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指南:义务教育课程建设的“施工图”

2023-05-26魏惠

江苏教育研究 2023年4期
关键词:义务教育施工图课程标准

摘要: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研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学指南,使课程标准从制度文本过渡到教师领悟课程的文本、学科课程从理想课程转换为学生体验到的课程,为教师教学提供指导和规范,是践行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之举。江苏省义务教育各学科教学指南从理解课程性质与课程理念、把握课程目标、落实课程内容要求、研读学业质量标准以及建立健全课程资源体系和教学研究机制等方面对课程标准进行落实落细。用好教学指南,必须以课程标准为纲领,以教学指南为指引,以教学研究为支撑。

关键词:教学指南;课程标准;义务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3)03-0022-05

一、教学指南研制背景

(一)执行国家意志、落实新课程标准精神的使命召唤

2022年4月,教育部颁布了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以下分别简称“课程方案”“课程标准”)。课程方案提出,要科学规划课程实施,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统筹规划三类课程的实施,科学制定本省(自治区、直辖市)义务教育课程实施办法。省级义务教育课程实施办法要准确落实培养目标、基本原则、课程设置等方面的要求,严格落实国家课程。[1]我们在省级层面整体谋划、系统设计,通过行政主导、专业参与,研制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教学指南(以下简称“教学指南”),就是要进一步明确课程实施的目标任务和具体举措,体现贯彻国家政策、健全课程实施机制、保障课程标准有效实施并将相关要求转化落实到各个育人环节的使命担当。

(二)推进“双减”政策落地的应然要求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学得更好,发展得更好。然而,在推进“双减”政策落地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矛盾,其中有长期存在的教与学矛盾,也有“双减”与提高教育质量的新矛盾。这些矛盾的焦点就是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率。解决这些矛盾的唯一出路是教学改革,改革的主阵地是课堂[2]。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鲜明导向是学科育人,落实“双减”目标就是要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提升课程育人价值。基于对国家政策文件的深度研读和全省范围义务教育教学问题的广泛调研,2021年底,我们着力探寻推进“双减”目标落实与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实施之间的结合点,教学指南的研制成为江苏省人民政府“2022年度十大主要任务百项重点工作”之一。根据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受省教育厅委托,省教科院中小学教学研究室组织省内外力量研制教学指南,为落实“双减”目标提供课程教学改革层面的专业支撑,为形成具有江苏特色的义务教育内涵发展体系提供路径,为核心素养背景下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提供全面指导。

(三)将新课程育人蓝图转换为建设“施工图”的必然诉求

教师是课程最主要的实施者。课程标准绘就了我国义务教育未来发展的课程育人蓝图,同时在准确理解新课程的内涵以及有效实施新课程的理念、目标和内容等方面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教师实施课程标准的效果取決于对其的掌握程度,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的前二十年历程和经验表明,新课程的有效实施绝不是教师单方面能够完成的事情,贯彻落实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需要教育行政和教研部门首先对课程实施进行科学规划,将课程标准呈现的课程育人蓝图落实落细,并转换为符合区域实际的义务教育课程建设“施工图”,明确新时代学科课程的育人目标、主要任务、重点难点、实施路径和检验指标,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领悟和使用课程标准,进一步彰显课程育人功能,整体提升教师课程实施水平。

二、教学指南定位及框架

2022年1月起,江苏省教研室着手开展指南研制工作,先后经历了文献收集、政策研究、团队组建、反复研讨、统一体例、形成样章、研制初稿、内部审读、专家外审、修改完善等多个环节,旨在为全省义务教育所有学科教师提供指导,为课堂主阵地的育人质量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一)教学指南基本定位

课程标准明确定位学科课程的性质,体现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特征。同时提出了新的课程理念,强调以核心素养为统领,明确课程的核心价值追求,对广大教师的政治素养、职业素养、终身学习能力、精准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启发教师理解和把握当前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观点,确立人性化、共同体化、创造化、信息化的教育观,解决真实问题的核心素养观,单元主题探究的理解性教育观,跨学科融合的学习观,以及促进学习的表现性评价观[3],积极探索学科内知识整合、跨学科学习、综合学习的实践路径,充分发挥学科课程独特的育人功能,承担新时代立德树人的重任与使命,为学生终身学习、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遵循课程标准素养导向、综合育人、实践育人的基本原则,我们从“应该是什么”“必须做什么”两方面对教学指南做出基本定位,突出两个特征。

1.从制度文本过渡到教师领悟课程的文本

课程标准是国家推进课程改革的纲领性文本,根据新时代新要求,以核心素养为育人目标的核心,构建了学科课程与教学新体系,体现了素养导向、育人为本的价值取向。教师教学要执行国家意志,忠实于课程标准,增强课程意识,体现全面育人的思想。鉴于此,教学指南首先突出指导性的实施取向:基于标准,同时依据实际,科学设计框架内容,通过把课程制度文本转化为教师领悟课程的文本,指引教师有效实施课程标准,发挥课程独特的育人价值,全面培育时代新人。因此,它是承接课程标准和教学的一座桥梁,是从课程标准到教材、从上到下的一个连接。它不是对课程标准的解读,但是要在理解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展开;不是教学的拐杖,不替代教学参考用书,但在内容体系、方法指导等方面为国家课程能够得到很好落实提供保障服务。

2.从理想课程转换为学生体验到的课程

课程标准是对新时代学科育人的顶层设计,从教育高质量发展和课程目标迭代演变的层面提出了学科课程核心素养的价值定位、具体学段“学”的内容和“教”的方向。教师教学要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宗旨,不仅要明晰“为什么教”和“为谁教”的课程取向,还需要将国家理想课程转换为课堂操作的课程,从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视角,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探索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操作方式和实践模型。因此,教学指南以课程标准的精神要求为目标指向和行动路线,进一步指明学生“如何学”和“学到什么程度”,着力呈现课程标准的立意与新意以及将会引发的“教”与“学”的变化,为核心素养的落地提供路径指引。它将具象的指导性与规范性、探索性有机结合,既是向社会公布的规范的政策文本,同时又体现“双减”背景下的教学规范,并且较好地体现出江苏教研团队的前瞻意识和学术创新。

(二)教学指南总体框架

课程标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标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体系,结合义务教育性质及学科课程定位,提出了课程要着力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体现了全面育人的思想,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学科课程、教学、评价的有效对接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新时代学科课程的价值首先是育人,育人的目标指向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已成为学科育人目标的核心,并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核心素养导向就是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化表达。基于此,教学指南旨在帮助广大教师形成对课程标准理念、目标、内容等方面的整体把握,呈现核心素养培育的实践路径,引领教师改善育人方式,有效设计与实施课程内容,以新的教学质态推动学科教学走向学科育人。

教学指南在总体框架上包括“理解课程性质与课程理念、把握课程目标、落实课程内容要求、研读学业质量标准以及建立健全课程资源体系和教学研究机制”等方面的内容。“理解课程性质与课程理念”“把握课程目标”部分侧重阐释课程标准的核心概念与关键问题、核心素养导向的内涵及其对学科教学的预设等核心内容,构建学科课程改革的宏观图景,明确课程实施的行动方向,引导广大教师深入理解课程的功能定位和价值指向,增强反思心向和目标意识。“落实课程内容要求”部分在明确课程性质和理念、核心素养内涵及学段特征、课程目标及核心素养学段表现等的基础上,围绕主题、主干知识、关键能力等,从具体内容、学习要求、教学与评价建议三个方面,呈现学生在具体学段或年段“学什么”“怎么学”“怎么评”,明晰“教-学-评”一致性的实施路径。“研读学业质量标准”部分基于描述学生应该知道什么、能够做什么,或应该掌握何种知识与技能,通过不同学段各级别的能力表现和表现水平,进一步呈现“学到什么程度”,为学、教、考提供“规矩”和“方圆”。“建立健全课程资源体系和教学研究机制”部分主要针对课程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教学研究机制创新,提出具体指导性建议和要求,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升,保障新课程的有效实施。

三、教学指南重点内容

课程标准强化了学科课程的育人导向,更加重视课程实施的过程和新型育人方式,并通过优化课程内容结构,为实践育人提供了方向、范围和标准。对课程内容要求的落实是有效实施课程标准的关键,也是教学指南内容研制的重点和突破点。实际教学中教师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取决于学生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课程标准中的课程内容要求呈现的是具体学段学生需要知道的内容,为教师提供了教的方向。教学指南根据相应的课程内容,开发出一系列具体的学习要求,在把握“學生需要知道的内容”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学生需要做到的”,并针对每个方面的课程内容和学习要求,提出相应的教学和评价建议,体现学生立场;也从教师角度思考,增强指导性和规范性。

以英语学科为例。英语课程内容由主题、语篇、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六个要素构成。这六个要素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共同构成核心素养发展的内容基础。[4]英语课程内容要素的有机结合体现了英语课程的育人导向(育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目标导向(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和素养导向(着力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核心素养)。作为课程内容的首个要素,主题具有联结和统领其他内容要素的作用,为语言学习和课程育人提供语境范畴。主题内容(三级)包括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范畴,涉及10个主题群、29项子主题内容,其内容广度和内涵深度螺旋递进,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在有意义的情境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发展素养。每个人的发展就是他与特定社会文化情境的互动过程[5],核心素养就是在特定情境的实践中形成的,素养导向的目标映射出学生所需知识体系由实体性知识向建构性知识的转型,以及学习样态从浅层向深度的转型。深度学习是课堂转型的标识,开展深度学习的前提条件是改造“单元设计”[6]。英语单元整体教学是课程内容六要素的集中呈现,素养本位的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应该以主题为主线,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从期望学生“学会什么”出发,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三类递进活动,让学生经历“如何学会”“学到什么程度”的进阶过程,在深度学习中促进核心素养的融合发展。

综上,我们根据各主题范畴下相应主题群的子主题内容,分别提出了逐级递进的学习要求(如表1所示),并针对三大主题学习,提出了“依托主题,落实学科育人目标”“围绕主题,达成英语学业质量水平的要求”“建构主题,推动单元整体教学的实施”“探究主题,坚持学思行活动的结合”“深化主题,开展以评促教和以评促学”等方面的具体教学与评价建议。

四、教学指南使用建议

(一)以课程标准为纲领,确立新理念,不断提升课程意识

课程标准继承、发展2011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理念、规定与要求,凝练了课程核心素养。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指明了新课程建设方向,要求教师从立德树人的高度认识义务教育课程的价值、意义和作用。教学实践中如何达成新课程目标?学科育人、教学育人、实践育人如何取得突破性进展?课程和教学是教育的两大核心组成部分,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而有效教学必须建立在科学的课程开发基础上。落实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需要广大教师首先提高站位,提升课程意识。只有站在学生全面发展的立场,加强对新课程理念、目标内容的学习和研究,把握课程标准的内容精髓,领会课程核心素养的内涵特征,并逐步将先进的理念、改革的要求转化为真实丰富的教学实践,让课堂教学发生根本性转变,课程改革的目标和愿景才能有效达成[7]。

(二)以教学指南为指引,建立新规范,不断提高教学设计与实施水平

教学指南集中呈现了课程标准的核心要义和关键问题,明确了国家课程的价值取向和实施取向,并且将课程内容要求和学业质量标准具体化、细化,为教师教学改进提供实施路径,为国家课程得到很好的落实服务。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理顺课程标准、教学指南及教材、教参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教学指南的中介联结作用,以教学指南中课程内容学习要求和学业能力表现为指引,在学生“需要学什么”“需要做什么”“应该达到什么水平”“达到某一水平应具有怎样的表現特征”等方面形成应有的判断。同时,要从课程的育人价值层面重新审视和定位课堂教学的功能,积极探索符合实际的教学设计与课堂操作模式,以单元教学目标承接课程目标和课时目标,以学生学习方式变革推动课堂的根本性变革,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促进学生在深度学习中实现知识、能力、情感的融合和进阶发展。

(三)以教学研究为支撑,形成新平台,不断完善课程资源保障体系

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明确了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课程实施职责和制度规范,对培训、教科研提出了具体要求。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是保障课程有效实施的关键,而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需要在持续的教学研究过程中实现。一方面,教师要将教学与研究有机结合,学会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进步。另一方面,各级教研部门要充分发挥“研”的优势,引领教师把教学变成研究,让研究改变教学;要拓宽“研”的途径,通过调研、教研、科研等形式,启发教师把教学内容视为研究对象,把教学视为研究过程,教研一体,研教相长;要凸显“研”的实效,省、市、县(市、区)、校四级教研联动,建立健全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和优质教学资源体系,协同改进学校课程教学改革的组织方式,改善教师群体的合作方式,促进全省义务教育课程实施水平和育人质量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13.

[2]顾明远.直面新时代基础教育的十大矛盾[N].人民政协报,2022-11-30(9).

[3]张华.新课标,到底新在哪[J].当代教育家,2022(5):38.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12.

[5]柳夕浪.核心素养导向意味着什么?——教学改革热点问题透视之四[J].人民教育,2022(7):30.

[6]钟启泉.深度学习:课堂转型的标识[J].全球教育展望,2021(1):28.

[7]成尚荣.2023,让好课燎原[J].中小学管理,2023(1):63.

责任编辑:杨孝如

*本文系江苏省人民政府2022年度十大主要任务百项重点工作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教学指南编制项目成果之一。

收稿日期:2023-01-18

作者简介:魏惠,江苏省教科院中小学教学研究室,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教学与考试评价。

猜你喜欢

义务教育施工图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大题小做,施工图是一个建筑项目的缩影
探讨输变电工程施工图预算管理与控制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探讨输变电工程施工图预算管理与控制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教师资源配置研究的三重解读
信息技术走进山区教育,揭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篇章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问题研究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