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上帝

2023-05-28米哈

北方人(B版) 2023年4期
关键词:肖申克斯蒂芬上帝

米哈

有很长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搞不清楚一个问题:为什么人们会去看恐怖小说或电影呢?为什么人们要无中生有,创造恐怖来自己吓自己?为什么恐怖故事的主角要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不躲在自己安全的被窝之中,非要到相当可疑的阁楼去呢?难道,就不能等到另一个白天吗?

后来,我长大了一点儿,对这个世界的了解多了一点儿,终于知道:原来,真实的世界总是比故事恐怖。恐怖故事的主题不是恐怖,而是勇气,它在帮我们预习什么是恐怖,测试我们的勇气,训练我们成为坚强的人。

美国作家斯蒂芬·金绝对称得上是恐怖小说之王,著名作品包括《魔女嘉莉》《闪灵》《它》等等,作品总销量超过3亿5000万册,同时他也是一位多产而优秀的编剧,其中讲述越狱故事的《肖申克的救赎》更是经典中的经典。

恐怖与越狱怎么同时成了斯蒂芬·金的成名主题呢?因为“恐惧让你沦为囚犯,希望让你重获自由”,而且“每个恐惧的人都活在自己制造的地狱里”。前一句出自《肖申克的救赎》,后一句来自《重生》。纵观斯蒂芬·金的作品,便会明白他的故事总是叫人变得坚强,斯蒂芬·金的人生也始于一个需要变得坚强的起点。

“我的童年是一片雾色弥漫的风景,”斯蒂芬·金说,“零星的记忆就像孤零零的树木掩饰其间。”这些“零星的记忆”仿佛都带有悲剧的元素。例如在他两岁的时候,父亲因为避债,在完全没有预警的情况下一走了之,剩下斯蒂芬·金、他的哥哥与母亲,以及一堆债务;在他要升上一年级时得了重病,非完全休学不可;更可怕的是,他曾经目睹朋友的意外死亡。

据说,当时的斯蒂芬·金年纪还很小,在一次外出时目击朋友在他面前被火车碾过。长大后的斯蒂芬·金说自己根本记不起这件事,但据他的家人说,当天斯蒂芬·金在发生意外后独自回家,惊吓到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后来,有人认为,斯蒂芬·金因为这起儿时的悲剧写了中篇小说《尸体》。

《尸体》的叙事者是一名中年作家(就像斯蒂芬·金本人),忆述着发生于1960年缅因州一个小镇里的故事:一个叫布劳尔的小孩前往森林采摘蓝莓,却一去不返,于是一班喜欢玩寻宝游戏的小孩,根据蛛丝马迹,猜测布劳尔是沿着铁路行走而被火车碾过,并决定去寻找他的尸体。这个故事的确十分容易让人联想到斯蒂芬·金儿时遭遇的惨事,但据他本人的说法,这两者根本丁点儿关系都没有。

无论斯蒂芬·金是因为过度恐惧而忘了过去的事,还是恐怖的事早已无意识地升华成创作,又或是他真的从未在意过这件事,我们可以肯定的是:斯蒂芬·金不再因此事而恐惧,而他亦找到了令自己变得坚强的方法——写作。

14岁那年,斯蒂芬·金以喜爱的恐怖电影为蓝本,将其改写成小说,并在学校出售给同学。一个早上,他便成功卖出了30多本,赚到了他的零用钱。然而,斯蒂芬·金在校内卖恐怖小说一事很快惊动了校长。校长把斯蒂芬·金叫到校长室,命令他将钱退还给同学,原因是恐怖小说是垃圾。校长责备他说:“我真搞不懂,你明明蠻有才华,为什么爱写这些垃圾东西呢?”

校长不知道的是,恐怖不是垃圾,恐怖小说也不是。在那年暑假,斯蒂芬·金坚持创作,写出了另一部奇幻小说,并再一次大卖。而之后斯蒂芬·金成为大师级作家的事,更不用多说了。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上帝,”斯蒂芬·金写道,“如果你自己都放弃自己了,还有谁会救你?每个人都在忙,有的忙着生,有的忙着死。忙着追名逐利的你,忙着柴米油盐的你,停下来想一秒,你的大脑,是不是已经体制化了?你的上帝在哪里?”

(摘自中信出版集团《昨天喝了河豚汤》)

猜你喜欢

肖申克斯蒂芬上帝
轮椅上的天才——斯蒂芬·霍金
斯蒂芬·G·雷兹《完全音乐理论教程》述评
比“肖申克”更嚣张的反转
120秒的“上帝”
解读《肖申克的救赎》中的多重主题
斯蒂芬·库里招牌动作之掩护投篮
斯蒂芬·霍金:探知外太空,保人类长存
当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请你为自己打开一扇窗
当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请你自己打开一扇窗
是否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