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良渚文化大走廊,是一条怎样的大走廊?

2023-05-25王幸芳

杭州 2023年6期
关键词:余杭良渚走廊

王幸芳

今年杭州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谋划打造良渚文化大走廊,创造更多可亲可观可感的城市文化IP”。这条大走廊,是让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实证——良渚文化释放更大影响力、带动力的“文化长廊”,也是科技创新元素和文化创意元素集聚的“产业长廊”,更是农文商旅融合发展的“复合长廊”。它所代表的廊道模式、“跨界”思维将有机串联文化、生态、产业、城市、乡村,成为世人认识杭州、感知中国、拥抱未来的重要窗口。

记  者:今年,“良渚文化大走廊”首次现身杭州市政府工作报告。虽是“新词”,但其概念于去年余杭区委全会已提出。从“余杭行动”上升为“杭州举措”,良渚文化大走廊的提出和规划具有怎样的意义?

刘  颖:在建设杭州城市新中心的新征程上,余杭必须坚持放大优势、守正创新。打造良渚文化大走廊,是余杭进一步擦亮文化金名片的关键举措,是进一步优化空间新格局的战略考量,是进一步实现全域大发展的现实需要,更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向世人展示全面真实的古代中国和现代中国”重要嘱托的实际践行。未来,余杭将打造良渚文化大走廊、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和五千年发展轴构成“两廊一轴”的空间新格局,实现历史与现代交汇、文化与科技融合,为提升杭州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提供有力支撑。

记  者:良渚文化大走廊是一条怎样的大走廊?在规划中,如何将文化点位串珠成链?

刘  颖:良渚文化大走廊以良渚文化为核心,东起运河文化,西至径山文化,将杭州三处世界级文化遗产有机串联在一起,包括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杭州国家版本馆、大运河、径山寺等重要文化场所,以小古城村、花园村、新港村、径山村等为代表的美丽乡村,还串联起以中国(良渚)数字文化社区为代表的现代数字文化,以“径山茶宴”“余杭纸伞”等为代表的非遗文化,形成跨越千年的文化交融,是一条展示文化绵延不绝、包容未来的开放大走廊,也是一条体现余杭辨识度、彰显中华文化特色、具有国际传播力的文化大走廊。

余杭将以良渚文化大走廊为纽带,把良渚古城遗址的文化元素、文化基因、文化价值串珠成链、综合集成,持续释放有形世界遗产的无限价值。重点优化走廊范围,以全域文化大繁荣概念赋予城市新中心建设;加强风貌管控,打造文化氛围浓厚、生态环境优美、农文旅融合发展的良渚文化大走廊;改善交通设施,促进智慧交通发展,综合改善区域内交通环境,逐步将良渚文化大走廊诸多优质文化资源串珠成链。

总的来说,这是一条没有边界的大走廊,既是载体,又是一种理念和情感,承载着余杭厚重的文化。它是一条流淌着历史的大走廊,有良渚遗韵、别样宋韵,也有现代味、数字味,是不同阶段文化从探源到展望的文化集成带。

记  者:城西科创大走廊串起一大批高能级科创平台,成为了创新创业的热土。如今,良渚文化大走廊把廊道模式用到文化建设上,这样的发展模式有怎样的优势?是否有其他案例可以借鉴?

刘  颖:廊道式空间格局和发展模式,聚合辐射效应显著,对区域发展的带动十分有效。余杭把廊道式发展模式运用于文化建设,能使深厚的文化资源和良好的生态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

在探索打造文化大走廊模式的过程中,余杭博采众长、开阔视野,借鉴他山之石,聚力共学。近期,余杭专门组团走访调研了作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西部文化资源整合中心的西安曲江新区,重点就其文化新城建设、文物保护管理、文旅融合发展、产业项目合作等方面进行学习考察。拥有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大雁塔、大唐不夜城、大唐芙蓉园等网红景点的曲江新区,将资源优势转化成创新优势,探索出一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现代化和谐共生的双赢之路,已成为陕西乃至西部重要的文化旅游集散地和标志性区域,是国内探索创新文旅融合的样本。

记  者:在培育、导入、做强文化新兴产业,创造更多可亲、可观、可感的城市文化IP方面,余杭有哪些计划?

刘  颖:文化是城市之魂,挖掘、整理、提炼、塑造城市文化IP,是提升一座城市文化辨识度、传播力和竞争力的有效手段。接下来,余杭计划做好三个方面:一是精致涵养文化品牌,加快良渚博物院二期等良渚文化大走廊項目建设,推动洞霄宫遗址保护和文化价值挖掘。编制实施千年古城复兴综合规划,推进余杭直街保护利用等项目建设。启动区级图书馆、美术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重点配套项目建设,营造高质量公共文化空间。二是赋能驱动文旅产业,推进大径山区域保护利用开发建设,打造径山诗路,建成运营径山禅修酒店,完成省级旅游度假区评定,启动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开发特色精品线路,举办专场推介、特色节庆等活动。放大文艺基金和文创新政效应,加快影视传媒、动漫游戏等产业发展。三是全面激发精神力量,加快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先行县建设,组织“美丽洲”等系列文化惠民活动,积极建设“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做深做透小古城村、花园村等“红色根脉”溯源文章,打造文艺精品项目等。

记  者:从社会发展维度和产业动能维度来看,为什么说良渚文化大走廊也是一条产业大走廊、共富大走廊?

刘  颖:良渚文化大走廊的建设,不仅是基础设施投入、公共服务配套提升等,更让区域发展“有血有肉”,将有效带动沿线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升。余杭将牢牢把握良渚文化大走廊建设上升为全市工作目标的契机,加快推动生态禀赋、产业资源、人文内涵有机串联、融合发展。

未来,大走廊沿线原本以传统制造业、农业等为主导的地区,将获得全新产业动能、打开全新增长跑道,有力助推经济发展。其中,文旅融合发展是推动良渚文化大走廊高质量建成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余杭将以“品牌加持”“多维拓展”“合作联盟”等多种方式,不断深化文旅融合,通过项目带动、强化服务、多方联动等多种举措持续壮大文旅产业,基本形成具有余杭特色、国际吸引力和全球竞争力的现代化文旅融合产业体系。比如,我们将按照流程标准化、项目产业化、运营市场化的标准,把“径山茶宴”做成振兴产业、实现共富的农文旅融合特色项目,不断提升径山茶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记  者:未来,良渚文化大走廊将如何引领和带动杭州世界文化遗产群落的崛起?

刘  颖:余杭将围绕打造“文明之源”旅游目的地,大力开展相关文化的保护传承研究利用,打造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全国样板”,推进良渚文化、径山文化和运河文化等文化标识建设,培育文化基因解码成果转化利用创新项目,持续做好“三世遗”旅游联动文章,共同打造特色鲜明的文物主题旅游线路,打响“看五千年中国来良渚”品牌,重申五千年文明史的时间刻度与地理界标,强化公众认知、建立公众连接。推进世遗旅游与景观旅游、产业旅游、美丽乡村、特色小镇等业态深度融合,打造“遗产+生态”“遗产+民俗”“遗产+观光”“遗产+研学”等多形式的文旅游线规划和文旅产品研发,共同推广“世界遗产游”系列产品,打造带有良渚标识的精品佳作,引领和带动杭州世界文化遗产群落崛起。

猜你喜欢

余杭良渚走廊
由“链”到“圈”,余杭全力竞逐未来产业
5000年前的“良渚人”爱吃什么肉
“你好亚运!余杭@未来”
神奇的走廊
良渚保护大事记
走廊上的时光
良渚古城
杭州余杭 “三位一体”推进殡葬改革
“玉”见良渚
走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