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处理”视角下的中学生作文写作

2023-05-30刘亚峰

语文教学之友 2023年3期
关键词:中学生作文

摘要:寻找小切口,深入挖掘,谓之“小处理”。作文写作的“小处理”就是人们所说的“以点及面”“以点见面”“以小见大”,其特点就在于抓住一事一物、一景一情,从大处着眼,于小处落笔,深入发掘,展开联想,为作品赋予深远的意境。

关键词:“小处理”;中学生;作文

写作的“小处理”就是通过小题材、小事件、小细节来揭示重大主题、反映深广内容的写作方法。只有巧妙地选择小的切入点,深入挖掘,以小见大,文章才能写出新意。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小的题材或小的材料,把特定的事件和人物的动作、行为用特写的镜头进行“放大”,反映重大或深刻的主题,从而使文章的思想得到深化和升华,给人以真实、鲜明、清晰的印象。

一、选材要小,内涵要大

限制学生作文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缺乏写作素材。现实生活中,每天都在发生一些事,学生不是没有素材,而是对经历过的事件没有很好地积累下来,没有入脑入心。一些看似平淡的小事儿,却能发掘出大的主题。例如,莫怀戚的《散步》,选材就是生活中的小事儿。简单的一家四口人的散步,通过作者加工就提炼出“尊老爱幼”这一大的主题。又如,曹操的《观沧海》,大海浩瀚无边,如果只是记述看到的景致就没有太高的价值,但是曹操由实转虚,借虚写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表達了其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小素材,大主题。以小见大,可以有效提升文本的存在价值。

引导学生要关注日常生活。“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不一样的。在平时生活中经历过的点点滴滴要留心观察,思考其意义和价值。例如,母亲亲手端来的一杯牛奶、父亲铁青的脸等等都可以提炼出大的主题。运用素材进行写作时切忌以大写大,或者以大写小。大的事件对于一般水平的中学生很难驾驭,在短短的600字左右的文章中也很难说清楚,容易使文章显得肤浅,失去写作的价值。

二、题目要小,手法要细

有的学生认为小的素材没有写的必要,但实则不然。对于小的素材,学生要注入更多的专注力,把小事儿的核心场景加以具体刻画,进而凸显文章的主题。例如,朱自清的《背影》一文,作者望父买橘的场面十分感人。散文中作者主要通过动作描写、细节描写来,充分展现浓浓的父爱。这样的核心场景一定要稳稳抓住,写细、写实。鲁迅在《藤野先生》中记叙了自己跟藤野先生的交往,其中写了藤野先生纠正“我”的血管解剖图这样的一件小事。“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通过这样细致的语言描写将藤野先生的认真负责、从严治学高尚的品质体现出来,进而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无比崇敬与怀念之情。

小素材,细手法。确切地说,就是抓住事件的核心部分,充分调用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综合运用多种写作手法进行着力刻画、描摹。切忌过于繁杂的流程性记叙,要详略得当,突出文章的重点。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沈从文的《云南的歌会》等都可以在写作手法方面给学生写作提供很好的启发。

三、角度要小,观察要细

对于写作水平一般的中学生来说,即使知道该详写核心场景,也常常无从下手,总是寥寥几句,难以“添枝加叶”。这样很难将核心内容写实,也很难突出所写事件的重要主题。解决素材中核心场景的详写问题重要的方法就是“多角度”。一件事的产生、发展到结束,一般是由多方因素构成的,如人物、环境、事件本身等等。例如,施耐庵的《水浒传》中“武松打虎”的场景写得很精彩,施耐庵就是调用多角度进行详写,从武松的角度、老虎的角度,外在环境的角度展开,营造了一个立体化的激烈场面,吸引读者,将武松的英雄气概体现得淋漓尽致。

详写核心场景,可以从核心场景中主要人物的角度,再细分使用哪种描写手法。也可以从环境角度关注变化,环境因素可以从侧面更好地烘托人物。事件本身层面,最为牵动读者的心思,事件也让相关的人物、环境得到生动而有效的联系。写作过程中切忌不分角度,只按流程叙事,这样就失去了写作的艺术美感。

四、落笔要小,感情要真

作文语言不完全等同于日常口语交际的语言,作文语言应是对口语交际语言进行艺术化的加工与处理的结果,作文语言应更有艺术化的魅力。文章通过艺术语言给读者营造一个艺术化的氛围,让读者在艺术化的氛围中受到熏陶与感染,得到最大的震撼力。例如,朱自清的《春》一文中:“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这句话描述的是早春时节小草破土而出的场景。在日常生活中,用口语表达就是:“小草长出来。”一样的意思,但是艺术化的氛围却相差甚远。所以,写作需要拥有艺术化的氛围,作文中的语言一定要运用相应的表达技巧。

在日常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可以借助修辞表达,尤其是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情感融入其中,将抽象的事物形象化,便于读者深入理解与体会。

叙事中人物的语言描写要适可而止,可以适度加强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给予读者无限的想象。杨绛的《老王》一文中的语言描写运用得恰到好处,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均达到了“此处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让读者深深地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小处理”中的“小”不是一般意义的“小”,而是小中寓大,以小胜大的高度提炼,是简洁的刻意追求。这种以点观全面、以小见大、从局部到整体的表现手法,给学生写作带来了很大的灵活性和无限的表现力,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作者简介:刘亚峰(1983— ),男,河北省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新世纪中学一级教师,主研方向为中学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中学生作文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红批有声作文
红批有声作文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