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人何以多“客愁”

2023-05-28郗文倩

北方人(B版) 2023年4期
关键词:商贾户籍

郗文倩

古人出行、旅居,特别爱伤感,总觉得独在异乡为异客。“异”区别于“常”,“客”区别于“主”,所以就会满身满心不自在,这也是中国行旅文化中特别突出的现象。

异地异乡的风景名物、世态人情本可以带来令人喜悦的新鲜感,而古人却常感局促不安、孤独伤感,其他感觉似乎都变得很迟钝了。所以古代有一类诗歌就被称为“客愁诗”,比如杜甫就说:“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绝句漫兴九首》)春色秀丽,赏心悦目,可在杜甫眼里,独在异乡,即便是春天也是故意捉弄他,让他不快活。仇兆鳌评曰:“人当适意时,春光亦若有情;人当失意时,春色亦成无赖。”

有人说,杜甫一生饱尝离乱之苦,所以他这种感受才如此强烈。其实,客愁很早就已成为一种思维和情感惯性,倒未必源于具体事件。

比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就很难说是有何历史事件做背景的。宇宙广袤、旷野辽阔,更觉人之渺小;江面平静澄澈,月影似亲近可触,却倍觉孤独。泊舟夜宿于雾气迷蒙的江渚,整个人都被这寂苦与乡愁所笼罩了。客愁、乡愁、伤春、悲秋等情绪,显然已是某种集体无意识,只要有一点儿外界的撩拨,就忽地冒出来,把人瞬间淹没了。

中国古代很早就产生了成熟的农业文明,这种文化强调稳定的土地、稳定的人口族群,这就对出游产生很大的心理牵制力,出游甚至牵扯到“孝”的伦理问题。孔子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因此,传统世俗观念都对“游子”“游民”等持排斥甚至歧视态度,认为理想的社会应当是“国无游人”(《后汉书·荀悦传》),“乡无游手”(《晋书·食货志》)。

这种观念的形成当然和很多具体的制度、措施有直接关系,如秦汉时期就已形成的严格的户籍制度。户籍关系到徭役、赋税,管理者势必格外重视。秦国商鞅变法,富国强兵,创立名为“占”的登报制度,即每人须亲自如实登报户籍,只有未成年人才可由家长代为占报。假如其间有所隐瞒,自己不报,或不报全,即所谓“匿不自占,占不悉”,就要受到严厉惩罚。为此商鞅还立法,“生者著,死者削”,即出生登报户籍,死时削籍,如果匿户,按秦律处罚极重。刘项楚汉之争进行了四年拉锯战,到汉初户口散亡,十存二三。高祖五年刘邦即皇帝位,第一道诏书即令民“各归其县”,重新登报户口,限期三十日,逾期不报,即判三年徒刑,沦为奴仆。这都是很严苛的。

秦代在登录户籍的时候有比较复杂的人事注记,相当于现今户籍和人事档案内容的结合。首先要立户,确立户主,写明籍贯:某县某乡某里。一户是一个以父家长为核心的小集体,其他人口必注明与户主的身份关系,包括家内身份关系,如主奴或血缘亲属关系。还要注明社会身份,如是否为士伍或有无具体爵位。此外,秦律还规定,假如赘婿为父,或有市籍即商人,亦当特别注记。这两类社会身份,在当时都属于被轻视的。“赘婿”也就是“倒插门”的女婿,如果有了孩子,也是不随父姓的,这就相当于男方要换姓。所以,即便如今,很多地方对“倒插门”也还是颇有不屑的。而商贾为人轻视,是因为从秦汉时就施行“重农抑商”政策,凡在籍的商贾及其子孙,与罪吏、亡命等同样看待,都要服役。汉时又规定凡有市籍的商贾不得坐车和穿丝绸衣服,其子孙不得做官。汉初晁错写過一篇《守边劝农疏》,文中说当年秦朝欲发兵到北地戍边,以防范胡人,因为九死一生,谁也不愿去,官府就派吏抓丁。先抓有贬谪之罪的,以及赘婿、商贾,然后抓无户口的,再抓年迈的无户籍的。后来,还是不够,就直接入室抓人了。过去社会等级森严,登记社会身份是有实际作用的。

除此以外,对户籍中所填报的人口还要进行详细描述,如自然体状,包括性别与貌状、年纪。年纪分大、老、小,有时也要标明年龄。大,标志成年;老,为免役的标识;小,又可分为“使”与“未使”两个阶段,前者可以服较轻的劳役,后者指年龄幼小,不能役使。此外如果有疾患或是侏儒,按照秦法确定为病残者,即注明“癃”,可免除相关劳役。另外,家中田数、租赋徭役完成情况、有无违法犯罪记录等也一并记录。

此后历朝历代都沿用这种复杂的户籍制度,一直到明朝朱元璋时达到高峰。他甚至规定,若有包办作弊,或者隐瞒人口不报的,经手人员“一体处死。隐瞒人户,家长处死,人口迁发化外”。因为当时户口册的封面用黄纸,所以称为黄册制度。不仅如此,这项制度还强调职业世袭制,将全国人口分为农民、军人、工匠三大类,在三大类中再分若干小类,比如米户、茶户、囤户、菜户、渔户、窑户、酒户、蛋户、站户、坛户、女户、丐户等,计八十种以上。管理者希望治下的百姓都像庄稼一样有根,长在地里,代代不变。即便发生灾荒,跑到外地要饭谋生,造黄册时被发现,“所在有司,必须穷究所逃去处,移文勾取赴官,依律问罪”(《明会典》卷二十,黄册)。

人本是崇尚自由的动物,身体自由,精神方能自由。而一个户籍严苛的社会,很多自由都被压制了。当人们的行旅受到各种客观物质条件和主观文化心理约束而不得自由时,愁绪就自然产生了。好在,诗歌,抑或文学以及其他各种艺术给了古人一个表达的通道,如此,才能获得些许平衡吧。

(摘自中华书局《食色里的传统》)

猜你喜欢

商贾户籍
论明清商贾诗歌意象的新特征
商贾测子
唐英年:商贾世家 从政报国
征婚信息
推动户籍改革要完善考核问责
论古代丝绸之路行旅商贾的新闻传播
浅析《喻世明言》中商贾形象的特点
户籍改革:社会变革带来大机遇
户籍改革倒逼医保改革
像户籍管理员那样熟悉选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