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安旅行团在盐阜地区

2023-05-30于和风

铁军·纵横 2023年3期
关键词:盐阜淮海苏北

于和风

“我是小学生,变作小先生。粉碎那知识私有,要把时代儿划分。我是小先生,教书不害耕。您没有工夫来学,我教您在牛背上哼……”这是新安旅行团的《小先生歌》歌词。

燃起抗战的火种

苏北盐阜区广泛流传:盐阜区三个旅,七旅八旅新安旅。七旅、八旅分别为新四军三师下辖的驻盐阜区的战斗部队,而“新安旅”则是由一支少儿组成的文艺战斗团体——新安旅行团的简称。

1935年,正是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人民教育家汪达之倡议把淮安新安小学14名学生组成新安旅行团,分散到全国各地修学旅行、宣传抗日。这一倡议得到他的恩师、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和中共上海左翼教师联合会支部的鼎力支持。10月10日,“小先生們”打着三角蓝色团旗,身着白衬衫和蓝色工装裤,脚踏草鞋,携带雨伞,肩背挎包,带着最初募捐来的50元钱,伴随《义勇军进行曲》的歌声,乘上淮安西门外的运河小轮船,踏上遥远的革命征程,实践“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教育理念,一面宣传抗日,一面学习,到“民族解放斗争的大课堂”进行教、学、做。他们行程5万里,足迹遍布全国,探寻一条社会教学道路。

小树偏遭攀折苦,嫩苗常遇雪和霜。皖南事变后,正在桂林的新旅团遭到反动特务的威逼利诱,行动处处碰壁。八路军的桂林办事处根据周恩来指示,决定新旅团秘密转移到苏北新四军根据地。为扰乱敌人视线,新旅团小先生分批而行。他们取道香港、上海,然后抵达苏北。历时大半年时间,经过7000里长途跋涉,回到日思夜念的盐阜根据地。

1941年5月,首批抵达盐城的有张拓、陈明、岳荣华、韩枫以及打前站的张杰、范政、张天虹。从国统区回到朝思暮想的根据地,他们仿佛进入一个新的天地,“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美好心境油然而生。

刘少奇、陈毅在盐城新四军军部接见新旅代表张拓和张杰。刘少奇说:“你们一路辛苦,宣传抗日,组织儿童团,取得很大成绩,将来抗战胜利,你们的名字会载入光辉史册。恩来已打电报说你们要来,欢迎你们回家。”

陈毅像久别重逢的朋友似的拉着张杰的手说:“新安旅行团,听说你们为了抗日,跑遍全国,了不起呀!”并勉励他们学会与群众打成一片,上好到根据地的第一课。华中局组织部部长曾山传达华中局和军部决定,在新旅尚未全部到达苏北时,先建立新旅苏北分团,张杰、张拓分别任正副团长。同时将鲁艺少年队划拨给新旅,扩大新旅队伍。新旅苏北分团成立后,深入农村,宣传抗日。新旅的小先生均换上新四军军装,飒爽英姿,群众亲切地称之为“新安旅”。

气土山河的篇章

在农村的工作实践中,小先生们深深体会到根据地人民对新四军的鱼水深情。因此,由彭彬作词、陈明作曲的“河里的鱼儿要用水养,老百姓的部队要老百姓帮,新四军打仗在前线,老百姓帮忙在后方。军民团结一条心哟,捍卫国土保家乡。”这首歌走红后,唱遍整个苏北。

新旅部分小先生到苏北不久,就面临反“扫荡”考验。在反“扫荡”战斗中,新旅总干事张平和苏北分团长张杰英勇就义。1942年春,新旅全部汇集苏北,成立新的团委会,由张牧、稽钰、聂大鹏、聂启坤、张拓5人组成,张牧为主任委员,汪达之仍为顾问。新旅在新的团委会领导下,发挥能写会唱、能说会道、能歌善舞、能文能武的优势,积极进行抗日文艺宣传活动,工作开展得风生水起,根据地的重大活动他们都热情参与。演出剧目有:舞蹈、诗歌、歌舞剧、话剧、皮影戏等,丰富根据地的军民生活,激发官兵的抗战士气,发挥鼓舞自己、打击敌人的重要作用。

新旅小先生工作做得有声有色的关键是受到刘少奇、陈毅等领导同志的亲切接见。关于此,原新旅成员聂大鹏有记述:

第二天早饭后,生活值日生范政,还没吹集结哨,大家已自动排好队,身着统一的灰色列宁棉服。根据地虽艰苦,但根据地人民政府还是为新旅小先生做了式样别致的工作服。范政发出齐步走口令!队伍满面春风的出发。儿童部、少女部、少男部、最后由几个年龄已到18岁的小先生组成青年部,一共50多人。不满10岁的郝杰,打着三角旗,雄赳赳,气昂昂,走在队伍前面。洪亮的歌声,吸引田野里老乡的眼球。

半个多小时走到新四军军部和中共华中局驻地——单家港。政委刘少奇正在聚精会神地做事,范政轻轻地发出口令,大家一排排坐好,平心静气地期待着首长的“检阅”。蓦地,白布帘撩开。政委少奇、军长陈毅由新安旅顾问汪达之、团长张牧陪同走出来,随同的还有新四军参谋长赖传珠、政治部主任邓子恢等领导。大家发出雷鸣般的掌声。领导都身穿灰色军大衣,刘少奇相貌出众,英俊潇洒,和蔼可亲。陈毅诙谐幽默,和其他领导一起向大家挥手示意。少奇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小先生介绍国际国内的形势。

在谈到新旅工作时,少奇说,国民党反动派不许你们宣传抗日,不准你们发动儿童,还要迫害你们。共产党不但欢迎你们,支持你们,还要发展你们。回到苏北就是回到娘家。我们根据地的儿童工作都交给你们去做,你们文艺也要搞,但现在主要是做儿童工作。少奇最后特别强调说:“我们决定先把苏北的儿童工作都交给你们去做,希望你们当好这个孩子王。”接着陈毅风趣地说:“少奇讲得好,连我这个‘老儿童’都想跟你们一道去做儿童工作,我提议将整个华中儿童都交给你们去组织,第一步先组织10万儿童。”“组织10万儿童”,是新旅团小先生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为当好“孩子王”,新旅除开展正常的抗日文艺宣传外,还办起《儿童生活》《儿童画报》《儿童文娱》《每月新歌》,这些刊物很受小读者的青睐。《儿童生活》上登载五花八门的战斗故事、革命历史故事、英雄人物传记,以及儿童活动通讯,辟有“天下大事”“孩子的话”“科学世界”“小演唱”“小信箱”“儿童园地”等栏目,苏北的儿童团员称《儿童生活》是“我们的小报”,他们热烈响应《儿童生活》上的每一个战斗号召,开展战地劳军,慰问军烈属,募集废钢铁,建立识字岗、盘查哨,破除迷信,发动上冬学,做小先生等有意义的事。《儿童生活》还得到新四军首长赏识,陈毅为其题词:“抗战事业应当让儿童参加,新四军愿做儿童们的良师益友”。

少年儿童的旗帜

新四军三师副师长张爱萍在前线指挥战斗的间隙,定期给《儿童生活》赶写长篇连载《苏维埃儿童团的故事》。为推动儿童的文学创作和文艺活动,新旅组成儿童创作小组,请有经验的文化工作者面授,创作出大量儿童文学作品,柳桠的《我们的小站长》、左林的《和“皇军”洗澡》、王山的《毒死汉奸的爸爸》、范政的《小俘虏兵访问记》、郭立范的《小骑兵》等,从不同角度刻画出儿童们爱国、勇敢、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另外,他们还创作《勇敢的小华》《龙王庙捉鬼记》《小阎王》《捉特工》等,儿童文学是孩子的良师益友,是造就接班人的手段,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为鼓励新旅组织儿童工作,陈毅对新旅的小先生说,新四军愿意用消灭敌人同新旅组织儿童团来竞赛。新旅把大量精力放在根据地的儿童团工作上。他们分成好多工作队深入县区,在当地党组织和青救会的协助下,组织儿童團,培训儿童团干部,组建儿童歌咏宣传队。在新旅的努力下,苏北儿童团工作开展得声名鹊起。抗战结束前,仅盐阜区就组织18万儿童团员。被誉为“中国少年儿童运动史上的一面旗帜”。

同时,新旅的文艺活动仍然开展得很棒,他们每次演出和创作的作品总是充满着战斗激情,健康活泼,扣人心弦。为适应广大农民和儿童的欣赏能力,宣传形式从电影、幻灯到影子戏;从大型秧歌剧、话剧到各种形式的表演唱、双簧、快板;从大型舞剧到简单机械的舞蹈;从大幅宣传画到小型的彩色套印宣传卡,可谓是丰富多彩。随时随地,新旅都能迅速拿出脍炙人口的文艺作品供大众享受。他们在根据地相继演出《春的消息》《为了大家》《丈夫当兵去》《人牛太平》《云二姐》《马上就藏》《亲家吵嘴》《翻身》《勇敢的小华》《小地下军》等反映军民和儿童生活的剧目,还表演《儿童舞》《海军舞》《乌克兰舞》《旗舞》《打球舞》《儿童解放舞》等儿童舞蹈。不少作品的主题不仅具有浓厚政治色彩,而且还有较高的艺术水平。

陈歌辛作曲的童话歌舞剧《春的消息》,分为《冬》《布谷鸟飞来了》《前进吧,英雄的孩子》三段。表现寒冷季节,娃娃们在大自然的风霜冰雪中,小小的脸上凝固着苦难的表情,五官因无法舒展而蜷缩着。但他们终于盼来布谷鸟,幕后唱起“布谷、布谷,春天来了”的歌声。冰消雪融,万物复苏,孩子们迎来春天,最后全剧在“前进吧,前进”的主旋律中结束。该剧寓意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后,迎来根据地的春天,号召孩子们勇敢地投入春的怀抱,投入根据地的建设。该剧艺术性也很强,舞编得很美,用舞蹈表现的语汇也很丰富,是新旅出演率最多的节目。

新旅还组织小分队到乡村、学校、部队巡回演出,炎炎夏日到农村举办乘凉晚会,寒冬之际,进行冬学演出。他们采用演唱、舞蹈、快板和话剧等形式演出《好哥哥上前线》《慰问抗属》《小白菜》《一个快乐的儿童团》《夫妻识字》《帮助新四军站岗》《参军去》《小放羊》《王大妈赶集》《抬担架》《送公粮》等节目。

新旅活动主战场集中在盐阜区,与盐阜毗邻的淮海区抗日民主根据地亦心驰神往。淮海区党委书记金明、军区司令员刘震、行署主任李一氓每到华中局和军部开会,都要去看望新旅的小先生,他们迫切盼望淮海区也能有这样一支能歌善舞的儿童文艺队伍。1942年春,金明直接向陈毅提出要求,把新旅派到淮海区去,或者分一半给淮海区。当时陈毅左右为难,对金明说:“我可管不了,少奇还没走日寸,我们已把新旅交给盐阜区领导,你们想要,去找黄克诚、刘彬(盐阜区党委书记)、曹荻秋(盐阜行署主任)吧。”

黄克诚和盐阜区的领导同志同意淮海区的要求,决定先派一个小组到淮海区熟悉了解情况。小组由郭华、刘亚、海波、郭瑞田组成,以后又派聂大鹏、杨开云和彭彬3位同志去淮海区。他们被分配在淮海区党委青年干校工作,并有意识地注意发现和培养骨干。青年干校生活十分紧张,淮海区党委领导同志常到校讲形势、理论、革命史、根据地建设、青年运动、儿童工作、群众工作等。干校俱乐部工作也十分活跃,歌咏、打球、做游戏、出墙报、组织晚会、玩魔术,可谓琳琅满目。在这些活动中,新旅的几个同志给那些有希望选作新旅分团团员的人,每人都填写了一张卡片。彭彬和郭华还编印出好几期《淮海儿童》小报,这小报短小精悍,生动活泼,渐渐引起全区各小学校、儿童团和青救会的重视。

民族解放的号手

1943年春,当新旅淮海分团呼之欲出时,日伪军开始对苏北根据地进行第二次梳篦式大“扫荡”。青年干校解散,新旅的几位同志被迫就地打起埋伏。就在乌云盖顶狂风吹,乌云压城城欲摧之时,淮海区党委认为成立淮海新旅分团不切实际,彭彬、刘亚、海波、郭瑞田先后回到新旅,聂大鹏、郭华、杨开云等同志留在淮海区做地方工作,从此他们走向了更广阔的战场。同年7月,为了打退国民党制造的第三次反共高潮,《儿童生活》计划发起“一万儿童签名运动”,结果收到了两万多封儿童签名信,抗议国民党军队向陕甘宁边区的进攻。在宣传活动中,新旅还结合实际,不断积累和探索新素材,创作出更加贴近群众、更加喜闻乐见的革命宣传。他们创作并多次演出秧歌剧《保卫陕甘宁》,创作和演出了反映陈家港战斗的大型秧歌剧《雨过天晴》,受到广泛好评。陈家港战斗后,三师副师长张爱萍立即安排战士给新旅送去几麻袋盐,解决团员们的吃盐困难。

新旅被誉为“民族解放的小号手”。新旅当初就肩负着双重使命,宣传抗日和修学旅行,在民族解放的教、学、做中培养人才。按照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这种人才应当具有“健康的体魄、劳动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趣、改造社会的精神。”它的培养方法就是教学做合一,理论同实践紧密结合,既当先生,又当学生,在实践和斗争中发现和培养每个人的突出才能。不论组织、宣传、音乐、舞蹈、戏剧、美术、文学写作……甚至放映电影、修理机器,都尽量照顾兴趣爱好。

在长期的学习实践中,新旅从教、学、做方面培养大量优秀人才。教育家戴伯韬曾在一篇介绍苏北文教工作文章中说:“新旅在苏北组织了十几万儿童,教育培养了几千万儿童干部,星火燎原大江南北和淮河流域,他们的影响遍及全国。”前后参加过新旅的团员共达600多人,至今他们仍在全国各条战线上发挥着积极作用。曾在新旅工作过的同志,对这段儿童文化摇篮中的生活,记忆犹新,笔者撷取几朵生活浪花,以飨大家:

张拓:“……我们准备一台歌舞晚会,向正在召开的华中局扩大会议献礼,其中有新创作的舞剧《反法西斯进行曲》和表现新旅从国统区到根据地历史的影子戏《四万五千里》,还有我们从国统区带来的救亡歌曲和舞蹈。演出结束后,刘少奇和陈毅亲自接见了新旅全体同志。”

聂大鹏:“新旅在整个盐阜区开展少年儿童工作,多次组织文艺演出活动,工作十分活跃。它的影响在根据地传开,并通过新华社的广播,传向全中国,传向全世界。”

曹汉:“我们到新旅学习《儿童舞》《海军舞》等舞蹈,学《十字街头》《军民一条心》等歌曲,边学边参加演出,很快都会了。想到新四军指战员不怕辛劳地打鬼子,我们也决心要给人们演好戏。大家都很认真地演出,所以每次演出都很受新四军指战员的欢迎,也深受当地老百姓欢迎。”

王德威:“新旅如同星星之火,点燃遍及整个苏北儿童的熊熊烈火。他们到处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教育群众,除常用歌舞、标语、壁画等文艺活动去开展工作和进行艰苦扎实的组织工作外,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是编辑出版指导儿童运动刊物。”

陈明:“我们先分散到各县,住在老百姓家里,白天做少年儿童工作,晚上开展群众文艺工作,组织农村剧团,拉胡琴,扭秧歌。就这样,我们的文艺宣传队已几乎跑遍苏北农村,同广大敌后军民生活在一起,战斗在一起。”

他们从众多的侧面形象、生动、直接地向我们展现了这批“小小文艺轻骑兵”丰富的斗争生活。新旅不愧为苏北新文化运动中绽放的一朵绚丽奇葩。

猜你喜欢

盐阜淮海苏北
盐阜民歌研究*
江苏淮海自控设备有限公司
江苏淮海自控设备有限公司
江苏淮海自控设备有限公司
宋公堤,盐阜大地上的历史传奇
盛开在“红色摇篮”里的一朵奇葩——记盐阜抗日根据地的木刻艺术
CSAMT在苏北月亮湾地热勘查中的应用
盐阜区抗日根据地高等法院的设立及意义
喊一声苏北大平原
八路军新四军的苏北整编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