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构建增值型内部审计模式的策略研究

2023-05-26杨悦

关键词:业财融合内部控制大数据

杨悦

【摘  要】内部审计是国有企业运营管理过程中的主要内部监督部门,它在国有企业高质量运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赋能内部审计增值是提升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论文结合多年工作实践,以大数据时代内部审计促使企业价值增长的路径作为研究切入点,阐述大数据时代构建增值型内部审计模式的机遇和风险,最后提出大数据时代构建增值型内部审计模式的策略,以此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

【关键词】大数据;增值型内部审计;业财融合;内部控制

【中图分类号】F239.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編号】1673-1069(2023)04-0125-03

1 引言

增值型内部审计是一种具有客观性和独立性的咨询评价活动,其主要宗旨在于通过对企业或者其他组织采取规范化、系统化的审核方法来综合评价其风险防控、内部控制以及公司治理等工作并提出改进措施,从而提升企业综合价值。 增值型内部审计能够增加企业价值,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大数据时代,企业建立在线审计系统是必然发展趋势,使实时、非现场、远程审计得以实现,企业审计信息化建设水平明显提高。

2 大数据时代内部审计促使企业价值增长的路径

2.1 完善企业内控管理

大数据技术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信息化管理是推动企业价值增长的关键。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要想在数字经济格局下脱颖而出就必须要不断完善内部控制管理,通过健全的内控管理避免企业因管理混乱而产生损失。完善企业内控管理是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核心,是企业经营决策所考虑的关键内容。内部审计手段的实施则有助于完善企业内控管理工作,通过内控管理促进企业价值增长。众所周知,内部审计部门是企业独立的机构,其不仅表现为内部审计人员地位的独立性,而且还体现在内部审计职能的独立性。内部审计部门通过构建大数据内部审计体系可以及时发现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企业经营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出具审计报告,督促相关部门整改,从而彻底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不规范行为,切实提升企业内控管理工作的水平。因此在大数据时代环境下,企业价值增长必须要借助于内部审计手段,通过内部审计完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以此减少风险损失,助力于企业高质量发展。

2.2 改进企业风险管理方法

风险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点工作,风险管理能够促使企业及时发现风险环节,并且对风险隐患进行预判,以此降低各类风险的发生,助力于企业增值。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企业风险管理体系日益完善,形成以事先预防、事中处理以及事后分析的风险管理体系,有效降低了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为企业提供了更为健全的管理手段。但是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尤其是财务数字化转型的推进,企业风险管理表现出方法单一、风险管理手段滞后的现象。内部审计除了关注传统的内部控制之外,应更多关注风险管理机制和公司治理结构等因素,因此通过利用内部审计可以对风险管理目标的设定、风险管理政策、风险管理的方法是否恰当等进行审核,以此帮助企业做出合理的风险管理方法,系统评价企业风险管理的整体效果,从而前移风险管理关口,将防范风险作为风险管理的重中之重,以此助力于企业增值。

2.3 提升企业管理层管理和决策能力

内部审计职能更加突出对企业管理者的关注。通过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强化对企业管理层经济责任情况的审计力度,以此督促企业管理层以公平、公正的原则制定符合企业长远发展的决策制度,在遵循数字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树立精细化管理意识,借助大数据技术的优势,围绕企业发展战略及内外环境对企业各项业财活动进行审计,以此提升企业管理层的管理能力。例如,企业内部审计的重要内容就是审核企业管理行为是否合理合规,通过运用内部审计能够督促企业管理层不断优化管理水平,最终通过完善的管理行为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另外,内部审计可以有效约束企业管理者的不规范行为,通过定期审计与不定期审计相结合的方式,对企业管理者的决策行为进行审核,以此及时纠正企业管理层不正确的决策行为,避免因决策失误造成经济损失。因此,管理层在内部审计的监督下能够慎用权力,实现企业价值增长与健康可持续发展。

3 大数据时代构建增值型内部审计模式的机遇和风险

3.1 构建增值型内部审计模式的机遇

构建增值型内部审计模式是大数据内部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结合多年实践调查,大数据时代构建增值型内部审计模式具有巨大的发展机遇:一是大数据技术为增值型内部审计提供了技术支撑。大数据技术具有数据处理速度快、数据海量化智能分析以及建立数据思维等优势。将大数据技术应用到内部审计体系中不仅能够有效减少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量,而且还可以借助大数据技术替代传统人工审计的模式,这样既可以降低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强度,还可以有效避免内部审计舞弊风险,最终减少企业内部审计的成本支出,促进企业价值增长。二是复合型人才为增值型内部审计模式提供了智力支撑。增值型内部审计不仅关注以账项基础为主资金的合法性、合规性审计,还突出“增值”元素,将内部审计职能提升到企业治理层面。面对增值型内部审计职能的转变,复合型内部审计人员为内部审计职能转变夯实了基础,有效支撑了内部审计职能的转变。三是业财融合系统的构建为构建增值型内部审计模式提供了硬件支撑。增值型内部审计突破了传统内部审计周期、随机等瓶颈,其从以往的关注账表驱动到信息驱动、数据驱动,数据共享是增值型内部审计的核心。因此业财融合系统的构建为增值型内部审计提供了有力的平台支撑。

3.2 构建增值型内部审计模式的风险

虽然构建增值型内部审计模式是发展的必然趋势,诸多发展机遇脱颖而出,但是网络安全、内部审计人员岗位重新配置以及数字化人才缺口等風险给企业增值型内部审计工作带来新的挑战:一是增值型内部审计依托于业财融合系统,但是业财融合系统容易受到网络风险的冲击,部分内部审计人员利用系统漏洞存在泄露内部审计信息的行为,这样给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甚至会直接影响到内部审计结果的公平公正性。二是增值型内部审计模式改变了传统内部审计工作方式,对应要求内部审计岗位也要进行调整,因此增值型内部审计模式的实施对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形成巨大冲击,势必会导致部分内部审计人员转岗。例如,增值型内部审计模式的实施,企业不需要只拥有初级技能的审计从业人员,为此该部分人群可能面临失业。三是数字化人才缺口较大,尤其是内部审计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结构体系不完善成为制约企业增值型内部审计模式的重要因素之一。

4 大数据时代构建增值型内部审计模式的策略

4.1 构建在线审计系统,革新审计方法

4.1.1 建立审计数据库

内部审计数据库是增值型内部审计模式的基础。企业要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的优势,通过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数据库,为增值型内部审计提供全方面、系统的数据,确保内部审计数据具有独立性。内部审计数据库需要具备智能分析和智能检索能力,智能分析就是通过对数据库海量信息的自动化汇总、分析,为内部审计人员提供数据深层次的价值信息。智能检索能力则是数据库要满足内部审计人员从海量数据信息中检索有用信息的功能,能够满足增值型内部审计工作的要求。例如,企业要建立逻辑数据模型,便于对企业各种数据的存储。建立ETL程序,定期将企业各业务部门的数据、经营收入、盈利能力等信息共享到内部审计数据库中,实现内部审计数据共享。

4.1.2 革新内部审计方法

增值型内部审计存在的价值在于满足“增加组织价值并改善企业运营”的目的。大数据时代构建增值型内部审计模式的关键举措就是要不断革新内部审计的方法,由传统的以线下关注账目数据转化为通过利用大数据平台突出对企业经营发展全过程的审计。因此,企业增值型内部审计要不断创新内部审计方法:一是构建定期审计与不定期审计相结合的方法。企业要围绕“增值”目标要求,深入企业经营全过程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将内部审计嵌入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以此达到实时监测的目的。二是搭建内部审计与绩效考核相结合的审计方法。将内部审计与绩效考核相结合,能够更加全面地体现考核内容的贴合性,通过对经营业绩各指标的审计,能够检查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会否科学、有效,促使企业效益最大化。

4.2 利用在线审计系统,实行风险预警监控

4.2.1 实时风险预警

实时监测企业风险是增值型内部审计的重要职能之一,为了最大程度控制内部审计风险,评价风险管理工作效率,企业需要利用内部审计数据库构建风险预警机制,结合内部审计数据库数据之间的内在变化而及时了解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风险隐患,并通过挖掘数据内在关联价值预防风险。多角度对比分析业务数据、标准指标、经营收入指标等指标池内容,依据设定的风险阈值进行风险预警,实现对企业利润、成本、收入、支出等各类指标中所有数据的分析、预警、查询以及处理。

4.2.2 及时控制风险

在线内部审计系统包含风险预警指标,通过设定更为全面的风险预警指标能够系统地反馈企业内部审计相关的信息,并且利于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进行横向、纵向对比,针对指标波动较大或者异常变化的数据,可将其汇总为参考依据,为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好充足的准备。风险预警模型能够自动生成预警报告,将预警报告自动推送给相关负责部门,并全程监控预警结果的反馈和落实情况,有利于企业及时采取风险防控措施,降低企业经营管理和发展风险。企业可根据风险预警、控制风险措施的落实情况等,定期或不定期汇总报告相关信息,将相关信息纳入到企业决策制定体系中,以此提高企业管理层管理和决策能力,有效控制企业经营风险。

4.3 利用在线审计系统创新审计方式,实现全面审计

4.3.1 实行工单制审计工作新方式

审计核查工单建立在监控预警结果发出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经营管理和发展实际情况,从贴近管理层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入手,以自动生成的审计工单对企业风险和问题进行分析归类,流转至审计工单派发人员,由派发人员根据问题性质、影响程度等派发工单进行后续审计。工单制审计工作新方式具有审计目标明确、流程简捷、方式直接等特点,并可在审计结果应用上进一步优化。

4.3.2 推动全面审计的应用

在线审计系统上线应用后,必然会改变传统审计工作方式,企业要积极引导审计人员使用在线审计系统,推动全面审计的应用,提升企业内部审计价值,发挥增值型内部审计的作用,促进企业价值增长,给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大数据技术是信息技术的新成果,在以往信息管理系统中引进大数据技术进行系统升级,打造转型升级后的全新在线审计系统,可为全面审计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大数据时代,企业各类业务系统均受在线审计系统的统一监控,有助于及时发现和处理企业异常经营管理问题,为企业价值增长保驾护航。

4.4 培养增值型审计人才

内部审计人员是开展增值型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载体,针对增值型内部审计模式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企业必须要以培养复合型内部审计人才为驱动,不断创新人才队伍管理策略:

首先,企业要优化内部审计人员职业发展渠道,为内部审计人员提供畅通的职业发展规划体系。长期以来企业内部审计从业人员没有明确的职业发展规划,导致内部审计人员再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增值型内部审计工作要求从业人员必须要加强学习,因此企业要本着培养高素质内部审计从业人员的要求,制定完善的职业发展规划体系,以此最大程度调动内部审计人员学习的积极性。其次,企业要加强教育培训,为内部审计人员提供广阔的学习平台。为了满足增值型内部审计模式的实施,企业要聘请内部审计领域的专家结合本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系统的教育培训体系,增强内部审计从业人员的综合技能。例如,增值型内部审计工作要求内部审计人员要掌握企业决策管理知识,为此企业要组织内部审计人员学习该方面的知识,以此为增值型内部审计模式的构建夯实基础。最后,加强宣传教育,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安全意识。增值型内部审计更加关注企业的整体利益,然而增值型内部审计工作的实施对网络的依赖性比较大,因此为了防范网络安全隐患,企业要积极开展网络安全教育活动,让内部审计人员认识到内部审计信息安全管理的重要意义。

5 结语

总之,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赋能内部审计,构建增值型内部审计是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因此在数字化转型新格局下,企业要立足于促进价值增长视域,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的优势构建增值型内部审计模式,以此将内部审计融入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全面发挥内部审计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张璇.增值型内部审计研究——以A公司为例[J].河北企业,2023(1):106-108.

【2】侯雪筠,刘兴钰.企业增值型内部审计研究[J].商业会计,2019(5):52-54.

【3】杨利华,李娜娜.增值型内部审计影响因素及实现路径研究[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4):28-34.

【4】刘洪锋,王莉.对推进我国国有企业增值型内部审计发展的建议[J].商业会计,2017(9):59-60.

【5】杨诗琪.HJ租赁公司增值型内部审计应用探讨[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21.

【6】王艺璇.企业增值型内部审计体系构建研究——以NFC公司为例[D].南京:南京审计大学,2019.

【7】冀玉玲.协同视角下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增值功能提升探析[J].财会通讯,2018(04):94-97.

【8】杨兆菊.国有企业增值型内部审计体系的构建及应用探讨[J].全国流通经济,2022(2):181-183.

【9】孙乐.内部审计组织架构和人员管理体系优化研究[J].财讯,2019(24):189.

【10】王惠聪,钱芳.增值型内部审计下的电力企业审计工作分析[J].商情,2023(3):57-60.

猜你喜欢

业财融合内部控制大数据
通信企业基于价值的业财融合分析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