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靠人民力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2023-05-30陈琢

新长征 2023年3期
关键词:依靠人民中国式现代化

陈琢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2023年1月,习近平總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题为“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讲话,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重大成果”。这一论述体现了党的性质宗旨和初心使命,是党百年奋斗历程和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全面推进民族复兴伟业的重要遵循。

人民是历史成就的创造者,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紧紧依靠人民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基本观点,揭示了人民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在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中国人民书写了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发展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培育了历久弥新的中华民族精神。中国历史是由人民创造的,人民是中国历史上的真正英雄。

革命战争年代,人民筑成真正的“铜墙铁壁”,“淮海战役胜利是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渡江战役胜利是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辽沈战役胜利是东北人民全力支援拼出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开辟了国家独立、人民解放的国家现代化新道路,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和平建设时期,人民群众以“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的薄弱基础,建成了全世界最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成就的取得,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的取得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齐心协力、奋勇前进,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就的取得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的背后,“人民”是历史性成就的逻辑起点,也是历史性变革的价值起点。人民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紧紧依靠人民。

人民是发展成果的共享者,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坚持人民至上

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人民”二字写在党的旗帜上,始终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作为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根本目的。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就是我们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根结底就是让全体中国人民都过上好日子。”党的立场与情怀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人口规模巨大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两个鲜明的中国特色。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迄今为止,世界上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和地区不超过30个,总人口不超过10亿人。中国现代化不是几百万、几千万人的现代化,而是14亿人整体迈入现代化社会,其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的总和。规模等量的巨大决定了整体推进现代化的艰巨性和复杂性,生存需求的增长与发展资源的紧张、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压力、经济的飞速发展与社会的综合协调之间的矛盾都将成为现代化进程中必须面对的艰巨挑战。中国共产党凝聚并领导14亿中国人民共同投身现代化建设、创造幸福美好生活,这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充分体现了党的初心使命和责任担当。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相对于以资本为中心的西方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一方面,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另一方面,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勤劳致富,完善机会公平、社会正义的体制机制。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中,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充分彰显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人民是管党治党的监督者,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牢牢植根人民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最鲜明的特征和最突出的优势,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的首要原则。作为长期执政的百年大党,要时刻保持历史清醒和政治坚定,不断提高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中国式现代化拥有团结奋斗的坚强的政治基础、思想基础、群众基础、社会基础。人民是管党治党的监督者,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为谁执政、为谁用权、为谁谋利”和“我们党历史这么长、规模这么大、执政这么久,如何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要回答好的“人民之问”。

回答前者,需要正确认知政党利益问题。一个政党只有为人民的共同利益、繁荣福祉而奋斗,才会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这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不仅在理论上鲜明提出、更在实践中明确要求把人民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公而忘私、奉献牺牲作为对党员干部的基本道德要求,体现出中国共产党深厚的人民情怀和独特的理论品格。

回答后者,需要有力解决政党建设问题。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提到“窑洞对”:“毛泽东同志在延安的窑洞里给出了第一个答案,这就是‘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经过百年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实践,我们党又给出了第二个答案,这就是自我革命。”我们党之所以有勇气、有底气自我革命,就在于我们党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从而能摆脱一切利益集团、权势团体、特权阶层的围猎腐蚀,确保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永葆“赶考”的清醒与坚定。

人民是复兴伟业的奋斗者,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不断造福人民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中国式现代化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着力点,追求物质文明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同步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代化,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从中国国情出发走属于自己道路的现代化。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必须充分激发全体人民的主人翁精神,凝聚起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

“群之所为事无不成,众之所举业无不胜。”人民有着无尽的智慧和力量,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最坚实的根基在于人民,最深厚的力量源于人民。过去,我们紧紧依靠人民交出了一份又一份载入史册的答卷。国家的顶层设计中有人民的意见建议,现代化社会治理中彰显着人民的首创精神,高质量发展的大潮中奔涌着人民的创造活力……未来,我们仍然要依靠人民创造新的历史伟业,依靠人民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必须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只有始终相信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要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式现代化必然使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作者:中共吉林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

责任编辑/雷   博

猜你喜欢

依靠人民中国式现代化
边疆治理现代化
中国式民主
试论大别山精神中的人民性
人民性:习近平扶贫思想的逻辑起点与价值依归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中国式失败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推进改革
一切为了人民群众 一切依靠人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