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置时事情景 落实学科素养

2023-05-30王勇

语文教学之友 2023年3期
关键词:情景

摘要:“时事语文”作为新的教学理念已经引起语文界广泛的关注,一些教师将其融入语文课堂,使其成为语文教学的一項重要内容。从时事阅读与写作等方面入手,借助“时事语文”有效实施的三大情景路径,将课堂教学实践落到实处,是提升学生语文能力的关键。落实语文学科素养,践行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关键词:“时事语文”;情景;路径

2020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课程要“注重时代性,构建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高考命题“选用的语言材料要有时代性”。在这一背景下,语文课程的开放性、多样性该如何构建?命题的“时代性”该如何应对?目前学界已经达成共识,必须借助“时事”这一媒介。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融入“时事语文”,引领学生在“时事语文”的学习中优化思维品质,培养各项能力,进一步提升语文学科素养?结合教学实际,简要介绍“时事评论阅读”“时事政治研讨”“时事评论写作”三大情景模式的建构及实施,以期探讨“时事语文”有效实施的可操作性路径。

一、构置时事阅读情景,渗透核心价值观

教育应把“立德树人”落到实处。“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众所周知,时事政治大多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涉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方面面。所以,时事政治进入语文课堂能够让学生了解当代社会的主流价值,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构置时事阅读情景,立足课堂,围绕“展示主题”“展示素材”“素材阅读”“交流讨论”展开设计,笔者拟以时事阅读情景模式为例,谈谈如何让时事走进语文课堂,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

时事阅读情景模式展示:

【时事阅读主题】

德润新时代,提升公民道德素养。

【素材呈现】

人民网、中国青年网、光明网系列时评文。

【素材导读】

(一)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目标

1.《以“五个一百”为契机,续写更多正能量故事》

2.《推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高质量发展》

(二)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取向

1.《新时代加强网络空间道德建设的着力点》

2.《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三)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

1.《小小“救命文档”里的大写中国》

2.《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青春》

【课堂讨论】

学生针对阅读的时评文,或者就某一主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形成自己的观点。

实施环节要点提示:

一是校本教材的编排。教师需提前搜集近期相关时事评论类文章,最好从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中青网等主流媒体的时事评论专栏中选取,再分主题编辑成一个或多个专题,然后印发给学生。

二是师生的准备。每周可固定一节课作为时事评论阅读课,教师要就每个时事评论专题提前预设好问题,以引领学生思考探讨;要对课堂教学环节作预设生成,保证每个环节能够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学生需提前做好准备,如时事素材的熟悉,问题的预先思考,发言材料等等。

三是课堂教学的实施。教师要立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织教学,教学环节设计要紧扣时代主题,激发学生对时事的兴趣;要掌控好课堂的进度和向度,尤其对学生偏离核心价值观的思维方向要及时纠偏;最后再做出积极的评价,让学生保持对时事政治的敏感和热情。

二、构置时事研讨情景,提升核心素养

时事的关涉面十分广泛,涉及世界发展、国际局势、国家大政方针等社会热点领域。《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明确指出,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要“注重时代性”,就是要在现阶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培养学生良好的政治素质、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修养,促成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基于这一前提,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时事政治,是践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本原则,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具备“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的必由之路,是适应新时期我国教育改革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

时事研讨情景的构置可以从“确立研讨主题”“剪辑时事视频”“观看与讨论”“读后感展示”四方面考虑。笔者拟通过引领学生观看《新闻周刊》《新闻联播》《新闻调查》等时事节目,引导学生关注、讨论并评议时事热点问题,进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时事研讨情景展示:

【时事研讨主题】

后疫情下的中国与外国。

【视频剪辑内容】

(一)共同关注:聚焦中国新冠疫苗“海外抗疫之旅”

(二)新闻观察:“疫苗民族主义”破坏国际抗疫合作

(三)中国外交部:将继续开展抗疫国际合作

【课堂研讨角度提示】

(一)中国参与

(二)国际理解

(三)国际合作

【观后感展示】

让学生就时事新闻发表看法,课后写成观后感,张贴在展览栏供交流学习。

实施环节要点提示:

一是教师需提前做好时事素材的筛选,可把《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的“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作为三大主题,从《新闻周刊》《世界周刊》《新闻调查》等时事频道所播节目中筛选出合适内容,然后再作剪辑编排播放给学生观看。

二是学校需固定具体的时间让全校学生观看,可每周指定一节课,通过多媒体网络集中观看;也可灵活利用自习时间,每天或者每两天观看一次。

三是落实到位,让学生观看后写出观后感。依据时事新闻,围绕核心素养主题,让学生写观后感,引导学生思考诸如“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等方面的问题,让核心素养主题内化于心。

三、构置时事评论写作情景,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

近几年高考注重语文“关键能力”的考查。所谓语文的“关键能力”,是指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问题分析能力等诸多能力,而这些能力也正是课程标准所规定的高中学生必备的能力。

时事评论写作情景包含“确立主题”“时事新闻背景展示”“写作任务驱动”“作品展示”等要素,笔者借助时事评论写作情景,探讨通过时评文章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策略。

时事评论写作情景展示:

【时事写作主题】

讲好中国故事,唱响时代旋律

【时事新闻背景】

1.最美中国人讲述中国故事:以“渐冻之躯”铸起抗疫钢铁长城的张定宇,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贫困山区孩子的张贵梅,奥运赛场上无惧失误、最终实现逆风翻盘绝杀夺冠的谌利军……昂扬奋进的中国人,在各自的岗位上展现中国风貌,弘扬民族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2.中国航天人演绎科技创新发展故事:神舟系列的成功发射实现了国人遨游太空的伟大梦想,嫦娥系列的登月之旅把古老的童话变成美丽的现实,天和空間站的华丽搭建让世人无比惊羡……在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的努力下,中国的航天事业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累累硕果。

3.文艺界讲好中国文化故事:三星堆的新发掘迎来了“高光时刻”,唐宫夜宴、端午洛神的惊艳亮相奏响了新时代文化最强音,中国文化故事正在以全新的情节打动世人,带给人们一场场美艳绝伦的文化盛宴。

【写作任务驱动】

阅读以上新闻之后,你有怎样的感受与思考?请围绕“讲好中国故事,唱响时代旋律”写一篇时事评论。

【作品展示】

选取优秀文章,装订成册在班级内传阅。

实施环节要点提示:

一是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借助写时评文训练,通过对热点、焦点事件的分析评论,学生可以掌握对社会热点事件的评析方法,提升自己的分析问题能力。

二是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时事评论文写作需要学生对社会热点事件作分析评价,可以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逻辑推断力;时事评论文写作需要对热点事件作多角度分析,可以训练学生纵向深入和横向展开的思维运用能力;时事评论文常常就当前某一热点事件与过去作关联分析,或者就当前世界局势作深度剖析,可以引导学生就热点时事进行引议联结,拓展学生的多向思维。

三是要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学生通过时评文的写作,可以在论点的提出、论据的使用、论证方法和论证思路等方面进行全面训练,从而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总之,“时事语文”的有效实施有助于素质教育的推行,有助于塑造学生健康健全的人格,有助于提升学生语文学科素养要求的各项关键能力,助力核心素养的深层次发展,把“立德树人”这一核心要务落到实处。

作者简介:王勇(1966— ),男,安徽省太和第一中学高级教师,主研方向为语文教学教法。

猜你喜欢

情景
情景交际
情景交际
小议情景交际题
虚拟仿真技术支持情景构建
石化企业情景构建的应用
情景构建在应急管理中的应用
合适的才是最好的——课堂引入情景的多样性
楼梯间 要小心
护患情景会话
把美留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