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创”教育背景下民办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现状研究

2023-05-30曹英军

南北桥 2023年7期
关键词:创业创新双创能力培养

[摘 要]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观念意识的不断提升,大学生创业得到了多方面支持。由于大学生普遍欠缺社会经验,在创业过程中会存在创业经验不足及缺乏专业指导与资金支持的问题。这些现实存在的问题不仅打击了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同时也不利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在“双创”背景下,国家实施了创新驱动战略。该战略的实施不仅可以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提供多方面的支持,同时还可以从国家、高校及大学生的角度,提出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具体实施规划及培养模式等。另外,该战略的逐步落实不仅可以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同时还可以为其创新创业提供支持,促进大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

[关键词]“双创”;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

[项目名称]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双创教育背景下民办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研究”(课题编号:GJB1423074)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曹英军,男,辽宁营口人,黑龙江财经学院,讲师,本科,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就业指导、创新创业。

在党的领导下,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逐步推进。該战略的实施不仅能够为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等重点群体的创业、就业提供支持,同时还有利于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率的提升。现阶段,为了积极推动双创事业的开展,为我国创新型国家发展目标的达成提供动力,高等院校应着力推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1]。

1 创新创业教育概述

现阶段,我国非常重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理念的落实。这种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不仅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符合,同时也代表着我国新时代的教育理念。从本质上看,创新教育更加注重受教育者的综合性发展及自我价值的实现,通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相互结合,促进双方共同发展,而且二者之间形成了密切的关系。从一定程度上说,创业能力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创新意识与实战能力[2]。因此,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之间存在多方面的关系,针对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实施整体性的研究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改革的趋势。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核心目标并不单纯是培养成功的创业者,而是提升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创业意识,使大学生能够成为一个具有创新意识的人。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更加重视大学生基本素质能力、未来发展预见力,以及创造思维、风险意识、创新精神等多项能力的挖掘与提升,同时还非常重视对大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与提升。该项教育不仅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同时还可以进一步体现教育的质量及效果。但是,在实际教育过程中,社会所输出的创新创业才能并不能满足知识经济时代快速发展的需求。由此可见,高等教育院校需要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为指导,贯彻落实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2 创新创业教育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2.1 可行性分析

2.1.1 地方经济发展和激发创新活力的现实需求

在互联网及工业4.0时代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科技创新在区域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方面所产生的作用越来越显著。从另一角度来看,科技创新与人才质量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在改革创新中,大学生能够起到主导作用且发挥主要能量。因此,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实际情况会直接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及创新活力[3]。近年来,在我国社会环境中,二线城市的人才抢夺战呈现出越来越激烈的状态。在人才引进方面,各城市都制定了不同的引进政策,希望借助大学毕业生的力量,完成城市经济的转型升级及跨越式发展。

2.1.2 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和提高教育质量的迫切要求

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的招生数量不断增多,人才培养质量却出现了一定的下滑趋势。与此同时,我国教育较为重视对学生智力方面的教育,非智力方面的教育并没有受到足够重视。受到传统被动式学习模式的影响,学生在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与行动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因此,教育部首先需要针对教育质量实施调整与改革。高等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只有对高等教育的教育方式、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实施创新与改革,才能进一步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

2.1.3 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的实际需要

高等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使其可以应对社会的变化。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新技术不断出现,很多高校已经开始强化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通过对大学生思维能力、知识结构及信息运用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使大学生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并提升其就业竞争力。随着就业形势的不断变化,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不仅可以提升就业率,同时还可以使大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创业,为成功创业奠定基础。

2.2 必要性分析

2.2.1 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更多高素质的创业人才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高素质、高水平、综合性的人才越来越多。针对大学生实施专业化、系统化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同时还可以为国家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另外,在综合能力及竞争力提升的前提下,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及就业率也会得到显著提升。社会的发展离不开高水平的创业人员,而创业人员自身技能的提升也会进一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2.2.2 提升大学生就业率

在对高等教育院校综合实力实施评价的过程中,师资水平、人才培养水平及科学研究贡献水平等都是非常重要的指标,与此同时,毕业生的就业率也是不可缺少的指标。该指标不仅与高校后期的招生质量和招生规模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同样也与社会大众的评价及国家财政对学校的支持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高等教育院校需要重视大学生的就业状态,强化对大学生就业状态的关注,并提供综合性的就业指导与创业指导,这不仅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同时也有利于大学生自身状态的调整,从而以积极主动的态度面对就业问题。

2.2.3 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在“双创”背景下,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现阶段,我国教育环境中大多数高等院校已经开始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主要包含理论知识的学习及实践操作。大学生在学习完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并参与相应的实践之后,不仅可以分析现阶段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及就业形势,同时还可以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创新创业。另外,大学生确定自身的就业、创业方向与定位之后,便可以形成科学化的创新创业观念。在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创业技能的情况下,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3 民办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取得的成就

3.1 明确指导思想,形成共识

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潜力最大,而且也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要参与者。创新创业教育的落实,不仅可以强化对大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同时还可以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率,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也能起到积极作用。因此,国家和政府非常重视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目前,我国颁布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和《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两个文件。现阶段,各大民办高校已经充分理解了这两个文件的精神要求并形成共识,逐步开始强化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教育。通过对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的开拓、完善、创新,有些学校已经完成独立课程的设置,有的学校则在其他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融入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各民办高校逐步开始创新创业网站的创办,在充分借助社会力量的情况下,完成创新创业教育平台的构建与多样化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

3.2 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根据我国社会发展需求及新形势的变化,高等教育学校需要重视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4]。国家所发布的文件不仅可以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提供条件与时间、空间,同时还使学业和创业二者之间存在的矛盾得到了有效的缓解,并平衡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学校不仅可以提供多方面的支持,同时还可以提供便利化的条件及资源,包含资金、技术、人力资源。构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使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得到及时共享,学校与社会企事业单位之间的合作也可以为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借助社会资源与学校力量,形成全社会共建创新创业教育的局面[5]。

4 “双创”教育背景下民办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现状

4.1 选取样本

本次调查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完成,调查对象为在校大学本科毕业生。样本源于黑龙江省H民办高校。调查问卷发放、有效回收数量分别为400份、392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8 %。

4.2 数据分析

4.2.1 对创新创业教育了解方面

在汇总、分析创新创业教育调查结果后可以发现,受访者中认为创新创业教育非常重要、比较重要、一般重要、不重要的被调查者在总人数中所占的比重分别为25 %、33.25 %、32.9 %、8.85 %。另外,对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处于非常了解状态、一般了解或不了解状态的学生所占比重分别为2.29 %、97.71 %。

4.2.2 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方面

在对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情况实施调查时,反映学校所开设的创新创业课程有1~3门的被调查者所占比重为29.59 %,而54.85 %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不清楚学校所开设的创新创业课程或者没有参加过该类课程。另外,在对创业大赛参与情况实施调查中,每年参赛、基本没参加过、没听说过比赛的学生所占比重分别为4.85 %、62.1 %、6.89 %。这些调查数据说明黑龙江省H高校在创新创业理论教育及实践方面都存在明显不足。

4.2.3 校园师资力量和创新创业文化方面

在实际调查中,有些大学生指出该校在创业教育及参赛指导方面没有投入充足的师资力量,其中学校专职教师、兼职教师、外聘高管所占的比重分别为51.8 %、8.4 %、5.2 %。另外,在针对校园创新创业教育文化氛围所展开的调查中,认为学校该方面处于非常缺乏状态、比较缺乏状态及不缺乏状态的被调查者所占比重分别为22.7 %、47.1 %、24.12 %。

4.3 总结

4.3.1 优势

其一,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在经过学习与实践之后,大学生提高了自身的创新意识并掌握了一定的创新方法、创新知识,他们更加钦佩成功的企业家。在“双创”背景下,大学生逐步开始了解创业的概念、价值与意义等。数据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情况下大学生都有创业的想法,而且具有很强的意愿参与创业实践活动,有些大学生的创业项目及创业想法非常具有创新性。

其二,具有明确的创业目的。大学生群体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及创业积极性都相对较高,而且他们希望通过创业实现人生价值。“双创”的提出不仅加强了教育平台与活动基地之间的联系,同时也为大学生创业实践、自我价值的实现提供了必要的支持。

其三,具有创业风险意识。创业是对新事物逐步发现与开拓的过程,该过程中不仅存在很多困难,同时也具有一定的风险因素。因此,大学生需要充分认识创业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风险,这样才能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调查数据显示,大多数学生认为创业存在风险是正常现象,而且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才能应对这些风险。这说明大学生的风险意识已经形成,而且能够正确地认识创业过程中存在的困难与风险,这也体现出了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的提升。

4.3.2 劣势

其一,缺乏健全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调查结果显示,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理论知识的教学非常重要,与此同时,实践操作培训也非常重要。只有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才能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调查数据显示,54.85 %的学生表示不清楚或从没有参加过创新创业课程,只有29.59 %的学生反映高校开设有1~3门相关课程;在针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程联系程度实施的调查中,只有9.94 %的大学生认为这两项课程之间形成了密切的关系。由此可见,高等教育院校现阶段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相对较少,而且该类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的融合程度也没有达到一定的要求,课程体系没有得到有效的完善。

其二,缺乏协调育人机制。在对学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应该重视哪些工作实施的调查中,认为学校应该开设此类课程的学生所占比重为84.94 %,认为学校应该重视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的学生所占比重为83.92 %,另外还有86.22 %的学生认为学校应该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并强化师资队伍建设。而在被问及“贵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途径”时,选择邀请校外专家做专题辅导的只有51.52 %,建设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的只有58.92 %。从数据分析可以发现,现阶段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所开展的教育主要由高校独立完成或者高校与企业之间合作,而真正意义上的政府、学校、企业之间的三方合作教育体制还没有形成。

5 結语

现阶段,在“双创”背景教育下,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依然存在一定不足,这不利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因此,为了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需要针对存在的问题实施全面分析并制定科学化的改善措施,在逐步实践中解决问题并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落实。

参考文献

[1]程栈,梅松竹,伏可倩. “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创新能力现状及培养策略研究——以地方高校大学为例[J].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6(6):87-92.

[2]刘帆. 双创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J]. 山西青年,2022(19):142-144.

[3]刘骊. 浅议“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J]. 就业与保障,2022(9):127-129.

[4]刘春放,谢孝河. “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与对策[J]. 科技创业月刊,2022,35(7):147-149.

[5]韩丹,黄五星,贾宏昉,等. “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J]. 决策探索(下),2021(11):77-78.

猜你喜欢

创业创新双创能力培养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创业创新:青年大学生践行中国梦的有效路径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边疆地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