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品管圈构建医院全面质量管理内训体系的探讨

2023-05-24袁运鸿古木常刘杰雄程忠才齐玲

中国医疗管理科学 2023年3期
关键词:内训师品管圈信息化

袁运鸿 古木常 刘杰雄 程忠才 齐玲

医疗服务行业是一个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行业,医务人员的学习与成长是医院能够持续发展的深层动力,而内训是推动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医院通过实施有计划的系统培养和训练,不断提高医务人员整体素养和岗位胜任能力,推动医疗服务行为规范化,赋能医院高质量发展。近30 年来,美国医疗机构的立体专业化的培训体系成为全球医院内训的典范。自20 世纪90 年代以来,国内酒店等服务型行业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内部培训体系,但在医疗服务行业,内训还是一个相对陌生的概念[1]。目前,医院培训多以外训师为主,实践中发现外训师虽具有课程设计体系化等优势,但存在培训成本较高、难以多次重复,以及培训效果跟踪与评价欠佳等问题。为弥补外训的不足,医院建立了1 支内训师队伍[2],运用课题研究型品管圈构建了医院内训“1+3+1”管理模式,即构建1 个信息化平台,完善师资、课程、学员3 大资料库,基于分析(Analysis)-设计(Design)-开发(Development)- 实施(Implementation)- 评价(Evaluation)模型(ADDIE 模型)实现1 个全流程信息化闭环管理,综合内、外部力量实现培训效果的整体提升,促进医院培训工作从“输血”到“造血”转变,取得了良好效果。

1 课题研究型品管圈概述

品质管理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 QCC)简称品管圈,由日本的石川馨博士于1962 年创立。最初的品管圈活动聚焦于问题解决,课题研究型品管圈自2014 年起引入国内医疗机构,目前已成为医院管理的主要工具之一。其基础理念为PDCA 循环,即包括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4 个阶段,并细分为10 大步骤。除改善工具判定、课题明确化与最适方策追究3 个特有步骤,其余与问题解决型品管圈基本相似。课题研究型品管圈的核心要义在于创新,旨在达成更具有挑战性的目标,最终实现“新规业务(操作)的应对”“现状突破”和“魅力性品质的创造”3 个目标之一[3-4]。

2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圈名“造血圈”,2020 年10 月成立。以评审办为核心,服务部、信息科等多部门参与,圈员8 名、辅导员2 名及圈外专家4 名,共14 人组成。

2.2 方法

2.2.1 主题选定及活动计划拟定

全体圈员通过头脑风暴法列出4 个备选主题,并从上级政策、重要性、迫切性及圈能力4 个维度,运用5-3-1 评分法选定得分最高的“基于ADDIE 模型的医院全面质量管理内训体系的构建”为本期主题,该内训体系的“1+3+1”管理模式见图1。经QCStory 判定为课题研究型。按品管圈10 大步骤,采用甘特图拟定活动计划并实施,活动时间为2020 年11 月25 日至2022 年9 月15 日。

图1 基于ADDIE 模型的医院内训体系“1+3+1”管理模式

2.2.2 课题明确化

针对主题,通过现场调查及回顾性分析,从人员、制度、方法、材料、信息5 个维度进行了现状调查,结果见表1。根据现况水平,确定期望水平及望差值,最终从消除望差、可行性、效益性、上级重视4 个方面进行评价,确定了16 个攻坚点,并根据其相似性与互斥性,最终整合为6 个攻坚点,见表2。

表1 品管圈活动前内训体系构建现况水平

表2 全面质量管理内训体系构建攻坚点

2.2.3 目标设定

基于攻坚点,并查阅文献,从内训师形成性评价体系、医院内训全流程闭环管理、持续改进3 个维度确定3 个总目标:①内训师培训首次考核通过率≥80%;②医院内训关键环节信息化管理实现率为100%;③学员对医院内训的综合满意度≥94%。在此基础上设定内训师培训出勤率、学员学习护照建档完成率、培训效果评估执行率等10 个分目标。

2.2.4 方策拟定

针对6 个攻坚点,采用系统图法,分别细化、依次展开[5]。通过圈员5-3-1 评分,从最高5 分到最低1 分,对其效果、安全性和便利性进行评价,确定了15 条方策。

2.2.5 最适方策追究

运用过程决策程序图法(process decision program chart, PDPC),通过障碍及副作用判定、列出消除障碍的方法,进行最适方策追究,最终整合为4 大方策群组:①加强内训师团队建设,打造1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专业内训师队伍;②打造内训信息化平台,规范管理;③基于ADDIE 模型,分级分类开展全员培训;④完善监督、考核激励机制,实现全流程闭环管理。

2.2.6 最适方策实施与检讨

(1)加强内训师团队建设,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专业内训师队伍[6-7]。具体包括:①完善《医院内部人才培养培训体系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建立协调联动机制。②完善内训师选拔、培训标准化课程体系及形成性评价体系[8]。内训师标准化课程体系分为初、中、高级3 个阶段,明确各阶段培养目标,按计划、分阶段、有序培养。③探索“院—管”共建模式,委托第三方开设内训师研修班,从培训出勤率、授课试讲效果等多维度开展考核认证,打造1 支专业的内训师队伍。④强化内训师团队建设,在初级内训师培训3 个月后,选拔30 名学员开展科研内训,提升团队科研能力及综合素质[9]。

(2)打造内训信息化平台,规范管理。具体包括:①建立医院内训课程预约系统,打造信息化管理平台。设立教师、学员及管理员3 大模块,实行分类管理,并设立系统管理员,负责日常管理与维护[10]。②采用问卷星收集、完善内训师及学员个人信息,建立内训师资库及学员库。③梳理完善医院内训课程体系,建立内训课程库,打造内训课程共享资料库。④制定《课程预约系统操作手册(学员版/教师版)》,实现教师提前线上发布课程信息、学员信息化预约选课及考勤管理,形成“学员学习护照”。

(3)基于ADDIE 模型,分级分类开展全员培训。具体包括:①基于ADDIE 模型完善医院内训实施管理流程,通过需求分析,设计和开发培训内容,避免培训的盲目性和片面性[11-12]。②选派内训师骨干外出参加“优质服务内训师培训班”,引进“BOPPPS”课程设计理念,将课堂教学分为导言(Bridge-in)、学习目标(Objectives)、前测(Pre-assessment)、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 Learning)、后测(Postassessment)、摘要/总结(Summary)6 个环节,融入“引导式培训”技巧[13-14],打造课程范本,进行标准化课程开发;将在全院公开授课的课程纳入医院内训课程库。③分级分类开展培训需求调研,制定“年度培训计划”;针对性开发品管圈、科研及服务内训等4 个系列课程,进一步满足医院发展和员工个性化需求。④以服务部为试点,购买视觉探索卡等引导式培训教学用具,采用多元化授课方式开展服务内训,并通过拍摄标准化服务视频规范服务行为,提升培训效果。基于柯氏四级评估模型[15-16],完善培训效果评估体系,制定调查问卷,及时收集学员反馈并持续改进。

(4)完善监督、考核激励机制,实现全流程闭环管理。具体包括:①基于双因素激励理论,加强团队文化建设[17]。完善内训师团队使命、愿景、核心价值观,开展教师节赠送鲜花慰问活动,以增强内训师团队使命感与凝聚力;设立医院内训专项经费预算,明确内训师课酬补助标准。②加强监督,实施精细化考勤管理,考勤结果纳入“学员学习护照”及科室质控。

2.2.7 效果确认

截至2022 年9 月,确认内训师培训首次考核通过率、医院内训关键环节信息化管理实现率、学员对医院内训的综合满意度3 个总目标和内训师培训出勤率、学员学习护照建档完成率、培训效果评估执行率等10 个分目标及各目标达成率。目标达成率=(改善后数据-改善前数据)/(目标设定值-改善前数据)×100%[18]。

2.2.8 标准化

形成标准化作业书13 份,内容涉及医院内训管理制度、内训师培训考核管理流程、内训师学员试讲评估表、内训师工作手册、内训课程预约系统操作手册、培训效果评估调查问卷、学员学习护照等,并在院内推广实施。

3 结果

3.1 有形成果

方策实施后,各目标达成率均达100%或以上。具体如下:①63 名内训师培训出勤率为94.00%,首次考核通过率为87.00%,撰写论文25 篇。②医院内训关键环节信息化管理实现率提升至100%,基本实现信息化闭环管理;内训师建档率、内训课程库信息化管理率均由0%上升至100%;试点3 个班级实行信息化预约选课,学员学习护照建档224 人次,建档完成率由0%上升至90.32%。③学员对医院内训的综合满意度由86.39%提升至96.95%,培训效果评估执行率达到100%,学员对课程的整体印象、对授课老师及培训组织管理的满意度均有明显提升。④内训师团队凝聚力有效提升,83.87%的内训师学员表示愿意继续参加中级班,90.32%表示愿意推行内训工作。

3.2 无形成果

8 名圈员采用5-3-1 评分法从QC 手法运用、责任荣誉、团队精神、沟通协调、专业知识、活动信心6 个方面进行自我评分,最高5 分,最低1 分,绘制雷达图评价无形成果[19],见图2。结果表明:活动后,内训师个人综合素质与能力明显提升,有利于拓宽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路径。

图2 全面质量管理内训体系构建品管圈活动无形成果

3.3 其他成果

活动成果获广东省第五届品管圈大赛课题研究组三等奖;圈成员在国家级期刊发表内训体系构建相关论文4 篇,通过市级课题立项2 项。

4 讨论

4.1 基于ADDIE 模型的医院全面质量管理内训体系“1+3+1”管理模式顺利构建

本次活动基本完成了内训师队伍的人才选拔、人员培训培养和队伍建设,打造了1 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医院内训师队伍;通过构建1 个信息化平台,建立了师资、课程及学员3 大资料库;基于ADDIE 模型,以内训师团队为依托,通过教师线上课程发布、学员信息化预约选课、分级分类开展全员培训及精细化考勤管理,实现了1 个全流程信息化闭环管理,顺利构建了医院内训体系“1+3+1”管理模式。

4.2 以内训为抓手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

以需求为导向、内训为抓手,依托内训师团队常态化开展医院管理与服务提升内训,培训内容及作业设计紧扣医院重点专项工作。通过“培训+课后作业”双管齐下,不仅有利于推动员工医疗服务行为规范化,更有利于解决医院管理与服务中的痛点、难点,使培训内容更接地气,易于推广、落实,赋能医院高质量发展。

4.3 助力区域医疗机构管理人才储备及区域同质化管理

同质化的培训与管理更有利于政策推行、人才成长、成本节约、安全保障和价值创造。为进一步提升医院所在区域清城区医疗机构全面质量管理水平,项目实施过程中受清城区卫生健康局委托,牵头清城区内12 家基层医疗机构共24 名学员开展了内训师培训,初步建立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核心内训师队伍,为区域医疗机构管理人才储备及区域同质化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医院全面质量管理内训体系的构建,不仅是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强化体系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的重要举措,更是对《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2021—2025 年)》中“四个重点建设行动和四个能力提升行动”的最好诠释。

4.4 医院内训闭环管理仍需改进的问题

本研究虽基于ADDIE 模型及信息化平台实现了医院内训的闭环管理,但“学员学习护照”未能与个人职称晋升挂钩,激励机制仍需进一步完善方可形成长效机制。

猜你喜欢

内训师品管圈信息化
内训师认证管理实施路径探索
月“睹”教育信息化
大型集团企业内部培训师能力素质探讨
激活企业内训师队伍的几点思考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本期言论:内训师养成记
品管圈在质量文化构建中的应用
品管圈“转”起来
品管圈的魅力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