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孺子”飘书香 “悦读”润赣鄱

2023-05-24

新阅读 2023年4期
关键词:孺子南昌市南昌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给首届全民阅读大会致贺信。截至2023年,全民阅读已连续10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一系列重磅举措,展现了党和国家进一步推动全民阅读实现高质量发展,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高度重视和坚定决心。

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近年来,在中宣部的关心指导下,江西省认真贯彻党中央关于全民阅读工作的重要部署,将省会城市南昌作為全力推进全民阅读生态体系建设的典型试验田,以群众获得感作为第一目标、群众满意度作为第一标准,推出一批关注市民新需求、符合时代新趋势、融合发展新理念的“孺子书房”,为群众送上更近、更美、更贴心的文化服务,让市民共享公共文化服务的阳光雨露。

● 广范围覆盖,“百座书房”暖心惠民

最是书香能致远。江西是历史人文渊源之地,文章节义之邦,省会城市南昌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雄州雾列,俊采星驰”之美誉,这里不仅有丰厚的红色历史,更有满城的书香。走在南昌的街头、社区,不经意间,就能偶遇一间书香浓郁的“孺子书房”。这些新型文化空间,有的颜值出众,有的内涵丰富,不仅“美”到了群众的心坎上,也生动展现了南昌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成果。

南昌市建有市县两级公共图书馆10家、城市书房25家。作为一座拥有643万人口的省会城市,远远满足不了市民对阅读的需求和渴盼。作为国家“15分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城市,为着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的“阅读难”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南昌把城市书房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伸向基层的“末梢”,围绕打造“15分钟城市阅读圈”,于2022年推出“孺子书房”建设项目,用2年时间建设100家“孺子书房”,有效解决公共阅读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取自豫章名士徐孺子之名的“孺子书房”,不仅成为红色英雄城的“都市会客厅”,更传承了千年豫章郡的古老文脉。首批建成的60个“孺子书房”分别植入社区、工业园区、公园、景区、广场等居民辐射度广、交通通达度高、人口流量大的区域,部分书房还与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相结合,实现了城市的有机更新,让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

● 高效率推进,“五个统一”协同运行

书香一缕,沁人心脾。南昌作为“全国城市书房联盟”10个发起城市之一,自首批“孺子书房”开放以来,“书香”逐步厚植于城市的各个角落,阅读逐步成为南昌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标志,群众可享阅读之“便”、品阅读之“美”、觅阅读之“乐”,成为周边居民的精神生活高地。在“孺子书房”项目建设上,南昌市坚持高标准,做到“五个统一”,持续拓展城市公共阅读空间,形成全民阅读氛围。

统一规划。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制定印发了《关于加强城市书房建设的实施意见》,市政府出台《南昌市“孺子书房”建设方案》,明确标准化建设“孺子书房”的总体目标、建设任务、相应标准、工作分工。市文广新旅局牵头实施,各县区以精准有效满足群众阅读需求为导向,定任务定要求定责任,推进“孺子书房”建设。

统一标识。设计了“飞阁流丹”这一融合南昌城市形象的“孺子书房”徽标(LOGO)作品。

统一采购。在2022年文化和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专项资金用于采购“孺子书房”设备和图书,根据“孺子书房”实际面积、功能布局,通过政府采购统一实施。

统一配置。每个“孺子书房”配备自助借还办证一体机、电子借阅机、安全门禁、安全监控平台、移动还书箱、大数据信息显示屏、馆员工作站、智能感应开门终端、智能家居(感应灯等)等设备,平均每馆配置2000册图书。“孺子书房”统一纳入南昌市总分馆服务体系,构建城乡一体的服务网络,实现全市通借通还。

统一管理。制定了《“孺子书房”统一运营管理方案》,对“孺子书房”项目的物业管理、设备运维、安保监控、清洁管理、图书流通、应急管理、活动品牌、营销宣推、志愿服务等进行统一运营管理。

● 品质服务,“两个结合”探索创新

作为南昌市人大代表票决的2022年度十大民生实事项目之一,“孺子书房”建设纳入高质量发展目标管理考核(文化事业建设)指标体系,做到结果有效运用、责任有效压实。在“孺子书房”的运营管理上,南昌市坚持多路径发展,最大限度发挥政府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撬动作用,整合各方资金投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大力引进空间设计、设备供应、服务运营等环节的专业团队,以“政府+社会”相结合方式探索公建公管、公建民营、民建公助“三大模式”。

公建公管的“孺子书房”按照政企合作、全托式管理模式,由市属国企南昌日报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对45个“孺子书房”试运营。在运营思路上,强调突出文创IP,打造南昌“文化客厅”;实施“一店一策”,以读者为中心,结合读者阅读需求开展特色业务和活动,延伸阅读推广服务,实现书房集“学习、交流、培训、收藏、展陈、科普、文创、文体”等功能于一体,打造集图书阅读、科普教育、艺术沙龙、文化讲堂、志愿服务、邻里交流等功能为一体“阅读+”的综合性、普惠性新型阅读空间。

公建民营的“孺子书房”采取考核式管理模式,由合作共建方自主运营管理,市文广新旅局每年对该类书房进行考核,依据考核结果对其进行奖补。在日常服务上,坚持公益性,对外免费开放。

民建公助的“孺子书房”根据实际情况自由选择全托式管理或考核式管理,由市区两级财政适当给予一定建设或运营补贴。

在“孺子书房”的建设过程中,由各级党委牵头,文化、财政、城建、规划等多部门“并肩作战”,共同绘就出一张“书香”文化地图,将“诗和远方”送到市民家门口。

● 多功能融合,“一站式嵌入”彰显温情

在南昌,热爱阅读去“孺子书房”,喜欢文化活动也去“孺子书房”。“孺子书房”里,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等着市民参与。

南昌市整合各类文化资源,打出“孺子书房+惠民活动”组合拳,通过融入“我来当一日馆长”、文化展览、亲子教育、红色基因传承、DIY手作等“点单式”个性化服务,并常态化开展科普教育、艺术沙龙、文化讲堂等各类丰富多彩的文化惠民活动,吸引专家学者、文化志愿者、读者等积极参与互动,有效形成“共建、共管、共享”的文化服务新格局,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亲民“零距离”。

“孺子书房”的高颜值空间设计、高品质服务内容、高效率服务管理不仅受到市民交口称赞,更是获得了中央主流媒体的高度关注和聚焦报道,成为南昌重要的文化标识和精神坐标,推动文化发展跑出加速度。据初步统计,2021年以来,南昌市公共图书馆(含城市书房)的总流通人次较疫情前的2019年增长了173.2%,达到了313万人次;藏书量增长了22.6%,达到了351.2万册。特别是在疫情期间,一座座“孺子书房”的落成,为抗疫增添了一份温暖和精神力量。这些城市书房像一颗颗含苞待放的文化种子,嵌入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让全民阅读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孺子传文脉,书房惠民生。如果说,注重快速抵达、使用率高、实用性强、体验多元的“孺子书房”是市民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点”,那么,以分布于全市所有区县的“孺子书房”为圆心形成的“15分钟品质阅读圈”就是“面”。由点及面,将阅读、学习、休闲等元素汇聚在一起,形成了良好的城市阅读生态,也“圈”出了南昌人的美好生活。

猜你喜欢

孺子南昌市南昌
模拟成真
我在南昌 你在哪
南昌是我 南昌是你
江西南昌市1169个建制村实现通客车
考了个大的
吃两个
南昌护桥记
孺子牛
徐孺子下陈蕃之榻
孺子驱鸡