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精准教学,促进初中数学教学更有效

2023-05-30张祥

考试与评价 2023年1期
关键词:单项式平行线精准

张祥

有效课堂是教师的追求,有效课堂构建的方法和途径,是教师探讨的热门话题。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有效课堂的达成,方法也多样化,而“精准”教学,则是行之有效、不可忽视的方法。“精准”一词在目前快节奏、高科技的时代,具有深远的意义;应用在各项活动中,可以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数学在初中阶段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提高数学教学质量,需要采用科学化的策略,需要深入灵活的“精准”,并探讨“精准”教学的新思路、新途径,如此才能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避免随意化的倾向。笔者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如何实施精准化教学进行了实践和研究,希望探索出有效课堂之路径,打造以生为本、全面发展的高效课堂。

一、教学目标精准化,奠定有效课堂的基础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方向盘,把握好这个方向,就能够避免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为此,课堂教学目标一定要精准化,既要准确,更要具体,要让学生能够更加精准地把握需要掌握的知识内容和训练能力,让学生明确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有了这样精准化的学习目标,学生的学习才能提升有效性。而在实际初中数学教学中,多数教师偏偏忽视了这个环节,让学生的学习缺少明确的指向性,让学生对学习什么、怎样学习、学习到什么程度等感到很模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因教学目标不精准导致教学环节混乱,目标不明确,重点、难点不突出,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甚至出现低效、无效课堂。为此,不论是从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的角度考虑,都需要教学目标精准化,奠定有效课堂的坚实基础。

以七年级上册《平面图形的认识(一)》的《角》的第一课时教学为例,教师应首先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工工整整地写在黑板的上面,或者把教学目标通过多媒体呈现在屏幕上,最好让学生读一读,以加深对这节课所要学习内容的印象。这样的教学目标才能成为这节课教学的导航和学生学习过程的参与、学习效果的检验的标尺,提升“教”和“学”的有效性。遗憾的是,有些数学教师上课根本就没有教学目标;有些教师虽然有教学目标,但只是把教学目标写在自己的教案上,学生不知道;还有些教师也有呈现教学目标这个环节,但呈现的速度太快,导致学生根本就没有看清,对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仍然是稀里糊涂的。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每节课的教学都应在分析教材内容、把握学情的基础上,制定出合理、科学的目标。如七年级上册《平面图形的认识(一)》的《角》的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笔者制定为:

1. 认识角的表示、度量,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2. 会比较、估计角的大小;

★3. 能根据图形,写出图形中有关角的和和差的关系式。

目标3上画一个★,引起学生的注意,表示这节课的难点。当然,教师也可以再用口头语言来强调。显然,这样简单、明了的教学目标的确定,有利于教师从目标入手,顺势将学生引领到课堂的学习中,并有针对性、精准性地进行导学、设疑、释疑;学生也在教师的带领下,学习起来胸有成竹、有的放矢。精准目标的确定和呈现,成为教师和学生的主航标,有助于教师教得有效,也促进学生学得更有效。

此外,精准化的教学目标的确定,应在“精”和“准”上下功夫。所谓“精”,就是在呈现目标时,语言要简练,内容忌繁杂;否则,按照“三维目标”要求所设计的目标,就需要在总目标的下面再设计出1、2、3等多个子目标,不仅不利于学生快速掌握一节课的学习目标,也会让学生看到后而产生畏惧感,并且,占据黑板版面的三分之一甚至二分之一,为师生的交流互动设置了障碍。这里必须强调,“三维目标”是课程目标,并不是每一节的教学目标。因此,每一節课所确定的教学目标,没有必要按照“三维目标”的要求分开来写,导致目标多而繁杂,学生根本就无所适从。所谓“准”,是指目标的确定应紧扣教材内容、基于学生的基础;否则,目标脱离教学实际,脱离学生的认知基础,都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精”和“准”是制定教学目标的关键,只有教学目标精准化,才能凸显课堂的重难点,促进学生高效地学习。

二、教学活动精准化,推进有效学习的深度

教学的宗旨是让学生掌握知识,并能够灵活地运用知识,形成技能和素养,这也是数学教学的核心目标。教学目标的落实,以活动为载体,活动开展的效度决定教学质量的效度。有效的活动,让教学目标短时间内快速、高效地实现。因此,初中数学教学活动要做到精准化。可以说,没有精准化,就没有有效课堂,更没有高效课堂。

教学活动精准化,首先要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而设计教学活动。如果教学活动不能与教材内容相吻合,不能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发展需要而设计,就会让活动大打折扣,导致活动低效甚至无效,从而阻碍教学水平的提升,制约学习效果的提高。只有从精准的角度而设计活动,才能推进学生深度学习,才能真正地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活动精准化,首先活动的设计基于教材、基于教学内容。如在《平行线间的距离》的教学时,笔者首先通过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的证明题,让学生得到启发:平行线间的距离相等,实现温故知新。如笔者给出的问题是:如图,

过平行四边形ABCD的两个顶点B和D分别作CD和AB的垂线BE和DF,交AC和BD于E和F,求证BE=DF。这个证明题,基于教材内容,也基于学生的认知基础,通过证明△AED≌CFB,而得到DE=BF,再引领学生,DE和BF是两个平行线AB和CD的两个垂线,即垂直距离,从而得到结论:平行线间的距离相等。这个活动设计得就比较精准,基于教材和学习内容,学生学习后效果就非常显著。

教学活动精准化,也需要注重活动的启发性、多样化、趣味化,以激发学生参与兴趣。仍然以《平行线间的距离》这一课的教学为例,在通过温故知新的活动,探究平行四边形的对应边上的高相等而得出平行线间的距离相等的结论后,教师可以设计探究性的学习任务,如“平行线间任意作两条平行线,这两条平行线长度相等吗?”等,设计这些探究活动,能够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能够让学生紧紧地围绕着课堂内容而展开学习;同时,也促进了师生、生生的互动。这样的活动设计,就达到了精准、有效的要求。

再者,探究是新课标提出的教学理念。为了确保探究的有效性,就要提高探究活动的精准度,并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从而提升学习的有效性。如教学《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教师首先将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班级学生为调查活动而开展调查活动。先设计问卷调查,了解学生最喜欢的体育运动是什么。这个实践活动的开展,根据问卷调查而询问和调查,记录和整理数据,绘制统计图等,不仅使教学活动精准化,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学生实践运用的综合能力。应该说,活动的精准化,是实现初中数学教学有效甚至高效的一种有效途径。

三、处理重难点精准化,促进有效课堂的达成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处理教学重难点要做到精准化。为此,从精准化的角度研究有效课堂的构建,应首先研究教师的“教”应精准。新的课堂观,要求教师少讲、精讲,这也是精准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师少讲、精讲、适时给予点拨和指导,而要让学生多学、多讲、多练。这一点,也与徐州市教育局提出的《学讲方式》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相一致。

如教学七下《单项式乘以单项式》,教师应把握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探讨新方法。掌握单项式相乘法则是重点,运用这个法则去解决实际问题则是难点。在教学中,教师的讲解和点拨,应从这个重点和难点出发,巧妙设计探究问题,引领学生自主探讨,再在自主思考、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加以归纳和总结,点拨方法和技巧。如在课堂之初,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复习幂运算,并写出相应的运算法则,为新课的学习作铺垫。之后,教师创设情境问题,引发学生探究学习的热情,同时直接把学生引领到新课的学习中。如用PPT呈现出电视墙的图片,然后,提出问题:你能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电视墙的面积吗?

通过自主思考和交流,学生找出两种方法:(1)先算出一个小长方形的面积ab,那么,电视墙的面积是9ab;(2)先算出电视墙的长和宽,分别是3a和3b,再算出电视墙的面积是3a×3b。通过方法二,教师将学生引领到单项式乘单项式的法则的重点中。引导学生与第一种方法相比,结果应该相同,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你能看出单項式乘单项式的方法吗?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体现出教师智慧的“教”、巧妙的“引”,也凸显学生的主体性、探究性,从而提升教学的精准性,提升教学的效度。

四、教学测评精准,提升反馈学习的效度

传统的数学教学,多数教师关注知识的灌输,忽视学生学的结果,忽视学生对知识掌握和运用的熟练程度,忽视课堂教学的巩固训练、反馈检测,即使让学生练习,练习题也是“拿来主义”,缺少对检测题的精心研究,练习缺乏针对性,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度。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仅仅围绕课堂的重点和难点,巧妙设计测评练习题,以提升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提升反馈的效果。从这个方面说,就是测评练习要精准。

如教学《单项式乘单项式》,教师应该围绕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法则”和难点“运用”来设计练习题,保障练习题围绕重难点,帮助学生熟练地运用所学的法则,在促进学生巩固知识的同时,提升综合能力。如笔者设计了这样的检测题:

1. 思考题:

单项式乘单项式的运算法则,运用了之前学过的哪些知识?

2. 填空题:

(1)8xy1/4 x=_____;

(2)2x5 x=_____;

(3)(-2xy2)(3x2y)=_____

3. 判断题,在运算正确的括号中打√,错误的后面的括号里画×

(1)(-a)3(-3b2)=-3a3b2   (    )

(2)2a+2a=4a2     (    )

4. 计算题:

(1)(x-y)2(y-x)5[-(x-y)3]2

(2)(-2a2b)2+(-2ab)(-3a3b2)

5. 解决实际问题:

光速3×105km/s,太阳光射到地球上用时5×102s,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是多少?

这个课堂反馈检测题的设计,仅仅围绕课堂教学的目标和重点难点而设计,并且练习题型多样化,能够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和运用。这时,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来设计课后练习,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精准教学”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与新课改的“生本理念”相吻合。如何实施“精准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本文只是简单地谈了自己的探索。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结合具体的教学方法,实施“精准教学”的问题,我们还需要作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总之,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数学不能沿袭传统模式,应聚焦“精准化”,从目标、内容到活动和训练,都立足教材,立足学情,创新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模式,促使学生快乐学习,让数学教学不断地走向有效直至高效。

猜你喜欢

单项式平行线精准
平行线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精准扶贫二首
添加平行线 求角真方便
“平行线及其判定”检测题
不可思议的平行线
学习整式概念莫出错
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系列解读(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