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社会建设探析

2023-05-27孟璐

公关世界 2023年7期
关键词:社会建设绿色发展理念以人民为中心

摘要:绿色发展理念对社会各领域均有指导作用,可以促进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推动美丽中国战略的实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指导下,绿色发展理念能够融入社会建设尤其是民生建设的健康中国战略等各环节中,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尽早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理想。

关键词:绿色发展理念,社会建设,以人民为中心

绿色发展理念是“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对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它要求改变传统发展模式,秉持绿色、低碳、循环的原则,以此来保障人民的美好健康生活,达到人與自然和谐共生的目的。这与社会建设要达到的最终目的相契合,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提升人民幸福感的重要理念,具有相互融合的可能性。本文试从二者的共同点入手,探讨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社会建设的实施路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战略布局,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对国家社会各方面的建设都有较大意义。对经济建设来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自然环境,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对生态建设来说,绿色发展就是在进行生态文明建设,二者侧重点虽各有不同但根本目的是一致的,最终的效果也是相似的。

贯彻和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对现代化建设各环节意义重大。首先,绿色发展强调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回顾人类工业文明发展史,经济大幅度增长和工业化快速进步的同时,带来的是环境严重污染和资源日益紧缺;中国自进入改革开放以来,尽力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用四十年的时间发展到今天的程度,经济社会实现了飞跃,但同样产生了较为严重的自然破坏情况。因此,必须改变过去的粗放型发展模式,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道路。其次,提出绿色发展理念与建设生态文明关系密切。建设生态文明的内涵就包括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以及生态系统的自然修复与人工修复相结合等,这些都可以归结为绿色发展方式。因此,在生态方面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要通过绿色发展理念的贯彻来实现。

绿色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从国内来看,无论是经济发展方式的调整转变,还是各类生态治理行动,都是从民生出发,最终要达到的是人民在美丽环境和物质收入方面拥有获得感。物质文明和生态文明实现协调发展,是要从多角度寻找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的平衡点,需要广泛参与才能普惠全民,给子孙后代留下足够的生存发展空间。放眼国际,近年来世界局势深刻变化,各国共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气候变化就是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一大生态考验。我国多次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各国间要加强合作,共同应对环境变化,树立环保意识、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保护好地球家园才能实现世界范围内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所以,绿色发展理念不仅对我国当前经济产业调整升级、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在社会建设领域中对人民美好环境需要及收入结构转换与质量提高产生的积极影响可见一斑。

社会建设概念并不是新时代的创造这一思想理论渊源丰富,并且具有提出并完善的现实要求。现阶段的社会建设思想主要包括民生建设和社会治理两大组成部分,民生建设要秉持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及引导舆论的原则,以此来实现人民群众对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以及更舒适的居住条件等的向往;社会治理则要求实行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和源头治理相结合,达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社会建设思想不是无本之木,它的提出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首先,从理论方面来说,他们十分注重人在社会中的主体地位,认为有生命的人是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则是社会建设的最终目的。同时,对社会结构做出了解释、探讨了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毛泽东提出了一系列创造性的建设思想,对今天仍有较大价值。他认为,要协调社会利益关系,追求公平正义。此外,在大力发展重工业时期,提出要把发展生产和改善民生相结合,对今天的社会建设有指导意义。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在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通过“三步走”战略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解决温饱的基础上逐步改善民生,以实现小康。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的社会建设思想更注重社会和谐以及“扶贫”工作等,更具有问题导向的特点。

十八大以来,社会建设上升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高度,主要包含民生和社会治理两部分。一方面,从民生建设角度来说,要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这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执政理念。要实现人民幸福,就要守住保障低收入群众基本生活、帮助困难群众排忧解难的底线;就要突出就业这一重点工作,促进青年就业以及失业社会人员再就业;就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就要引导舆论,使人民形成合理预期,从而为经济发展和收入提高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另一方面,社会治理是过去社会管理的转向,更加突出了由“弱社会”向“大社会”的转变。做好社会治理,要注重主体间的良性互动,保障社会各界的充分、有序参与,实现共治共享的效果。

新时代社会建设思想具有以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为出发点的价值取向,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彰显。实现社会建设的目标则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满足人民群众各方面的基本要求,进而实现社会和谐稳定,推动经济发展行稳致远。

立足于中国具体实际,现实的人体现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社会建设思想和绿色发展理念以不同方式呈现了人民的主体地位。这正是二者的共通之处,成为相互融合的依据。

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呈现出更多层面、更复杂化的现状。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包含着越来越丰富的内容。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来看,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全社会的共同目标。立足更长远的共产主义事业来看,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世代奋斗的最高目标。因此,要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就绿色发展理念而言,其中蕴涵了丰富的民本思想,生态文明是最普惠的民生,它既满足了群众的物质需求、为人类提供了生存的基本物质保障,又为社会生活和建设创造了生态屏障,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财富来源。

人民的生命健康是社会发展的基础,要把防治水土污染融入健康中国战略。绿色发展理念要求对城乡居民的饮用水水源进行保护,对生活污水以及土壤环境实施治理。要实现居民饮水安全,必须保护城乡水环境,保证现有洁净水源的供应。面对受到污染的河湖生态,需要对流域水污染进行治理,保证附近居民饮水有源、水质达标,喝到安全放心的水。土壤质量与农业安全息息相关。要防治土壤污染、改善土质,就要适度发展养殖畜牧业。在作物生长过程中,要避免使用农药,少量使用化肥等。在一定范围内开展土壤质量普查,了解各地土质状况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开展治理。

绿色发展既要保护环境,又要持续发展经济。目前,我国主要建设有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生态旅游项目,要保持相关产业的良好发展态势,就需要技术人员在前期做好科学规划与管理,同时当地政府应当做好宣传工作,公开招标吸引民间企业投资,为开发工作做好物质准备。要加强对开发、旅游过程的监控与管理,科学分析旅游对资源环境的影响。这些过程需要大量人力资本的投入,这就为当地人民提供了大量新兴就业岗位,有助于缓解居民就业压力。如此,在生产和生活领域都对民生社会建设做出了积极影响。

无论过去还是将来,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贯穿始终。因此,社会各领域的理论与实践都是融会贯通的,具有共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绿色发展理念得以融入“五位一体”战略布局,尤其是融入民生社会建设之中,有利于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环境美丽的向往和对生活幸福的期盼。 PR

参考文献:

[1]曹倩. 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观的历史演进及价值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20.

[2]刘婷婷. 绿色发展理念下精准脱贫可持续性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20.

(作者简介:孟璐,单位: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北京100875;学历:法学学士、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文化建设)

(责任编辑:李雪威)

猜你喜欢

社会建设绿色发展理念以人民为中心
中国改革的成功取决于科学的理论指导
网络社会风险规律及其因应策略
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如何培养大学生绿色发展理念
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思想中国化的实践与发展
杜甫的生态观对现代生态社会建设的启发
浅议在党建中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深刻理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高职院校学生绿色发展理念教育的有效途径
从社会建设视角看三大差别的消灭
绿色发展理念下建筑给排水及采暖通风空调安装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