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科学区域促进幼儿进行深度学习的相关策略

2023-05-30孙翊

考试与评价 2023年1期
关键词:幼儿教师深度状态

孙翊

幼儿教师可以利用科学区域来设计开展相关的科学区域活动,让幼儿们在科学区域活动中自主探索知识,从而引导幼儿们进行深度学习。但是很多幼儿教师对于幼儿深度学习的内涵与特征没有很好地理解,所以在进行科学区域活动设计的过程中出现了忽略幼儿深度学习的情况,导致幼儿对于科学区域活动兴趣不高、内容理解不深,影响到了幼儿教学质量的提升。基于此,幼儿教师要想更好地达到促进幼儿进行深度学习的效果,就需要幼儿教师在了解幼儿深度学习内涵以及特征的同时,将其与科学区域活动内容进行交融,从而设计出满足幼儿深度学习内涵与特征的活动形式,让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幼儿科学区域活动中,实现深度学习,推动幼儿教育的进步改革。

一、幼儿深度学习的内涵与特征

(一)幼儿深度学习内涵

幼儿深度学习不仅仅体现在幼儿知识、思维等方面得到培养与提升,同时也表现在幼儿的情感、意志发生了改变,能够使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全面的发展。本文对于幼儿深度学习内含的定义为在特定情境中,幼儿可以积极地与他人、环境进行互动,通过自主探究来理解知识,从而使幼儿对于学习产生兴趣并且得到全方位的成长和发展。

(二)幼儿深度学习特征

1. 积极主动参与活动

幼儿深度学习是一个高度投入的活动,其中包括着幼儿思维、注意力以及情感意志方面的投入。因此,当幼儿以积极感兴趣的态度参与到学习活动当中时,便代表着幼儿进入到了深度学习状态。但幼儿若是没有动力驱使其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就会导致其很难进入到深度学习状态。

2. 敢于质疑勇于批判

学习也分为浅层学习和深度学习,幼儿浅层学习的表现便是单纯地了解、接受知识,这也仅仅是幼儿将知识进行记忆而非理解。幼儿深层学习的表现便是敢于质疑、勇于批判,在幼儿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学习认知和理解方式,这便是幼儿进入到深度学习状态的另一个特征。

3. 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知识离不开实际生活,而检验幼儿是否真的理解掌握知识的有效途径便是让幼儿利用知识解决问题。因此,促进幼儿进行深度学习的目标之一便是提高幼儿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想要让幼儿进入到深度学习状态,就应该让幼儿能够运用自己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幼儿在利用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便会实现思维能力的提升、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对于幼儿今后的学习发展可以起到很好的帮助作用。

二、科学区域促进幼儿进行深度学习的相关策略

(一)设计科学游戏,激发幼儿科学探索兴趣

幼儿科学区域当中有很多材料都可以让幼儿进行自主探索,但是单纯地让幼儿们去使用材料过于单调,也很难激发幼儿科学探索兴趣。因此,幼儿教师可以通过设计科学区域游戏来激发幼儿探索兴趣,让幼儿在游戏中使用材料来完成游戏,并且实现幼儿科学探索兴趣的培养,促进幼儿进入到深度学习状态。

幼儿教师在设计科学游戏时,一方面是要能够让幼儿合理利用科学区域当中的材料,另一方面要能够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让幼儿能够参与到游戏当中,从而进入到深度学习状态。例如幼儿教师可以为幼儿设计出“建造我的房子”这一科学游戏,让幼儿利用科学区域当中的积木来搭建一个保持不塌而且能够具有居住效果的房子。通过设计这一游戏,幼儿教师可以让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在自己的脑海中将这些积木材料进行组合搭配,最终在实际的操作中建立起一个符合要求的房子。在这个游戏当中,幼儿首先要做到的便是在搭建房子的过程中保持房子能够不倒塌,这就需要幼儿在不断地探索中寻找到成功的秘诀。其次便是如何能符合居住条件,如果不存在合理的內部空间,那么这样的房子也就无法住人,需要满足相应的内部空间,则需要幼儿进行提前设计。通过这样的科学游戏,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的科学探索兴趣,让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游戏当中,学习搭建技巧,从而进入到深度学习状态。而当幼儿成功地搭建好自己的房子之后,内心也会产生相应的自豪感与满足感,这对于幼儿学习自信心的建立也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有助于幼儿今后的成长和进步。

(二)投放科学材料,引导幼儿进行自主探索

幼儿教师要想更好地利用科学区域来促进幼儿进入到深度学习状态,那么就应该丰富科学区域的活动材料,让幼儿有更多的选择去进行探索,并且在探索中了解到材料的用处,让幼儿获得成就感,最终达到促进幼儿进入深度学习状态的教学目的。但是幼儿教师在进行科学区域材料的投放时,应该对于区域材料进行合理的筛选,将一些具有教育意义并且幼儿感兴趣的材料投放其中,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出材料的作用,引导幼儿进行自主探索,从而更好地帮助幼儿进入到深度学习状态。

幼儿教师可以在科学区域中投放一些生活中回收的材料,将这些材料投入到科学区域中,继而利用相关的小实验来引导幼儿对于这些材料的作用以及性质进行探索,帮助幼儿进入到深度学习状态。不仅如此,使用这些回收材料还能够帮助幼儿建立环保意识,对于幼儿今后的学习成长也会起到很好的助力作用。例如幼儿教师可以在科学区域当中投放一些棉线、毛线等材料,然后幼儿教师可以将毛线、棉线各自绑上一个小球或者是其他物品,将其垂直扔下,让幼儿能够看到毛线和棉线绑着的物体在下落之后会向上回弹,而不同材质的回弹效果不同。幼儿教师可以通过这样的小实验,让幼儿利用科学区域当中的其他相关材料来自己进行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可以让幼儿找到不同材质的性质以及特点。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让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当中,实现促进幼儿进入深度学习状态的教学目的,还能够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一些相关知识,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在幼儿科学区域合理投放科学材料,能够有效引导幼儿进行自主探索,有利于幼儿进入到深度学习状态。

(三)合理进行提问,发展幼儿综合思维能力

幼儿进入到深度学习状态的特征之一便是敢于提问、勇于质疑,因此,幼儿教师在日常的科学区域当中,便可以根据区域材料或者教学内容来进行合理提问,让幼儿进行大胆的思考和表达,从而达到发展幼儿综合思维能力的效果,助力幼儿进入到深度学习状态。

幼儿教师在提问时应该引导幼儿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从而能够让幼儿更好地把握问题本质、找到问题核心,最终达到发展幼儿综合思维能力以及促进幼儿进入到深度学习状态的教学目的。例如幼儿教师可以在科学区域当中放置一个皮球,然后让幼儿探究如何让皮球动起来。在幼儿使用手推动皮球之后,幼儿教师便可以进行提问:“你是否可以不用双手使皮球动起来?”通过提出这个问题,让幼儿进行思考。大部分的幼儿思维是比较简单的,很难能够跳出常规的思维。这个时候幼儿教师便可以引导幼儿用身体不同的部位去让皮球动起来,甚至让幼儿使用不同的工具让皮球动起来。例如幼儿教师可以引导幼儿通过用脚踢皮球、用嘴吹皮球等等。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幼儿的发散性思维、逆向性思维得到有效培养与发展。甚至幼儿可以想象出使用语言来让别的同伴甚至是教师去摆动皮球。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地引导幼儿进入到深度学习状态,从而推动幼儿更好地成长进步。

(四)开展科学活动,保障幼儿进入深度学习

幼儿教师除了使用科学区域中的相关材料之外,还可以设计开展相关的科学区域活动来保障幼儿进入到深度学习状态。幼儿教师在设计科学区域活动时,要提前做好活动准备,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行为特点以及兴趣特点来准备好相应的材料以及安全保障措施,这样才能够助力幼儿更好地进入到深度学习状态,提升幼儿教学质量。

幼儿教师可以设计开展相关的合作科学探究活动,在合作活动当中,幼儿更容易进入到深度学习状态。只要幼儿教师设计一些符合幼儿兴趣特点以及认知特点的合作性任务之后,幼儿便可以根据合作性任务来展开讨论和交流,在讨论和交流中幼兒能够全身心地进入到思考、辩驳状态,这也是深度学习状态的一种,对于幼儿思维空间的拓展、知识理解能力的提升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例如幼儿教师可以为幼儿设计合作探究活动,在科学区域当中放置不同的材料,让幼儿利用这些材料来创造出一个模拟家电,可以是幼儿家庭当中的任何一种家电,最后哪一个小组的作品最完美、最符合实际便可以获胜。通过设计这样的合作探究活动,幼儿会通过合作的方式来进行共同探究,不断地实践尝试、发表想法,这些都是助力幼儿进入到深度学习状态的有效措施。因此,合理地设计开展科学区域活动是保障幼儿进入到深度学习状态的有效策略,对于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思维空间的拓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有助于幼儿教学质量的提升。

总而言之,科学区域对于促进幼儿进入到深度学习状态有着较大的优势,只要幼儿教师能够合理地利用科学区域的资源来结合幼儿兴趣特点、认知特点进行教学策略设计,就能够达到促进幼儿进入深度学习状态的目的,这对于幼儿今后的学习和成长可以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为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打好了实践基础。

猜你喜欢

幼儿教师深度状态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状态联想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生命的另一种状态
坚持是成功前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