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放”促活做好“放管服”改革中的“加、减、乘、除”

2023-05-30张建政

新长征 2023年3期
关键词:监管基层政府

张建政

党的二十大为我们构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吹响了奋进新征程的时代号角。如何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动吉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开创新局面,省委书记景俊海在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闭幕时的讲话做出了回答,就是需要我们努力做好“放”的文章,以“放”为先,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以“放”促活,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和工作作风;以“放”育机,进一步狠抓任务落实和目标实效。这是在以往改革的基础之上,对我省的行政机关和领导干部提出的一场更深层次的、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是“放管服”改革的持续深化。为了满足新时代新发展对改革的新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做好“放管服”改革中的“加、减、乘、除”,以此来激发全社会各种力量、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带动起吉林全面振兴的创新创业热潮。

做好“放”的減法,充分地让位于市场、让权于基层,激发市场活力和基层动力。政府通过进一步简政放权,收伸长的手脚、削逾越的权力、去部门的利益、还市场的资源。作为减法的“放”有两方面含义:一是由政府“外放”给市场。要厘清政府权力的边界,“法无禁止即可为”,要向着市场的边界放得充分彻底。破除政府现行的一切不必要的制约、束缚和隔断市场活动空间及自由的繁文缛节、条框门槛,让市场主体真正拥有一切经济活动、资源和机会的决策权,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真正起决定性作用,政府要在敬畏市场力量和遵从市场规则的前提下,更好地发挥自身作用。用法无授权不可为的无为之为,激活市场主体法无禁止即可为的有为之为,为经济的行稳致远打造坚实的制度基础和内生动力。二是由上级“内放”向基层。一直以来,政府的行政改革都伴随着中央、地方和基层之间的权责划分在“集、分,收、放”循环往复中纠结博弈,始终都没有解决“一收就死,一放就乱”的问题。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更科学的思路是突破原有的“集权”与“分权”的思维定式,寻求一种以不同层级政府按照自身事权和功能的需要进行“确权”的权力划分和职责配置方式,各行其职、各负其责。中央和省级政府,适于统规全面信息和战略把握,进行全国、地方政策的“顶层设计”和监督指导,基层政府作为操作执行层面,最接近市场活动实践,要拥有充分的执行能力和临机处置决定权,事权由此应该逐渐从上层向基层下移,既有利于激发基层敢闯、干部敢为的积极性,又有助于提升实践行动的灵活性和市场决策的科学性。

做好“管”的加法,科学监管,精准施策,全面提升政府治理的法治化和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应该既充满活力又具有良好秩序,是一种活而不乱、活跃有序的动态平衡,呈现出活力与秩序的有机统一。因此,“充分放开”不等于“完全放任”,基本的“底线思维”、必要的“风险意识”、起码的“契约精神”是要坚定守护的,既要“放得开、放得活”,还要“管得住、管得好”。一是科学监管和创新监管相统一。我省一方面要积极探索创新行政监管方式,既要努力做到全面有效监管,又能做到对企业“无事不扰、有事必到”。另一方面要博采众长,学习借鉴其他地区的先进做法为我所用。科学实施和完善已经被实践证明的有效监管方式,例如,科学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信用监管与重点领域监管深度融合;全面推进“互联网+监管”,实现违法线索互联、监管标准互通、处理结果互认;继续完善咨询投诉体系,通过 12345 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各级政务服务大厅“有诉即办”反映窗口、政务服务“好差评”等多种方式,让监督监管更加有力有效。二是监管法治化和现代化相统一,既要公开透明又要公平精准。2022年8月召开的第十次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电视电话会议,对深化“放管服”改革进行了工作部署和重点任务分工,其中就要求2022年底前,各省、市、县级人民政府按照统一要求编制并公布本级行政许可事项清单,明确事项名称、主管部门、实施机关、设定和实施依据等基本要素。对行政许可事项制定实施规范,明确许可条件、申请材料、审批程序等内容,持续推进行政许可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坚决防止清单之外违法实施行政许可。这就是要把政府行使的权力公开、透明地放置在规则框架之中,未来的一切政府行为必须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监管方式也要逐渐全面依托互联网平台、智能电子设备等现代化手段进行标准化操作,一方面,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干预,保证行政过程的公平公正,另一方面,利用智能化手段、大数据分析,能够实现精准监管、精准施策,提升效率。

做好“服”的乘法,优化服务,维护完备畅通、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放管服”改革中的“放开”和“管好”实际上主要还是政府行政的一种“纠偏”和“补短”,以弥补过往的种种“越位”和“错位”。而做好“服务”则是政府治理的一种“转型”和“补缺”,弥补过往的政府角色的诸多“失位”,这是一种“质的转变”。一个真正能够全心全意服务市场、服务企业、服务社会大众的政府,才会真正激发全社会的活力和创造力,发挥出极大的“乘数”效应。在“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过程中,我省各级政府要在思想上形成共识、行动上形成合力,积极努力向服务型政府转型。一是主动转换市场角色,从“市场管理者”变为“志愿服务者”“企业贴心人”。真正把企业和社会群众的“关键小事”作为政府部门的“心头大事”,无事不扰、有事即到。在行政审批、市场监管这些曾经让企业头疼犯难的领域大力推行便利化措施和人性化服务,彻底转变政府形象。二是做有效市场的积极建设者,以“有为”行动维护完备畅通、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与发达地区相比,我省经济的市场化程度较低、市场规模偏小、体系不完备、市场开放度和畅通性不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各级地方政府要积极服务于区域市场建设和维护,从“软”“硬”环境两方面入手,努力肃清造成区域市场“滞长”“梗阻”“割裂”“封闭”的制度性因素,加强各类互联网平台、大数据中心、5G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这些举措会有效拓展区域市场的延展性和开放度。

做好“惰性思想”的除法,拒绝“不作为、少担当、躺平式”的懒政怠政,保障“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入顺利开展。当前,“三重压力”下的区域经济发展有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这种关键时刻绝对不能有“放松、保守、等靠”的想法,尤其是在行政体制改革过程中,由于权力的削减、利益的剥离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少数党员干部懒政怠政、不担当不作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这种现象和风气如果听之任之而不加以及时制止和纠正,会产生极大的负面激励效应。要建立明确有效的奖惩机制和激励机制,有效甄别出“躺平式”干部并予以惩戒,对于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既要实施正向激励,又要适当容错保护,要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地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把关心关爱干部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只有从思想上和行为上消除“不作为、不担当、躺平式”等“惰性”因素的存在,才能够在干部队伍中形成积极进取、勇于担当、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清正之风,保证“放管服”改革的持续深化,推动吉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

(作者: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区域经济研究所副教授)

责任编辑/雷   博

猜你喜欢

监管基层政府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基层在线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走基层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监管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监管和扶持并行
放开价格后的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