6):85-89.

[17]杨启亮.差异平衡:专业学位教育的一种教学评价理念——兼论教育硕士的科研优势[J].教育科学,2001(2):39-42.

[18]康飞宇,刘惠琴.工程硕士培养[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9(3):101-105.

[19]徐淑英.关于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特点和实施方案的探讨[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78-80.

[20]程晗.构建我国应用博士学位制度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1(2):47-48.

[21]吕东伟.加快发展专业学位教育稳步提高培养质量——首次全国专业学位教育工作会议综述[J].中国高等教育,2002(1):32-33.

[22]呂福源.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加快专业学位教育的发展[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2(S1):1-5.

[23]谢安邦,朱宇波.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30年:回顾与展望[J].教育研究,2008(11):19-29.

[24]陈皓明.树立科学的质量观和发展观 全面推进工程硕士教育发展[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11):15-17.

[25]于东红,杜希民,周燕来.从自我迷失到本性回归——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9(12):49-51.

[26]石中英.论专业学位教育的专业性[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1):7-11.

[27]邓涛,孔凡琴.澳大利亚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特色与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10,37(10):39-44.

[28]单晓峰,宫照军,徐隽.论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历史必然性[J].中国高教研究,2010(11):34-37.

[29]肖凤翔,连晓庆.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实践逻辑及其改革策略[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9):36-40.

[30]文冠华,姜文忠,陈宏量.抓好专业实践环节 确保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8):1-4.

[31]陈丹宇,严从根,万林华.全程·融合·协同: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改革探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0(3):35-38.

[32]李忠,熊玲,陈小平.建立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奖助体系、实践教学基地的探讨[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2):8-12.

[33]岳建军.国外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教育对我国的启示及未来展望[J].教育科学,2010,26(5):85-88.

[34]李永刚,马爱民.教育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实践性及其强化[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6(6):66-71.

[35]罗英姿,李雪辉.我国专业学位博士教育面临的问题与改进策略——基于“全国专业学位博士教育质量调查”的结果[J].高等教育研究,2019,40(11):67-78.

Research on the hotspots and trends of professional degree graduate

education in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knowledge map

MA Zhaopenga , BAI Lingb

(a. Graduate Department; b. College of Education, Linyi University, Linyi 276000,Shandong, P. R. China)

Abstract:After more than 30 years of development, professional degree graduate education in China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graduate education, and has formed a unique research field in the academic community. Excel and CiteSpace software were used to conduct quantitative and visual analysis of 3 431 core journal articles related to professional degree graduate education research in the CNKI database. The annual distribution, core author composition, and published journals of the articles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The research hotspots of professional degree graduate education are summarized through keyword clustering analysis. The professional degree graduate education is divided into four stages: the reference and exploration period (1991-1995), the practice and expansion period (1996-2001), the summary and reflection period (2002-2008), and the connotation promotion period (2009-2022). The research conten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stage are discussed. Summarize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professional degree graduate education from three levels, and strengthen the research on the guiding role of nat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i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professional degree graduate education guided by strategic guidance at the macro level; Research on the innova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professional degree graduat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system driven by goal orientation at the medium level; At the micro level, issue oriented research is used as a starting point to carry out historical tracing, practical exploration, and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and reference research.

Key words: professional degree; postgraduate education; full time professional degree; training mode; knowledge map

(责任编辑 周 沫)

修回日期:2023-03-03

基金项目:山东省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计划重点培育项目“基于EBE的全日制教育硕士教学能力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SDYJG19211);临沂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示范项目(PJKC1815)

作者简介:马兆鹏(1970—),男,临沂大学研究生处,主要从事教育管理、图书情报研究;(通信作者)柏灵(1972—),女,临沂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教育基本理论研究,(E-mail)bailing@lyu.edu.cn。

猜你喜欢

研究生教育知识图谱专业学位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基于知识图谱的产业集群创新绩效可视化分析
基于知识图谱的产业集群创新绩效可视化分析
基于知识图谱的智慧教育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
研究生教育管理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MOOC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应用探究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职业性的缺失与对策研究
从《ET&S》与《电化教育研究》对比分析中管窥教育技术发展
高校科研团队与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研究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