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锻造勇于担当作为的基层党员干部队伍

2023-05-30李志军

唯实 2023年3期
关键词:干事党员干部干部

李志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是当前干部工作的重点难点,也是广大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坚决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需要全省基层党员干部“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勇于担苦、担难、担重、担险,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奋进现代化建设新征程需要基层党员干部敢担当、真作为

党员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没有党员干部的担当作为,再好的政策措施也会落空。面对新时代新任务,基层党员干部必须增强责任担当意识,积极干事创业。

扛起新征程使命,谱写现代化篇章,要求基层党员干部担当作为。基层党员干部身处发展一线、直接面向群众,承担着落实各项政策措施的职责,必须要有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的政治担当,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嘱托,心系“国之大者”,切实增强“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勇担重任,拼搏实干,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以区域性实践为全省乃至全国现代化建设先行探路。

实现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要求基层党员干部担当作为。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发展更加渴望,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具体广泛。基层党员干部要贯彻新发展理念,让发展更加绿色低碳;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的碧水、蓝天、净土;要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让每一个孩子“好上学”“上好学”;要加快乡村振兴步伐,扮靓农村人居环境。这些既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老百姓期望党员干部有作为、能办好的具体事项。基层党员干部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自觉为民担当,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甜。

践行好干部标准,锻造善攻坚队伍,要求基层党员干部担当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事担事,是干部的职责所在,也是价值所在。”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等各项工作,需要基层党员干部勇于担当、善于作为。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实现“六个显著提升”、落实“九项重点工作”,每一项目标、任务和工作都需要付出艰辛努力,基层党员干部必须要有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过硬担当,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用苦干实干把省党代会描绘的美好蓝图变成生动现实。

大丰区积极打好激励基层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组合拳”

近年来,江苏省委通过建立健全“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盐城市委出台了《关于锻造“看得出、站得出、豁得出”的干部队伍,加快形成激情澎湃、勇立潮头干事创业氛围的意见》。大丰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关于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相关要求,制定并实施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十条措施”,激发基层党员干部在新的起点上锐意进取,奋发作为。

注重考核实绩,将担当作为导向“树起来”。把“敢不敢扛事、愿不愿做事、能不能干事”作为识别干部、评判优劣、奖惩升降的重要标准。大丰区抓住换届人事调整契机,提拔使用干部时向园区建设、招商引资、项目服务等前沿现场倾斜,把干部导向实干实绩、导向基层一线;注重在疫情防控、乡村振兴、安全环保、信访稳定等艰苦吃劲岗位考察使用干部。近三年对实绩突出的100余名干部提拔使用,占所有提拔干部的42.5%,“谁有本事谁来、谁有潜力谁干、谁能干成谁上”的导向更加鲜明。

强调赋能充电,让干事创业肩膀“强起来”。把党员干部能力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实施领导干部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双提升”三年行动,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推动领导干部上讲台,让实践丰富的人讲“实践”,让专业过硬的人讲“专业”,让担当有为的人讲“担当”,实现了“干部教、教干部”的良性循环;举办全区“头雁讲坛”暨村(社区)书记主题培训班,构建党校主阵地、机关丰彩学堂、20日统一活动、网络视频直播、高校教育基地“五位一体”干部教育培训模式,近两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50余期,培训学员1.1万人次;先后选派120余名优秀年轻干部到上海、苏锡常等发达地区挂职锻炼,选派10名年轻干部到国家部委、省级机关跟班学习,使党员干部政治素养、理论水平、专业能力、实践本领能够跟上时代发展步伐。

常态轮岗交流,让组织资源优势“活起来”。把“在岗使用”作为对基层党员干部的最大肯定,聚焦重大任务表现突出的干部、有潜力但经历单一的年轻干部,开展重要岗位压担、多岗位历练培养交流。有针对性选派区直机关干部到重点工作任务现场挂职锻炼,落实“解决一个发展难题、服务一个落户项目、办好一个民生實事、包保一个安全环保问题、化解一个信访矛盾”的“五个一”工作机制。同时,把调整交流作为倒逼干部担当作为的有效方式,明确“工作状态不佳、进取精神不强、考核排名滑坡、重点任务拖延、造成失误影响”等五种必须交流离岗的情形,推动干部主动提升自我,切实增强“输不起”的危机感和“坐不住”的紧迫感。

考核引领行动,让进位争先氛围“浓起来”。综合考虑各镇(街道)区位优势、各园区重点产业、各区直部门职能特点,科学分类制定考核指标。在村年度考核过程中,根据村集体收入、主导产业、农民收入等情况,按一定比例划定一、二、三档村,村干部考核报酬与村考核档次挂钩,通过拉开收入差距激励村干部进位争先;每月举办项目开竣工现场观摩会,每月召开重大项目、重点指标、重要事项推进会,工作进度落后的“一把手”在会上坐“后排专椅”并表态发言,通过视频连线在全区“亮相”;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对获得综合先进单位的镇(街道)主要负责人重用到区直经济部门和重点镇(街道),对考核排名靠后、实绩不明显的镇(街道)主要负责人及时调整岗位,真正做到“让优秀者优先、吃苦者吃香、有为者有位、无为者让位”。

强化关心关爱,将党员干部士气“提起来”。加强职级职数使用审核把关,把职级职数向条件艰苦、承担急难险重任务的机关(单位)倾斜,近两年对154名同志进行职级晋升,充分释放了激励效应;认真落实省委组织部“抗疫十条”,及时发现和解决基层党员干部的实际困难,及时将党组织的温暖传递到基层;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加强对受处理处分干部的后续管理与使用,制定评估使用暂行办法,对4名受处分的干部经过评估后重新使用;加大担当作为先进个人表彰奖励力度,推荐83名在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等重大任务中表现突出的优秀干部担任区级“两代表一委员”。

激励基层党员干部担当作为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历史眼光和实践标准

锻造“看得出、站得出、豁得出”的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历史眼光、比较思维和实践标准。

坚持系统观念,增强体制机制引领力,才能形成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工作合力。激励基层党员干部担当作为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干部选拔、培训、考核、奖惩、管理等多个方面,只有各项激励机制相配套、相衔接、相呼应,才能形成激励合力、释放引领效应。必须牢固树立激励干部担当作为“一盘棋”理念,充分把握干部成长规律,进一步优化干部成长路径,将政治教育、思想引导、培养使用、待遇保障、人文关怀等方面贯通起来,构建干部“发现储备—培养锻炼—选拔使用—管理监督”的闭合链条,全过程、多方面激励干部担当作为。

坚持历史眼光,增强评价体制说服力,才能不断提升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工作效能。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前提在于全面准确、客观公正地识别干部、考核干部、评价干部,必须坚持历史眼光“立体看人、精准识人”,全面考察评价干部政治素质,科学分析评价工作实绩,辩证评价担当行为。充分运用平时掌握情况,既看见成效、可感知的“显绩”,又看打基础、利长远的“潜绩”,把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指标和实绩作为重要考核内容,而不是简单地以经济指标论英雄;既看纵向比的进步又看横向比的进位,既看客观条件也看主观努力,全方位、多角度、近距离识别担当作为的干部。根据可知可感的担当作为行为,综合考虑激励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制定内容相宜、力度适宜的措施。

坚持比较思维,增强激励措施推动力,才能保持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良好态势。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逻辑起点,是回应干部个人需求诉求。需求诉求因人而异、因时而异,激励措施与需求诉求契合到什么程度、满足到什么程度,直接影响到最终的激励效果。必须坚持比较思维、差异原则,制定与完善激励担当作为政策措施,防止激励措施“上下一般粗、左右一个样”,真正让干部在比较中争先进位、在差异中找寻兴奋点和发力点,从而引导广大干部根据工作实际和履职岗位积极担当作为,确保各类干部各有各的“赛道”,做到考核有体系、有目标,激励有对照、有比较。

坚持实践标准,增强效果运用公信力,才能真正体现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影响力。担当是勇气、态度、本领的集中体现,“敢不敢扛事”检验勇气,“愿不愿做事”检验态度,“能不能干事”检验本领。检验干部是不是实干、是不是干出了实绩,不能简单看干没干,更要深入了解、全面掌握、认真分析干的具体情况。必须坚持一切凭实践说话,将是否履职尽责、是否求真务实、是否做出实绩等作为评价干部是否担当作为的基本标准,把“干成了什么事、干的事群众认不认可”作为选拔基层党员干部的根本依据,真正让“能干事者有机会、干成事者有舞台、不干事者没位置”,增强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公信力。

扛起“两争一前列”光荣使命必须锻造干事创业的精兵强将

激励基层党员干部担当作为,必须从基层党员干部的迫切诉求发力,从破解干部不担当不作为的瓶颈问题入手,旗帜鲜明地“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推动各级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为全省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探索一条新路。

必须发挥“关键少数”榜样作用,让基层党员干部有标杆、学担当。头雁领航高飞,群雁振翅齐飞。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只有党员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才能“拧成一股绳”,形成最大合力。一是打造“领头雁”标兵。建立“县级干部带着镇级干部干、镇级干部带着村干部干、村干部带着群众干”的工作机制。对县级干部而言,重点是“树好标杆”,遇到矛盾困难迎头而上,推进落实迅速有力,以身作则、当好示范;对镇、村干部而言,重点是引导“自觉看齐”,思想上“一条心”,目标上“一个调”,行动上“一盘棋”。二是提升“专业化”本领。专业本领是基层党员干部推进工作落实的重要基础。推行“导师帮带制”,县区与乡镇、乡镇与村组干部结成帮带对子,面对面讲,手把手教,使担当精神薪火相传;建立区直部门与镇(街道)干部“互派挂职、互相体验”挂职学习机制,让“条”与“块”的干部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学习,共同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锤炼“勤务员”作风。推动建立“群众直通车”“向群众汇报”等群众工作机制,以干部“多跑腿”让群众“少跑路”,促进干部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为群众谋利益,用心用情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

必须树立识人用人导向作用,让基层党员干部添干劲、争担当。正确选人用人是对干部最大的激励,也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引领促动。选用敢于担当的干部,主动担当的干部就会竞相涌流,争相担当就会蔚然成风,担当作为的“链条”就会越铸越牢。一是建“擂台”比担当。定期召开重大工作推进会、观摩会、评比会,让干部在“一事一办”中受触动、受鼓舞;加强公务员平时考核,推行“三考三问”(考个人问绩、考单位问责、考运用问效),通过平时考核促进担当,以公务员队伍整体担当积蓄干部队伍担当的“源头活水”。二是给“平台”强担当。统筹使用职级职数,专门拿出一定数量的职级职数,向基层倾斜,向吃劲岗位倾斜,向长期在疫情防控、安全环保、乡村振兴一线的干部和任職时间较长的实干家、默默奉献的“老黄牛”重点倾斜;统筹县乡四级调研员以上较高职级职数,结合年终综合考核,对做出特别贡献的干部以及综合考核位于前列的单位主要负责人予以优先晋升职级。三是搭“舞台”促担当。放眼各条战线、各领域、各层级,综合运用“调、挂、派”等多种方式,推动苏南、苏北干部双向交流,加大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乡镇、开发园区之间的干部交流力度。鼓励机关干部放弃公务员身份到国有企业任职并建立聘期制度,对于期满后考核优秀的干部,打破身份、年龄、学历等限制安排回机关事业单位岗位,让“现任干部敢担当、继任干部愿担当”。

以正向激励激发干事创业热情,让基层党员干部增动力、抢担当。激励的最终目标是打破相对平衡,创造良性竞争环境。要坚持奖劳酬勤理念,实行“一事一奖、有功必奖、功成即奖、功大重奖”,让干部本人感动,让其他干部心动。一是实行差异化激励,体现导向性。探索建立公务员绩效考核奖增长机制,拉开绩效考核奖差距,对不同单位、同一单位不同岗位制定不同绩效奖金系数,明确乡镇机关高于县直机关,形成“倒三角”绩效分配机制,形成“干部往下走、力量往下沉”的干事格局。二是实行个性化激励,体现针对性。对于年轻干部成长培养实行“量身定制”,一般年轻干部压任务、压担子,优秀年轻干部给岗位、给舞台,让年轻干部在“动脑、动手、动脚、动心”中快速成长。对村书记突破“换届进镇领导班子”条件限制,对社区书记打通进镇(街道)领导班子渠道,建立选拔优秀村(社区)书记进镇(街道)领导班子常态化办法。探索建立“编制池”,统筹使用基层事业单位编制,将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纳入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聘范围,让更多的村(社区)干部干有奔头、看到希望。三是实行分类化激励,体现有效性。针对不同岗位性质的干部凸显区分度,对主要领导侧重强化事业引领,对分管领导强化工作加压,对中层干部强化政治进步,对一般干部强化物质奖励。开展“十佳公务员”“乡村振兴领路人”等评选活动,发挥基层党员干部实干担当的引领作用。

以反向鞭策推动责任落实,让基层党员干部知敬畏、要担当。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既要坚持正向激励提动力、增活力,也要强化反向激励给压力、挖潜力,让干部知责担责、履职尽责。樹立“优必奖、劣必罚”的激励导向,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干部坚决予以处理,形成“处理一个、教育一片、警示一批”的震慑效应。一是列出清单划“红线”。全面推行重点工作、重点项目清单管理,重点任务逐一定人、定责、定目标、定时间,划出干部履职行为“红线”,建立责任倒查机制,挤压不担当、不作为问题空间。二是开展督查亮“红灯”。建立干部队伍作风情况联系通报机制,实时掌握干部队伍担当作为情况,对于不作为、慢作为的干部,采用谈话、函询等方式及时“咬耳扯袖”,做到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防止小问题演变成大问题。三是“应下即下”出“红牌”。健全和落实干部“能下”机制,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制定“下”的情形标准,重点围绕“因德才素质、作风品行、廉洁自律与所任职务要求不符,因工作绩效差或群众满意度低,因不作为或乱作为受到问责,因年龄、任期、交流、回避、健康等原因不胜任担任现职”等四个方面,充分发挥“下”的干部案例的警示作用。

以组织关爱消除顾虑担忧,让基层党员干部壮底气、敢担当。组织关爱是基层党员干部锐意进取的“助推器”,也是改革创新的“定心丸”。建立事前、事中、事后关爱机制,事前关爱要突出松绑放手,事中关爱要突出加油鼓劲,事后关爱要突出肯定释压,让基层党员干部能够时刻感受组织温暖。一是明晰职责界限,为干部减负。按照“谁审批谁负责、谁履岗谁担责、谁管理谁尽责”的原则,明确“上”与“下”,“条”与“块”的责任,防止和纠正简单以属地管理名义层层下移责任等问题。二是落实容错纠错,为干部撑腰。通过分析问题性质、查询工作依据、研判主观动机、回溯决策过程等准确把握容错纠错政策界限,建立“单位核实—主管部门复核—纪检组织部门审核—上级党委复审”的四级核实把关机制,确保容错纠错案例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同时,推进实施受处理处分干部评估使用办法,综合考虑干部所犯错误性质、情节轻重、后果影响、受处理处分情况、本人一贯表现等,审慎稳妥地开展评估使用工作,鼓励和引导党员干部“挺起腰杆担当、甩开膀子干事”。三是完善澄清机制,为干部正名。对信访举报对象进行认真查核、深入研判,严格区分正常检举揭发和不实反映,不放过有问题的干部,也不耽误没有问题的干部。

(作者系中共盐城市大丰区委书记)

责任编辑:刘志刚

猜你喜欢

干事党员干部干部
争做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大干部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党员干部怎样用好微信群
为担当者担当,让干事者无忧
党员干部要姓“党”
干事创业要“五劲”共使
“想事谋事干事”的老关工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